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俗世谪仙 > 第162章 青瓷枕里的方子

俗世谪仙 第162章 青瓷枕里的方子

作者:剑二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9 09:03:50 来源:小说旗

拍卖厅的水晶吊灯将光线折射成无数菱形光斑,在深红色地毯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叶徽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黑色高领毛衣几乎将他融进阴影里。他的指尖在拍卖目录的第37号拍品上反复摩挲,那个位置已经被磨出了毛边。

\"接下来是北宋青瓷药枕,据传为宫廷御医所用...\"

拍卖师揭开红绸的瞬间,叶徽的呼吸停滞了。展台上的瓷枕泛着天青色的幽光,枕面两侧的气孔排列方式他再熟悉不过——左侧七个,右侧六个,正是叶家\"七情六欲\"的暗记。

\"起拍价八十万。\"

前排立即举起四五张竞价牌。叶徽没有急着出手,他观察着每一个竞争者:左边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是某制药集团少东;右前方不停擦汗的胖子是出了名的文物贩子;而最前排那个背影,虽然戴着宽檐帽,但耳后那颗红痣暴露了芳姐经纪人的身份。

\"一百二十万!\"金丝眼镜直接跳价。

场内响起低低的惊呼。叶徽终于举起牌子:\"一百五十万。\"

所有目光都转向这个近来风头正盛的年轻演员。他面色平静,只有捏着竞价牌的指节微微发白。

价格飙到两百万时,只剩下金丝眼镜还在跟。叶徽突然改变策略:\"两百三十万。\"这个数字让拍卖师都愣了一下——正好是当年叶家被洗劫的文物流失数量。

槌声落下时,前排胖子嘟囔着\"戏子懂什么古董\",声音刚好能让叶徽听见。他起身付款时经过那人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张老板,您去年在澳门抵押的那幅唐寅真迹,题跋上的蛀洞是人工做的。\"

胖子的脸瞬间惨白。

深夜的公寓,月光透过纱帘在地上投下细密的网格。叶徽将青瓷枕小心安置在铺着绒布的案几上,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鹿皮手套、强光手电、一套细如发丝的银针。

当他的手指触到枕底时,一阵熟悉的眩晕袭来。前世记忆如走马灯般闪现:母亲偏头痛发作时,丫鬟们总会轻手轻脚地取出这样的瓷枕,枕芯里装着川芎、白芷、冰片...还有一味只有叶家女眷知道的秘药。

\"咔嗒\"。

暗格弹开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脆。桑皮纸上的《叶氏女科秘要》六个字映入眼帘时,叶徽的手抖得几乎拿不稳纸张。这正是母亲临终前没能传给他的那半部家学!

纸上的墨迹突然扭曲变形,他看见十五岁的自己跪在病榻前,母亲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被角:\"徽儿...另外半部在...\"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鲜血溅在青瓷枕上,像雪地里绽开的红梅。

一滴温热的液体砸在桑皮纸上。叶徽抹了把脸,才发现自己泪流满面。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研读秘方,当看到\"九转还魂汤\"的配方时,瞳孔骤然收缩——雪莲二钱,百年何首乌...最后一位药引竟是\"昆仑绝壁上的石髓\",旁边还画着个奇怪的符号,像地图又像道家的符咒。

窗外突然传来汽车急刹的声音。叶徽条件反射般将药方塞进贴身锦囊,刚把瓷枕放回锦盒,门禁对讲机就刺耳地响起。

监控屏幕上,芳姐的助理正不耐烦地拍打着大门。更远处,那辆熟悉的黑色保姆车后还停着辆银色奔驰——云姐的车。叶徽嘴角浮起冷笑,三天前他才发现那些\"进口特效药\"里掺着阿片类物质。

他故意剧烈咳嗽几声,才按下通话键:\"抱歉,重感冒。\"

\"芳姐说您必须现在过去,\"助理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云总从瑞士...\"

\"替我谢谢云总好意。\"叶徽打断对方,声音虚弱但坚定,\"但陈大夫说我的体质不适合再用西药。\"

挂断后,他立即拨通了一个月前在中药拍卖会认识的老药农电话。铃声响到第七下,那头才传来陈伯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小叶子?这个点...\"

\"陈伯,您见过能入药的昆仑石髓吗?\"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接着是陶瓷杯摔碎的声音。\"你从哪听来的?\"老人的声音陡然提高,\"那东西我爷爷那辈就绝迹了!\"

叶徽将桑皮纸对着台灯细看:\"除非...\"

\"除非参加下个月终南山的药王会!\"陈伯压低声音,\"但那帮老古董最讨厌外人,去年有个院士想...\"

\"我需要一张邀请函。\"叶徽打断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瓷枕上的气孔。

挂断电话后,叶徽取出锦囊里的秘方重新细读。在桑皮纸背面,还有几行褪色的朱砂字迹:

\"民国二十七年,倭寇破门,余藏《养生主》于枕中。叶氏子孙若得见此方,当赴昆仑玉虚峰,石髓所在之处即...\"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叶徽猛地站起,膝盖撞翻了茶几。民国二十七年——正是他前世病逝那年!难道姨娘在家族遭难时,把完整的叶家传承藏在了昆仑山?

浴室镜子里映出一张苍白的脸。他解开睡衣,腹部的手术疤痕在灯光下泛着淡粉色。这副被摧残过的身体,真的能支撑他去寻找石髓吗?

手指无意识地摸向针灸包,却在半空停住。窗外月光如水,瓷枕在案几上泛着清冷的光,恍惚间他看见母亲坐在床沿,正往枕芯里装着新配的药草。

\"徽儿,真正的药引从来不在方子上。\"记忆里的声音轻轻说,\"而在...\"

刺耳的手机铃声打断了幻象。来电显示是首长秘书:\"叶先生,首长想请教您关于那副《墨子》竹简的断代问题。\"

叶徽望向案头的青瓷枕,突然笑了。他想起竹简上那句被首长特意用红笔圈出的话:\"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

\"请转告首长,我恰好找到些有趣的东西。\"他对着手机说,手指轻轻抚过瓷枕上的缠枝纹,\"或许能换张去昆仑的通行证。\"

次日清晨,叶徽在古籍所的灯下彻夜未眠。他面前摊着三张宣纸:第一张誊抄着\"小还魂汤\"的配方,这是根据秘方调整出的简化版;第二张是终南山的地形图,标注着陈伯透露的药王谷大致方位;第三张纸上却只写了半句诗:\"雪岭孤松擎日月\"。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时,他拨通了南方大学古籍所所长的电话:\"李教授,我想变更毕业论文题目...\"

电话那头的老教授听完他的构想后,沉默良久:\"你是说要用新发现的青瓷枕论证宋代医药与道家的关系?这需要实物佐证。\"

\"实物就在我书房。\"叶徽看着晨光中的瓷枕,\"不过需要您亲自来看。\"

挂断后,他取出砂锅开始熬制\"小还魂汤\"。当归、黄芪在滚水中翻腾,苦涩的药香很快充满房间。这味道会吓退中午必定来访的芳姐——她最讨厌中药气味。

煎药时,叶徽突然意识到母亲当年没说完的话。真正的药引从来不在方子上,而在求生的意志里——就像这只瓷枕,历经战乱漂泊,终究回到了叶家人手中。

窗外的梧桐树上,几只麻雀正在啄食昨晚的残雪。叶徽取出贴身收藏的锦囊,将桑皮纸与一张老照片放在一起。照片上是前世叶家的祠堂,匾额上\"医道传家\"四个字已经斑驳。

砂锅里的药汤泛起金黄色的泡沫,恍惚间竟与昆仑山的朝阳重叠。他想起首长书房里那幅未完成的国画,悬崖上的孤松正如此刻的自己——根系死死抓着岩石,枝叶却向着天空舒展。

手机突然震动,是陈伯发来的短信:\"药王会邀请函已搞定,但你要以我徒弟身份参加。终南山见。\"

叶徽将煎好的药汁倒入青瓷碗,黑褐色的液体映出他微微上扬的嘴角。这只跨越千年的瓷枕,终究还是为叶家子孙指明了归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