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79章 周忱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79章 周忱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忽而,朱瞻基想起一事,遂笑着说道:“爹,前几日,我叫张懋替您寻觅的犬已找到,乃是一只小白犬,据说来自奴儿干都司以北,颇为稀奇,模样亦十分乖巧,不知您何时想让我送至府上?”

“狗么?”

朱高炽闻言愣了一下,这才忆起确曾嘱咐儿子为自己觅得一只犬。

然他不过随意一提,并未在意,如今听说真的寻到了,不禁啼笑皆非:“你怎生真给我寻来一头?你看我此刻像有余暇养狗的模样否?”

“无妨,您若无暇,可效仿娘亲,命两个小太监照料便是。”

朱瞻基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连猫主子都有两个俏丽宫女侍奉,这狗断不能低了身份。

朱高炽思忖片刻,点头道:“宫中多的是太监宫女,安排两个服侍犬儿自是无碍,你自行定夺便是,何时送来皆可,哦,对了!”

朱高炽顿了顿,又问:“我听宫女提及,你上次播撒于暖棚中的种子已然抽芽,我过去瞧过,绿意盎然,此法确属良策,如若推广开来,百姓冬季亦能种植些许粮食,如此一年便可收获两茬,产量堪称翻倍。”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农业生产的故事。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打算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粮食作物,但朱瞻基认为这并不划算,因为粮食不像蔬菜那样容易腐坏且能卖高价,而温室大棚的成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过于高昂。

尽管如此,父子二人还是来到了温室大棚查看情况。

朱高炽对刚长出来的幼苗表现出浓厚兴趣,而朱瞻基则耐心地解释了黄瓜等作物从播种到结果需要的时间。

整个场景生动展现了古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父子间的互动。

“你这孩子,可得留点神,这些幼苗珍贵得很!”

朱高炽瞧见朱瞻基一把抓起一株苗来回摇晃,心痛得不行,赶忙拉住他的手,阻止他继续折腾,并略带责备地说:“都七八十个日子了,虽说确实时间长了些,不过一月能尝到黄瓜也是美事一件。

外面的黄瓜现在值五两银子一根呢,要是这样,我们家往后就能白吃啦!”

“您高兴就好!”

朱瞻基笑着回应。

……

次日清晨,关于报纸的话题仍在扩散,第二期报纸如期而至。

经过首次的轰动,第二期的内容显得相对平和。

主要集中在时政方面,朱瞻基只准许刊载几则朝廷赈灾的消息。

随着天气转冷,近来大明北方不时传出雪灾的消息。

这类事件都是当务之急,毕竟一旦遭遇雪灾,轻则毁屋,重则掩埋人命。

好在这年冬天户部资金充足,有纪纲打下的基础,加上售卖玻璃所得收益,最近羊毛贸易也开始获利。

可谓自大明立国以来,户部今年冬天过得最为舒坦。

因此,面对各地请求赈灾的奏章,只要问题不是特别严重,朱瞻基都会予以批准。

同时,大批监察御史被派往各地。

这些人的职责是公开监督赈灾事务,防止有人*中饱私囊。

背地里,朱高炽那边的记者队伍也已集结完毕,在简单培训后,朱瞻基便让他们随赈灾事务奔赴各地,暗*间,核实赈灾工作的实际情况。

乾清宫内。

朱瞻基正忙着处理当日公务。

“殿下,如今因暖房修建,应天府的难民数量大幅下降,虽仍有外地难民涌入,但问题已不大。”

杨士奇呈上处理完毕的一份奏折。

朱瞻基随意翻阅一番,沉思片刻后问杨士奇:“近来各地雪灾频发,朝廷虽已派人赈灾,监察御史也派出不少,但他们只盯着赈灾款项,难免有人隐瞒灾情。

我想派一位钦差大臣统筹全局,巡视各地,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杨士奇稍作惊讶,随即点头道:“不知殿下打算派谁前去?”

皇帝派遣钦差巡视全国并非罕见之事,每年朝廷都会指派几位官员前往不同地区考察实情。

然而,钦差的人选至关重要,不仅要求为京官,且职位需在三品以上。

朱瞻基略作沉思,脑海中早已浮现一个人选——顾佐,正是他父亲之前提及的应天府尹。

据其父所述,此人为人可靠,且近年来颇受好评。

朱瞻基亦有意提拔几位亲信,经过查阅顾佐的相关档案后,确认此人确有潜力。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些信息未必全面。

借此次巡查雪灾的机会,正好能深入了解顾佐的能力。

同时,他还部署了一些秘密调查员分散至各地,收集一手情报。

一旦将这些资料与顾佐所见所闻对照分析,便能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适合重任。

想到此处,朱瞻基转向杨士奇问道:“你觉得顾佐这个人怎么样?”

“顾佐啊……”

杨士奇稍加思索后点头称道,“他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现居要职,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很匹配。”

听罢,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就派他去吧。

我待会儿会写奏章呈报给皇祖父,重点检查受灾严重的区域,同时也走访其他未受灾地区,防止有人虚报或隐瞒灾情。”

“遵命!”

杨士奇刚答应完,又犹豫片刻,再次行礼道:“太孙殿下,说到顾佐大人,臣这儿刚好有他昨日递交的一份奏折。”

说完,他迅速从桌上取来折子递给朱瞻基。

待朱瞻基展开细读,杨士奇补充道:“这件事还跟新近问世的报纸有关。

自从报纸发行以来,太孙殿下调遣的锦衣卫使应天秩序显着改善,顾佐出于好奇外出巡查时,在几个平民区意外发现多处房屋损毁。”

朱瞻基眉头微蹙,追问:“具体有多少房子倒塌?有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京城乃天下之根本,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皆需谨慎对待。

即便只是一点细微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前些时日,难民潮涌入此地,已是令人头疼。

朱瞻基费尽心力才妥善安置了他们,可不曾想,接踵而至的是连片房屋坍塌的事件。

若仅是一两处倒也罢了,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意外难以避免。

然而,杨士奇话中之意显然并非如此。

“目前已有七八十间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大部分不过是围墙或屋檐之类,因年久失修,加之近期应天连续降雪与狂风,致使其倒塌;而严重受损的也有三十几间,伤亡人数接近五十。”

稍作停顿后,杨士奇续道:“经顾府尹调查,平民居住区仍存大量类似状况的建筑,一旦遭遇强风大雪,后果不堪设想。”

朱瞻基听罢眉头微蹙,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应天府历经岁月洗礼,留存诸多古旧宅邸。

尤其平民聚居之地,长期被忽视。

偶发几起房屋垮塌,往往无人过问,即便有人因此丧生,也多是草草埋葬了事。

毕竟,平民区住的尽是贫苦之人,既无利益可图,又缺乏影响力。

能在这一时代替他们发声的官员,实属罕见。

从杨士奇的表情来看,哪怕是他这样的人,若非朱瞻基提及顾佐的名字,恐怕也不会主动关注这件事。

毕竟眼下,饿死的难民比比皆是,雪灾频发,房屋坍塌屡见不鲜。

至于其他官员,则更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早已习以为常。

思索片刻,朱瞻基嘱咐道:“今后但凡涉及百姓安危之事,无论大小,均须优先处理。”

杨士奇听闻此言,顿时警觉起来,明白这是朱瞻基对他提出的警告,遂立即表态:“臣领命!”

“嗯。”

瞧见杨士奇的态度,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继而说道:“另外,让顾佐着手启动钦差事务,并从应天开始清查此类房屋的数量及各街道巷弄的通行状况,将数据详细记录,整理成文呈报。”

杨士奇正欲领命,朱瞻基却又加了一句:“对了,杨士奇,你亲自去把工部左侍郎周忱请来,我有任务交给他。”

“遵旨!”

杨士奇听见朱瞻基吩咐他亲自去召周忱前来,心中不禁暗自苦笑。

这位太孙殿下虽未直言,却已用最温和的方式点醒了他。

让一位内阁大学士去做寻常差事,分明是在提醒他不要忘了根本。

细思之下,杨士奇亦觉此事自己确有失察之处。

稍作沉吟,他便恭敬地行礼道:“臣杨士奇,谨遵太孙殿下教诲。”

“嗯,去罢。”

朱瞻基应得轻描淡写,转而埋首处理事务。

周忱闻讯即刻赶来,虽对杨士奇亲自召见感到诧异,但依旧毕恭毕敬地向朱瞻基请安。

朱瞻基抬眼瞧着他那身新制的绯色官服,语气含笑说道:“这颜色衬你,比从前更添几分气度。”

周忱听罢连忙称谢,言辞间满是感激。

由五品升至三品,不仅是职位上的跃升,更是身份与地位的显着变化。

这身新衣不仅彰显了他的成就,更承载着太孙殿下的厚望。

如果非要以一句来概括绯衣与青衫的不同,或许就是“气质上的高下立判”

吧?

几句简单的客套之后,朱瞻基借着给周忱赐茶的机会,稍作寒暄,加深彼此间的情谊,随后便直入主题:“近来在工部,还习惯否?”

周忱听闻询问,急忙笑着回道:“多谢太孙殿下挂念,一切都挺顺利。

黄尚书对我多有提携,同僚之间也没有刁难,我的指令他们都能及时执行,各类事务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朱瞻基听罢点点头,对周忱能在工部迅速站稳脚跟感到满意。

不过这中间离不开朱瞻基暗中支持。

即便如此,工部虽位阶不高,却是六部之一,黄福的能力不容小觑。

若无真才实学,哪怕朱瞻基替周忱撑腰,他也难以如此快速地融入其中,更有可能被黄福利用。

然而周忱此言显然表明,他已经掌控了工部的核心权力。

所谓一应事务处理妥当,分明是在向朱瞻基暗示:您交给他的任务已完成,今后若有事需要安排,尽可交付于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