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72章 种植蔬菜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72章 种植蔬菜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沈百户?”

朱瞻基先是怔住,旋即想起自己曾授予沈文度锦衣卫编外百户的身份。

周忱口中的沈百户正是沈文度,朱瞻基忍不住轻笑一声,说:“他倒是颇有想法,不过,目前仍按我所言行事即可,待日后若能彻底清除瑕疵,再做其他亦不迟。”

“是!”

周忱点头应允。

朱瞻基交代完毕,又从一堆玻璃器皿中挑出两件类似人脸大小的盘子。

这两件乃是此次最佳之作,仅边缘处略有瑕疵。

样式简单,表面平滑,无多余雕饰。

双手握住盘子思索片刻,朱瞻基转向周忱问:“身上可带银钱?”

周忱闻言一愣,下意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袋碎银,朱瞻基粗略一看,约莫十多两。

估摸分量无误,朱瞻基以手指比画盘子,划去四周边缘,说道:“你叫人将我所划之处裁剪下来,再让工匠将这些银子熔化,用来镀在这中间部分的背面。”

周忱:“………”

听闻此言,周忱顿感心疼,这些银子是他近日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足够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粮。

这太孙倒好,一句话便要将其全部融化。

张了张嘴欲言,最终无奈作罢。

虽觉可惜,但转念一想,这或许也算是贿赂了这位太孙,心情稍安。

带着银子与盘子,周忱找到一位工匠叮嘱一番。

工匠接过银子与盘子即刻动手。

过程并不复杂。

毕竟银的熔点不高,仅九百余度,烧制玻璃的炉子皆用煤炭,并配以鼓风机,炉内最高温可达千六七百度。

几乎银子刚投入,便见其变红,迅速融为红色液体。

玻璃器皿的操作大同小异,当温度升至一定高度时,玻璃逐渐变得柔软,只需简单剪裁,朱瞻基所指之处便被精准地去除。

未等玻璃冷却,周忱紧接着展开新一轮娴熟操作,在玻璃表面均匀覆上一层融化的银。

整个过程流畅自如,堪称一气呵成。

起初朱瞻基以为需耗费大量时间,没想到仅十几分钟便已完工。

若非熔化加热占去不少时间,恐怕速度还能更快。

待器皿冷却,周忱捧着焕然一新的盘子返回。

与初见时不同,此刻他面露几分惊异,似有意外发现。

走近朱瞻基,他递过两件背面镀银的盘子,语气中透着些许诧异:

“太孙,请看,纤毫毕现!”

朱瞻基接过后,这件可称为镜子的物件并未使他表露过多情绪。

毕竟结果早在预料之内。

凝视镜中愈发英俊的自己,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

不得不承认,尽管当时铜镜质量尚佳,但与玻璃镜相比仍显逊色。

且不论制作铜镜所需的时间成本,单就铜的本色而言,成像便会略显暗黄。

犹如黑白旧照与彩色新照的区别。

前者虽能展现人形,却掺杂着铜特有的色泽。

而后者无论色彩还是形态,都近乎完美还原。

“不错!”

朱瞻基审视一番,颇为满意。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工匠的手艺着实不俗。

耗时虽短,但这镜子竟无丝毫瑕疵。

甚至还在银面上雕饰了简单的花纹。

几天前,他曾许诺母亲要送份特别的礼物。

如今总算兑现承诺,另一面也可用来取悦家中*。

思索片刻,朱瞻基从怀中取出几枚金豆递给周忱:

“这是赏你的!”

毕竟使用了他的银子,朱瞻基深知周忱为人清廉,这些银子想必来之不易。

自然不能白白收受。

周忱本正在打量那面玻璃镜,忽见朱瞻基甩来一颗金豆,亦是一怔,伸手接住便急忙揣进怀里,笑言:“多谢殿下恩赐!”

这金豆的价值远胜他那些散碎银两。

他稍作称量,仅这几枚,竟抵得上十几两银子。

按照当下的金银换算,这些金豆足以兑出七八十两银子。

回头想想,他居然白赚七八倍之利,心中顿生悔意,暗忖若早知如此,今日带多些银两,没准这金豆袋都会归他所有。

朱瞻基含笑说道:“莫只顾谢我,里面也有工匠们的份额,待会儿你替他们分发,每人给一二百文便是。”

“太孙仁慈,臣代众匠工谢过殿下的恩典!”

周忱听罢立刻恭敬应答。

玻璃厂人丁稀少,匠人不过五十有余。

即便人人二百文,总计也不过十两银子,他尚能余下六十余两。

朱瞻基稍作停顿,继而道:“说到此事,我还漏了一桩,须贺你才是!”

周忱闻言满心困惑,近来有何喜事?

他思来想去,除了终日守在皇庄,再无其他大事发生。

喜从何来?

见朱瞻基笑容可掬,显然不是戏言,周忱越发迷茫,拱手作礼:“还望太孙明示!”

“上次我曾提及工部前任左侍郎病重归乡,我有意荐你接任,遂向圣上递了奏折,日前已获批复,圣上已然准允。”

朱瞻基说着,又摆出一副戏谑姿态抱拳道:“此番岂非该贺周侍郎高升?”

周忱闻之,心跳骤然加快。

细细算来,他在刑部员外郎一职已历将近十年。

而他追随太孙殿下不过月余。

数日前,朱瞻基才许诺提拔他为工部左侍郎,却不料进展如此迅速。

仅仅过了数日?

距离上次谈及此事,不足十日啊!

他竟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位居堂堂二把手。

周忱恍若置身梦中。

抬头见朱瞻基嘴角含笑,周忱瞬间惊醒,也不再顾忌,急忙俯身拜谢:“多谢太孙殿下栽培!”

朱瞻基打量着他,满意地点点头:“尽职尽责,我这是提前知会一声,圣旨过几日才下。

你好好准备,工部尚书黄福如今形同虚设,不久后,这职位便是你的囊中之物。”

身为领导者,总得给下属树立目标,大饼还是要画的。

话音刚落,周忱立刻挺直腰板,郑重承诺:“殿下放心,臣绝不会让您失望!”

---

朱瞻基近日事务繁忙,周忱升任后,他手下又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

玻璃厂与纺织厂亟需负责人,这两项产业至关重要,而朱瞻基对其他人的能力又缺乏信任。

让周忱继续留守,总觉得有些屈才,毕竟一位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整日驻扎在工厂,确实不太合适。

另一边,锦衣卫的幼军组建工作迫在眉睫,张懋即将被调离。

然而,张懋一走,锦衣卫便再度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

朱瞻基早就表明过态度,但即便如此,换其他人未必能如张懋般胜任。

锦衣卫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懂得分寸,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些都是学问。

仔细一想,朱瞻基发现自己身边真正可用的人才实在有限。

填补了一个空缺,另一个空缺又会出现,而且每一个都很关键。

太子府内,朱瞻基凝视着新制的混凝土砖,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刘柘在水泥生产方面表现出色,次日便带来了样品。

可惜,虽制作简单,却要达到合格标准并不容易,需要反复调试。

这个时代没有液压机或精密仪器,朱瞻基只能通过加重物的方式测试水泥强度。

初次送来的样品经朱瞻基检验后,结果不尽如人意。

一块边长约十厘米的混凝土块,仅仅承受了四吨重量便开始变形并破裂。

经过压力换算,这样的数据大约相当于四十个标准大气压。

即便这种水泥已足够令这个时代的人惊叹,用来建造低矮的房屋绰绰有余,但朱瞻基仍不满意。

毕竟,水泥是他推动明朝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材料。

即便无法达到后世水准,也不能相差太多。

所幸通过几天的试验,他最终研发出了一种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几乎达到了普通水泥后世标准的九成。

尽管如此,朱瞻基并未停歇。

他立即命令周忱从工部调来二十多名工匠。

如今,周忱已升任工部左侍郎,而工部尚书黄福形同虚设,且众人都清楚周忱与朱瞻基的关系密切,因此黄福对周忱更是无权干涉。

目前,工部的所有事务基本由周忱一手掌控,虽未正式授予工部尚书头衔,但实际权力并无差异。

这一点正是朱瞻基最为欣慰之处,将周忱提拔为左侍郎并不困难。

毕竟周忱本就是进士出身,在刑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工作长达十年,并因“羊毛手套事件”

立下大功。

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越级提拔至左侍郎都是合理的。

然而,工部尚书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这是朝廷的正二品要职。

黄福的存在无疑为朱瞻基提供了便利,只有牢牢掌握工部,他未来的许多计划才能更顺利实施。

太子府中,朱瞻基早已命人清理出一处不起眼的小院。

皇宫和太子府这类小院数量众多,平日里不过是供宫中年长的假戏作乐者偷偷使用,做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事。

院内建筑本无人居住,加之无人定期来访,自然无需修缮,久而久之便荒废了。

朱瞻基对此类琐碎之事毫不关心,他选择此院的原因只是因为它距离自己的住处不算太远。

随后,他让人拆除了院内所有建筑,甚至将地面换上了新土。

朱瞻基吩咐刘柘与周忱迅速将大量水泥和玻璃运至院中。

尽管享乐并非首要之事,但朱瞻基还是决定先为自己建造一座温室。

即便玻璃已备,朱瞻基仍通过刘柘成功获取水泥。

一切筹备妥当后,着手建设小温室并种植反季节蔬菜便势在必行。

虽有火室存在,尤其宫中常见,但其培育的蔬菜种类极为有限。

因缺乏光照,多为黄化菜,如豆芽、韭黄及芹菜之类。

且成本高昂,纵使朱瞻基为皇太孙,亦难常得享用。

民间酒楼中,冬季一盘韭黄可高达三四十两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