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67章 奖赏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67章 奖赏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朱高燧无语凝噎。

拿圣旨?你一个皇帝说这种话跟没说一样。

圣旨还能少得了?

见朱高燧沉默,朱棣继续说道:“朕嘱咐过你回去好好待着,你倒好,装难民去了。

装也就罢了,竟一无所获地跑回来了。

罢了罢了,既然你喜欢假扮难民,那就继续扮下去吧。

朕会安排人送你回应天,到了那儿不准进王府,也不许以王爷的身份行走,就当个普通难民。

等朕北征回来再说。

你觉得这主意如何?”

朱高燧一听,脑子嗡的一声。

在应天当难民,这岂不是暂时革了他的爵位?

先幽禁,再降职,难道接下来就是砍头?

跪在一旁的朱高煦也愣住了,思忖片刻后硬着头皮抬头:“父皇,老三只是糊涂一时,不至于弄成这般田地。

不如让他留在军中将功补过,实在不成,让他管马也行!”

朱棣冷眼看向他,拍拍椅子说道:“要不你试试?”

朱高煦惊恐万分,赶紧摆手:“儿臣不敢!”

朱棣却不依不饶:“你是想效仿某人吗?要不也把你赶回应天当难民?”

朱高煦哑口无言。

朱棣瞥了缩回脖子的朱高煦一眼,沉吟片刻后转向樊忠说道:\"对了,朕记得兵部尚书上奏了一份奏疏,提议让太孙组建一支幼军。

这个主意不错,樊忠,你去安排一下,先定五千人,让太孙朱瞻基挑选与自己年纪相近的人,在应天城外组建这支军队。

旨意拟好后送来给朕,朕盖章后再派人送往应天。

\"

\"遵命!\"樊忠领命离开。

朱高燧和朱高煦听了这话,顿时瞪大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坐在主位上的朱棣。

五千人的部队,还驻扎在应天城外,这……

朱高煦一听朱棣的话就站了起来,阻止道:\"等等,陛下!\"

朱棣看着站起来的朱高煦,并没有显出惊讶,而是平静地问:\"有何不可?你且说说。

\"

\"这个……\"朱高煦被朱棣一问,反倒一时语塞。

有什么不可?他不过是不想看到侄子获得兵权后变得更棘手罢了。

但他一时之间也找不出合理的反对理由。

毕竟按照规矩,明王侯都有权力组建自己的护卫军,人数多的甚至能达到数万之众。

作为监国太孙,本就是正统的皇室成员,拥有几千人的护卫军也不算过分。

实际上,五千人的规模还显得有些少。

朱瞻基既是皇帝钦点的皇太孙,即便统领几万大军也合情合理。

朱高煦只是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说完之后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好这时旁边的朱高燧迅速接过话头:\"陛下,瞻基年幼,刚接手监国事务,若再赋予兵权,恐怕难以兼顾,一旦出错,后果严重啊!\"

朱棣听罢朱高燧的话,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缓缓点头道:“你的想法倒是有点道理。”

朱高燧与朱高煦闻言面露喜色,正欲开口称颂圣明,却见朱棣话锋突转,“既然如此,就给这孩子找个师父吧。

眼下兵部尚书金忠正在家中养病,待他康复后,就辅佐皇太孙朱瞻基,一同组建幼军如何?”

朱棣说完,目光扫向跪伏在地的两个儿子,微笑道:“你们再仔细想想,还有何遗漏,朕也好完善一番。”

朱高煦沉默以对,朱高燧亦无言。

兄弟俩心知肚明,朱棣心意已决。

无论他们如何反对,这位皇帝都会想尽办法推行计划,绝不会轻言放弃。

这般情势下,再多的反对也显得多余。

见二人未再开口,朱棣继续说道:“既然无异议,樊忠,你去办理此事。

顺便把那‘难民’朱高燧送往应天。”

话毕,他又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为防他再生事端,此次务必派人沿途盯梢,即便到了应天也不可懈怠。”

“末将遵旨!”

樊忠领命后,径直走到朱高燧面前。

稍作迟疑,不知该如何称呼这位昔日王爷,思索片刻后,只简短说道:“请随我来。”

朱高燧怔住,看着朱棣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务,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变相的软禁,留有余地让他暗中行事。

但如今,不但派出了监视之人,更无一丝通融之意。

难道自己真要沦为难民了吗?

在一旁的朱高煦嘴唇动了动,似有话说,可想起朱棣刚才那句带着戏谑意味的话——让他和朱高燧一同做个难民,立刻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常言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换言之,保全自己才是首要。

若非朱棣提过朱高燧有难同当之事,朱高煦或许还会顾及昔日的情谊挺身而出,但要真的陪朱高燧沦落为难民,他立马低下了头,连朱高燧投来的求助目光也未加理会。

朱高燧见此情景,心中顿时凉透了。

这就是那个曾经立志与自己共享天下、如今却退缩的老二吗?

果然,所谓的汉王党终究比不上自己的亲信可靠。

深深瞥了一眼低头不语的朱高煦,又看向朱棣,朱高燧硬着头皮叩了个头,仿佛借此发泄内心的不满,愤恨地喊道:

“草民……朱高燧领旨!”

“嗯!”

朱棣淡漠的声音传来。

……

……

“也就是说,父皇的意思是,我可以自行组建并训练一支军队?”

应天府,宫中,朱瞻基捧着新送来的圣旨,嘴角扬起笑意。

毕竟,属于自己的军队,这可是每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事。

尽管这支军队对朱瞻基而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时,他的内心依旧抑制不住激动。

身旁的张懋看到朱瞻基的神情,亦觉兴奋。

早在幼军初建之时,朱瞻基便承诺过让张懋参与其中,虽这意味着他将失去锦衣卫的地位,但相比起来,加入幼军显然更有发展前景。

思绪飘忽间,张懋带着几分复杂神色说道:“殿下,除此之外,衍圣公孔缙远赴战场,父皇为其一心报国之情所动,准许其入伍。”

“更特旨规定,每杀一敌,爵位提升一级;杀满十四人,再封国公;往后欲继承衍圣公爵位者,须上阵杀敌,杀敌数决定爵位高低!”

“噗!”

朱瞻基一口热茶差点喷出,震惊之下,刚入口的茶水尽数喷洒出来。

见到一群宫女和太监急匆匆地跑出来整理场面,朱瞻基挥挥手让他们离开,随后一脸难以置信地问:\"皇上真的这么做了?'

'确实如此。

'张懋点头回答。

'做得太好了!'

看着张懋肯定的眼神,朱瞻基想到孔家子弟即将投身战场,不禁露出几分幸灾乐祸的笑容。

然而他转头看见张懋听到自己话后的奇怪表情,便轻咳一声说道:

'咳咳,我是说孔缙这件事办得不错,这才符合孔圣人的后代啊。

在我看来,以往那些读书人对孔圣人的理解全错了。

就像那本《论语》,我明白其中有不少话,那些读书人的解读简直就是胡乱猜测。

比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分明都是在教我们打仗呢。

'

朱瞻基越说越起劲,随口引用了几句熟悉的《论语》内容。

看到张懋一脸迷茫的样子,他开始一本正经地为这些句子做起了另类解读:

'瞧啊,\"朝闻道,夕死可矣\",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早上领悟到敌人的计谋,到了晚上就得把敌人消灭,这样才能成功。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的是敌人远道而来,必然立足未稳,我们应该立刻出兵阻击,这才是最畅快的作战方式。

'

张懋:\"...\"

听着眼前这位皇太孙胡诌八扯,张懋几乎怀疑自己以前读的书都是假的。

虽然清楚朱瞻基所说的不过是瞎编乱造,但仔细琢磨一下,又觉得似乎有些道理。

想到这里,张懋既好气又好笑。

要是孔圣人泉下有知,发现自己说过的话被这样歪曲解释,会不会直接从坟墓里爬出来?

偏偏说出这些话的是眼前这位未来的皇帝。

听完朱瞻基的话,张懋哭笑不得地拱了拱手,说道:\"太孙殿下说得极是!\"

'哈哈!'

朱瞻基见张懋这般反应,也忍不住笑了,说道:

'看吧,你也觉得我说得有理,所以有些事情啊,不能一味相信古人的解释。

孟子不是说过吗?完全相信书中的内容,还不如没有书。

'

“况且这些先贤并非孔圣人亲口所言,又怎能知晓孔圣人当时心中所想?也许孔圣人真如我这般想法,认为我是最理解他的人,反倒是那些先贤的注解,或许会让孔圣人生气。”

张懋内心想着,你可是太孙殿下,你说什么都对!

然而听着朱瞻基的话,他却觉其中颇有深意,如此一来,倒让他不知如何应答。

所幸朱瞻基并未在此多言,转而问起另一件事:

“我三叔现在如何?可有好消息传来?”

张懋听闻此话,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再这样闲聊下去,他怕是会对过往所学产生怀疑。

急忙答道:“*殿下因罪被皇上暂革身份,降为平民,并即将押送回应天府,待北伐结束,再由皇上亲自恢复*身份。”

朱瞻基听后眉头微皱,心中虽不悦,却未表露。

自己好不容易将三叔震慑回去,如今皇祖父却直接将人送了回来,实在令人无奈。

他深知,失去*身份的三叔绝不会就此安分。

毕竟这只是暂时的处分,于三叔而言不过是轻描淡写的小事罢了。

想到这里,朱瞻基看向张懋,问道:“这次锦衣卫能控制住我三叔吗?”

张懋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太孙殿下,此番是皇上亲自派员押送*回京,沿途都有专人监管,以确保*遵命。”

听罢,朱瞻基心中明了,看来皇祖父这次是动了真格。

若老朱亲自监督,朱高燧还敢妄动,那便是自寻死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