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医河长路 > 第81章 《急诊室的第一声警报》

医河长路 第81章 《急诊室的第一声警报》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8 10:26:12 来源:小说旗

《急诊室的第一声警报》

救护车的红蓝警灯在雨幕中疯狂切割黑夜,第七声长鸣刺破急诊大厅的寂静时,顾承川已经扯开了三个止血包。消毒水混着血腥味在通风管道里打转,他的白大褂下摆还沾着上一个患者的呕吐物,新的警报又将分诊台的玻璃震得嗡嗡作响。

“连环车祸,十五人,三分钟后到!” 对讲机里传来的嘶吼让空气瞬间凝固。顾承川抓起墙角的急救箱,金属扣硌得薄茧生疼 —— 那是父亲留给他的旧物,箱角还沾着 1998 年洪水的泥渍。箱盖弹开时,泛黄的急救手册滑出半页,1978 年矿难急救流程图上,父亲用红笔圈住的 “颈动脉触诊法” 正在顶灯下泛着毛边。

第一辆担架推进来时,顾承川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扑了上去。浑身是血的卡车司机脖颈扭曲,裂开的安全帽在顶灯下泛着诡异的光。裂纹从右侧太阳穴辐射至下颌,呈锐角分叉的形状 —— 和档案照片里 1978 年被煤块砸中的矿工伤口完全一致。他的左手已经按上对方颈动脉,薄茧刚触到皮肤就猛地收紧:搏动频率 142 次 \/ 分,像失控的鼓点敲打着危险边界,和急救手册里用红笔圈出的 “致命失血预警” 波形分毫不差。

“开放气道!准备加压输血!” 他扯掉司机残破的上衣,胸口的刮擦伤呈放射状,真皮层下隐约可见黑色颗粒 —— 不是煤灰,是卡车仪表盘碎裂的塑料残渣。但顾承川的手指顿了顿,记忆深处的矿车轰鸣突然清晰:十二岁那年,他蹲在矿医院走廊,看见父亲用生锈的止血钳挑出李建国指甲缝里的煤渣,金属碰撞声和此刻监护仪的警报声在耳膜上敲出相同的频率。

“顾医生!三号床瞳孔散大!” 护士林小羽的尖叫撕开他的回忆。顾承川反手将沾满血的纱布甩进污物桶,橡胶手套在器械盘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余光瞥见推床轮子碾过地面的裂纹,形状竟与老枣树被雷劈中的枝桠重合,这让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所有危险都有预兆,就看你会不会读。”

第五个伤员是个骑电动车的女孩,小腿以不正常的角度扭曲。顾承川跪在碎玻璃上检查时,膝盖硌到了某种硬物 —— 女孩口袋里掉出半块枣花蜜饼,结晶的糖霜沾着血,甜腥味直冲鼻腔。他的手指突然顿住,1998 年的画面在脑海中炸开:洪水围困的临时帐篷里,母亲们用枣花蜜给高热的孩子退烧,父亲在摇晃的煤炉旁缝补伤口,突然抬头说:“甜味会让血管扩张,测血压前先摸颈动脉。”

“测指尖血糖!” 他扯开女孩的衣领,喉结旁的勒痕呈螺旋状,和通州胡同母亲们绑扎退烧红绳的手法一模一样。薄茧擦过她的腕骨,摸到皮下异常的凸起 —— 那是被错位腓骨顶起的胫前动脉,位置与他在训练模型上缝过七千次的 “致命缺口 3 号” 完全重合。他捏紧止血带的瞬间,橡胶带在掌心压出的凹痕,恰好避开了动脉分支的震颤点。

当第十辆担架撞开急诊室门时,顾承川的白大褂已经湿透。新来的伤员是个中学生,书包带还死死缠在手臂上,额头的伤口里嵌着玻璃碎片。顾承川举起镊子的瞬间,碎片反光突然刺中他的瞳孔 —— 那菱形的裂痕,和父亲急救手册里夹着的矿灯玻璃标本分毫不差,边缘的锐角角度,正是 1978 年矿难时导致三位矿工角膜损伤的致命形状。

“准备清创包。” 他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左手无意识地调整角度,腕骨抬起 15 度,拇指与食指呈 60 度钳夹 —— 这是父亲在老枣树下教他的 “枣树杈持针法”,此刻却完全出于本能。薄茧在橡胶手套里微微发颤,不是因为紧张,而是三十年前那个夏夜,父亲握着他的手在竹筷上刻防滑纹的触感,正在肌肉记忆里苏醒。

“顾医生,血库告急!” 护士长王芳的喊声被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吞没。顾承川转头看向抢救区,十二张床位全部爆满,走廊里还躺着三个等待分流的伤员。他摸到口袋里的硬币 —— 小满送的那枚,边缘的 “心” 字刻痕硌着薄茧,突然想起陈立仁说过的话:“血库不够时,就用你的眼睛找活路。”

扫过所有伤员的瞬间,他的目光钉在卡车司机身上:对方安全帽下露出的耳后,有块硬币大小的陈旧疤痕,和李建国的矿工证编号位置完全一致。“把 o 型血优先给 19 岁女孩,” 他扯开司机的衣袖,内侧的静脉走向图在血渍下若隐若现,“这位师傅的血管条件能撑住,他当过十年矿工,血管壁比普通人大 0.3mm。”

林小羽愣住:“您怎么知道?”

顾承川没回答,手指已经按上司机肘窝的肱动脉。薄茧传来的震动带着独特的阻尼感,那是长期接触震动机械导致的血管纤维化,和他在训练模型上模拟过的 “职业性血管代偿” 完全吻合。父亲急救手册里的矿工急救章节,此刻正通过他的指尖,在这个雨夜的急诊室里重新显影。

当第十七次撕开止血包时,顾承川的右手终于开始发抖。他靠在墙角换手套,看见玻璃门外的雨幕中,救护车的警灯还在疯狂旋转,像极了老枣树在暴风雨中摇晃的枝桠。口袋里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又有五辆救护车,五分钟到达。”

他深吸一口气,左手下意识地抚过白大褂第三颗纽扣的空缺 —— 那里别着陈立仁送的生锈持针器,此刻正在汗湿的胸前硌出红印。重新冲进抢救区时,顾承川的目光扫过每个伤员的伤口:骑电动车女孩的枣花蜜饼、中学生的菱形玻璃、卡车司机的安全帽裂痕,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在他的薄茧记忆里,正自动拼贴成父亲三十年前在煤炉边画的急救图谱。

“顾医生,这个伤员说他认识你父亲!” 护士的喊声从走廊尽头传来。顾承川转身,看见满身油污的中年男人正用没打石膏的手,往墙上按一张泛黄的照片 ——1998 年的洪水帐篷里,父亲顾修平正用竹筷给矿工缝合伤口,背景里的老枣树,和急诊室窗外的那棵分毫不差。

男人的声音带着哭腔:“修平医生救过我三次,现在换他儿子来救我了。”

顾承川的喉结滚动。他看见男人腹部的伤口,缝合线痕迹呈螺旋状,正是父亲独创的 “枣花蜜缝合术” 留下的印记。薄茧突然不再颤抖,他抓起清创钳的动作干净利落,就像父亲当年在煤炉边挥下竹筷的瞬间。

凌晨三点,当最后一个伤员被推进 ct 室,顾承川才发现自己的鞋底早已磨穿,脚后跟上的血泡混着雨水,在地面留下一串带茧纹的脚印。他靠在墙上喘息,听见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 —— 不是新的警报,而是送伤员转院的长鸣。

消毒灯的冷光下,顾承川翻开急救手册,1978 年矿难那页的边角,父亲用铅笔写着:“每个伤员都是一本书,你的手指就是翻书的手。” 他摸了摸掌心的薄茧,那里还留着卡车司机颈动脉的搏动余温,像三十年前父亲手背上的红绳勒痕,终于在他的掌心,找到了新的落点。

对讲机再次响起时,顾承川已经撕开了新的止血包。这一次,他的动作更加果断,薄茧在器械上压出的印记,精准得如同老枣树的年轮 —— 每道纹路里,都刻着矿工的煤渣、母亲的枣花蜜、还有父亲永不褪色的急救图谱。在这个暴雨倾盆的深夜,急诊室的警报声里,他终于明白:自己的手从来不是冰冷的缝合工具,而是三十年来所有生命故事,在时光里磨出的、最锋利的生命刻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