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傻媳有傻福,种田养娃两不误 > 第40章 老猎户刘苍伯

傻媳有傻福,种田养娃两不误 第40章 老猎户刘苍伯

作者:心动莫论风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9 10:44:12 来源:小说旗

杨鱼的价值林家人都是知道的,虽然只有两条,却是都有三斤左右,足够吃上两顿好的。

张氏已经在合计,晚上就炖一条全家打牙祭。剩下一条卖到镇上,或者赶集时拿去,总有人会买。

待得完整的一只狗獾肉拿出来,刚回到家的林大桥惊呼起来,“这是獾子肉?这只很肥啊,还不得二十斤?”

王氏见这么多肉,不由得吞了口口水,“喔,这么多肉,咱家就七口人,一顿都吃不完……”

林老头听得直咧嘴,“你这婆子就知道吃,这肉金贵着哩,这么大的份量,我估摸着明儿拿到集上能卖五、六百文钱!竹子,你怎么弄的?”

林雨竹听见这肉比她想象的还贵,不由心里很有成就感,“爹,我钓鱼时碰到个白胡子老猎户,他吃了我的鱼,就打了两头獾狗子让我煮。”

“这老伯是真能吃,一人就干掉大半头獾狗子肉。喏,这两张獾子皮他也没要,吃完肉拍拍屁股就走了。”

林老头听得诧异,“这皮子值钱啊,他怎么舍得给你?这两张皮你处理得很完整,集上未必有人买得起,去镇上可太好卖了。”

“就这两张皮子怎么也卖得上两百文钱,甚至遇到大买主,给三百文也平常。咦?竹子,你手上这是獾子油?这,这可得值二两银子了!”

王氏听得更激动了,哪还想着吃肉,“这么说要是把这皮子、肉,还有那油都卖了,能换二两多银子?”

林老头一拍大腿,“那可不!要不怎么说你这婆子败家,这肉咱可消受不起,卖了买些猪肉、饴糖岂不是好?”

张氏听得抿嘴直乐,唯有林大桥皱了皱眉,“竹子,这一带的猎户我都认识,上了年纪的有三、四人,不知道你遇到的谁?”

林雨竹眨眨眼,想了片刻道:“那人白须白发,身上穿着皮袍子,背着猎弓,腰里还挂着箭囊、柴刀,长得慈眉善目的,我也不认识。”

“不过,他似乎长久不与人说话,能听懂我说什么,但却没开口讲过话哩。”

林老头闻言点点头,“那可能是来石营的刘苍伯,就是刘瘸子他爹。当初刘瘸子那条腿,就是进山套獾子时,被土狗子咬的。”

“他确实不管冬夏,常年穿着皮袍子。刘家祖上军户,又是一脉单传,刘瘸子总被村人取笑,他就让唯一的儿子跟刘苍伯住在山里。”

林雨竹听得好奇心大起,“那这么说他也不是独居,怎么不爱说话?而且刘瘸子既然被村人取笑,为什么不跟着住山里?”

林大桥摇头苦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咱们哪里知道那么清楚,听人说他们父子不和,还有人传说刘瘸子他娘是山中妖怪哩!”

林雨竹听得都笑了,“这谣言就太离谱了吧?要是刘苍伯的婆娘是妖怪,怎么生出刘瘸子了。”

林老头听了也插话,“这还真不是瞎传。你们不知道,刘瘸子那人本也有些异于常人的地方,就连他那儿子,也是个异类。”

林大桥连连附和,“爹说的没错,他儿子叫刘通,小时候就力大无穷。打谷场的石碾子重有三、五百斤,他八岁时就能推着满地跑。”

“当时不少人看见过,给他起了个千斤的外号,来石营的小孩都把他当怪物,没人敢和他一起玩。”

林老头满脸严肃,“这还不是关键。刘苍伯根本就没娶过亲,他的婆娘从来没露过面。刘瘸子被人看到时都十来岁大了。”

“所以,那边的人才传说刘苍伯跟山里的精怪生的他。更不得了的是,刘瘸子也没娶妻,也是忽然间又领了个八岁大的刘通回来。”

“这也就不怪村人瞎猜了,就是我也想不出旁的解释。刘瘸子腿残之后,就长居来石营,再不进山了。”

林雨竹听得有些后怕,“呃,爹,这么说刘苍伯祖孙都有些古怪啊。就说这獾子,他打了两只,吃了一只,其他的便不要了。”

“正常人哪会如此浪费,就算酬谢我帮忙煮食,也最多给几斤肉也就是了,这大方得过分了。”

林老头叹口气,“刘家人确实厚道得古怪,那是乡里有名的。刘苍伯年轻时也是这样,明明家里也穷,却是从不跟人计较银钱财货。”

“你们也大了,有件当年的事我也跟你们兄妹说说吧,免得你们也误会刘家祖孙是怪物。”

听他这么说,不仅林雨竹瞪大眼睛等着听下文,就连林大桥、张氏也都好奇的看着他。

只有王氏倒是淡定,就是脸上有些微红。

林老头一番旧事提起,虽然有些地方说得语焉不详,林雨竹听话听音,还是了解到一些父母那一辈的事。

林老头和王氏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而是私相授受!

按乡里的说法那叫野合、狗男女、有伤风化,应该浸猪笼!不过,系统却幽幽的来了一句,“宿主,这叫自由恋爱。”

原来林老头年轻时和林大桥一样,也靠着上山砍柴贴补家用。虽然当时没人包山,但樵夫们也不会可着一处砍尽。

他们每处取少量柴禾,轮流取用,才能让山林生生不息,长久下去。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要四处奔波,甚至深入山林。

山林中危机四伏,就算靠近人烟的地方,也不是绝对安全。通常只有五种人才不得不去。

一是樵夫,二是猎户,三是矿工,四是伐木工,五是采药人。

林家虽是农户,却一直兼着樵夫的副业。因为祖上是逃荒来到这边,最开始就是靠砍柴为生,这叫不忘初心。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乡村农户还罢了,镇里、县里的百姓平时烧柴都要买,樵夫这个行业因此长盛不衰。

林家有十二亩田,生活还过得去。但林家人勤恳,每一辈都有人上山砍柴补贴家用。

林老头正是在山林砍柴时,遇到了年轻时的王氏。王家是望夫桥大姓,而王氏的爹正是望夫桥村医,祖传采药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