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古连翘的奇幻经历 > 第10章 老皇帝要坑赵贵妃

古连翘的奇幻经历 第10章 老皇帝要坑赵贵妃

作者:数海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5:11 来源:小说旗

老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须发皆白。

一位手持象牙笏大臣,眼中满是忧虑:“陛下,倪铭冤案之事,还需谨慎处理啊。” 声音颤抖,惶恐不安。

另一位大臣温文尔雅,却字字铿锵:“陛下,倪铭冤案之事,关乎国家颜面,更关乎朝堂公正。臣恳请陛下,能够拨开云雾,还事情一个真相!”

三皇子惺王对此不屑,“此事父皇自有分寸,轮不着你们几位老朽置喙。”

老皇上内心赞同,嘴上却说:“季惺,怎么跟老臣说话的,要和睦,道歉。” 他颇感季惺顽劣,跟他母亲赵贵妃一样,十分粗野,一点不像帝王家子嗣。

惺王为赵贵妃所生的第二个皇子。顺位老三。赵贵妃还生了二皇子季瑄。

老皇帝一直宠爱赵贵妃不是没有缘由的。

那赵贵妃,家族世代武门,**粗野,很让他爱不释手。赵贵妃手段毒,冷酷无情,十四年前,为了让二皇子季瑄替代嫡长子季翃入主东宫,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排挤皇后,罗列罪名诬陷倪铭。

季惺很像赵贵妃,想说就说,想干就干,下得去狠手。绝不藏着掖着。一戳就跳,一点就着。看起来狠辣,其实,最好控制。

此时,惺王爽快认错,转向几位老臣拱手:“在下冒犯。”

被三皇子季惺抢白,大臣队列里无人再敢上前奏报。

都明白,季惺虽然鲁莽,实是皇上态度。季惺的话,犹如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究皇上态度的可能。

却有吏部尚书李山壶欣然出列,“臣奏一本,请皇上及早把入主东宫的人选确定。”

这是触摸龙鳞,在以往是死罪。老皇帝一贯认为,东宫之事是他的家事,凭什么外人插嘴!

朝臣们互相交换眼色,认为李山壶刚任职,要么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要么就是被人利用和授意。

大殿内鸦雀无声,人人都在等着看李山壶的好戏。

这人胆子太大了,皇上为倪铭冤案是否平反还在焦头烂额,他又提出东宫入主之事。这不是把皇上架在火上烤是什么!

可是,皇上只是“哼”了一声,轻描淡写地说:“朕知道了。”

这两件事,都是当前云霄国热议的大事。从朝官到百姓,谁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人命运,更关乎到云霄国的未来与朝堂稳定。

然而,皇上的态度却如同迷雾中的灯塔,忽明忽暗,让人捉摸不透。

两件要事,议而不决。

议事结束。臣子们散去,皇上留下了几位皇子.

皇子们分左右,坐在下首。

左边是嫡出长子季翃、四皇子昭王、庶出的五皇子季跃;右边是庶出的二皇子季瑄,三皇子惺王。

皇上说:“关于十四年前的倪铭案,朝野都闹着要平反,你们都是皇子,朕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身着华服的惺王冷笑,他的手指敲打着案几,又一次发言:“倪铭当年驻守北部边疆,手握兵权,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异心,也活该他倒霉。”说完,还用眼神瞟着季昭,似是警告。

皇上知道季惺在挑衅季昭。

昨天,皇上从北部边防招回了四皇子季昭,虽然,他长途跋涉,略显疲惫,语气却不容置疑:“听凭父王裁决,儿臣绝无半点异议。” 根本不理惺王的挑衅。

皇上颔首,心里却骂,“不知反击,怂蛋!”

皇后郑玲珑生了两个皇子,嫡长子季翃和四皇子季昭,都长得玉树临风,英俊潇洒,行事中庸板正,规规矩矩。个性都不像皇上,而像皇后。

郑玲珑出身高门贵户,氏族多文臣,知书达理,事事都照规矩来,滴水不漏。叫皇上逮不住毛病,不好控制,恨得牙痒痒的,也只得敬而远之。

皇后是整个后宫统领,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但自从赵贵妃进宫后,被压了十几年,在表面上她也视赵贵妃若无物。

昨天,老皇帝收到暗报,说季昭被招回京后,先行进宫去问候了皇后。当然,长年驻守边关,回来立即看望母亲,这是惯有常理,挑不出毛病。

但皇上有所不知的是,当时,皇后屏退左右,对昭王说了这样一席话:“你手握重兵,是护国将军,明天不管父皇什么态度,你只回一句话 ‘听凭父王决定’就够了。”

待季昭离开后,季翃以轻功潜入后宫,见了皇后。

皇后对他多叮嘱了几句:“现在敏感时期,你就让那个季昭表演撒野。若有人提出东宫人选问题,那定是赵贵妃在试探,现在皇上宠何美人。那妖孽有些坐不住了。不过皇上并没有完全放弃利用她。所以,你务必小心,凡事耐住性子。还有,皇上为什么把你弟调得那么远,就是怕你跟他合谋。所以,不要在人前大张旗鼓地跟季昭走得太近。”

此刻,季翃在大殿里跪下:“父皇,十四年前,儿臣不在云霄国,对倪铭冤案有所不知,皆听人言。不敢妄议。听凭父皇决定。” 的确,那时,西霞国跟南兆国打仗,云霄国送季翃为人质,承诺不会帮助西霞国打南兆国。季翃在南兆国一待就是十年。

皇上点头,他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内心有些后悔送走季翃。

后悔,不是皇上心疼季翃,而是现在想要问罪,却实在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当然,即使当年一送了之,季翃小小年纪,在异国他乡吃苦受难十几年。这会儿想要找茬还是找得到的,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会儿皇上的内心戏码是:“十四年前,因为倪铭不肯揭发你季翃的舅舅郑宇珑,才被赵贵妃弄死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成为太子。还在这里装,我就不信你不想坐上东宫位。”

轮到二皇子季瑄了。

他跪下后,只有一句话:“我听凭父皇决定。”

季瑄为赵贵妃所生,却最像皇上本人。所以,皇上是一门心思要把东宫位给他。以季瑄九曲回肠,深藏不露的心思,如何不知。

但纨绔久了的公子,便只有坐享其成的脑瓜。

他知道,一切由他母亲赵贵妃就会安排好。他无须过多动作,只需要等着入住东宫就是了。只不过,如今舆论偏向季翃,所以,他不得不警惕,也吊起了一颗心。

皇上颔首,但心里不太舒服:“季瑄你以为自己就是当然的太子,一点不知道搞事情。要把事情搞得多多的,使劲打击季翃,最好把他打趴下,再也翻不了身。”

何美人拉着七岁的五皇子季跃跪下,替他表态:“听凭圣上决定。”

皇上终于露出了慈祥的表情:“很好。”

沉吟片刻,皇上眯缝着眼,扫视着他的几个皇子,内心并没有琢磨出个所以然。

他知道这些皇子各怀鬼胎,各自势力盘根错节,他的任何表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内外地震。

所以,为了保持对外步调一致。他要统一内部思想,防止外人钻空子。至于他们是不是言行一致,他已经顾不上了。

……

大殿议事后,皇上一边暗中巡查调访,看皇子们有什么动向,一边权衡各方势力,看自己如何动作才更加有利。

这天晨起,近身太监余生祥为老皇帝穿好长衫马褂,戴上服饰。刚迈出寝宫,又见二皇子季瑄跪在殿内。

近来,赵贵妃见老皇上身体经常不适,有些着急,便见风就是雨,要二皇子季瑄多多进宫问候,搞得皇上对这母子俩不甚其烦。

“起来吧,坐。”

老皇帝淡淡地问:“今日这么早来,有何要事?”

季瑄抬眼:“儿臣听闻父皇身体不适,特地前来探望。另外,儿臣有一事相求。”

老皇帝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希望父皇能允许儿臣亲自调查倪铭冤案,以还天下一个公道。”

老皇帝差点被口中的药汤呛到,咳嗽了几声,瞪大眼睛看向季瑄,心中暗道这小子是不是吃错药了。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哦?你为何突然有此想法?”

季瑄低头:“儿臣深知倪铭一案牵连甚广,但真相总需大白于天下。儿臣愿担此重任,以慰民心。”

老皇帝冷笑一声:“哼,你可知这案子有多棘手?稍有不慎,便会惹火烧身。”

季瑄抬头:“儿臣不怕。儿臣只愿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尽忠。此事若交由儿臣暗中调查,或许能寻得更多线索,也不至于引起朝野动荡。”

老皇帝看着季瑄,想:“不知赵贵妃又是唱的哪一出,怂恿季瑄来搞些莫名其妙的的事情。罢了,随他去,若真能借此机会让他立下大功,或许能堵住那些悠悠之口,让他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老皇帝缓缓说道:“好吧,既然你有此决心,朕便成全你。但你要记住,此案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行事。”

季瑄磕头谢恩退出。

老皇帝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赵贵妃,你就裹乱吧,小心把自己给弄栽了。当然,如果这小子,能给我带来些惊喜最好。

十四年前,倪铭冤案的主使是赵贵妃没错,不过,出主意的却是老皇帝本人。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想给倪氏家族平反。

他也想好了金蝉脱壳的主意。

只要季瑄入住东宫,昭雪倪铭冤案的事情就过去了。有问题也让季瑄处置,跟自己没关系。但这样做,会掀起朝野更大的风浪。搞不好自己坐了几十年的龙椅也会被掀翻。所以,他得小心谨慎从事。

但是,季瑄是庶出二皇子,跟“立嫡立长,不立庶不立幼”的祖制不合。他必须要解决这个前提问题。

而季瑄主动请战查案,这样最好不过。到时候,赵贵妃自会让他找到替身栽赃,瞒天过海。自己也脱身了。而且,立了功,自然可以突破祖制,让季瑄入主东宫。

不过,皇上隐隐感觉不妙。

赵贵妃和季瑄操之过急,是在走钢丝,弄不好连自己都要赔进去。但既然如此,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余生祥进来,用托盘呈上刚来的暗报。

皇上打开第一份。上书,按照皇上旨意,调查“嫡子季翃有无不忠不孝的行为,他与护国将军季昭有无合谋忤逆的行为。”

查询结果是:季昭返回京城后,季翃没有摆接风宴,也没有接触。只是在昨天进入大殿时,二人碰到相互施礼。季翃说的是:见过三弟,别来无恙。季昭说的是:见过大哥,别来无恙。议事后,季昭在府邸只住了一夜,第二天便返回了北部边防区。

皇上打开第二份。上书,按照皇上旨意,“严查民间是谁编写了倪铭冤案的剧本,让举国百姓都知道匿名冤案的真相”。

调查结果是:倪铭案的调查是由府衙负责,但一直没有进展,直到逮住了府衙书吏李席华。剧本源自李席华之口。府衙案卷室文书资料皆须经他手,他与捕快古道贵喝酒时,把倪铭案件内容透露给古道贵,古道贵将内容传之民间,李席华知道后杀了古道贵灭口。李席华交代,诬陷倪铭的奏本为赵贵妃授意。

“我就知道赵贵妃会引火烧身,这下看她儿子季瑄如何收拾。其实,真相早就大白于天下了,季瑄还去调查个屁。还是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吧。”老皇帝自言自语。

“余公公,今晚朕要何美人侍寝。”

“知道了,这就去通知。”

余生祥刚走出寝宫,就碰上赵贵妃。

赵贵妃问:“余公公,这么急急忙忙地要去哪里呀?”

“今晚,皇上下榻何美人处,我去知会一声。”

“皇上这是接连七日都歇在了何美人那里?”

“差不多。”

“哼,这个老东西,心思变得倒是快。”赵贵妃驻足想,马上转身,也不去问候皇上的病情了。

皇上从寝宫里面望见赵贵妃远去的背影,表情异常复杂。

见余生祥从何美人那里回来,便吩咐:“你去叫人跟上赵贵妃。看她跟谁见面,秘密抓捕。”

余生祥惊得半张着嘴,又无声地合上。他马上应着,去通知了禁卫军。

老皇上心思转得极快。

他清楚赵贵妃狠辣有余,沉稳不足。而且她已经信以为皇上放弃了季瑄,要换七岁的季跃入住东宫。因而,慌张之下起了机心。

由此,赵贵妃必定会背着他授意别人,在朝堂之上提出东宫人选问题,逼他公开定下季瑄为太子。只要抓住她当面授意李山壶,就是她后宫勾结朝堂大臣的罪证。两件大事即将一并解决,沸沸扬扬的朝野就平息了。

至于十四年前倪铭冤案一事,相信打死她,也不敢说出是朕授意。

“嗨,这个赵贵妃,操之过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老皇帝为自己的计谋成功而感到得意。

不过,还是有些隐隐作痛,毕竟这是钟爱了半辈子的女人,就让她为自己牺牲了吧。况且,她从我这儿拿走的好处还少吗?

这样想,老皇上又平衡了。

入夜,赵贵妃换了一身简朴衣裙,不施脂粉,出了宫门。来到春秋茶馆,进了一个包间茶室。

不一会儿,吏部尚书李山壶来了。

李山壶施礼后说,“我已经按照你的旨意,在议事大殿上向皇上奏本,请皇上定下东

宫人选。”

赵贵妃:“很好。”

突然,几个蒙面壮汉破门而入,先用布团堵住赵贵妃和李山壶的嘴巴。然后,把他们分别装入了两个黑布袋。扛起来就出了茶馆。动作迅速,无声无息,却让见到的茶客,无不惊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