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61章 听谗言抛弃女儿 过大年举家欢颜

浊流滚滚 第61章 听谗言抛弃女儿 过大年举家欢颜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张国良当时听了算卦的话,笑哈哈不以为然,生了儿子不就按照自己的心思来了嘛,这会着急干啥?当玉芝生了女儿时,张国良一反常态,一肚子的不高兴。没管玉芝坐了月子,身体虚弱,当面指责玉芝道:“你怎么就只会生女子,就不会生个儿子?这个女子扔掉不要了,养着以后也是个祸害。”他把算卦的说的话记在了心里。

此话一出,气的玉芝肚子疼,她反驳道:“生儿生女,是由老天爷定的,怎么能由我的想法决定,好好的孩子,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难道不是你的亲骨肉?你今天怎么就这么不讲道理?女儿也是一条命,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玉芝接受不了张国良的话。

张国良说道:“女孩长大,入了邪道,就是个害货,你去县城看看,那窑子里,那些涂脂抹粉,穿的露骨露肉的窑姐。不知是谁家亏了他先人的,养下那些丢人丧德,没脸没皮,辱没祖宗的贱人。要下这个女子,如果将来成了那个样子,还不如早早的收拾掉,免得以后羞辱先人。”他偏激偏见的说,就怕女儿以后不走正道。

前边生了两个女儿,他都没有这种想法,看来,他是听了算卦的话,心里起了疑虑,也是怪罪玉芝没有生下儿子,心存不满,借此发泄了出来。

玉芝力争说服张国良,就摆开了道理:“那些窑姐,还不是你们这些男人供着的,要是没人养,窑姐早就饿死了,怎么会有窑姐?你们男人犯贱,就爱寻花问柳。是那个窑姐绑着男人去的吗?自己长着腿跑到窑姐床上寻快乐,反过来怪窑姐。孩子长大长成什么人,还都不是父母教养的结果?人都不养女,儿子那来媳妇?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恐怕人就绝种了。你走南闯北,在人面前说话,也是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怎么在自家事上,就犯糊涂?”玉芝最后埋怨起张国良,心里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谁知张国良就像中了邪似的,不听劝阻,也不解释。就在玉芝有事去老太太那里之际,张国良把三女儿用小被子包裹起来,抱出去让长锁直接扔掉。

长锁无奈,看张国良铁了心不要女孩子的样子,只好把孩子抱了出去。长锁抱着孩子,觉得是个小命,仍在野外恐有不测,恰巧碰见二弟铜锁,他灵机一动,给铜锁说道:“二弟,主家不要这个女儿了,你去泾河,就把这个孩子抱上,送过河给河东人家养了吧,让孩子逃个活命。咱们这边沟深狼多,扔在路边,没等到人抱,恐怕就会遇到不测。”长锁去过泾河对面,了解那边塬宽地广人多。

铜锁不明白了,这财主家不缺吃喝,怎么就养不了一个女儿?心想,大哥能把孩子抱出,可见人家就是铁了心不养了,也就没说二话,把孩子抱走了。

玉芝回来,不见了女儿,慌忙四处寻找,并去油坊追问丈夫,张国良承认孩子被扔掉了。当时把玉芝就气晕了。等到救醒,玉芝忙去找老太太,说了此事,老太太听了,也是大吃一惊。慌忙来追问儿子,询问孙女下落,张国良也就实话实说,老太太忙去找长锁,要把孙女追回。长锁听了老太太的话,慌忙转身去追铜锁,到了泾河边,也没看到铜锁的身影。

铜锁抱着孩子,到了河边,没停就过河,就想及早把孩子送出去,时间久孩子就饿了。铜锁也考虑到孩子安全,就送到过了河东原边大路边,希望有人看见,就会抱养。

返回后,下到河岸,见大哥长锁,在河边等他。船还没靠岸,长锁急忙询问孩子情况,铜锁说了实情。长锁知情后,立刻上船,两人过河原路返回,希望能把孩子抱回来,谁知到返回放孩子的那个地方,孩子已经被人抱走了。他们也打听不到是谁抱走了,只好回来给老太太回话,老太太听了,生了一肚子气,也没了办法。

真是: 抛弃女儿存杂念,欲想悔过难随愿。

错走一步回头难,遗憾留心弥补晚。

丢了女儿,为此玉芝整天以泪洗面,吃不下饭,咽不下这口气,前边草草,那是逼迫无奈,可眼前确是人为的要这样做,让她接受不了,心里过不了这个坎。为此和张国良一月未说过一句话,人都瘦了一圈,闹了一通,终因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也就生了一肚子气后不了了之。算卦的一句谗言,对玉芝而言,就是毁掉了一个女儿,对张家就是毁了一个生命。

后来玉芝怀上孩子没多久,就小产,吃了好多药,也无济于事,怕是伤元气了。后来不仅没留下儿子,就女儿也怀不住。盼望人丁兴旺的张国良,也很懊恼,后悔不该把那个女儿扔掉,可一切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许这就是老天爷惩罚人的办法,既然不想要女儿,那何必给你儿子。

“玉芝,你过来一下。”玉芝站在院子看着孩子发愣,老太太看见,喊出声来,玉芝听见,连忙转身过去问道:“妈,什么事?”玉芝急忙快步去到婆婆身边。

“厨房里都收拾妥当了吧?按照时辰,他们父子几人也该回来了,回来就开饭,肯定都饿得前心贴后心了,尤其是我那几个孙子,每次回家就喊饿。”老太太给玉芝说道。

“都准备好了,你放心吧,回来就开饭,保证误不了。”玉芝回答着老太太的话。

伺候老太太丫环小兰,前些年就出嫁了,还是老太太牵线在槐庆府,找了一家开粮店的姓徐人家,了却了老太太的心愿。小兰为感谢老太太,认老太太为干婆。出嫁当日,老太太专门去小兰家后山庙送亲,送去了牵挂之情。小兰只要回娘家来,无论如何都要来探望老太太,自从小兰有了孩子,加之路远,慢慢的来往少了。

小兰走后,老太太就拒绝给自己找照顾她的人,就怕找个不顺意的。随着年事已高,张国良考虑母亲得需有人照顾,又犟着找了一个小女孩,名叫小燕,虽然年龄小,通过两年慢慢的调教,小燕也能干起来。

说话间,门外传来马车的铃铛声,小燕就大声说:“婆,他们回来了,我听见铃铛声了。”

“终于回来了,快去看看。”期盼已久的老太太首先发话了,玉芝搀扶着老太太,小燕连忙跑到门口一看究竟,一家人都去往门口迎接,就连静儿,灵儿都跟着跑出门外。

只见马车上下来张国良,和大侄儿张杰,二儿子张鑫。大儿子张魁,穿着保安服,骑着一头大马跟在后边,这便是张家堡在外闯荡的爷儿们,全部回家过年了。

真是: 在外闯荡今回还,一家相聚欲过年。

拼搏奋斗有收获,新年吉庆俱欢颜。

静儿,灵儿跑出去抱住张国良,喊着“大,大”。张国良一手抱着一个女儿,他想把两个孩子同时抱起,结果没能抱得起来。时间真快,两个孩子都已长大,父亲同时都抱不动了。

几个孙子一起前来问候老太太,“婆,身体可好?”“婆,过年好!”“婆,我回家看你来了。”几个孙子的齐声问候。

老太太此时就像喝了蜂蜜水,从嘴里甜到心里,一个劲的说:“好,好,好,婆可盼着你们回家过年,盼着和你们能聚在一起。”老太太说的可是真心话,自从几个孙子念书出去后,再加上张国良老往外跑,家里空荡了许多,就像缺了主心骨那种感觉。

张魁,张鑫,分别抱起了静儿,灵儿,在空中轮转着玩,她们两个分别喊着:“大哥,你饿的转不动我了。”“二哥,我转晕了。”各自哈哈大笑起来。

老太太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别提有多高兴,嘴笑的咧开了花,心里洋溢着幸福感,在她看来,这样的情景,比给她金子都珍贵。

玉芝看见两个女儿缠着哥哥,制止道:“静儿,灵儿,你俩别闹了,两个哥哥,都饿了,抱不动你们了,快下来。”两个女儿哪里听她的话,分别在哥哥怀里撒娇,就是不下来。

“妈,大冷天的,怎么都在门口等着,快进屋,小心冻着。”张国良上前扶着母亲说了一句话,一家人这才都进了里屋。

厨房的人看见一家人都回来了,赶忙把菜端上桌,等候着吃饭,铁娃忙把行李搬进家里。再去把马车卸了鞍,把马拴在窑里槽上,添上草,人吃饭,马也不能饿着。

饭桌上,张国良看着坐了一圈人,有点兴奋的说:“你看我们现在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多热闹,等到正月初十,就要添口人了,说不准年底还要添下一代,到时候那可是四世同堂,我们这就叫家兴人旺,后继有人。妈,明天就要过年了,让先敬你一杯,祝你身体健康,早抱重孙。”张国良的一席话,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

几个孙子纷纷轮番给老太太敬酒,并都说出一大堆祝福的话来,桌面上顿时沸腾起来,下辈们给老太太敬过酒后,也没有忘掉给张国良和玉芝敬酒。张魁,张鑫,在玉芝面前,亲切的叫着妈,这时的玉芝,心里暖流往上涌,她真正感到自己在这个家女主人的地位。她也不**份,招呼着几个孩子吃饭,夹菜。还时不时的给老太太夹着菜,彰显着自己在饭桌上的主导地位,和一个母亲具备的温柔体贴,宽宏大量的风度。她的言行,就是想在这桌上的人们的头脑里,树立起一个贤妻良母的高大形象。

一圈酒过后,张国良又说话了:“今天是年三十,这一年时间过的真快,真是转眼就完。正月初十,那可只有十天时间,马上就到。张魁,你该准备的,要提前准备,不能到时缺这少那,对自己的事上点心,不能马虎。”

张魁应道:“大,你放心,我心里有底。自己的事我早就安排好了。”

张国良又转过身对身边的玉芝说道:“你这个当妈的可要多操心了,孩子们都没经过,顾此失彼,你要补上这个漏洞,千万别让人失笑。”

玉芝应道:“你只管操好你的心,把外边的事安排好,家里的事就交给我好了,我早就准备齐全,放你的心吧。愧儿穿的戴的,一样不拉,床上的被子褥子,那都是新里、新面、新棉花。自从你说了日子,我亲自去县城置办,又是连夜赶做,都是赶在年前做好。年后初上,那是客人不断,那有时间做这些?”玉芝也是个急性子,在她手中的事,那是做不好,就放不下心。

张国良在外边跑,没顾上问这些,今天听了,也是打心眼高兴。他笑呵呵说:“好,好,好,那就好,还有和我有点交情的,我已给说过了,就剩下三道梁上各门的亲戚,正月初几我都给上门下帖,不能露掉一人,张魁,你给你们的保安团团长说了你结婚的事没有?”

“那还用说?整天喊着要喝酒,我那天刚抬嘴唇,就有一帮人跟着起哄,要来喝酒,估计结婚那天,能来几十号人,把菜准备多点,那都是些能吃能喝的吃货,吃得没啥往出端,那可就丢人丢到家了,名声传到县城去了。”张魁大口气的说着。

张国良笑着说:“我们家待客,那有丢人的道理,年前二十三日,已经宰了一头,是个小的,也有三百多斤肉,留下两头大猪,起码每头也能宰四百多斤,一共有一千多斤,再杀五头大肥羊,再弄它几十只鸡,酒我也订好了,赶年初五,送来几大坛,你看能吃多少,能喝几坛?”张国良的心里,那是酒喝足,肉吃饱,那才叫喜事过得好。

张魁应道:“应该够了吧。”他心里没底,随口就说。

张国良说罢,看看张杰和张鑫,只见他两不吭声,都点头,也许他们心里都在想:那么多,能吃完喝完吗,肯定能剩一大堆。

张国良笑道:“我看你们,是想问你们有客人没?你们不说话,乱点什么头?”

这时他俩才明白,又一起摇摇头,还是没有出声。也许他们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不便发表言论,也没打算给自己的朋友说一声,来喝喜酒。

张国良又说道:“三道梁上有名有声的人,都和咱们有来往,这事一个也少不了。再说我们是大户人家,有句话叫着:吃大户。也就是说,乡里乡亲的都盼我们家有个事待客,都能来吃上一口,肯定都要来,并要拖家带口。那天,叫花子来也能赏口饭吃,何况是乡亲?所以,一定要准备宽畅。俗话说:贼来不怕客来怕,贼来有东西才拿,没东西也是干瞪眼。可客来,那是要招呼吃饭的,没东西往出端,那不仅仅是脸上无光,那就是在三道梁上出丑了,我们如果犯了那样低级的错,就让乡里人笑掉大牙了,这事我绝对接受不了。”

老太太也接着说:“就是,我们家的名声,那是要比钱重要的多,没钱可以挣,名声那可不是钱能买来的,所以不能出差错,别让人笑话了我们。我们在三道梁,是首屈一指的人家,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我们绝对不能失了面子。”

玉芝给老太太宽心道:“妈,你放心吧!咱们里外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定能赢人,不会丢人的。”在她看来,自己计划这么周密,家里安排的这么周到,就不会出现闪失,等着娶媳妇好了,她的心里也充满着希望。

张国良把一切安排的里外妥当,趁着过年的喜庆,给大家敬酒,一家人早早就享受着新婚带来的喜乐,期盼着佳节吉时的到来。

真是: 欢欢喜喜过大年,吉庆有余大团圆。

佳期临近人兴奋,喜上添喜举家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