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财戒 > 第95章 鉴宝无解天局(五)

财戒 第95章 鉴宝无解天局(五)

作者:嚣张农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0 09:35:20 来源:小说旗

周墨取出一支狼毫笔,笔尖蘸满浓墨,在一旁的宣纸上临摹画中瘦金体题字。笔锋在宣纸上游走,力透纸背,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

“这‘写生翎毛’四字,笔势瘦劲如铁,转折处锋芒毕露,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真迹的笔法如出一辙。”他又指着画卷上的“宣和”连珠印,放大镜下,朱砂的纹理清晰可见,“此印鉴的雕刻工艺、朱砂成色,都与宫廷规制吻合。”

他的讲解条理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信服。

孙永军听得频频点头,眼中的期待逐渐变成狂喜,脸上的表情如同绽放的花朵。

我亦暗自佩服,他们对画作的分析细致入微,从纸张、颜料到笔法、印鉴,每一处都言之凿凿。

苏砚秋展示的仪器检测报告,林修文对比的数据图表,周墨专业的笔法解析,让这场鉴定近乎无懈可击,仿佛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孙先生,此画笔墨苍劲,气韵生动,确系宋徽宗真迹无疑。”周墨白在鉴定证书上落下最后一笔,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书写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郑重地盖上书画斋的朱砂大印,印泥的红色在白纸上鲜艳夺目,如同鲜血一般刺眼,“与半月前那幅,当是一真一摹,前者是稀世真品,后者也有一定价值。我们会尽快地收回那一幅画作的鉴定证书,改成是临摹之作。”

孙永军接过证书时,手剧烈地颤抖着,脸上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狂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小心翼翼地将证书塞进怀里,眼神中满是得意与兴奋。

“既然是一真一摹,两幅画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但为何连收藏家的印章都一样?”我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周墨推了推眼镜,神色自若,仿佛早已料到我会有此一问,“当然是有人心存侥幸,得到了临摹之作,又见过真品,所以就将之加工成了赝品,期待能私下卖掉。那可是价值好几亿啊。”

他的语气平静而从容,仿佛在讲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我们得赶紧收回鉴定证书,否则麻烦很大……”苏砚秋和林修文也都面露紧张之色,纷纷附和,表情严肃而认真,仿佛真的在为即将到来的麻烦而担忧。

“对对对,一定是这样。”我和孙永军对视一眼,心中的疑惑似乎都得到了解答,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鉴定目的达成,孙永军毫不犹豫地付了鉴定费,脸上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

我们并肩走出书画斋,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孙永军兴奋地吹嘘着自己买画时的英明果断,街边橱窗映出他意气风发的模样,他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充满了得意与自豪。

我连连点头,脸上挂着钦佩的笑容,可心底却莫名涌起一丝不安,仿佛有一片乌云笼罩在心头。

回到孙永军家,他马上就要把《写生翎毛图卷》藏进宝库,甚至不让我跟进去参观他的宝库。

“再让我欣赏一下,我还想拍照留念。”我退而求其次,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眼神中满是期待。

孙永军犹豫片刻,还是将画递给了我。

我缓缓展开画卷,瞪大眼睛细细欣赏。画面上的白鹭羽毛细腻,仿佛能感受到羽毛的柔软;牡丹娇艳欲滴,色彩鲜艳得如同要滴下来一般。

可看着看着,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似乎有什么微妙的变化,却又说不上来。

画面整体看起来完美无缺,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面纱,遮住了画作的真实面目。

下意识地,我用中指碰触了一下画卷。

刹那间,鉴定信息浮现脑海:“现代仿宋徽宗《写生翎毛图卷》,价值有限。”

“完了,被调包了!”

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手脚变得冰凉,仿佛被扔进了冰窖。脸色惨白如纸,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几乎要冲破胸膛。

再次定睛细看,这次终于看出了区别。

虽然和先前的真品一模一样,但白鹭的羽毛看似栩栩如生,却少了真品特有的灵韵,仿佛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牡丹的色彩过于艳丽,全无千年古画的含蓄,显得格外刺眼。

若不是财戒的鉴定,我根本难以察觉这细微的破绽,即便发现了,也会怀疑是自己看错了。

“他们为什么不调包之后,鉴定说是赝品?还给鉴定证书干啥?”一个巨大的疑惑在心中涌起,我在心中疯狂思索,试图寻找答案。

很快,我便想通了其中的缘由。

若鉴定为赝品,我和孙永军必定难以接受,会仔细检查画作,很可能当场就发现被调包,那他们就麻烦大了,甚至可能会暴露整个骗局。

而给了鉴定证书,我们便会放下戒心,欢天喜地拿着赝品离去,他们就能轻松转移真品,到时候死无对证,我们即使后来识破了,也只能吃哑巴亏。

“这是传说中的无解天局,我们踏入了天局,孙永军损失了六亿。”这一刻,我终于恍然大悟,心中充满了懊悔与愤怒。

我曾听闻鉴宝领域的“天局”,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亲身经历,而且还如此无能为力。

所谓“鉴宝天局”,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骗局,常让古玩爱好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天局”的常见手法:

1、以劣品充优品:设局者用难以察觉的劣品冒充优品,这些劣品可能外观与真品相似,甚至带有各种齐全的手续,如假的鉴定证书等,让入局者深信自己得到了宝物,实则其价值远低于预期,且很难出手。

2、调包真品:行内人先设法获取真品的鉴定机会,然后将真品调包,使当事人拿着配有鉴定证书的假货,误以为自己拥有真品,却不知已陷入骗局。

3、利用专家背书: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收买所谓的“专家”,让他们为假货提供鉴定背书,增加骗局的可信度,使藏友更容易相信假货是真品。

2000年的“玉衣案”就是典型的天局,房地产商人谢根荣雇人造了两件“玉衣”赝品,用从古玩市场淘来的便宜玉片在小作坊里拼凑而成。

他请了几位知名鉴宝专家,专家们在简单查看后就将其鉴定为真品,给出 24亿的天价估值并签下证书。

谢根荣拿着鉴定证书找银行贷款,成功获得 6亿贷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