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禾娘 > 第81章 小镇温馨日常

禾娘 第81章 小镇温馨日常

作者:偏爱金骏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22 来源:小说旗

小镇上的日子,温馨又快乐。

经过几天的练习,禾娘终于学会写几个字了,虽然握笔的手有些颤颤巍巍,笔画歪歪扭扭,她总算能写了。

冯铭轩帮妻子研墨,那好闻的有香味的墨条在砚台里慢慢加水研磨,墨汁渐渐浓稠。

禾娘抬眸见相公专注研墨的俊脸,她的脸上有些微热,心里满是甜蜜。

“相公,这墨香真好闻。”禾娘笑着轻声说道。

冯铭轩抬头,温柔的看着妻子:“这墨是我特意挑选的,想着娘子练字时闻着这香气,或许能更有学写字的兴致。”

禾娘抿嘴一笑,再次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认真地书写起来。

笔尖刚落在纸上,不小心蘸墨太多,一滴墨汁从毛笔尖滴在了纸上,洇出一片墨渍。

禾娘有些懊恼,这么好的纸和墨,就这么糟践了。

冯铭轩停下了研墨,凑过来,轻笑道:“娘子莫急,看相公我替你画一幅小画。”说着,他接过妻子手中的笔,顺着墨渍的形状添了几笔,竟画出了一朵淡雅的小花。

禾娘看着小花,然后用爱慕的眼神看着她的相公,相公太能干了,会写字还会作画……

妻子**的眼神,冯铭轩心底的火苗又要燃烧起来了…

冯铭轩把笔塞进妻子的手中,轻咳一声道:“娘子,再不练字,墨又稠了!”

禾娘醒过神来,瞪了相公一眼,脸颊发热,继续写起字来。

阳光照进书房里,夫妻二人温馨又美好的相处,可不就是一幅画?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演……

冯铭轩每天看着小娘子一本正经的练字,就忍不住想笑。

娘子那与毛笔较劲的眉眼,看得他抖着双肩忍着笑。同时在心里又是深深的感动,她想学会看账本,帮他理家,管理好后宅,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从去年提亲时起,妻子学规矩礼仪吃的苦他都看在眼里。

现在妻子学认字、写字他同样看在眼里。

他走到书桌边,把妻子圈进怀里,握着她的小手,教她一笔一划的书写。

禾娘看着俩人齐心协力写出来的字,效果完全不一样时,就会开心的笑。

那左脸颊上的酒窝,让冯铭轩的心跟着柔软起来。

认字和写字是枯燥乏味的,妻子每天平心静气的重复,劲头十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禾娘的字越写越好,不再歪歪扭扭,而是有了几分娟秀。她练字的热情也愈发高涨,常常一练就是一两个时辰。

《三字经》禾娘早就在任夫子教三郎时,她偷偷的跟着背会了,她每天学写《三字经》,从最开始的一天学会两个字,慢慢变成三个字、四个字了…

就像当初菊韵嬷嬷教她学习规矩礼仪时一样,她暗中卯着劲儿。

当家主母要想学会理家,管理好后宅,仅仅会认字、写字那是不够的,还得学会算账、记账。

在妻子的字练得尚算娟秀时,冯铭轩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小巧的算盘,摆在妻子面前。

“娘子,练字累了,可以学学算账。这样就不会枯燥乏味了。”冯铭轩看着妻子微笑。

禾娘看着算盘上的珠子,既新奇又有些忐忑。

冯铭轩耐心教妻子如何拔珠计算,禾娘学得虚心,可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把算盘珠子弄得噼里啪啦响。

面对相公鼓励的眼神,禾娘没有气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有时晚上睡着了,手指还在无意识的作出拔珠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禾娘渐渐掌握了基本的算法。

冯铭轩拿出铺子里的账本,鼓励妻子试着用算盘计算每天的收入。

禾娘每次面对相公鼓励的眼神,她的心底就充满了信心,虽然她拔珠的速度不快,但算的都很准确。

“不错!娘子算得很对!就这样慢慢练习珠算,熟能生巧,以后小桃念账本,娘子打算盘,小桃念完,娘子的账就能算完!”冯铭轩毫不吝啬的夸奖妻子!

相公的夸奖就是鼓励,禾娘的心里甜滋滋的。每天练习一个时辰的写字,练习一个时辰的珠算,不知不觉中,禾娘的身上也透出一丝书卷气来。

铺子里的收支明细,她慢慢能看懂了,每天铺子里赚了多少银子,她的心中也有一本账了。

冯铭轩把聪明的妻子当做了心肝宝贝,他此时有了同他阿爹一样的想法,他要培养他的孩子读书,考取功名!

小舅子卯足了劲读书,妻子同样如此。

他体会到了生在农家,对于上学堂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当他们姐弟俩有了读书的机会,他们是何等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冯铭轩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多少农家子弟没有进学堂的机会,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县学里多少富家子弟对于进学堂,完全当成了吃苦受罪!

唉,时也,命也!

三郎的《三字经》已经倒背如流,而且能完整的书写规范了。

任夫子现在教三郎《百家姓》和《九章算术》。

三郎的算盘打得很流畅了。每次阿姐回家,姐弟俩还能切磋一番,当然胜出的是三郎。

姐夫安慰阿姐说:“三郎还小,你是姐姐应当让让他!”

三郎抿着嘴笑,阿姐已经很厉害了!放眼兔儿岭镇,哪家的姑娘会认字会打算盘?

三郎现在知晓了一千个铜板是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金子。

家里地下埋的元宝,他也知晓是多少银子了。那是他和阿爹生活在胡家村,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银子。

三郎是聪慧的,虽然不是过目不忘,一篇文章,诵读三四遍后就能流利的背诵下来。

其他六个堂兄弟,也都进步很快,笔墨纸砚都是姐夫买给他们的,他们都懂得珍惜,每天放学后,在沙地上用竹棍练习写字,顺便也教一教家中的幼弟幼妹。

到了农忙的日子里,任夫子也给学生放假,让他们回家帮爹娘的忙,读书人同样要会耕种,会进膳房生火。

小镇上如胶似漆的夫妻俩,每隔几天就回一次胡家村。胡老二现在不去镇上卖柴火了,他听了女儿的话,柴火够自己家里用就行了。

胡老二种的小麦,一亩旱地第一年就收获了一百多斤小麦。

看着两个大半麻袋小麦,胡家村的人开荒的劲头更加高涨了。

开垦出来一亩地,种一季红薯,一季小麦,怎么也有几百斤粮食了。

旱地用农家肥养几年,收成才会越来越好。

侄女婿提出的种植生姜,可惜的是今年并不能大量种植,因为镇上没有生姜种子卖。家家都是十来棵,今年种下后留作种子,明年才会加大力度种植,后年才会有收入。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胡老二给大哥和大寒家,一家送了一袋大米和一袋白面,一家两块腊肉一条腊鱼。

胡老大家也做了两个兔笼,胡老二送了两对兔子来。养好了兔子,一年的盐巴银子就有了。

胡老二没去镇上卖兔子了,大兔子生的小兔子,养满月后村里家家送一对。

多余的大公兔子,胡老二杀了兔肉,胖婶做的麻辣兔肉,和镇上兔肉馆的味道不相上下。

大寒家的兔子养得很大只了,再过两个月也能怀仔了。鸡也是半大的鸡了,现在正是鸡草疯长的季节。小两口每天侍弄完田里地里的庄稼,就是围着驴、兔子和鸡转。

胡老婆子现在也不多话了,她可是有金子的婆子,有绸缎衣服的婆子。放眼整个胡家村,也只有她有这个福气!

小儿子隔三差五的送吃食过来,她再也没有饿肚子了!吃饱了喝足了,每天笑眯眯的,也不骂曾孙女是赔钱货了!

她的好日子,就是她当初天天骂作赔钱货的孙女带来的,现在她见人就夸孙女是福星!

福星此时被冯铭轩带着,把小镇上的铺子都逛了一圈,每家铺子里的东家都热情的同小夫妻俩打招呼。

每进一家铺子,小桃就送上一包姜香味的麻糖作为拜访礼,然后自豪的宣讲,姜香味的麻糖是她的少奶奶琢磨出来的!

每家铺子里的夫妻都道贺麻糖铺子的新婚夫妻夫唱妇随,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两口承了他们的吉言,再带着他们送的回礼回家。

禾娘以前来镇上都是在集市上卖鸡蛋,卖完了就和阿爹一起回家了。

家里的针线用完时,也都是村里赶集的婶子、嫂子们帮忙带。

现在有相公陪着一家家的认识,掌柜们和东家们都尊称她是“少夫人!”

禾娘也认识了几家的当家夫人,生活在小镇上的当家夫人,好相处得多,都是被家族遗弃的成员,没有城里的夫人们市侩。

冯乐再次来了小镇,正逢主子夫妻俩准备去庄子上。

冯乐当起了向导,庄子竟然就在回门遇上樵夫的那个村落前面。

下了官道顺着河边走,马车缓缓行了小半个时辰,转过一处山坳,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规模宏大的庄园便映入眼帘。

庄园的大门古朴而庄重,朱红色的门板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穿过大门,便是一条宽阔的青石板路,冯铭轩牵着妻子的手沿着青石板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广阔的旱地。

土地平整肥沃,被精心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田垄,上面种满了各种农作物。

地里有不少戴着草帽劳作的身影。

旱地的尽头是一片良田,种的都是水稻,翠绿的秧苗在阳光下显得勃勃生机。

水田边的河里,竟然还有十几头牛在悠闲的吃草,偶尔抬头“哞哞”叫几声…

这是禾娘第一次见到牛,弯弯的牛角看着就觉得高兴。

耕牛是很少见的,家里的庄子上竟然还有十几头,妻子的惊喜,冯铭轩自是看在眼里。

小河的对岸就是山林,山林边有一座小小的凉亭,亭中有石桌、石凳。

进入庄子大门内的左手边有一片青砖建的房子,庄头冯庆和冯如、冯意早早等在那里了。

房子的不远处还有一口鱼塘,鱼塘里种了莲藕,养了鱼。

现在一百一十亩旱地里种的都是芝麻,还种了十亩生姜。收拾好的油菜籽已经送去了大少爷的作坊。

庄头冯庆、冯如、冯意恭敬的给主子磕头见礼,然后汇报了庄子的情况。身契在大少爷手上的家仆都去了大少爷的庄子。

现在庄子上属于二房的家仆还有二十五人。

到了收割季节,庄子上请了不少附近的农户做工,二十个大钱一天,很好请帮工。

庄子上的一应事务都被冯庆、冯如、冯意几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的婆娘、儿女都在庄子上做事,养的鸡有七十多只,每天鸡蛋都能捡一竹篮。

以前的鸡蛋都是送去城南冯府,现在送去城北冯宅。

家里抱窝的母鸡还有七只,过几天小鸡仔就能出窝了。

见到少奶奶来了,冯庆的婆娘捡了一篮子新鲜鸡蛋,捉了两只鸡,叮嘱小桃一会儿带走,回家煲汤给少奶奶喝!

少奶奶正需要喝鸡汤养身子,小桃夸赞庆嫂子能干!

冯铭轩带着妻子在庄子上逛了一圈,心中有了一些计划。

他又仔细询问了冯庆一些农事细节,冯庆都是谦卑的回答。

随后,冯庆带着二少爷和少奶奶去了一进院,这是冯老爷以前来庄子上时常住的地方。

冯庆的婆娘每天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禾娘走进院子,只见庭院干净整洁,屋内布置简单却不失雅致。这个一进院,比村尾的一进院子大。

禾娘看了就觉得欢喜,她本来就是农家的女儿,对田园有着与生俱来的喜欢,庄子上有田有地有山林有鱼塘,这里比胡家村强了不少!

冯铭轩看着妻子的表情就知晓她的心中所想,他笑着说:“娘子,以后咱们也可以常来这里住住。”

禾娘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相公,眼里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冯庆笑着说:“二少奶奶,暑天来庄子上住,比在云城凉爽了不少哩!”

冯铭轩笑道:“庆叔,我让管家来看看哪里需要要修缮的,到了八月,我们来庄子上住段日子。”

禾娘微笑着点头,相公的提议确实不错!

冯铭轩在庄子的门口踱步,带着笑意左右打量,他给庄子取名“丰园”。他要安排管家给丰园挂一个牌匾,庄园的青石板路两边都要种上樱桃树……

夕阳西下,顺子驾驶着马车离开了庄子,回到了镇上。

城里想买良缘红的富商有十来家了,冯铭轩思忖,是该回去洽谈良缘红的价格了。

本不想酿酒赚钱,奈何良缘红走红了呢?家里酿的樱桃酒,再也不能走漏风声了。

有了麻糖铺子,有了庄园,还有胭脂铺子,自己还有两个出租的铺子,这日子怎么着都能过下去了。

镇上住了两个多月,夫妻俩商量好后,当即决定明天回云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