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 > 第4章 派出所的调查

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 第4章 派出所的调查

作者:怡晨室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0 20:08:29 来源:小说旗

片警张卫国那双磨得发白的胶底鞋,缓缓碾过四合院里那历经岁月、布满青苔的青石板。

鞋底纹路里,还顽固地卡着昨夜被夜风刮落的槐叶碎,随着他的步伐,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四合院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刻意放轻脚步,绕开了那摆放在院子中央的磨盘。昨日,那磨盘上还稳稳当当地立着易中海那面金灿灿的“道德模范”锦旗,此刻,它却像条被烈日晒蔫了的丝瓜,卷着边角,有气无力地靠在墙根,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什么。

张卫国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敲响了西厢房那扇斑驳的木门,声音比昨日柔和了三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何雨水,开下门,我们来看看你的生活用品。”

门板发出一阵“吱呀”的刺耳声响,缓缓推开。刹那间,一股混合着潮湿霉味与浓烈药味的刺鼻气息扑面而来,直钻鼻腔。

张卫国微微皱眉,抬眼望去,只见十六岁少女何雨水的炕上,铺着一床补丁摞补丁的褥子。那些补丁所用的布料,分明是 1952 年公销社特有的花布,与何雨柱口中那句“妹妹从不缺衣少食”形成了鲜明而残酷的对比。

何雨水垂着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淡淡的阴影。她缓缓掀开蓝布衫,锁骨下方那块烫疤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青紫色,边缘新结的痂被她刻意蹭破,正渗出细小的血珠,宛如一朵在寒风中摇摇欲坠的残花。

她的声音冷得像浸了冰,带着彻骨的寒意:“去年腊月二十八,”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何雨柱说给我热红薯,结果呢,把那滚烫的铝饭盒直接扣在我脖子上,就为了把我的六斤粮票给秦淮茹家换奶糕。”

张卫国手中的笔记本“沙沙”作响,他在“故意伤害”四个字上重重地圈住,力道大得几乎要将纸页划破。

他的目光在屋内扫视,注意到炕头摆着半罐咸菜,菜汤表面浮着的油花,比他在秦淮茹家看见的少了三分之二,那稀薄的油花,仿佛是何雨水生活的真实写照,贫瘠而凄凉。

当何雨水转身去取粮票本时,张卫国眼尖地看到她棉袄后襟的补丁下,露出半截 1953 年的布票。

那布票,本该是属于她的定量,是她在艰难岁月里的一丝保障,此刻却像一把利刃,刺痛了他的眼睛。

张卫国目光一转,看向一旁攥着算盘、眼神闪烁的三大爷阎埠贵,特意避开了易中海那道如芒在背的视线,提高音量问道:“阎大爷,1962 年冬天,何雨柱用工业券换您的手表,是不是拿他妹妹的布票作抵?”

算盘珠子瞬间噼里啪啦响成一团,三大爷的镜片顺着鼻梁缓缓滑到鼻尖,他眼神飘忽,余光瞥见易中海在东厢房门口不紧不慢地磨着烟袋,突然拔高声音,带着几分恼羞成怒:“小孩子家的事,别扯那么远,过去这么多年了,谁还记得清!”

就在这时,派出所那台老旧的手摇电话突然响起,接线员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断断续续地传来:“保城派出所回电,何大清 1951 年再婚属实,1952 年起每月向四合院寄五元抚养费,然后让四合院的易……”

张卫国握紧听筒,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当听到对方念出“易中海”三个字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下意识地看向何雨水。只见她原本攥着铜顶针的手突然收紧,针尖在掌心刺出一个红点,鲜血缓缓渗出,她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地盯着听筒,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易中海的烟袋杆在门框上敲出杂乱无章的声响,他紧紧盯着张卫国突然绷紧的脊背,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 1951 年秋天。

那天,何大清把首笔抚养费塞给他时,满脸恳切地说:“中海哥,雨水还小,别让她知道我再婚的事。”此刻,他望着何雨水补丁上的血渍,突然发现这丫头的眉眼,竟和何大清年轻时一模一样,那倔强的神情,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跟我们去所里吧。”张卫国合上笔记本,目光如炬,扫过易中海颤抖的手腕,声音沉稳而坚定,“把何大清的汇款单都带上。”

何雨柱突然像疯了一样站出来,棉袄口袋里露出半截白馒头,那是他刚从秦淮茹家要来的,还带着蒸锅的热气。

他满脸泪痕,声音带着哭腔:“张同志,我妹妹不懂事,都是我没管好,您就饶了我这一次吧……”

话还没说完,就被何雨水冷冷打断。她迅速摸出藏在枕下的碎布,上面用蓝黑墨水拓着三大爷账本的“何雨柱借雨水粮票”记录,字迹清晰可辨:

“1963 年正月初七,他拿我的六斤全国粮票,换了三大爷半筐烂白菜,账本第 17 页写得清清楚楚。”

张卫国接过碎布,目光锐利如鹰,注意到墨迹边缘有锯齿状毛边,显然是从账本上强行撕下的痕迹。

他突然想起何雨水指甲缝里的蓝黑墨水,心中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早就在暗中收集证据。从三大爷记账时那偷偷摸摸的一瞥,到趁哥哥熟睡时小心翼翼的拓印,这个十五岁的女孩,竟用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织成了一张让大院权威无法挣脱的网。

保城派出所的第二通电话在正午时分急促地打来,这次确定的是。抚养费寄给易中海后,让易中海转赠给何雨柱,何雨水,带着岁月沉淀的痕迹,而与易中海账本上的“雨水成长专用”字迹相比,后者刻意模仿却带着明显的颤抖,仿佛是一个拙劣的谎言。

当他把证据 “啪”地一声拍在易中海面前时,老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金表链突然崩开,表盖里掉出半张照片。照片上,1951 年的保城供销社里,何大清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旁边站着穿旗袍的白寡妇,两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暮色如墨,缓缓漫进派出所。张卫国对着两份笔录,无奈地叹了口气。何雨柱的陈述还在喋喋不休地强调“长兄如父”,仿佛自己是个多么称职的哥哥;易中海的辩解依旧是那句老掉牙的“为孩子好”,仿佛所有的过错都能用这三个字掩盖。

唯有何雨水的证词,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而无情地划开了大院十年的遮羞布,将那些藏在暗处的丑恶与不堪,**裸地暴露在阳光下。

当保城寄来的第二份证据——1953 年何大清写给街道办的信,要求将抚养费直接转给何雨柱,却被易中海截胡——重重地落在桌上时,张卫国终于在调查报告上郑重写下:“何大清未履行抚养义务,何雨柱涉嫌侵占未成年人粮票,易中海长期截留抚养费,建议联合街道办召开全院调解会。”

回四合院的路上,何雨水静静地望着天边的火烧云,那绚烂的色彩仿佛是她心中燃烧的怒火。突然,她想起上一世作为傻柱时,娄晓娥曾说过的话:“傻柱,有些账,早算早清爽。”

当片警的自行车渐渐消失在胡同口,易中海像一滩烂泥般瘫坐在东厢房的炕沿,眼神空洞而绝望。

他听着里屋一大妈翻箱倒柜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一把把利刃,割在他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她在找那十七张汇款单,找那本改了又改的账本,找那个藏了十年的秘密,可这一切,又怎能轻易被掩盖?

而何雨柱站在西厢房门口,呆呆地看着妹妹数粮票的背影,突然发现她的辫梢多了根白头发。

那根白发,在昏暗的灯光下格外刺眼,那是被热饭盒烫到的那天,她急白了头,也是这十年来,她在这四合院里受尽委屈的见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