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26章 编写教材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26章 编写教材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至少得让解缙明白畏惧。

打断了解缙的话,朱瞻基开始切入正题:

“如今皇爷北征,短时间内你是安全的,但这并不绝对。

如果你想活得长久,就必须展现自己的价值,否则即便熬过这段日子,等皇爷班师回朝,我卸任监国,你也难逃一死。”

解缙听后点头称是,深知朱瞻基所言属实,随即又面露愁容:

“殿下,臣其实也想证明自身价值,可现下深陷牢狱,纵使有心也无力施展啊!”

“我还没讲完呢,何必着急?”

朱瞻基冷笑一声:“你想离开这里,近期内我是无能为力,尽管如今诏狱由我掌控,但一旦放了你,恐怕第二*廷就会收回这项权力!”

解缙哑口无言。

朱瞻基却不卖关子,接着说道:“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件事,就算你人在诏狱,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不知你愿不愿意参与?”

解缙一听顿时喜形于色,未加思索便道:“殿下请吩咐!”

朱瞻基见他如此积极,甚是满意,就怕他无所作为,绝不怕他冥顽不灵。

只要他想活命,一切皆有可能。

朱瞻基调整了一下坐姿,嘴角扬起笑意:“这事若论起来,对你而言也算得上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好事。

若是做得出色,那修撰《永乐大典》的事,恐怕连提都提不上了。”

解缙听到这话,眸光顿时明亮了几分。

编纂《永乐大典》,向来是他引以为豪的成就。

毕竟这本巨着是皇帝文治的象征,能够参与其中,已然让他名垂青史。

然而,朱瞻基的话却暗示着,眼前之事的重要性远超于此。

解缙忍不住好奇,立刻表态:“殿下只管吩咐,臣必竭尽全力!”

朱瞻基笑了笑,接着说道:“近来我与户部达成协议,不久之后,便会得到巨额财富,这些钱数目庞大,每年至少两三千万两银子。”

朱瞻基给出一个保守估计,随即话锋一转:“你知道的,我是皇太孙,这江山迟早归我。

钱财对我而言,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再多的银子,于我并无多大意义。”

解缙默然,内心吐槽:什么叫对钱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干脆送我算了!

尽管腹诽,但表面依旧恭敬聆听。

朱瞻基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这些钱我留着无用,打算用来推动大明的教育事业。

每年拿出一两千万两,用于在全国各地兴办书院。”

“每年拿出一两千万两办书院?”

解缙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盯着朱瞻基,“殿下可知一两千万两能做多少大事?”

朱瞻基冷哼一声:“你是觉得我见识浅薄,还是觉得我对这笔钱特别看重?”

他略带不屑地扫了解缙一眼,又道:“不过是一两千万两银子,你就这般惊讶?格局太小了吧。”

解缙张口欲言,却又见朱瞻基满脸轻蔑之色,于是识趣地闭上了嘴。

他觉得自己待在诏狱的日子不算太久,怎么才一两千万两银子,就成了格局大小的问题了呢?

岂料短暂别离,竟似历经漫长岁月?

不对,该是南柯一梦?

又似乎并非如此。

他心中暗忖,身为堂堂大学士,如今竟连几句古语都用不上了。

不过数日关押,外界已天翻地覆?

解缙心生疑惑。

朱瞻基未理他,继续说道:“实话说给你听,即便大明如今财力不足,若能年收入一两千万两白银,我仍觉不够。

解缙,你既追随于我,就须牢记一事!”

解缙见朱瞻基神色郑重,亦正色道:“殿下请讲,臣必洗耳恭听。”

朱瞻基满意他的态度,觉得此人并非无可救药。

于是严肃地道:“记住,我不在乎大明过往如何,亦不会过问未来,但我父曾叮嘱,身居其位一日,便需为百姓尽责一日。

我不如我父那般慈悲,但凡我能做的,必定全力以赴。

就如眼下办学院一事,只要我在位一日,纵使囊中羞涩,大明的教育也绝不会中断一日!”

朱瞻基言辞坚定。

解缙听后,仿佛雷鸣炸响。

脑海中不断回荡的是朱瞻基最后的话语:

“只要我在位一日,纵使贫乏,大明的教育也不会停滞一日!”

解缙凝视朱瞻基,忽觉眼前这位少年比肩朱棣之雄才大略。

他稍愣片刻,随即站起,整理囚衣,将额前乱发梳理整齐。

而后毕恭毕敬面向朱瞻基,沉声说道:

“臣解缙,愿为殿下宏图竭力效命,臣解缙苟存于世一日,便愿为大明教育鞠躬尽瘁!”

话毕,解缙深深一拜!

朱瞻基见状并未阻拦,待其行礼完毕,笑道:“好,既然你答应了,那我来说说你的事吧!”

然而解缙听后,苦笑着道:“臣倒是想出外授业,只是殿下您也说了,臣目前尚不能离开这里。”

“授业?”

朱瞻基一愣,见解缙神情,方知他所指何意,无奈道:

“何时说过要派你去教书?”

朱瞻基觉得自己可能是疯了,才会为了一个教书先生,硬着头皮跑到诏狱里劝说对方,还讲了一堆深奥的道理。

解缙也被他的话惊得一愣,疑惑地问:“难道不该这样吗?”

在他看来,朱瞻基应该是想借助他的名声来创建学院,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入学。

可现在看他这副样子,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

朱瞻基没有理会他的猜测,直接说道:“凭你的才能去做教书先生,实在太可惜了。

你被誉为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还编纂过《永乐大典》,想必对各类书籍都非常熟悉吧!”

提到自己的专业,解缙本能地想要炫耀一番,但想起刚才被训斥的经历,立刻老实地点头,认真倾听。

朱瞻基见他态度端正,很满意,接着说:“既然我要创办学院,当然需要教学用书。

所以我想让你在诏狱期间,主要负责编写教材。”

“编写教材?”

解缙惊讶地抬头看着他。

朱瞻基肯定地点点头,“没错,就是编写教材。

但我要的教材不是什么‘之乎者也’,也不是什么‘四书五经’或八股文,我希望你能凭借编纂《永乐大典》的经验,把所有知识分类整理,像天文、地理、经济、民生、文学、工艺、医学、农业等,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成书籍。”

解缙听了这话,呆呆地看着朱瞻基,满脸震惊:

“殿下这样做……此举……”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

什么叫不推崇四书五经,不看重八股文?如果这话传出去,恐怕明天大明就会乱套了。

朱瞻基明白他心里的想法,笑着说:“害怕了吗?”

反问之后,朱瞻基没等他回答,话锋一转:“怕什么呢?怕那些同僚,还是怕国子监的那些人?”

解缙张了张嘴,感觉嗓子发干,忽然觉得答应朱瞻基是个错误。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给他反悔的机会,上了这条船,就别想轻易下来,要么坚持到底,要么提前备好一口棺材。

但他并没有继续恐吓解缙,而是语气柔和了些,安慰道:“别担心,我不让你去跟别人争斗,你就专心写书就行!”

朱瞻基沉默片刻,嘴角再次扬起一抹危险的笑意:“况且这是我自己掏腰包办的学堂,教什么书我自然有权决定。

若有谁不安分妄图插手,大不了我直接动手,不听话就砍手,不闭嘴就割嘴。

若这样还不行,那我只能掀桌走人!”

解缙:“………”

…………

…………

…………

ps:求票票啊,诸位大佬,票票还有吗?可怜可怜正在拼命码字的小作者吧,月票、推荐票,什么都缺,小作者急需支持!

——

看着朱瞻基说得如此决绝,解缙知道已无退路,苦笑着说道:“殿下既然这么说,那老夫算是小觑太孙殿下了,不过是一死罢了,为了殿下,这条老命豁出去算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的笑容更加灿烂,宛如春风拂面:“看来解先生也是明理之人,我没有看错你!”

解缙内心暗自冷笑,若非无奈,他绝不愿登上这条‘贼船’。

谁知道这条船哪天会不会与天下读书人闹得不可开交。

但他也清楚得很,如果不这么做,自己恐怕连死都算不上好结果。

如今只有眼前这位太孙殿下或许能保他性命。

左右都是死,何不放手一搏?

毕竟比起与天下读书人为敌,面对朱棣这样的对手,哪个更明智,根本无需多想。

前者顶多受些皮肉伤还能活下去,而后者却是必死无疑!

“不过殿下,编纂书籍绝非易事,资料收集整理需要多人协作,且您规划的书籍种类繁多,是否可以给老夫增派人手?”

朱瞻基略作思索后点头同意。

确实,仅凭解缙一人之力完成所有教材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朱瞻基手里的项目——羊毛、玻璃、食盐等,一旦盈利便会有新计划展开。

时不我待,他无法预测朱棣此次北征究竟何时结束。

若是在朱棣回朝之前不能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妥当,待到朱棣归来,就如同头顶悬着一座巨山,他的行动必将受到极大的束缚!

想到这里,他便转向解缙问道:“这件事并不难解决,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这是你提出的,想必心中已有人选了吧?”

解缙没有让他失望,点头一笑说道:“确实有几个合适的人选。

永乐十年的状元马铎马彦声,他师从郑孟宣,精通诗书百家之学,与我也有些交情;还有王景、邹辑,这两位曾与我一同参与《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皆为世间名士……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若有他们的帮助,定能事半功倍!”

解缙随口报出好几个名字,连同各人的大致情况都一清二楚,朱瞻基听罢不时点头示意,待解缙说完,便笑道:

“那就有劳解先生将刚才提到的名字按顺序列成一张名单。”

他的笑意中似有深意,解缙还未揣摩透其中之意,却见朱瞻基已然起身,说道:

“我这就不过多打扰解先生了,稍后我会派人送来笔墨,烦请解先生将好友姓名写毕后交予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即可。”

解缙闻言忙点头道:“太孙殿下尽管放心,我定不会遗漏一人。”

话音刚落,他又露出谄媚之态问道:“不知太孙殿下能否让手下每日送些酒菜进来?这几日的生活实在太过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