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傻媳有傻福,种田养娃两不误 > 第35章 老百姓的血汗钱

林老头听得笑了,“傻闺女,这不是正常的嘛!以前虽然不用交例钱,但是那山头是官家的,你哥去砍柴,也要交税。”

“真说起来,反是如今交例钱倒比交税好些。而且除了咱自家用的,基本都卖给了阳老太爷家,因此也不用交市税了。”

林雨竹越听越是惊讶,“爹、大哥,咱家里每年都要交什么税,需要多少银子?”

这些事情林雨竹做为受宠的女儿,之前就没关心过。后来嫁到肖家,她也不掌银钱,自然也是不了解的。

正好林老头提起这个话,她如今脑子清醒了,自然就有些刨根问底起来。

林老头摇头一叹,“你现在大好了,既然你问,爹就跟你细说说。比如咱家现是十二亩中田,种两茬儿庄稼,能收接近三百斗粮食。”

“要说起来当今朝廷田租不高,秋收时每亩交两斗粮食罢了。不过还有丁税、劳役……”

经过林老头、林大桥一番细说,林雨竹听得目瞪口呆。

她用自己的理解归纳,各种赋税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血汗钱!

朝廷将百姓划为各种户籍便于管理,其中的军户不仅要种地,还要服兵役面临流血、军法、甚至阵亡的凶险。

军店镇百年前是个小军镇,驻扎过营兵,正是安阳里下属的来石营村。

这一营五千官兵,数十场大小仗打下来,建制完全残了,仅剩下三百来人被安置在军店镇,他们与当地百姓杂居,却属于军户。

因此,军店镇这里的姓氏较杂,向阳村里,向、阳是大姓,但旁姓却也占了一半。

这些军户每家都要出一丁服军役,有些人活蹦乱跳的去了,回来时却是冰冷的尸体、骨灰,甚至只有个腰牌!

对这些军户而言,服兵役可不就是血税!

汗税、钱税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林家不是军户,倒是不用从军流血,但是每年也要出一丁服徭役。虽然时间不算久,只是个把月时间,加上行路的时间最多两个月。

这些徭役很杂,比如去驿站轮流充为驿卒、馆夫,伺候来往的官员、差役、信使。

再比如县衙三班中的壮班,就是征调民壮充任。其他修城墙、筑河堤、建宫殿等等,没有哪年不用民力的。

当然了,要是实在不愿意去,也可以交银子免役,每丁出三钱银子,就不用去了,官府会招募闲散人员去干活。

林家只有两个壮劳力,要是赶上农忙时征役,也只能忍着肉疼交银子了。

三千斤粮食,田租大概交三百斤,留种需要两百斤,就只剩下两千五百斤了。

如今林雨竹带着福妮回娘家,全家七口人的口粮,哪怕每人每天只有一斤,一年也需要个两千五百斤,根本就没有剩余!

但是,其他税要交银钱,说不得还要卖些粮食交税。

比如人头税,大人一百二十文,孩童二十五文。林家七口人每年要交六百五十文。

比如丁役银子六百文,驿站摊派通常是三百文到一千文,还有屋陵县摊派每户每年需缴两匹上好棉布。

安阳里不养蚕,自然是没有布的,便只能买布上交,通常又是六百文到一千文,端看时价如何。

林大桥为了贴补家用,在农闲时以砍柴卖柴为副业。一斤干木柴一文钱,他整年下来能卖个上万斤,收入十两银子。

但是,普通农户哪舍得买柴,林大桥以往都是挑干柴卖到镇上的柴店,百斤干柴要交十文商税,上万斤便要交一两银子税!

而且砍柴需要向官府交山泽税一两,不然被捉到或者被举报,罚银百倍,还要带到县衙打板子。

如今山被阳老太爷等几家包了,林大桥只需要交五百文例钱,干柴也由阳家以一文钱一斤收了,又省了一两银子的商税。

这可不是少交一千五百文钱的事,还省着挑到镇上的麻烦,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哩。

不过,有利就有弊。

阳家已经放话了,清理完山上的枯木,要砍其他树林可就要交银子了。到那时,林大桥只能去其他家包的山上砍柴,距离相对就远些了。

除非他敢去野人谷,那里倒是无主之地,只要胆子大,尽管去砍柴,并没有人管,甚至官府也不理会。

林雨竹一盘算,林家其实收入不算少,三千斤粮食就价值二十四两银子,加上林大桥砍柴收入的十两,一年下来足有三十四两之多。

只是,去了各种赋税和口粮,年底能结余个五、六两银子而已。她嫁给肖卓这六年,林家少了六亩地的出产,就少收入了十二两银子。

怪不得她刚回娘家时,张氏煮白米饭那么心疼,原来是这几年日子过得太紧,只得用白米换成更便宜的杂粮,这才勉强度日。

林雨竹越想越是汗流浃背,只感觉脸上发烧。

原来自己这几年把娘家坑得这么惨,他们却还是对自己母女很好。这——这滋味实在是……

想明白这些,林雨竹哪里还坐得住,“大哥,你帮我去村里借网兜、鱼竿,山是阳家包了,但水潭在三山之间,他们没包吧?”

林大桥笑着摇头,“那水潭又小又深,自来也没见什么人钓到鱼虾,你要非去可千万注意些,潭水极寒,掉下去可不得了。”

林老头也连连点头,“嗯,大桥说的没错。说这话得有十多年了,向老九家的大小子,当时就仗着年轻火力旺,进那潭子摸鱼。”

“结果得了只老王八,炖汤享受了一顿,隔日就发寒一病不起,阳村医说是寒气伤到了心肺,足足治三个多月才好,花了十多两银子哩。”

“就算是治好了,也落下咳嗽的病根子,每年入了秋就咳个不停,不上三、五年就没了。竹子,你万万莫下那潭子。”

林雨竹笑道:“我用鱼竿钓钓看,哪敢下去?”

林大桥见她非要去,便到村中打渔为生的人家,拿了鱼竿、鱼篓回来,网兜没借到,毕竟人家每日都要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