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俗世谪仙 > 第52章 豆瓣的五星战争

俗世谪仙 第52章 豆瓣的五星战争

作者:剑二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9 09:03:50 来源:小说旗

凌晨三点十七分,叶徽合上笔记本电脑,指节抵在太阳穴上轻轻按压。窗外的雨声细密如针脚,将整个城市缝进一片潮湿的黑暗里。

屏幕上,豆瓣电影《南方雨巷》的评分数字仍在跳动——8.9,7.2,8.5——像一尾缺氧的鱼,在资本的渔网里徒然挣扎。评论区早已沦为战场,五星好评和一星差评如两军对垒,短评区每隔几秒就刷新出一条带着火药味的发言:

\"水军能不能滚?这电影也配和《xx》比?\"

\"某些流量粉急了?你家主子演技能有叶徽一半细腻?\"

\"纯路人,男主眼神戏绝了,但剧情确实单薄\"

叶徽的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点开一条被顶到首页的热门长评。标题很冷静,甚至带着几分学术气息——

【理性讨论】《南方雨巷》是否被过誉?

\"先说结论: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和败笔都是叶徽。\"

\"作为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他将民国知识分子形象诠释得令人心惊。特别是第37分钟雨巷回眸的镜头——油纸伞沿抬起时,他眼睛里那种层层剥落的孤独感,堪称近十年华语电影最动人的面部特写之一。但问题也在于此:导演显然意识到了这颗明珠的光彩,于是整部电影都成了他的个人秀,其他角色全部沦为扁平化的背景板...\"

叶徽的目光在\"毫无表演经验\"几个字上停留片刻。前世在叶家,每逢年节堂会,他都要陪着叔伯们演《牡丹亭》的折子戏。十五岁那年扮柳梦梅,连苏州来的昆曲大家都说他\"眼中有旧时月色\"。

手机突然在木质桌面上震动起来,连续三声闷响。经纪人林小雨的微信气泡一个接一个蹦出来:

\"看到豆瓣了吗?芳姐那边买了五百个五星被扒出来了!\"

\"云裳集团正在联系公关公司压差评!他们截到内部群聊记录了!\"

\"你千万别发声!剧组明早九点要开紧急会议!\"

叶徽没回复,拇指上滑退出聊天界面,转而点开自己三天前注册的豆瓣小号。Id很直白,叫\"民国过客\"。他在那篇热评下方留言:

\"叶徽的表演之所以突出,是因为他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困境——不是演出来的忧郁,而是骨子里的疏离。建议重看1小时02分茶馆独白戏,他握茶杯的姿势是典型的民国文人手法。\"

发完这条,他顺手截了五张图。都是些刚注册三天的账号,动态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清一色给《南方雨巷》打五星,同时给某流量明星的新剧《夏日甜心》刷满屏好评。最滑稽的一个Id叫\"电影爱好者小张\",主页却只有两条动态——相隔两分钟,一条夸《南方雨巷》\"演技炸裂\",另一条赞《夏日甜心》\"剧情精彩\"。

——有意思。

叶徽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牛皮笔记本,褐色封皮上烫着\"癸未年记事\"五个褪金的字——这是他在古董市场淘来的真民国物件。翻到写着\"娱乐圈观察\"的那页,钢笔尖在\"星耀娱乐\"四个字后面拖出一道细线,箭头指向新补的笔记:\"雇佣水军→打压独立作品\"。

这是原主记忆里的关键信息。星耀娱乐正是苏芳的老东家,而他们主推的青春片《夏日甜心》,恰好和《南方雨巷》同档期竞争。

窗外的雨势忽然变大,雨滴砸在空调外机上,像谁在急促地叩门。叶徽走到阳台,潮湿的空气立刻缠上来,让他想起拍摄最后那场戏时,自己发着三十九度高烧在人工雨里站了四小时。那会儿苏芳还假惺惺来探班,带着\"意外被拍\"的记者团,第二天娱乐版全是\"敬业前辈苏芳深夜探班,亲手为新人演员姜汤驱寒\"的通稿。

手机屏幕又亮起来,这次是串陌生号码。

\"叶先生您好,我是《电影周刊》的记者周雯。\"女声语速很快,\"我们收到爆料称您片场耍大牌,拒绝与女主演拍亲密戏,导致重要镜头被删...\"

\"那段戏原着里根本没有。\"叶徽的声音像浸在冰水里的瓷,\"如果贵刊有兴趣,我可以提供剧本第七版修改记录——六月十三日的版本里,这场戏是被芳姐要求加上的。\"

电话那头明显噎住,录音笔的沙沙声都停顿了一秒。记者很快调整策略:\"那您如何看待豆瓣评分异常?有观众质疑您团队参与控评...\"

\"我建议你们查查星耀娱乐上季度财报。\"叶徽直接挂断,长按电源键关机。

书桌上,《南方雨巷》的原着小说摊开在扉页。泛黄的纸页间,有他用朱砂笔批注的几行小楷:\"世人皆见雨中伞,谁识伞下骨未干。\"这是前世家族一位叔公的诗句,那位在淞沪会战后投江的旧文人,恐怕想不到百年后会有部电影,与他未写完的自传体小说莫名契合。

天亮前,叶徽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他将所有水军证据打包成加密压缩包,发给了南方大学法学院那位总请他喝茶的程教授——老头子上个月刚打赢一场网络诽谤案。

第二件,他在个人微博发了段三十秒的音频,是民国时期百代公司灌录的老唱片《雨打芭蕉》。配文只有三个字:\"听雨声。\"

第三件,他用手机拍下苏芳昨晚发的\"全力支持新人演员叶徽\"通稿,连同豆瓣水军的Ip分析图一起,存进云端标记为\"52号证据\"。

当晨光透过纱帘时,豆瓣电影首页突然刷新出一篇新长评——《当我们讨论叶徽时,我们在恐惧什么》。作者\"江左遗民\"用三千字剖析了这场评分战争背后的文化焦虑:

\"...资本可以买热搜、雇水军、甚至篡改票房数据,但他们永远无法复制一个灵魂里带着旧时代风骨的人。当叶徽撑着油纸伞走过雨巷时,他眼睛里有整个民国文人阶层的集体记忆——这才是让当代娱乐工业坐立不安的真正原因。\"

文章最后附了张黑白剧照:叶徽饰演的教书先生站在破败学堂前,长衫下摆沾着泥水,手里却稳稳托着一方未染尘埃的砚台。

叶徽给这篇影评点了个赞,顺手转发给林小雨:\"告诉芳姐,我要参加今天下午的媒体恳谈会。\"

他起身从檀木衣架上取下那件青布长衫——剧组服装师坚持送他的杀青礼物。穿衣时发现袖口还沾着拍摄时的那滴墨渍,深青色布料上一点突兀的黑,像豆瓣页面上那些试图淹没他的恶意浪潮中,最倔强的一粒尘埃。

镜子里的人忽然笑了笑。前世在苏州养病时,他曾在虎丘塔下见过类似的场景:千万片雪花扑向一株老梅,而枝头最顶端那朵红梅,始终没有被雪压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