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77章 民心所向剑锋所指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77章 民心所向剑锋所指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晒谷场上的积雪被踩成了黏稠的黑泥,混合着稻草屑和烟蒂。三百多名代表挤在临时搭建的芦席棚下,呼出的白气在棚顶结成细密的冰凌,偶尔有融化的雪水滴落在人们肩头。陈长安站在磨盘改成的讲台上,背后挂着幅泛黄的手绘华北地图——五个县城被红圈标注,每个圈旁都钉着个小布袋,布袋下方用炭笔写着触目惊心的数字:平安县(死难者427人)、青石县(焚毁房屋203间)...

\"乡亲们。\"他敲了敲磨盘边缘,铁器相击的脆响让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今天咱们用黄豆投票。\"他从兜里抓出一把金灿灿的豆子,豆子从指缝间滑落,在磨盘上蹦跳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一粒豆子就是一条命。先打哪座城,你们说了算。\"

人群骚动起来。留着山羊胡的老村长颤巍巍起身,他的棉袄肘部打着补丁,补丁上还残留着暗褐色的血迹:\"陈同志,俺们庄稼汉哪懂这个...\"

\"您懂。\"陈长安三步并作两步跳下磨盘,扶住老人青筋凸起的手腕。他指向地图上平安县的位置,那里的红圈比其他地方都要粗,\"上个月初七,您亲眼看见鬼子把七个村子的水井都填了,是不是?\"

角落里突然传来压抑的啜泣声。裹着破棉袄的刘寡妇蜷缩在条凳上,正摩挲着怀里的小布包——油渍斑驳的蓝布裹着她男人被烧死时攥着的半把焦麦,布包边缘已经被摸出了毛边。

投票开始后,李云龙猫着腰钻到陈长安身边,他军装上的硝烟味还没散尽:\"老陈,真让老百姓决定?万一选个难啃的硬骨头...\"话音未落,他的目光突然被一个身影吸引——个缺了右手的青年正用左臂夹着粗瓷碗,碗里的黄豆随着他蹒跚的脚步沙沙作响。

青年在标着\"平安县\"的布袋前停下,小心翼翼地倾斜碗口。黄豆滚落的声音像下雨,有几粒蹦到了地上,他立即蹲下用残臂和左手一粒粒捡起,连沾了泥的都不放过。

\"那是赵铁柱。\"陈长安声音发紧,\"平安县大扫荡时,他为了护住地窖里的三个孩子,右手被军刀钉在了门板上。\"他的目光移向正在倒豆子的几个妇女,她们合抱着个陶罐,倒出的豆子在地图前堆成小山,\"陶罐是李家庄的,里面装着全村人凑的口粮。\"

李云龙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突然夺过记录本,在\"平安县\"后面重重画了三条杠,铅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打!老子亲自带队!\"

这时人群突然如潮水分开。九十岁的赵老太被孙子搀着,怀里抱着个锃亮的铜脸盆。盆底\"光绪年制\"的款识在阳光下泛着古旧的光泽,边缘处有道新鲜的刮痕。

\"陈同志。\"老太太把铜盆往磨盘上一墩,金属碰撞声惊飞了附近树上的麻雀,\"俺家祖传的玩意儿,换杆枪给俺孙子!\"

全场寂静。陈长安喉结滚动几下,突然解下自己的配枪塞进老人手里。枪套上的牛皮已经被磨得发亮:\"使不得!这盆您留着...\"

\"啪!\"老太太竟把铜盆摔在地上,凹陷的盆底裂开条缝,露出内层暗红的铜锈:\"鬼子把俺家的铁锅都砸了炼炮弹,留这劳什子做甚!\"她枯枝般的手指死死攥住陈长安的衣袖,指甲缝里还留着剥豆荚染上的青绿色,\"俺要亲眼看着孙儿打进城!\"

不知谁先带的头,晒谷场上突然下起了\"雨\"——铜钱、银镯、玉坠...甚至还有把长命锁,叮叮当当落在磨盘周围。陈长安弯腰捡起那把长命锁,沉甸甸的银锁背面刻着\"驱邪避祸\"四个小字,锁链上还缠着几根细细的胎发。

北平日军司令部里,冈村宁次正用放大镜研究一份履历表。昏黄的台灯下,表格上方贴着的画像显得格外模糊——那是根据二十七个目击者描述拼凑出的陈长安肖像,画像右下角还沾着褐色的血迹。

\"兵工厂技工出身?\"冈村皱眉,放大镜停在一行小字上,\"民国二十六年南京沦陷前逃往武汉?\"他突然用日语咒骂了一句,\"查清楚他在金陵兵工厂接触过哪些德国顾问!\"

穿长衫的男子低声道:\"据线人说,他拆解过苏联人的t-26坦克,还会改造捷克式机枪的供弹装置...\"男子从袖中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他们在太行山用的土法炼钢配方。\"

冈村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里的茶水泼洒在文件上:\"悬赏十万大洋!要活的!\"他转向墙上的作战地图,红铅笔尖重重戳在平安县的位置,\"这种人才必须消灭。通知特高课,准备'樱花'特别行动组。\"

参谋犹豫地递上份电报:\"司令官,八路在平安县周边的民心太盛,我们的情报员连村口都进不去...\"

\"民心?\"冈村冷笑,从抽屉抽出份烫金文件拍在桌上,\"那就让他们自顾不暇。\"文件标题《平安县无人区扩展计划》下,用红墨水标注着\"彻底清除方圆二十里所有村庄\"的字样。

深夜的油灯下,陈长安正在改造迫击炮弹引信。他用镊子夹着根磨尖的自行车辐条,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击针角度。桌上散落着拆开的怀表零件,齿轮在油灯光下泛着铜色的微光。

\"陈工!出事了!\"王铁山急匆匆闯进来,带进的风差点吹灭油灯。他的棉帽上结着霜花,右颊有道新鲜的血痕。

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经围满了人。树皮上贴着张崭新的日军告示,浆糊还没干透。告示下方,民兵队长正用枪托抵着个戴瓜皮帽商人的下巴:\"说!谁让你来贴这玩意儿的!\"

商人抖如筛糠,缎面马褂的前襟已经尿湿了一片:\"皇军...不,鬼子说每个村都要贴...\"他偷瞄着告示上陈长安的画像,画像旁的血红色数字\"\"在火把照耀下像在跳动,\"说交人就给全村发三年粮...还,还配发美国盘尼西林...\"

人群突然死寂。陈长安拨开众人走到告示前,纸张上浓重的油墨味混合着浆糊的酸馊味扑面而来。他伸手要撕,却被老村长铁钳般的手拦住。

\"等等。\"老人转向村民,举起那根赶了半辈子羊的枣木棍,\"老少爷们!咱李家沟祖祖辈辈,可出过汉奸?\"

\"没有!\"吼声震得树梢积雪簌簌落下。

\"陈同志给咱打井、造水车的时候,\"老村长声音突然拔高,指着村东头那架崭新的龙骨水车,\"可要过一分钱?\"

人群里爆发出更大的吼声。刘寡妇挤到最前面,从怀里掏出火柴,\"嗤\"地点燃告示一角。火苗迅速吞噬了画像中陈长安的脸:\"俺男人一条命就值十万?呸!\"

火舌卷过悬赏金额时,陈长安看见人群最后,那个献铜盆的赵老太正用衣角擦拭什么——是把磨得发亮的剪刀,剪刀柄上缠着的红布条已经褪成了粉白色。

出征那天的黎明,平安县方向的天空阴沉如铁。陈长安蹲在临时弹药库前,仔细检查每箱手榴弹的防潮蜡封。他的指尖在木箱缝隙处停顿——有箱子的封条被撕开过。

\"老李!\"他朝正在装车的李云龙喊道,\"这箱谁动过?\"

李云龙小跑过来,神秘地眨眨眼:\"给鬼子准备的'点心'。\"他撬开箱盖,里面整齐码放的手榴弹引信管上都缠着红布条,\"掺了二十颗延时引爆的,拉弦后数到五才炸。\"

卡车旁,赵老太的孙子穿着明显大一号的军装,肩章用麻线匆匆缝着。他肩上扛的正是陈长安的配枪,枪管太长,不得不斜挎在背上。老人站在送行队伍最前排,手里的铜盆碎片在晨光中闪着斑驳的光,像无数细小的镜子。

当部队转过山梁时,后方突然传来唢呐声——是《十面埋伏》的调子,但吹到高音处明显走了调。陈长安回头望去,整个山脊线上站满了人,有人敲着破脸盆,有人拍打脱了楔子的木桶,更多人只是举着锄头、铁锹。金属的反光连成一片,宛如一条流动的银河。

王铁山突然碰碰他胳膊:\"陈工,你看!\"

山路边不知何时立了块新碑,粗糙的青石面上,\"民心所向处\"五个大字刻得极深。碑下摆着个豁口的陶碗,碗里堆满晒干的玉米粒——每粒玉米上都用针尖刻着个小小的\"仇\"字。

冈村宁次接到平安县求援电话时,作战地图上的红色箭头已经包围了县城周边六个村庄。他盯着那份被烧剩半截的悬赏令,突然将红铅笔折成两段,尖锐的木刺扎进了掌心。

\"命令特种部队行动。\"他对参谋说,血珠滴在地图上的平安县位置,\"按b方案执行。\"

参谋迟疑地指着电报:\"那些村民可能会向八路报信...\"

\"就是要他们报信。\"冈村用带血的手抓起电话听筒,\"等八路分兵去救...\"他做了个合围手势,转身时大衣带起的风掀开了机密文件的一角。露出\"特种作战:断水行动\"的字样下,详细标注着十二处水源坐标,每个坐标旁都画着骷髅标志——其中三个水源旁边额外标注着\"特制霍乱菌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