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金光之荻花题叶 > 第十三章 无水汪洋(4.9k)

金光之荻花题叶 第十三章 无水汪洋(4.9k)

作者:春秋沐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10 16:46:28 来源:小说旗

皇甫霜刃是在探寻藏镜人与千雪孤鸣生死时接触到的地门,无惧魔考的术者也确然有充足价码吸引大智慧瞩目。

而今雾霭苍苍,一片无水汪洋上烟色更浓,依稀恍惚水墨画境,有轻筏随波飘行徜徉湖心。

一阵轻风吹来,漾开水波打在船头,乘舟渡航细心赏玩的皇甫霜刃仿佛兴之所至,当下长声吟咏道:

“落花迎水,渺茫多情。离今别吾,岁末归仙。松梅嘻竹,忘身孑然。徜徉沧桑,怯修千年。”

放目湖山但见烟波浩淼,风帆隐隐,群峰起伏,隐现湖中,气韵悠长的诗声掠过湖面,把芦苇中的沙鸥白鹭惊得四散而起。

有清扬爽朗的空灵笛声无隙穿插其间,洋洋然颇有青天一碧、万里无云的壮阔气象。

这曲调激昂排宕,听来甚有气概。

舟行不久,湖中主峰已然在望。

虽不及五岳名山之高之大,但悬崖绝壁,奇石嶙峋,却也予人以崔嵬万丈的感觉。

崖边,一人神秀俊朗,凭笛而奏,白衣飘飘,临风而立。

那人身着金缕雪绒白衣,颈下锁骨正中际镶嵌水蓝莲花宝石,背负菩提净心剑,细致铸工尤显文殊庄严宝相。

这是以笛声遥相牵引的缺舟一帆渡,术者凭音为信登上彼岸,佛者见状放下唇边白玉横笛。

时值风景正好,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二人各自落座,分位石案两旁。

缺舟一帆渡伸手斟茶方欲递过,忽又顿住,目睹此景的皇甫霜刃遂问:

“怎样了?”

“茶冷了。”佛者道。

杯盏所盛淡绿的茶水中漂浮着一粒粒深绿色的茶叶,像一颗颗小珠,但仍有些许叶片沉底,对此术者自然心下有数:“茶叶才刚泡开。”

“茶味有差。”

一者个性随遇而安,一者修行本心清明,因此虽是二度会面,两人相处起来依旧不见生疏,乃至更胜久别重逢之故交:“你还没喝。”

“泡的人不对。”

“需要换手吗?”

皇甫霜刃体贴相询,缺舟一帆渡翻掌袖手虚指茶盘,示意术者自便。

一番对白后适逢水温正好,术者举起黑陶茶壶中倒出一碗碧绿清茶。

佛者端起茶碗,扑鼻一阵清香,深绿茶水中飘浮着一粒粒浅碧茶叶,便像一颗颗小珠,生满纤细绒毛。

喝了一口的缺舟一帆渡细细品味,只觉满嘴清香,舌底生津,他不禁由衷赞叹:“你做得很好。”

许是话术思辨作风使然,又或忖及禅宗向来言语藏机,联系此行来意的皇甫霜刃问道:“泡茶吗?”

“这茶,因你而沏。”

“吾该为此感到荣幸吗?”

看向面前术者的缺舟一帆渡语调确信:“你有佛缘,所以值得。”

佛有三不渡,无缘者不渡,无信者不渡,无愿者不渡。

“此缘,不只机缘,尚有尘缘。”若非众生沉沦苦海而求渡,修身炼心于红尘的人又何必选择接触佛国彼岸。

并不拘泥些许字眼之差,好奇心被激发的佛者发问语气十分认真:

“怎样的尘缘?”

抬眸回望过缺舟一帆渡的皇甫霜刃不答,旋即随口调转话锋:“质疑、反对、代行,这是寻求真理的途径。”

神通有法加之术者特意配合,交汇一眼各自了然,佛者已将众生悲苦尽收心底。

缺舟一帆渡:“那被质疑、反对、代行的便是虚假了?”

皇甫霜刃意有所指地道:

“如果经过这些过程还无法被取代,便不是虚假了吗?”

将弦外之音听得分明的佛者放下手中杯盏:“对于地门强行洗心度化的举动,你一直都很淡定。”

更甚者如今主动提议这个选项。

“这个问题,你问过很多次了。”明纹铁面闲置一旁,皇甫霜刃从容举杯品茗,“平安、宁静。这种感觉想来不差。”

“你认为这是他们想要的吗?”

缺舟一帆渡复又拿起腰侧晶莹圆润的羊脂玉笛递给术者。

此笛名唤天人,通身莹白玉质,细细摩挲更感通透细腻,颜色清新淡雅,呈现一种高贵脱俗的古典之美,着实令人爱不释手。

“我如何判定?”接过玉笛的皇甫霜刃看来并无吹奏打算,“因为这世界的好坏,从来与他人眼光无关,该由居住者来判定。”而居中旁观的术者显然无置喙立场。

“那不妨亲身一试。”双关语气循循善诱,佛者情真意切道。

“有缺才有欠,有欠才有需求,你看我,有需求吗?”

有求的从来不是术者本身,眼下的他一摆掌中玉笛,笛尾檀棕色玉石流苏随风甩动,一如当前浮动水雾。

“你有执。”

稍稍侧目的缺舟一帆渡语气肯定。

伴随一声轻响,放下玉笛如今两手空空的皇甫霜刃微笑道:“我执何在?”

“在你的心中,在缺舟眼界所及之处,一片无水汪洋之中。”

“汪洋无水缺舟,却见一帆渡航,不知能渡何人?”

无水非成渡,缺舟又何渡?

“缺舟不能渡人,悟者,能可自渡。”白衣佛者言辞缓缓,“为何放下手中之笛?”

“此笛,本就不在我手上。”接过机锋的术者继续问,“如果世人皆能自渡,皆能领会得悟,那为何世间还有这么多痛苦?”

虑及方才见闻,缺舟一帆渡温声评判:“难,不在造者,而在受者,真正的屠刀,是冤冤相报。”而皇甫霜刃恰恰是那授人以屠刀者。

“宽恕是放下自己,放下执着,放下恨,但人却有七情,这些情绪是来自痛苦的记忆,那群失去至亲、爱人、朋友的受害者,不是做不到原谅,而是他们还记得,就如同现在。”

即使报仇过后,他们依旧沉沦于战争的无穷遗恨当中。

“纵虎归山,以直报怨,对错之间的抉择,总是难以取衡,怎样的智慧才能分辨人心?”所以才需要修行借以突破人生课题。

皇甫霜刃:“也许只是缺少关键。”让人能真正改过向善的关键。

察觉不对的佛者凝声问:“怎样的关键?”再来答案或将宣告术者立场——渡不渡,与谁渡。

“不过一念之间而已,”术者道,“忘却仇恨,或者说放下仇恨。”

矫饰辞藻旨在修饰地门洗心强行重塑人性的本质。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若免轮回苦,大众念弥陀。”低声唱过一首偈子,缺舟一帆渡委婉劝导道,“这方法也许太过。”

或许,皇甫霜刃还有其他的选择,但——“至少,如今的你尚不能证明他是错误。”术者话中仍然留有余地。

细细观之,发现面前人眼神清明依旧的佛者同样耐心依然:“那何谓正确?”单方面挑拨并不能达到目的。

于是皇甫霜刃决定双管齐下,再来语气骤转低沉浑厚:“乐登彼岸广慈悲,诸佛光明净罪业。”那话音宛然便是一位有道高僧之象。

话甫落,对这声调再熟悉不过的缺舟一帆渡微睁眼眸,茶色瞳仁折射出金光粲然,那是笛身用作点缀的金箔树叶映照的表现。

原是佛者纤长五指不觉搭上莹白玉笛:“太过轻易,难证大道,捷径,不是真理归途。”

莫名言辞好似传经,又恍若辩法,覆于笛孔上的食中无名三指按过几按,隐约有禅唱回响。

“修行啊,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时脚踏实地,亦不失为好方法。”

恍惚中,术者仿佛亲眼见证山僧朝闻晨钟夕听暮鼓,平时礼佛闲来出山的平凡安然,其间喜乐令人感同身受。

目下光影渐消,缭绕茶香略散,迎着缺舟一帆渡灼灼眸光的皇甫霜刃平静反问:“缺舟不也有执?”

虽说言辞如是,但这番道理佛者自己又能奉行几分,若否地门何来?

“哦?”重新握紧天人的缺舟一帆渡轻咦出声,“怎样的执?”

“处处彼岸。”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执着……”

佛者语带追思,是地门从无到有,献身高僧由三十六名直至一百零八名的过往历历在目。

“是我们。”

术者语气温和,就是目光稍显锐利,毕竟这边可是真正看过剧本。

“你真是特别的存在。”佛者目光明亮,看着皇甫霜刃就像是奇货可居,“等了这么久,也许我要等的人就是你了。”

“等我,因何呢?”

“助我同登彼岸。”

这仿佛求爱般的对话听来颇为古怪,好容易按下大开脑洞的术者意图试探:“你好像讲过,我是你遇上的第二个人。”

“是。”缺舟一帆渡轻阖眼眸。

“第一个人是谁?”皇甫霜刃问,问罢便见佛者信指转笛竖起天人指了指他自己,“你?”

白发高髻中分,耳鬓两束卷发内翻,发冠如莲似月,隐在耳后的发髻上垂落着两道银色发带的缺舟一帆渡尝试纠正对方话中错漏:“我。”心外无佛,人人是佛,以我渡我。

皇甫霜刃饶有兴致道:“趣味的说法。”明心见性,了悟本我,方才谓佛么?

“你就是我的过去,我就是你的未来。”类似自我求道的内心关照化作此时的精神对谈旨在引导术者了悟。

“现在不明白,以后……”

一言至此佛者又觉自身反落偏狭桎梏,能通过匆匆一晤探得地门初衷之人又何曾须得旁人引领。

于是缺舟一帆渡也放下玉笛,转而再次拈起杯盏。

“也许这不是需要明白的问题。”佛者神色安然恬淡。

“这是缺舟的悟吗?”

“哈,答案本身往往是另一个问题。”轻笑一声避而不答,垂首啜香茗的缺舟一帆渡眉头蓦得一动,“啊,茶都凉了,你我却未对饮言欢,是说现在要言欢恐也困难。”佛者有心送客。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希望第三次见面时,你会有不同的想法。”

“第二次见面……”

低声咀嚼字眼的皇甫霜刃瞑目状若沉吟片刻,再睁眼,神色一片沉静。

“我们从来不曾见过面啊,缺舟。”

“你果真悟性过人。”祥和淡然的目光投注在术者脸上,缺舟一帆渡道,“我会期待我们第一次见面。”

话音落,人起身,光芒一闪,幻境消融,星移电转回归方圆本相,周围景致是一处书斋。

四面挂着名家书画,高大的紫檀书架上,高高低低地陈设着书籍古玩,几案上的香炉散发出浓郁的沉香,能使人头脑清晰,思路敏捷。

大厅里挂着一个造型古朴的鸟笼,鸟笼里有一只白锦花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正清亮地鸣叫着。

“回来了!回来了!”

此地位处佛国境内。

紫金钵尚未落入地门掌握,用于铺开思能网络的广泽宝塔亦未建成,若想与冥冥存在接触,选项依旧只有踏入达摩金光塔。

收神定念的皇甫霜刃暗赞奇兽通灵,旋即又闻温润男声问道:

“你,见过他了。”

出声者是此地主人杜松槐,其人身穿一袭紫黑色衣袍,面容白质,额前有几缕微卷发丝垂落,头冠衣摆袖口处纹有孔雀尾羽图案。

联系方才对话所得,两下印证窥得图腾深层象征意义的术者心中有数。

“嗯。”

佛国法门众多,内中自是不乏隐士高人,地门底蕴积累千年,诸般脉络盘根错节,倒也并非所有人力皆存于皇甫霜刃记忆当中。

昙华·杜松槐,便是这样一位人物,由缺舟一帆渡所推荐,于这个地门隐匿未现的时机或可以引为接触禁地的中间人。

当然这前提是术者能得到杜松槐的认可:“我想问,对你而言,你所经历人生是什么?”

这问题略显耳熟,皇甫霜刃不由一怔。

“抱歉,”看出对方迟疑的昙华神色歉然,“这问题真是唐突了。”

“无妨,”术者摇摇头,“我经历的人生是发生在我的身上的事情,造就我这个人的一切。”

“发生过的事情真正发生过吗?”杜松槐追问道。

“那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皇甫霜刃回答说。

“所以也可以说,只有记忆中的事情,才是发生过的。没在记忆中的事情就算没发生过。这就是人的一生对吧?”

“这算是一种哲理吗?”

“可能也是一种真理。”

“那么……他呢?”

术者转眸看去,昙华视线随之一同移动,停在方自玄关进入的那道魁梧身影上,再也无法移动。

那是名铁塔般的壮汉,身披暗紫斗篷,内着百锻软甲,结实强健的体魄仿若铜浇铁铸,只是观来全无寻常人气。

这人是某种意义最后的王族亲卫,号为笑南冠,名唤慕云知命。

“这是?”杜松槐双眼闪动着异彩,“无心无念之人。”

说话间,昙华倒是率先推翻自我判断,“不,不对,这已非人。”

这绝非自然肉胎能可诞生衍化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为了某种目的,强以精纯技术造就的结果。

心下为该猜测而感到不忍的杜松槐垂眸道:“这是你的理由?”

皇甫霜刃言之凿凿:“这是他的理由。”宛若呼应术者话语一般,拖着水晶棺椁健步如飞的慕云知命将棺木安置在昙华身前,笑南冠揭开遮光布匹。

咫尺间距恰恰能让杜松槐看清内中人,借大智慧神通勾连假死者微弱思能的他由衷叹道:“这生命承载太多鲜血,太多仇怨。”

皇甫霜刃看向慕云知命:“还有恩,还有情,还有义!”

是恩,是情,是义,方才为三名王族亲卫留下一线生机,让他们能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

若非如此,即便间接有恩情需偿,医者也决计不会出手救下中谷大娘,如此有违点睛化龙准则。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罚她常伴青灯聆听佛理,届时恢复原本个性的她想来也更能为其他王族亲卫所接受。

无论是因为异世之灵圆梦初衷,亦或因苍狼缘故,术者都希望忠肝义胆的王族亲卫们能有一个好结局。

“最后一个问题,”扬袖招来散落布匹重新封住棺椁的昙华轻声道,“你打算如何将他们送入佛国?”

这已是答应皇甫霜刃之要求。

但最重要的一个前提不可忘却。

韬光养晦的地门并不打算于这个时间点入世,而还珠楼显然也不希望惹人瞩目。所以需要一个有足够分量的第三方来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力出口。

银槐鬼市·巧木宫

天空沉沉地压着琉璃瓦,一抹抹厚重的霞云,使夕阳余晖显得晦暗不明,数条曲折长廊翼护当中石堂楼阁。

一个身量中等、发丝灰黑的男人坐在案牍前,静静翻看着手中账册,只见他头戴骷髅嵌珠西洋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厚底墨镜,搭配两撇短须倍显滑稽亲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整整掌握鬼市商贾之权数十年,非凡手腕可见一斑。

他只是坐在那里,便让周围环立从属噤若寒蝉。

大殿很静,静到落针可闻,更遑论突然响起的诗号了——“谈笑风云一杯酒,千金一刃泯恩仇,独饮西楼酆都月,书剑一叶一江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