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延平宫史 > 第2章 风起

延平宫史 第2章 风起

作者:与枫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9 22:32:24 来源:小说旗

良久,殿内萦绕着声嘶力竭的哭嚎,紫微宫上空亦乌云盖顶,仿佛天地都在悼念这位尽管晚年独断但仍堪称照临四方的帝王。

大殿内,皇后娘娘哭得几欲昏厥,她那强装威严的伪装在这一刻悉数崩塌,露出了她身为帝王之妻脆弱的一面。

太子丹恂于这一片悲痛中冷静下来。

太初帝而立之年继承皇位,登基时已儿女成群,除下已去了封地的,如今京中留下的有六位王爷。

其中五位兄长一位叔叔,二十三弟比自己小几个月份,尚未开府封王,以及三位公主。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势力联结,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隐于暗处。

太子脑海中快速过着众人之间的联系,他知道,当喧嚣平静,亦是风暴掠起之始。

汉广王、宛王、渭南王、邹安王......最后,他锁定了渭南王丹信、陈王丹渊以及升平公主如澜。

渭南王其人,先帝次子,为毓贵妃虞氏长子,生母于太初四年五月难产去世。

性情坚毅、表面圆滑,周旋于诸皇子与权贵之间,逢人皆笑,言辞温润,仿佛是这深宫中最温驯无害的存在。

实则刚愎自用,厌恶被管束,虽不通文,却武艺精湛。

他对宫廷的繁文缛节和父皇的管束深感厌烦,渴望挣脱这无形的枷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自在乾坤。

情窦初开之际,渭南王与身边一位伶俐可人的侍女情愫暗生,未待迎娶正妃便与侍女生有一女,纳为侍妾。

宫中隐秘不足为道,然尚未迎娶正妃就有了子嗣到底是丑闻,何况正值举国推崇儒法,对于皇室子弟的行为规范更为严苛。

先帝不悦之余匆匆给他赐婚官宦女子赵氏怡绫为正妃,只盼能将渭南王引入正途,使其收心敛性,莫要再行荒唐之事。

然其竟宠妾灭妻,封王未几年便家宅不宁,赵家女嫁入王府,满怀憧憬与期待,却未料到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冷落与孤寂。

渭南王对那侍妾情深意笃,赏赐不断,府中大小事务皆交由其打理,全然将正妃置于一旁,视作可有可无之人。

王府上下,渐渐分为两派,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之事不绝于耳,不过数年,曾经肃穆庄严的王府便被搅得乌烟瘴气、家宅不宁。

一日,王府中又起争执,渭南王在怒火攻心之下,竟对正妃口出狂言。

“若不是父皇还活着,本王定要废了你这无趣之人!”

此语一出,如惊雷炸响,众人皆惊得面无人色。

王妃赵氏,本是名门闺秀,自幼受礼教熏陶,满心以为嫁入王府便是一生的依靠,却未料到自己的夫君竟是如此不忠不孝、忤逆无道之徒。

她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悲痛与震惊交织,只觉心灰意冷,往昔对婚姻的美好期许瞬间化为泡影,唯余满心悲戚与对命运的哀叹。

彼时太初帝登基尚不足五年,正是锐意进取、大展宏图之际,朝堂局势初定,皇权稳固如磐。

当渭南王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传入宫中,太初帝先是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继而又觉得荒唐可笑。

他望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暗忖。

“朕未曾松懈整饬朝纲,怎就养出这般不知天高地厚的逆子!”

为了震慑诸王,以儆效尤,太初帝一道严旨降下,将渭南王幽禁于王府之内,命其闭门思过,非诏不得踏出半步。

陈王 ,单看封号便知乃太初帝之爱子,齿序十二,在其先前的十一皇子,往后的十三皇子、十四皇子皆因体弱早夭。

幼年即颖慧超过常人,他与如今的太子性情有几分相似,皆是做事专注执着之人。

只是陈王却比太子更为孤僻,不喜与人往来,总是避开那热闹喧嚣的人群,独自徘徊于宫廷的角落,似是一抹清冷孤影。

成年后他风姿秀逸,玉质金相,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

处事广有贤名,在朝堂民间皆有一定的声望。

然而染上饮酒的癖好,常常于月色如水的夜晚,独酌于庭院之中,一杯杯美酒入喉。

也许是这放浪形骸的做派,反倒让他显得与众不同,备受追捧,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王公贵族口中的佳话,却不知这美酒背后,隐藏着他对命运深深的无奈与叹息。

但太子深知这位年长十岁的贤王兄长并非没有野心,对于自己这同一母族的弟弟也算不得心悦诚服。

不错,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陈王生母襄妃,与太子的生母明皇后,皆为殷氏族女,太后亲荐。

只是襄妃乃生育诸多子嗣依靠盛宠一步步走上正一品夫人之位,距封后一步之遥,后下毒致妃嫔小产被查明,方被降位。

本于再次有孕后复为一宫主位,但岂料襄妃竟难产血崩而亡,一尸两命。

不久东宫皇太后薨逝,两月余,孝信圣母皇太后在皇帝来请安时,举荐了太子生母即继后殷氏为皇后。

太初帝念及太后的养育之恩,且后位空置多年,亦无更为合适的人选,便应允了此事。

只是思及襄妃,心中郁郁,虽赠予继后多年无上尊荣,无人可撼其地位,民间亦皆道帝后伉俪情深,然如镜花水月。

其五年后诞下嫡子丹恂,帝大喜,封赏其家族,满月后即立为太子,从此更是人人艳羡,原来真有人的命会如此之好。

明皇后一生似生在云端梦境,三十五岁便即将成为皇太后,也不知是幸与不幸。

正因如此,站在自己身后的殷氏一族,并非只有一个选择。

聪明的人自当支持正统,然世家大族尤其皇亲国戚不乏旁支,在一国皇帝为靠山时,崛起只需子嗣昌盛。

于此,便要看他们如何抉择了。

如今太初帝驾崩,太子丹恂站在这权力的十字路口,深知自己面临的局势险峻。

渭南王虽被幽禁,但他的势力在王府多年的经营下,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背后的势力必定不会甘心就此沉寂。

而陈王这边,凭借着多年积累的贤名和暗中培植的势力,且襄妃子嗣众多,因着太后缘故,无人敢提及过继皇子与其他妃嫔之事,一同由太后抚养长大,兄弟之间感情深厚。

以其对皇位那若有若无的觊觎之心,更是如同一柄高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室内哀声终于断断续续,不乏悲极昏厥的妃嫔大臣。

周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纱幕隔绝在他的感知之外。

他垂眸望着眼前帝王的面容,知晓自己曾经的隐藏于他而言百密一疏,父皇短暂的蹙眉停顿自己也同样洞察。

他摩挲着抓周时便得到的那块父皇临时起意放进去的贴身龙纹玉佩。

至亲至忌,他们都是天生的政治生物。

风起洛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