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俗世谪仙 > 第136章 残剑鸣匣中

俗世谪仙 第136章 残剑鸣匣中

作者:剑二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9 09:03:50 来源:小说旗

玻璃展柜中的明代龙泉剑毫无征兆地颤动起来,剑身与丝绒衬垫摩擦发出沙沙声响。叶徽的指尖悬在展柜上方三寸处,一缕阳光透过博物馆的落地窗,恰好落在他无名指的第二指节,映出一圈淡金色的光晕。

\"请立即退后!\"安保主管的暴喝在展厅炸响。

五名警卫同时扑来,其中两人的手已经按在电击枪上。叶徽缓缓收回右手,左手却不着痕迹地抚过西装第三颗纽扣——那里藏着针灸用的金针。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把剑,剑格处的云纹正在发生奇异变化,原本黯淡的纹路如同被注入水银,泛起流动的冷光。

日本文化代表团的成员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佐藤教授手中的相机掉在地上,镜头盖滚出老远。镁光灯的余晕里,叶徽看见剑刃倒映出自己的面容,却在某个瞬间变成了民国时期那张年轻的脸。

\"监控显示展柜未被触碰。\"对讲机里传来技术员颤抖的声音,\"温度上升了0.3度,湿度...\"

博物馆长孙振业小跑着穿过人群,领带歪斜地挂在脖子上。他身后跟着三位穿深色西装的男人,其中一人右耳戴着军用级通讯器。叶徽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是上个月在首长家见过的安全局特工。

\"叶教授只是在进行常规讲解。\"孙馆长擦着额头的汗珠,声音却异常洪亮,显然是在说给某些人听,\"这把永乐年间赐给郑和船队的尚方宝剑,历来就有'夜鸣惊蛟'的记载...\"

剑鸣声突然拔高,如同裂帛。展柜防弹玻璃表面浮现出蛛网状的细纹,某个瞬间叶徽似乎闻到铁锈味——那是1937年南京冬夜的气息,这把剑曾插在他同父异母的兄长胸口。

\"巧合。\"叶徽从内袋取出万宝龙钢笔,银质笔身在灯光下划出冷冽的弧线。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在左手掌心划开一道两寸长的伤口。

血珠坠向大理石地面时,整把剑突然从展台上弹起半尺,剑尖笔直指向叶徽的心脏位置。防弹玻璃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裂纹瞬间蔓延至整个展柜。

二十分钟前·军事博物馆三楼

\"这把剑的特别之处在于剑脊的流水纹。\"叶徽的指尖隔着玻璃虚划,阳光在他的睫毛下投出细碎的阴影,\"明代铸剑师称之为'剑脉',就像人体的督脉...\"

京都大学的佐藤教授突然上前半步,圆框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极大:\"您刚才说的'气淬'工艺,可是指《天工开物》里失传的...\"

叶徽的后背渗出冷汗。他方才情急之下说出的,是民国二十四年苏州剑铺老师傅教他的行话。当时那位满手烫伤的老人说,这套术语从不在书面记载,只传嫡系弟子。

\"《考工记》郑玄注提到过类似概念。\"叶徽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后腰抵住了展台边缘。某种熟悉的刺痛感从尾椎升起——这是被狙击手锁定时的本能反应。

旋转楼梯的阴影里,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正在平板上快速记录。叶徽假装整理袖口,目光扫过对方露出半截的表链:军委直属特勤处的特制标识,表盘六点位置有肉眼难辨的微型摄像头。

佐藤突然从公文包取出本皮面笔记,翻到某页时手指微微发抖:\"家祖昭和十三年在南京的考察日记里,记载过完全相同的说法!\"他指向一段日文笔记旁的素描,画中人正在淬火池边示范握锤姿势,\"这位叶先生...\"

叶徽的呼吸停滞了一秒。素描里那人侧脸的弧度,与自己前世分毫不差。

\"可能是当时流传到日本的铸剑技术。\"他强自镇定,却听见展台下的恒温系统发出异常嗡鸣。余光里,龙泉剑的吞口处渗出细密水珠——这不符合金属在恒温环境下的物理特性。

中年特工突然抬头,与叶徽的视线在空气中相撞。两人同时看向东南角的消防栓——那里新装的半球形装置根本不是烟雾探测器。

血验·博物馆地下检测室

\"心率128,血压异常波动。\"白大褂摘下听诊器,皱眉看向单向玻璃后的军官们,\"但脏器功能比上次检测提升了17%,这不符合慢性肾衰的病理发展。\"

赵振国将军摩挲着下巴上的疤痕,作战靴碾过地上散落的电线。监控屏幕里,叶徽正用纱布缠裹左手,鲜血却不断从织物里渗出,在检测台上滴出诡异的八卦图形。

\"三号预案。\"赵将军突然命令,\"取93年西藏那批档案来。\"

年轻参谋小跑着离开时,撞倒了墙角的青铜戈。器物落地声通过通风管道传来,检测室里的叶徽突然抬头,准确看向隐藏摄像头的方位。

\"他知道我们在看。\"安全局陈处长放下咖啡杯,\"老赵,你确定要继续这个'文物感应'测试?首长说过...\"

\"那把剑昨晚就开始异常。\"赵将军调出段红外监控,画面里无人靠近的展柜中,龙泉剑每隔两小时震动一次,\"频率与潮汐变化完全吻合。\"

检测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叶徽站在门口,左手垂在身侧,血珠顺着指尖滴落。他身后躺着两个昏迷的警卫,其中一人配枪的弹匣不知何时被卸下,此刻正插在叶徽的后腰。

\"1938年4月,这把剑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日军物资仓库。\"叶徽的声音很轻,却让所有军官同时摸向配枪,\"当时剑身上有七个弹孔,现在却完好无损——你们找到了叶家锻剑冢的'补天炉'。\"

赵将军的瞳孔剧烈收缩。这是军委三号机密库里,用将官级生物识别才能查阅的绝密档案。

\"叶教授说笑了。\"陈处长笑着打圆场,右手却按下了桌底的警报按钮,\"这把剑一直收藏在...\"

\"剑锷内侧有铭文。\"叶徽径直走到监控台前,染血的手指划过某个按键,主屏幕立刻显示剑身特写,\"'永乐六年钦赐太监郑和',这是假的。\"他放大某个像素点,\"真品铭文用的是郑和的本姓'马'。\"

警报声突兀地响起,检测室瞬间降下防爆门。十二名持枪特警冲入房间,红点瞄准器在叶徽胸口聚成刺目的光斑。

\"都退下。\"赵将军突然喝道。他走到叶徽面前,两人鼻尖相距不到十公分:\"你怎么知道补天炉的事?\"

叶徽解开衬衫第二颗纽扣,露出锁骨下方的菱形疤痕:\"因为这个。昭和十八年,日本731部队用剑尖取走我一块皮肉做'材质分析'。\"他指向屏幕上的剑尖,\"当时这把剑的缺口,和我伤疤的弧度完全吻合。\"

检测室陷入死寂。陈处长手中的平板滑落在地,屏幕显示着刚调取的档案照片——1943年哈尔滨实验记录里,确实有个酷似叶徽的年轻人被绑在解剖台上。

雨幕·博物馆东广场

暴雨如注,叶徽的油纸伞在狂风中摇曳。这把《南方雨巷》里的道具伞经过改造,伞骨里藏着高敏度录音设备,此刻正在记录身后二十米处两个特工的对话。

\"叶先生!\"佐藤教授冒雨追来,和服下摆溅满泥水。他从怀里掏出个泛黄的信封:\"家祖临终前说,若有人能认出剑穗是赝品,就把这个给他。\"

叶徽接过信封时,雨水在羊皮纸表面弹跳着避开,仿佛遇到无形的屏障。照片上是1937年的南京铸剑坊,年轻的他正在指导日本匠人调整淬火角度。背景里,未完工的剑坯排成七星阵——正是叶家秘传的\"北斗锻冶法\"。

\"替我带句话给中村家。\"叶徽将照片收入内袋,声音突然变得极冷,\"三日月宗近的仿品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地库,真品1945年被麦克阿瑟送给了杜鲁门女儿当嫁妆。\"

佐藤踉跄后退,木屐踩进水洼。这个家族秘辛从未在任何文献记载过。

黑色红旗轿车无声地滑到面前,车窗降下露出陈墨精致的侧脸。她今天涂了暗红色唇膏,像极了1946年上海滩那个总在百乐门等他的女学生。

\"首长要见你。\"她的目光扫过叶徽流血的手掌,\"关于今天突然展出的那批唐代兵器。\"雨滴在她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晶,让叶徽想起前世最后一次见她时,哈尔滨的雪也是这般挂在她的睫毛上。

叶徽抬头望向博物馆顶楼的观察窗。赵将军的身影立在窗前,手里似乎捧着个檀木匣子。当闪电划破天际时,匣缝里漏出的青光与展柜里的剑鸣产生了奇妙共振。

伞面上的雨水突然逆流而上,在伞骨顶端聚成十二颗水珠。叶徽轻笑出声,他终于明白为何这些古剑会集体苏醒——它们感应到了\"铸剑师\"灵魂里携带的,来自叶家锻剑冢的\"剑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