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在50年代 > 第44章 与各个单位商谈结款

穿越在50年代 第44章 与各个单位商谈结款

作者:爱吃老母鸡汤的林九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8 04:00:34 来源:小说旗

能休息的最后一天,早上来到了轧钢厂直接去找轧钢厂书记李庆国,找到李书记时,他们正在开会,王汉林找了个凳子在等着。

这一等就是2个多小时,王汉林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规划基地,怎么沟通指导员能接受。

开会终于开完了,他们从屋子里出来,李书记看到王汉林感到很惊奇,不知道王汉林已经回来了。

“汉林啊,什么时候回来的啊?”李书记快走几步到了王汉林边上说。

“书记 啊,前天晚上回来的,直接回了基地,昨天才回市内。”

“找我有事吧”书记说完这句话,后面开会的所有人员都看着王汉林,有的人是和王汉林打过交道,有的知道这个人,没见过,有的都不知道这人干嘛的。

娄老板看见王汉林也上前说话,“汉林 啊,有事吧,书记咱们回办公室聊吧!”

王汉林跟着娄老板和李书记回办公室商谈着:“书记,娄董我这接手了基地,本来是服务保卫科和厂里的,可是现在我被调走了,基地也归到国院了”

“我今天来是想和您们商量一下供应菜和肉的事情。我那什么事都是开始,麻烦事一大堆呢!”

“所以今天我专程来是想问一下结款的事情,以后现货现结了,我们那等不起压款的状况。”

“汉林没问题,现货现结。”娄董直接回复道。

李书记也说没问题,王汉林又和他们聊会天,就离开了。

王汉林知道现在这里是很复杂的。

从轧钢厂那嘈杂喧嚣的环境中抽身离开后,王汉林脚步匆匆,连身上那被汗水微微浸湿的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径直朝着街道办赶去。

街道办里人来人往,办事的居民川流不息,工作人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王汉林好不容易挤到了里面,四处张望,终于瞧见了干妈熟悉的身影。

他赶忙上前,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地跟干妈打了招呼。

随后,便和干妈仔细地聊起了关于物资供应的事情,详细询问着街道办这一周到底需要多少鱼和肉。

干妈一边翻看着手里的记录册子,一边认真地核算着,嘴里还不时念叨着需求情况。

王汉林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时不时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关键信息一一记录下来,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安排供货。

从街道办出来后,王汉林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了公安局。

公安局里庄严肃穆,民警们进进出出,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

王汉林找到了李副局长的办公室,礼貌地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才推门而入。

李副局长正坐在办公桌前处理文件,看到王汉林进来,便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招呼他坐下。

王汉林开门见山地和李副局长聊起了每周给各个派出所供应物资的事情。

他详细地询问每个派出所具体的需求量,还认真探讨着这些物资应该运输到哪里。

“李副局长,您看这些物资送到指定地点后,这结款的事儿……”

王汉林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副局长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

“没问题,送到哪里就按规定给结款,你放心,我们公安局办事向来是很规矩的。”

王汉林听了,心里踏实了许多,连忙点头致谢。

王汉林心里清楚,今年10月就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了。

到那时,物资的买卖肯定会受到诸多限制,赚钱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

所以在这政策来临之前,他铆足了劲儿想要多赚点钱。

他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必须抓紧时间把各项业务都安排妥当。

除此之外,王汉林心里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计划。

他想着回到王家村,利用村里的资源和人力建一个砖厂。

如今疗养院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砖的需求量极大,可现有的红砖供应却严重不足,每次去采购红砖都得像求爷爷告奶奶一样,看人家的脸色。

要是王家村建了砖厂,不仅能解决疗养院的砖源问题,让疗养院的建设能够顺利推进,而且王家村的村民们也能通过砖厂的运营增加收入,实现两方都受益的双赢局面。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砖厂建成后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一车车的砖源源不断地运往疗养院,王家村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忙碌了一天的王汉林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翠花家。

翠花家的小院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

王汉林走进屋里,翠花看到他来了,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忙招呼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热水。

两人坐在桌前,轻声细语地聊起了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想法。

王汉林把自己这一天的经历和未来的计划都告诉了翠花,翠花听得聚精会神,时而为他的忙碌而心疼,时而为他的计划而感到兴奋。

这时,苗家的人也热情地邀请王汉林一起吃晚饭。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王汉林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情谊,心里暖烘烘的。

他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和大家愉快地交谈着,暂时忘却了一天的疲惫。

明天王汉林就要回基地了。

基地里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处理,他必须尽快赶回去。

他估计这一次离开后,再回来就得等到8月了。

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责任,必须为了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努力拼搏。

他暗暗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要更加努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让自己的计划都能顺利实现。

第二天,王汉林收拾好屋子,收好个人的卫生,锁好门出了跨院。

见到了94号院的管理大爷,这院人员少,就一个大爷叫段大爷。

是一位机械厂的钳工听说技术挺好。

“汉林 啊 ,你这又出差 啊?”

“段大爷啊,没办法劳碌命啊,以后靠您多照看了。”

“汉林你去忙吧,放心这是94号院,没有那些烂事!”指的是95号院的丑事。

王汉林和段大爷寒暄一会就出发了。

在那偏远的乡村,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正艰难地行驶在满是碎石的路上。

每一次车轮碾过石块,车身便会剧烈地颠簸起来,仿佛随时都会散架一般。

车上坐着的,正是王汉林。

此刻,他紧紧地攥着车把,那手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出了惨白的颜色,暴起的青筋就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上,新刷上去的标语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醒目,那新鲜的石灰味道还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地钻进王汉林的鼻腔。

“建设新中国,伤残不退场”

这几个大字像是一团火,燃烧在每一个响应号召、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之人的心中。

这些标语是希望的灯塔,也是责任的召唤,尽管王汉林身体有了伤残,但他依然没有退缩,依旧在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奔波。

三轮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每一次转弯都伴随着车身的摇晃和车轮与碎石摩擦发出的刺耳声响。

终于,在转过最后一个山坳后,虎峪山那青灰色的轮廓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猛地撞进了王汉林的视野。

它巍峨耸立,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而裸露的岩石则如同巨人身上的筋骨,彰显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山脚下,一排红扑扑的瓦房静静地伫立着,它们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瓦房的屋顶上,一面红十字旗在晨风里无力地耷拉着边角。

那旗帜原鲜艳的红色,好像在岁月的侵蚀、烈士血的洗礼下,已经变得有了灵魂,所代表的希望和救助的意义,熠熠生辉。

王汉林望着那面旗帜,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重压感到沉重,也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忧。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车把,继续朝着那排瓦房驶去,仿佛那是他此刻唯一的方向,也是他心中坚守的信念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