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俗世谪仙 > 第165章 丹青里的题跋

俗世谪仙 第165章 丹青里的题跋

作者:剑二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1:13:12 来源:小说旗

拍卖行的灯光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照得那幅《秋山幽居图》纤毫毕现。叶徽站在离展台三步远的地方,能看见宣纸纤维里嵌着的金箔碎片——这是明代嘉靖年间苏州官造纸的典型特征,当时御用画师都喜欢用这种\"金粟纸\"。

\"叶先生,您可是我们特邀的鉴定专家。\"拍卖行经理王磊搓着手凑过来,西装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表面泛着油腻的光。他递来一副崭新的白手套,\"三个买家都等着您给个准话呢。\"

叶徽没接手套。他解开西装扣子,从内袋掏出一块素绢帕子——这是按前世记忆找苏州老师傅定制的,用的正是明代\"轻容纱\"工艺。帕子拂过画作上方的空气,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

\"纸是嘉靖三十七年的苏州金粟纸。\"他声音不大,却在突然安静的拍卖厅里格外清晰,\"墨是徽州李廷圭后人制的松烟墨,掺了少量龙脑香。\"

王磊眼睛一亮:\"那这蓝瑛真迹——\"

\"画是伪作。\"叶徽的指尖悬在山水皴法上方三寸,\"蓝田叔晚年画石必用斧劈皴带飞白,这笔触太死了。\"他手指移向左下角的苔点,\"真迹苔点该用焦墨破锋,这里却是用秃笔反复点染的。\"

四周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前排穿貂皮的女人猛地转头,梵克雅宝的耳坠在灯光下晃出刺目的光——叶徽认得她,芳姐安插在拍卖会的眼线林曼妮。她涂着丹蔻的手指正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想必是在实时汇报。

\"年轻人,话别说得太满。\"

沙哑的声音从VIp室方向传来。白发老者拄着犀角拐杖缓步走近,袖口沾着几点孔雀石绿的颜料。叶徽注意到他胸前\"首席鉴定师\"的工牌——周慕云,去年把徐悲鸿仿八大的画拍出九千万的\"权威\"。

\"老夫研究蓝瑛四十年。\"周老用拐杖尖点了点画作右上角的题跋,\"这上面可有董其昌亲笔所题'蓝田叔此幅深得黄鹤山樵遗意',你难道比董香光还懂?\"

拍卖厅里响起几声附和的笑。叶徽不慌不忙走到展台右侧,素绢帕子轻轻按在题跋边缘:\"董其昌六十七岁后题画从不用'玄宰'落款,只写'其昌'二字。\"他指尖一挑,露出题跋与画心的接缝处,\"况且这纸是澄心堂仿品,董公晚年只用金粟纸题跋。\"

周老脸色突然变得煞白。叶徽已经蹲下身,掀开画轴底部的装裱绫边。一枚米粒大的朱砂印痕露了出来,形状像半片枫叶。

\"做旧的师傅该换人了。\"他抬头看向王磊,\"明代裱画师从不会把收藏印盖在命纸接缝处,除非——\"话没说完,二楼包厢传来清脆的鼓掌声。

\"有意思。\"

穿香云纱中山装的男人倚在包厢栏杆上,腕间沉香木念珠随着拍手的动作轻轻碰撞。叶徽瞳孔微缩——陈永年,南方古玩界真正的掌眼人,陈墨的祖父。老人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正居高临下地审视着他,像在打量一件刚出土的青铜器。

\"那依你看,这画值多少?\"陈永年的声音像钝刀刮过青石板。

叶徽直视那双眼睛:\"纸墨值八万,假画值八十,这题跋...\"他故意停顿,\"倒扣二十。\"

哄笑声中,陈永年突然抄起面前的永乐青花压手杯掷向展台。茶杯在《秋山幽居图》前碎成齑粉,滚烫的茶汤溅在画作右下角,褐色水渍迅速晕开。

\"既然叶公子眼光这么毒。\"老人慢慢走下楼梯,犀牛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像催命的更鼓,\"不如当场补个题跋?按真的补。\"

侍者立刻端上砚台。叶徽看着那方描金漆盒里的松烟墨,突然笑了。他解下衬衫第二颗纽扣——玛瑙袖扣落入砚台时发出冰糖碎裂般的脆响。

\"明代制墨要加珍珠粉。\"他边研磨玛瑙碎末边说,\"现在可以了。\"

狼毫笔蘸墨的瞬间,叶徽恍惚回到了七岁那年。父亲握着他的手在《辋川图》摹本上题写\"行到水穷处\",窗外玉兰花开得正盛,母亲在廊下煎茶,茶香混着药香飘进书房。那方洮河绿石砚上永远凝着半干墨汁,像一泓被封存的夜色。

笔尖触及宣纸的刹那,拍卖厅的嘈杂突然远去。他手腕轻转,小楷如珠玉落盘:

\"丙戌秋日过武林,见蓝田叔此幅,笔意苍莽,恨不能起大痴于九原共赏也。其昌。\"

最后一笔勾起时,满场哗然。不是因为那完美复刻的\"生秀\"笔意,而是被茶水浸湿的画角竟浮现出一枚朱文收藏印——\"叶氏藏珍\"。

这是他前世家族的钤印。

\"这不可能...\"周老踉跄后退,犀角拐杖撞翻了青铜宣德炉。香灰飘落在叶徽袖口,烫出几个细小的黑洞。老人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指向那枚突然出现的印鉴:\"这、这印文...\"

陈永年不知何时已站在展台边。他枯枝般的手指抚过新题跋,突然转头对王磊说:\"把监控调出来,慢放十倍。\"

大屏幕上立刻回放叶徽题跋的全过程。在茶水接触画作的第三秒,隐约可见他左手小指在袖口轻弹的动作——但没人注意到有茜草粉从玛瑙袖扣的暗格里飘落。

\"你知道刚才那杯茶值多少钱?\"陈永年贴近叶徽耳边问,烟味混着麝香扑面而来。

\"大红袍母树,克价三千。\"叶徽放下狼毫笔,\"可惜火候过了,该用银壶煮。\"

老人突然大笑,笑声震得玻璃展柜里的汝窑瓷瓶嗡嗡作响。他扯下腕间念珠拍在叶徽掌心:\"下个月苏富比有批'海关罚没品',我要你带着这串珠子去。\"

十八颗沉香木念珠还带着体温。叶徽数到第七颗时摸到了细微的刻痕——微型U盘藏在释迦牟尼像的莲花座里。

\"题跋补得不错。\"陈永年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但'叶氏藏珍'的印文...\"老人鹰目如电,\"你从哪本古籍里翻出来的?\"

监控屏幕上的画面突然定格。叶徽看着自己模糊的倒影,想起前世那个雪夜。肺病发作的父亲攥着他的手,咳着血说:\"我们叶家的印...盖在命纸上...\"

\"周老!\"王磊的惊叫打断回忆。只见首席鉴定师瘫坐在太师椅上,正被急救人员往舌下塞硝酸甘油片。那幅《秋山幽居图》还摊在展台上,新题跋的墨色在空调冷风里渐渐凝固,像一道刚刚结痂的伤口。

回程的劳斯莱斯上,叶徽摊开掌心。陈永年给的念珠在黑暗车厢里泛着幽光,而袖口茶渍已凝成血痂般的褐色。他摇下车窗,让夜风吹散沉香木上沾染的烟味。

\"去老宅。\"他对司机说。后视镜里,一辆没开车灯的黑色奔驰正不紧不慢地跟着——芳姐的人向来这么明目张胆。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国家文物》主编赵楷的短信:\"央视《书画里的中国》想请您做常驻嘉宾,一期五十万,明天十点梅地亚中心见制片人?\"

叶徽锁屏时,窗外巨幅广告牌正好亮起。《南方雨巷》重映海报上,他擎伞的背影被放大到整个楼面。伞沿垂落的\"雨丝\"其实是特效组用鱼线吊的矿泉水——当时拍了三十七条才过。

雨又开始下了。冰凉的雨丝飘进车窗,打湿了沉香木念珠。叶徽想起穿貂皮的林曼妮用手机拍下的全过程。现在视频应该已经传到芳姐手里,而她永远猜不到——那枚突然出现的家族印鉴,是他用茜草粉在茶水中显影的。

明朝的装裱师确实不会在命纸接缝处盖章。

除非,

那幅画本来就是叶家的旧藏。

车拐进胡同口时,叶徽突然让司机停下。他冒雨走进一家还没打烊的文房四宝店,在老板惊讶的目光中买下全部存货的茜草粉——整整十二包。

\"您这是...\"老板看着这个浑身名牌却淋得透湿的年轻人。

\"染布。\"叶徽把一沓现金放在柜台上,\"给我祖母做寿衣。\"

走出店门时,雨幕中传来隐约的戏曲声。对面茶馆的电视机正放着《牡丹亭》,杜丽娘唱到:\"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叶徽站在雨里,突然想起前世母亲临终前,也是穿着茜草染的红袄入殓的。那抹红色在雪白的孝布上,像极了今天画角浮现的\"叶氏藏珍\"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