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40章 四大名着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40章 四大名着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待沈文度离去,朱瞻基才转向张懋问道:“三叔那边可有音讯?”

张懋闻声忙道:“回太孙,照您吩咐,此次未动用锦衣卫旧部,而是派了新人调查,果然有所发现。”

朱瞻基本是随意一问,没想到张懋真查到了线索,顿时来了兴趣,笑道:“讲讲看。”

张懋拱手道:“太孙,数日前几位新人探得,在七八天前,*殿下队伍里不知从何处迎来一群难民,收留后款待丰盛,临别还派人护送出营。”

兄弟们循线追踪,发现这些人离营后一路南行,巧妙避开沿途锦衣卫暗哨。

按时间推算,五天前他们应已抵达应天,但之后便似人间蒸发,最后现身是在城南,料想此刻仍在该区域附近。”

“城南那边住的多是些显赫人物,不易搜寻,不过我已经安排不少新入伙的兄弟在城南监视,一旦*出现,相信不用太久便会传来消息。”

朱瞻基听后微微颔首,他对这位三叔倒真是颇为欣赏。

听到张懋所言,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位三叔定是假扮成难民混进应天的。

一个正经王爷竟能委屈自己扮演难民,若说他没有几分智慧,那是在冤枉他了。

不过这聪明才智似乎不太愿意往正道上使。

他总是挖空心思找别人的毛病,行事格局也显得有些狭隘。

朱瞻基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位三叔,觉得他的能力也就那样。

唯一让他困扰的是,最近关于新盐的事,关乎他后续一系列计划。

担心这位三叔趁机捣乱。

见张懋快要把人揪出来了,朱瞻基便不再追问,淡然说道:“继续盯着,别让三叔搅局就行,其他的事你自己酌情处理!”

“遵命!”

张懋闻言点头。

二人交谈之际,楼下拍卖会已正式开始。

明朝的盐铁生意一直管控得很严。

毕竟盐铁涉及重要军需和国家大半税收。

开国以来,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军费主要靠盐税支撑。

过去买卖食盐必须凭盐引,无盐引便是私盐,查获后不仅要杀头,家产充公,连家属也难逃厄运。

尽管如此,私盐的暴利仍吸引无数人铤而走险。

然而如今不同了,朝廷推出新盐政策,只需参与竞拍,出价高者即可获得某地食盐买卖权。

与盐引制度相比,这种方式更为开放,盐引则是按配额获取销售资格。

而且取得盐引并非易事,不仅耗费巨资,还需疏通关系,单有钱是不行的。

当关于新盐的消息传开,对绝大多数商人而言,这无异于天降喜讯。

正因如此,这座淮南会馆此刻几乎座无虚席,汇聚了来自大明四面八方的商贾。

有的商人是应沈文度之邀而来,有的则是听闻此事后自行前来。

其中,自发而至的队伍里,首推晋商。

说到这些晋商,他们最初的财富便源于盐业。

明朝初期,朝廷屡次北伐,军粮运输困难重重,于是沿用了宋朝遗留下来的“开中法”

所谓“开中法”,便是利用某种物品,如食盐、茶叶等,作为交易媒介,招徕商人输送军粮、马匹等物资。

晋商能够发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直到后来,大明失去北伐的能力,“开中法”

失去了意义,晋商才转向其他领域。

对于此次朝廷推出的新型食盐,这些依靠盐业起家的晋商自然不会错失良机。

朱瞻基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加以阻拦。

毕竟目前晋商并无明显过失,尽管内心对其并无好感,但他清楚,天下商人皆是如此,今日打压晋商,明日也会有新的商家取而代之。

最好的策略,就是将他们视为韭菜,该收割时便收割,该培育时也得给予滋养!若不幸有哪颗“韭菜”

枯萎了,那时再更换新的即可。

此时,淮南会馆一楼原为大厅的空间已被重新布置成扇形区域,扇形的顶端设有一个高台,上面,沈文度从秦淮河那边请来的几位青楼女子正翩翩起舞。

与高台遥相呼应的是半开放式结构的二楼和三楼,以及一楼的部分区域。

此时,这些地方早已坐满了商人,他们对舞台上那些*的表演兴致缺缺。

这些人此刻满心期待的,是即将开始的拍卖会。

好在朱瞻基下令之后,沈文度也没有让大家久等,舞曲结束之际,差不多到了约定的时间。

沈文度挥了挥手,示意这些女子退下,随后亲自登上了高台。

台下的观众,楼上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沈文度抬手示意,原本喧哗之处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

他向四周行了一礼,笑着开口说道:

“今日诸位同行在此相聚,沈某深感荣幸,感谢诸位的到来。

拍卖结束之后,我还特意请了几位秦淮名伶为大家助兴,希望各位玩得开心、尽兴。”

这不过是些例行公事的客套话,沈文度深知,生意场上的人往往不拘小节,他自然懂得如何与这些同行打交道。

话音刚落,果真引来了不少附和之声。

商人不同于书生,他们行事直爽,毫不扭捏。

待沈文度讲完开场白,早已有几分按捺不住的商人们立刻催促起来:

“沈掌柜,人都到齐了,也该开始了,您别再拖了。”

“对啊,沈掌柜,我们都是听闻您的邀请才赶来的,您别磨蹭了,快开始吧!”

……

顶层,朱瞻基所在包厢里,他瞥了眼身旁的张懋笑道:“等会儿喊得最起劲的,恐怕多半是来混热闹的。”

张懋听罢,二话不说便点头附和:“殿下说得极是。”

朱瞻基:“……”

……

楼下,沈文度看着众人催促,微微一笑,随即挥了下手。

立刻就有侍女端着一摞白纸和笔走向所有商人。

众人不明所以时,沈文度的声音适时响起:

“沈某就不多耽误时间了,发给大家的纸和笔,拿到后请大家核对纸上的名字和籍贯是否准确。

若无误,请写下近期的住址,随后记下想要竞拍的新盐代理地区及所需费用。”

说完,他停顿片刻,也没去看台下那些因他的要求而愣住的商人,继续说道:

“写好后只需举手示意,自会有专人来收取。

这些东西我会亲自交给户部。

如若中标,户部会派人告知你们,到时只要带上准备好的银两,便可直接找我买盐。”

“当然,我也得提醒各位,切勿盲目出价,若最终无法缴纳代理费用,锦衣卫的牢房可有不少空位等着呢。”

——

一番话,柔中有刚。

沈文度话音落下,台下顿时一片茫然。

他们原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公开拍卖,对竞争对手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做了相应的准备。

不少大商人或有后台的人都私下协商,默契划分了利益范围。

大家都打算在拍卖时随便报个价格应付过去,既省了自己的钱,也让朝廷满意,顺利拿到新盐的销售权。

然而,沈文度此举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若是在纸上写下价格,就可能出现许多难以掌控的因素。

一方面,谁能保证原先谈妥的盟友不会临时抬价,抢走本属于自己的份额;另一方面,有背景的人也无法通过后台施压让他人抬价。

原本是公开竞拍时,这些有身份的人还能隐秘威胁,现在改为书面报价,谁也不知道对手是谁,更担心伙伴是否会背叛。

一时之间,无人动手,大家互相观望,等待别人先写。

虽然看似只是写个数字,但比以往任何拍卖都困难。

这个简单的数字,没人催促,却耗了两个小时才结束。

最后,拍卖结束后,商人们都无心欣赏沈文度请来的佳丽,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战,即使寒冬腊月,仍汗流浃背。

拍卖一完,立刻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旁敲侧击打听别人的出价。

此刻,曾经的合作伙伴或同行之间已没了往日的情谊,彼此充满警惕、怀疑和防备。

商人本就精明,没人会相信,在这种非公开场合,过去的盟友不会趁机给自己一刀。

如果还抱有虚假的信任,那不是愚蠢就是无知。

淮南会馆顶层的雅间里,朱瞻基懒散地半躺在椅子上,一只脚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茶,偶尔啜饮一口。

同时,他的手里还捧着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确实,这就是那位不久前离世的罗老先生所着的《三国演义》。

不过,“三国演义”

只是这本书的简称,它的完整名字其实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毕竟不能一直枯坐,他得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读小说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惜的是,如今的四大名着中,《西游记》与《红楼梦》的作者尚未诞生,而《水浒传》虽已问世,却不是朱瞻基的菜。

此刻,他正沉浸在“三英战吕布”

的情节里。

忽然,房门被推开,沈文度抱着整理好的报价单走进来。

他先将报价单小心翼翼地放在朱瞻基面前,然后退后几步行礼,说道:“太孙殿下,拍卖已经结束,各地富商的报价全都在这儿了。”

朱瞻基听到后放下书本,随手拿起眼前的报价单开始浏览。

他主要关注应天府、浙江、江西,以及湖广、福建、山东、山西等地的报价。

这些区域都是人口大省,即便人口最少的地方也有四五百万,而人口最多的应天府更是超过千万。

相应的,参与竞拍这些地方的商人,给出的价格也一定是最高的。

至于那些人口较少的地方,如北平、四川、云南等地,由于人口不足百万,参与竞拍的商人自然少了许多,价格也相对较低。

沈文度注意到朱瞻基正在查看报价单,便解释道:“太孙殿下,这些报价收上来之后,属下已经让人梳理了一遍。

其中报价最高的当属浙江的雪花盐代理权,被浙江的龙游商帮联合拿下,出价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其次是应天府,雪花盐的最高出价为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