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120章 省高院的再审风暴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第120章 省高院的再审风暴

作者:上班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8 19:48:42 来源:小说旗

铅灰色的阴霾,沉沉地压在政法委门口,仿佛随时都会坍塌下来。狂风呼啸,如同一头头咆哮的野兽,肆意撕扯着一切。张高平瑟缩在风中,一头白发凌乱不堪,恰似荒原中历经无数风雨洗礼、濒临枯萎的蒿草,在狂风里无助地摇曳。那幅褪色得近乎斑驳难辨的横幅 “十年冤案求青天”,被一摞卷边破损、满是岁月褶皱的申诉材料重重压着,在狂风中痛苦地扭动,似在声声泣诉着这漫长十年间所承受的冤屈与苦难。

祁同伟迈着匆匆的步伐,带着处理繁杂政务时独有的干练与果决,周身散发着雷厉风行的气场。然而,当他从张高平那双瘦骨嶙峋、布满老茧与沧桑的手中接过申诉材料,指腹无意间触碰到 “刑讯逼供” 四个字的刹那,时间仿若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猛地拉扯,瞬间倒退回二十年前。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那个惊心动魄的雨夜缉毒案现场,如同一幕高清的影像,在他脑海中鲜活地浮现。年轻警员在极度紧张与迫切渴望破案的情绪驱使下,理智全然崩塌,竟用警棍粗暴地撬开嫌疑人的嘴,妄图从中获取所谓的关键口供。那血腥而暴力的场景,与眼前张高平布满血丝、满是绝望又饱含期盼的双眼,毫无征兆地重重叠合,恰似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直直刺入祁同伟的心底深处,令他的内心一阵刺痛。

祁同伟的眉头瞬间紧蹙,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眼神中满是凝重与深深的自责。他迅速转过身,从衣兜里掏出钢笔,动作略显急促,在材料背面奋笔疾书:“十年前我们可能错杀好人,十年后必须还人清白。” 字迹刚落,一阵裹挟着细雨的狂风呼啸而来,那脆弱的字迹很快就被洇得模糊不清,恰似未干的泪痕,又仿佛是历史对过往错误发出的无声悲叹,在风中渐渐消散。

专案组办公室内,那盏白炽灯散发着惨白刺目的光,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却难以驱散弥漫在空气中那沉甸甸的压抑与沉重。整整二十箱卷宗杂乱地堆在会议桌上,宛如一座巍峨而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祁同伟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双手戴着洁白如雪的手套,神情专注而严肃,一页页地仔细翻阅着卷宗。他的目光犹如一把锐利无比的手术刀,在卷宗的字里行间精准游走,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痕迹。

当他翻到 2003 年的物证袋时,原本沉稳有力的手猛地一顿。在标注 “现场精斑” 的证物编号旁,一行极淡、若隐若现的铅笔批注映入眼帘:“与嫌疑人 dNA 不符”。祁同伟的心猛地一沉,握着钢笔的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起来,笔尖在主审法官的签名处久久停留。这个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与王凯私人账本上出现过的笔迹,有着如出一辙、令人心生疑虑的倾斜弧度,背后恐怕隐匿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

“把当年的法医叫来。” 祁同伟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凌晨三点寂静得近乎死寂的走廊里不断回荡,惊起一阵微弱的回响。没过多久,老法医脚步匆匆地赶来,他身形佝偻,脊背微微弯曲,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戴着一副老旧的老花镜,神色间带着一丝紧张与忐忑。

老法医摘下眼镜,双手微微颤抖着,轻轻抚过泛黄脆弱、仿佛一碰即碎的检验报告,嗫嚅着说道:“当时有人说‘按领导意思办’,这页就没放进卷宗。” 此刻,窗外的雨愈发猛烈,豆大的雨点重重地砸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祁同伟望向窗外,雨幕中警车的轮廓影影绰绰、模糊不清。他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如同一座喷发的火山,再也压抑不住,猛地用力拍案而起,怒吼道:“司法公正不是一纸空文,是老百姓心中的秤。再审!” 那一声 “再审”,犹如平地炸响的惊雷,震得屋内众人心中一颤,也正式拉开了这场扞卫正义之战的大幕。

《汉东省司法错案责任终身制》讨论会上,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触即发。法槌敲击桌面的声音,与参会人员激烈的争论声此起彼伏、交织回荡,不绝于耳。祁同伟神色镇定自若,稳稳地坐在主位上,不紧不慢地转动着手中的保温杯,杯底的枸杞在热水中起起落落,恰似这场司法改革浪潮中人们起伏不定、充满变数的命运。

“退休十年又何妨?只要办过冤案,终身追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若洪钟鸣响,透着坚定不移的决心,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后,他轻轻翻开草案新增条款,继续说道:“因证据局限导致的错案,不影响晋升,但伪造证据者,罪加一等。” 会议室的空调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仿佛在为这场激烈的讨论低声伴奏。某位老法官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墨,手中的钢笔在文件上用力划过,发出刺耳尖锐的声响,仿佛在宣泄着内心的强烈不满与抗拒。

国家赔偿仪式当天,微弱的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省高院台阶上。张氏叔侄局促不安地站在那里,身着崭新却极不合身的西装,松松垮垮地晃荡着,更衬出他们的拘谨与不自在,与周围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祁同伟面容庄重肃穆,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上前一步。当他弯腰鞠躬时,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经意间轻轻擦过颁奖台边缘。“对不起,我们让法律迟到了十年。” 他的声音低沉而饱含深深的歉意,在台阶上久久回荡,传入每一个在场者的耳中,也重重地敲打着每个人的内心。在他身后,“司法救助基金” 启动仪式的红绸被风吹得高高扬起,裹挟着丝丝细雨,重重地扑在 “人民至上” 的标语牌上,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场迟来正义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平反之路》纪录片的拍摄现场,强烈的灯光聚焦在祁同伟身上。镜头缓缓推进,精准地捕捉到他坚毅刚强的侧脸。他静静地坐在桌前,双手轻柔却又充满情感地摩挲着张氏叔侄的申诉材料,神情专注而凝重,仿佛在与这份承载着苦难与希望的材料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

“政法系统并非完美无缺的机器,但我们有勇气直面伤疤。” 他的声音醇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与力量。拍摄间隙,他的手机突然尖锐地响起,是央视导演打来的电话。他起身走到窗边接听,窗外的法桐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不偏不倚地落在镜头盖里,为这忙碌而严肃的拍摄场景增添了一丝别样的宁静与诗意。当纪录片在黄金时段播出时,如同在全国司法系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各地的 “回头看” 浪潮,无数尘封已久、被岁月遗忘的案卷命运,正悄然在这场浪潮中被改写。

省高院副院长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们忙碌地穿梭着,搬着一件件红木家具。往日的威严与奢华渐渐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荡荡的寂寥。新任院长的年轻助理哼着轻快愉悦的小曲,满心欢喜地挂起 “公正司法” 的牌匾,那鲜艳崭新的牌匾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全新的希望与活力,仿佛在宣告着一个全新司法时代的来临。

祁同伟坐在办公桌前,在人事任免文件上郑重地签字,笔尖缓缓划过 “明升暗降” 的备注栏。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上次见到这位副院长时,对方正坐在宽大气派的办公桌后,用镶金钢笔傲慢地批注 “维持原判”,那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样与如今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电梯门关闭前,他不经意间瞥见走廊尽头,当年坚持重审的年轻法官,正耐心细致地给新入职的书记员讲解卷宗分类,那认真专注的模样,仿佛在传承着司法公正的神圣火种。

司法改革推进会上,大屏幕上播放着张氏叔侄案再审庭审录像。画面中,律师条理清晰、据理力争地陈述证据,法官神情严肃、公正无私地把控庭审节奏。祁同伟站在台下,手持激光笔,神情专注而投入。他轻轻敲击着激光笔,红色光点在 “证据存疑” 的判决词上不停跳动闪烁,仿佛在强调着司法公正的关键所在。

“每个司法工作者都该铭记,判决书上的一个字,可能重如泰山,也可能压垮一个家庭。”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地回荡,震耳发聩,直击每一个司法工作者的内心深处,让大家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在备忘录上郑重地新增一条:推动建立 “案件回溯数据库”,为司法公正筑牢坚实稳固的后盾,让正义的实现不再有任何阻碍。

深夜,省高院档案室里弥漫着一股浓重刺鼻的潮湿霉味,灯光昏黄黯淡,仿若随时都会熄灭。管理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已久、布满灰尘的案卷柜,柜门发出 “嘎吱” 一声刺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在柜子深处,张氏叔侄案的再审判决书与当年的错判文书并排摆放着,纸质的新旧更迭间,见证了正义虽历经波折但最终到来的艰辛历程。某个尘封的物证袋里,那枚被隐匿多年、承载着真相的 dNA 报告,在昏黄灯光下终于重见天日,好似在为这场迟来的正义作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