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30章 下山乡明查暗访 误接待埋下祸根

浊流滚滚 第30章 下山乡明查暗访 误接待埋下祸根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多半年干旱,让人感到收成无望,到了秋季末期,终于下了一场雨,三道梁上的富户,抢着把冬小麦种在地里。一些生活实在没有办法的穷人,把麦种子都吃的没有了,只能三至四倍的高息去租来种子,勉强种地,自己只能吃糠咽菜,维系生命。

看着天终降雨,张国良感叹的对管家道:“天不绝人之路,终于开恩赐雨了,只能把希望寄在来年上了。”在他心里,只要能种在地里,才有收获的盼望,这日子才能过的下去。

长锁应道:“那样旱下去,可不得了,死了那么多人,人们的灾难也够深重了,有人烧香拜佛,求着天降甘露,这总算求来了。”靠天吃饭的庄稼人,盼着风调雨顺,除了祈求苍天而无它法。

真是: 庄稼盼得及时雨,农夫盼得丰收年。

天若不随人心愿,满怀希望化云烟。

民国十八年,正是八百里秦川,饥荒最严重的年瑾。杨虎城入潼关,接管西安。为了解决干旱无收,给民生计,杨虎城监修了,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七个人工渠,想用于渭河、泾河等河水来浇灌秦川腹地,让土地能产出粮食,不能靠天吃饭。人为的来解决秦川地区所有人有饭吃问题,让军有粮供,城有人守。

经过几年的努力,几个工程都相继展开,因军阀混战,资金紧缺,供应不足,不仅使得工程进展缓慢,有的甚至停工待料。利国利民的大好工程,停滞不前。

粮食仍然是当时的燃眉之需,杨虎城不得不先抓粮食。他成立新的行动机构,制定新政策,整治地方**,力争改变当时的管理混乱现状。

由于干旱,瘟疫的侵扰,各地都有,死的死,逃到逃,人员流浪,人无定所,土地荒芜,下边为了向上交差,瞒天过海,谎报失真,没有真实可言。

就在张国良当选国大代表的第二年阳春三月,为了尽快弄清楚现状,新机构下令地方官员,逐级进行落实乡村人员及土地面积的真实情况。并派督察组下乡,明查暗访,查看落实情况,防止基层隐瞒真相,欺上瞒下,大搞**,中饱私囊。

省督察队有名叫胡啸天干事,被派来到槐庆府,查看落实情况。高县长得知,赶紧给其安排住宿,吃饭,生怕招待不周,而引来麻烦。

胡干事年纪轻轻,靠着关系就职在督察队。他一直生活在西安,从未出过远门。他就想借此机会,到边缘山区看看,下边到底什么情况?希望能抓住**人员的把柄,既能顺便捞一把,也能游山玩水看看风景。胡督察来到槐庆府,他选中了张家堡,便给高县长提出,要去三道梁看看。

在胡督察的心里,边缘地带人老实,没靠山,捞点油水,也不易被发现。

高县长好意劝道:“三道梁路途遥远,且是山路,行动不便,只怕照顾不周。胡督察还是在槐庆府周围看看,我也好照顾你的生活。”高县长在官场混,深知上级官员,尽管年轻,也不可得罪,一时疏忽,恐怕自己不知道,官是怎么丢的,所以得多加小心。

谁知这个胡干事就是生性多疑,误解了高县长的好意,他认为高县长不让去,这三道梁上,一定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便说道:“既然是巡查,就得到乡下,边缘地带看看,才能了解实情,难道三道梁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怕查出来?”

高县长听了惊出一身冷汗,赶紧说道:“不不不,胡督察误会了,胡督察想去那里,我都积极配合。”心里骂道,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连忙又说道:“只是三道梁路程遥远,要去,就得清早上路,晚上歇脚张家堡,第二天巡查,最快也要第三天再往回赶。我派人陪同你去,好方便照顾你的生活。”高县长小心翼翼的问道,他不明白这个胡督察,去到张家堡,到底能干什么?这不陪同,怎么能照顾好他?一个人安全怎么能得到保证?

胡督察起了疑心,认为高县长是要派人监视他,心里认为:我的行为,那能容忍监视?便断然说道:“我是暗访,自然是我一个人去,成群结队能查出什么?不是明摆着给人说明身份,让他们提前准备?我就要给他们一个啥都不知,措手不及,这样才能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听了他的话,高县长觉得,这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并且爱耍心眼货色。

高县长用轻蔑的眼光,看着胡督察,心里骂道,好心当作驴肝肺,可嘴上却应道:“好,好,按督察的意思办,我明天一早,就给督察准备好一切。”高县长不再多说,甚至有点暗自窃喜,希望半道上,让狼咬掉一条腿,他就不会这么轻狂。不愿让人陪同更好,省得自己陪着去受罪。三道梁的路,他是最不愿跑的。

毕竟是上边来找事的,也就不能明面上有所得罪。高县长担心,这位钦差半道走不动怎么办?没走过长路的人,怎么能理解走不动的难受?回来怪罪起来,那可担待不起。不如让人,弄了一头毛驴来,实在走不动了,就骑着毛驴,也好赶路。也能体现自己对上边来的人,体贴入微。

二天早上,高县长前来送行,给胡督察说道:“本来想给你找一匹好马,只想在山村行走,有点张扬,万一碰见歹徒,看见马匹,打劫了怎么办?那时就怕你马被抢走,人会受伤,甚至会丢掉性命,所以就给你找了一头毛驴,希望路上,让你能歇歇脚,又不延误赶路,可谓是一举两得。”高县长把他的美意告知胡督察。

胡督察听了,很不高兴,便问道:“这三道梁上现在还有土匪吗?我就不相信,他们敢劫官府的人员?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他认为高县长在糊弄他,不给自己一匹大马耍威风,而拿毛驴来搪塞,并以土匪为由,官府的巡查,土匪敢动吗?真是小瞧人。

高县长笑着说:“现在土匪还没清理干净,贫穷的饥民也不少,现在饥荒时期,走的又是山路,怕有人看见马匹,起了歹心,对你安全极为不利,万一被盯上可咋办?他们可不管你是谁,劫财第一。咱们担心你的安危,所以低调点的好。三道梁上有护村队,那也是晚上行动。我说意思是,那么长的路,骑毛驴,既能歇脚,也不误赶路。马匹性情裂,怕你路上骑着,摔了怎么办?这毛驴就安全了许多。”高县长多滑头,难道对付不了你毛头小子?

胡督察想,自己真没骑过马,也真怕摔着,就点点头说:“高县长想的真周到,那就好,就骑毛驴。”说完,带着干粮,牵着毛驴上路了。

真是: 初出茅庐眼界高, 无人能在眼中瞧。

尚方宝剑手中握, 谁不长眼剑出鞘。

晴天白云,正好赶路,出了槐庆府,走上山梁路。时值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山头泛绿,满山遍野,许多已盛开的桃花,杏花点缀在山沟里,宛如一个天然花园。

胡督察从未见过如此美景,就在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没了赶路的**。突然,一只兔子跑了出来,他忙把驴拴在路边树上,跟着追兔子,兔子钻进草丛,正在寻找时,另一只兔子又蹦了出来,他又去追另一只,真像一个天真浪漫的儿童。追到沟边,他发现远远的沟里,一群梅花鹿,受到惊吓,奔跑起来,跑着跑着,就蹦了起来,腾空的时候,在空中向前飘,如同向前飞一般。他惊奇的张大嘴,第一次看见,动物会飞。兴致勃勃的他,觉得自己真是来对了,看到这些奇景。

听说有狼,他希望真能看到狼的出现,他想有东郭先生之奇遇,可奇怪的是,狼在此时好像销声匿迹了一般,一个影子也看不到,他真想看看,狼究竟是什么一个动物?

时间就在这走走转转中度过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升到头顶,胡督察有点肚子饿的感觉,他就坐在路边的树下,吃起干粮来了,吃着就觉得有干涸,想喝点水,左右找就是没有。谁知高县长,一时疏忽,只带干粮,忘记带水。如果走到沟里,就有山泉水解渴,如今走到这山梁上,只能干挨着。胡督察有点困,靠着树迷瞪一会,谁知就睡着了。连毛驴,也在树下卧了下来歇息。

不知睡了多久,胡督察睁开眼睛的时候,太阳已偏西。这时,不单是肚子饥,口干渴的难受,吃到嘴里的干粮,也难以下咽。牵着毛驴,找不见下沟里的路去找水源,又看不到住的人家,心里骂道:这是什么鬼地方?这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见?这又饥又渴,走不动,就骑上毛驴,用枝条抽打着毛驴,把气出在驴身上。

开始那浪漫的情绪,已被饥渴驱赶的荡然无存。终于走出了山口,看见了村庄,他看到了希望,抽打着毛驴,加快脚步,他口干的实在是坚持不住了。

终于到了有人家的门口,他爬下驴,径直的走了进去,喊了一声: “有人吗?能给一口水喝吗?”

只见一个老妇人出来,打量一下来人问道:“来客找谁呀?”

“老大妈,我是要到张家堡去,路过,讨口水喝。”胡督察十分恭敬的说,生怕人家不给水喝。

老妇听说要喝水,说道:“你等等。”进门去,用半个葫芦做的勺,端出一瓢水来。

胡督察端起勺,一口气喝进了肚子,归还勺的时候,又说了一句:“还能再给喝一点吗?”他渴到极点,一勺没有解渴。

老妇又端出马勺,递给他说道:“水凉,你走热了,慢点喝,喝的急,会伤肚子的。”看见来客喝的太猛,老妇给他提醒一声,怕把他肚子喝坏了。

两勺下肚,胡督察还是觉得没够,又说:“还能给一勺吗?”

老妇看了看胡督察说:“娃,你不能再喝了,不是我舍不得水,是你的肚子受不了,水太凉,喝多了伤肚子。”老妇给善意的提醒,因为自己的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水是儿子流着汗水从沟底担上来的,虽然辛苦,但来客喝一口,不能拒而不给。虽然穷,但对客人热情的礼数,还是有的。看见还是个年轻人,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以母爱的心理,关心起面前这个娃。

胡督察这时才仔细的观察了这个乡下老妇,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穿的衣服,也是前后补了两个大补丁,两个膝盖上补着与裤子不同颜色的布片,显得十分刺眼。院子用枣刺枝,栽成的篱笆墙,靠山打的窑洞,高崖上的土缝,张开了大嘴,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老妇没让进窑洞,也许窑洞里,如同水洗一般,老妇也不想让外人看到自己的寒酸景象,可她眼中却闪着善良的光芒。

听见老妇说不能多喝凉水,胡督察也只能忍耐一下,又问道: “张家堡距离这里多远,我要去张家堡。” 胡督察便打问起路来。

“也就十几里路。顺着大路一直朝下走,一条路,走到梁尽头,就到了。”老妇给详细指点着。

胡督察便顺着指点的路,又骑上毛驴,肚子里的水,随着毛驴的走动咣当作响,他手摸进干粮袋,摸出一块馍来,坐在毛驴上吃开了,肚子确实有点饿了。坐在毛驴上虽然颠簸,比起自己走路省力多了,过了半个时辰,终于看到张家堡了。

胡督察骑着毛驴,直接进了张家庄,向路边人打听,保长办公的乡公所在那里。顺着路人指向,他走进一个装有木大门的院子,两边土墙围起来,靠里边是一排窑洞,这便是保长办公的乡公所。

胡督察在院子呐喊了一声:“有人吗?”从旁边一个窑洞里走出一个人,他是乡公所看门的,叫张铁锁。他也是管家张长锁的弟弟,能在这里当差,也归功于他的哥哥张长锁。

张铁锁打量了一下来客。问道:“你找谁?什么事?”

“我是胡督察,从县里来,找保长,有公务在身,你是张保长?”胡督察一本正经的介绍着自己。本来想着暗访,现在又饥又渴,哪还顾得了那么许多,先说明,填饱肚子要紧。

张铁锁应道:“我是看门的,保长在家,你快进窑洞坐下歇会,我去给你叫保长来,你们再谈公事。”张铁锁不知道督察是什么官?只听说是县城来的,就知道是官府的人,不敢怠慢,拉过毛驴拴在一边。

胡督察跟着进了窑洞,又问道:“你们保长不办公吗?快先给我倒点水,这一天都在路上走,把人快渴死了,你们这是啥地方呀?真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他把乡公所,当成他们督察处了,按点上班,并用轻蔑的口气说着这个偏僻的地方。

张铁锁听了这个人的口气,就知道他瞧不起这里的人,心里不快,但也不敢得罪,连忙答道:“我们这乡下没个准点,保长今天来忙了半天,这才回家吃饭去了?你等一下,我给你烧点水喝,喝凉水肚子受不了。”他知道官差走了长路,不能喝凉水,对来客照顾不周,保长肯定要怪罪的。

实际上,保长也是有事来转一下,没事,十天半月来不了一次。以前那总是有事无事也要守在这里,拉几个人说闲话,现在可是有媳妇的人了,在家里有人伺候,在这里闲得无聊,也就不再待着,就怕上边有人来,就安排张铁锁看门并接待来客,也好给自己传信。

张铁锁听来人问保长办公?有检查之意,灵机一动,替保长撒起谎来。并顺便说道:“这里有床,快坐下歇会,从县城来,那就是走了一天的路了。我一会去叫保长,给你安排吃饭,不管咋样,吃饭要紧,我这去烧水了。”张铁锁清楚,每个县城来的,肯定都是一天没吃饭,饿的正慌,得尽快准备饭菜,办公也要到肚子填饱以后。

而这正是胡督察心里想的,胡督察也没客气,自己坐到床上休息,走了一天的路,幸亏有毛驴,这会才体会到高县长的良苦用心。

张铁锁也是很快把水烧好,端了一碗,递到胡督察面前,说道:“我们这里路远,让你跑路辛苦了,你先喝水,我去请保长来见你,顺便就给你把饭准备好,你就在这里等着。”说完就转身出门,想着,把官差先安排好。

胡督察看见铁锁比较灵醒,也没说二话,喝起水来。一碗热水下肚,就靠到床上休息,也真是困乏之极,不一会就睡着了。

张铁锁走出乡公所,准备去给张保长报信。走着半道,只见老婆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远远的就呐喊开了:“娃他大,你快回家看看,女儿花儿,被蛇咬了。”

张铁锁听了,心里急了,小女儿被蛇咬了,那是耽搁不得,有生命危险,得需赶快回去看看,怎么给解毒。心想,把女儿安排好,再通知保长不迟,迟一会,也不会饿出啥毛病,回头就往家里跑。

这铁锁有着一个儿子叫张兴,娶了媳妇叫圆巧。五个女儿,四个已经出嫁,就余小女叫张花。他就跟着老婆跑回家,只见小女儿的腿已经肿胀起来,疼的哇哇哭,他连忙用嘴,在蛇咬过的伤口上吸吮起来,希望能把蛇毒吸出来。吸一口,吐一口,血里带毒液,吐在盆子里,水都被染的成了红色。

老婆急忙拉了老头一把说:“这我来吸,这大儿子张兴和媳妇在地里干活未回来,家里没有别人,你赶快去韩家庄,找九先生要点治蛇毒的药,这样吸,不能全部排毒,得用药。”张铁锁觉得有理,告诫了老婆几句,撒腿就往韩家庄跑,这时心急把胡督察忘的一干二净。

胡督察的饿意,把他从梦中扰醒,出门看看,这太阳快要落山了,时间都不知过去多久了?怎么还不见张保长的人影?心里想着,这个张保长,未免架子太大了吧?干渴,饥饿,埋怨,在胡督察心里翻滚,加之时间的煎熬,胡督察心里升起一股怒火,好一个乡下佬,这样瞧不起本督察。你瞧不起我,我更瞧不起你,有什么了不起?愈想愈生气,不如走掉好了,给巴结我的机会你都不要,你不尊重我,我以后定要你好看,出门牵着毛驴,气腾腾的顺路返回了。

走出村庄,回头看看这山梁,心里狠狠的骂道: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竟然出了这样榆木脑袋,不识时务的蠢货,和本督察过不去,你有几斤几两?我一定要让你,为你今天的做法付出代价,暗访正愁着没有查出什么准备材料,这你不是现成的嘛。

张铁锁去了一趟韩家庄,取回草药,给女儿敷好后。已是掌灯时分,当老婆把热馒头和一碟辣子,端到面前,让吃晚饭的时候。这时才突然想起,还有官差在乡公所等着吃饭,这才慌了神,撒腿就往乡公所跑去,去后只见里边空无一人,毛驴也不见了踪影。

想必是官差直接找张保长去了吧,这时赶过去给张保长说明,给客人赔个礼,免得张保长怪罪。想着就往张家堡走去,走到桥头,只见吊桥高悬,只好在桥头呐喊:“谁在看门?有人在吗?出来我有话问。”

桥头守候的伙计,在上边伸出头来,看见是铁锁,就回答道:“三叔,你来有什么事?”

张铁锁看见伙计,就问道:“下午有人找保长没?天快黑的时候,牵着一头毛驴。”

伙计答道:“今天下午一直没人找保长,我在这里也没见过毛驴,或者骡子的。”

张铁锁不放心的问:“你一直在,没离开过?没人进堡子?”

伙计回答:“我在这里,那里都没去。没见来过人,桥都没往下落,谁能进来?”

张铁锁听了,愣在那里,这人究竟哪里去了?这官差不敢得罪,谁料自己家出事,耽搁了时间,把官差忘得一干二净。这人不见了,怎么办?这黑灯瞎火,上哪里找人去?心里怨道:一个大活人,你等不住,不会自己找保长家吗?牵着毛驴胡串啥?你不在那里等着,在这山里的路上胡跑?是想要喂狼是吧?又想着,说不准,上谁家找吃的去了,可能一会就回到乡公所来了,我就在那里等着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就转身去乡公所等人。

可左等右等,还是不见人回来,铁锁自我安慰的想:肯定是去谁家住下了,明天他就会来,这张保长已是国大代表,想你是个小走卒,也起不了什么妖风,要来怪罪我,我也有话说:谁让你胡跑,我找不见人,我又没有能掐会算的本事,哪能知道你去了那里?便睡自己的觉,管你跑到哪里去?明天的事明天解决。

真是: 遇事大意又粗心,哪知此举埋祸根。

宽仁待事极平常,心胸狭窄生怨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