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 第12章 拦路喊冤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第12章 拦路喊冤

作者:路人乙073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30 来源:小说旗

金陵城,是大汉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本来在长江北岸,完全归大汉朝管辖。几十年前的一次洪水,长江的入海口冲出几条支流,把金陵最南边的四个镇和北面隔开了。于是汉贞帝(文帝的父亲)在女儿永嘉公主出嫁时,把南面的四镇作为陪嫁送给了宋国。

宋国在获得这片土地后,将其与本国的一些村镇合并,逐渐发展出了一个新的金陵城。为了区分这两个同名城市,当地百姓分别将它们称为南金陵和北金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北金陵地区已经成了宋汉两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区,因为两国交好,当地的官员对民众越江去对面的国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跨国婚姻比比皆是。

刘轩一行人在签文书的前一天抵达了金陵城。原本他们可以提前几日到达,但丁坤算好日期后,特意和刘轩商量,延长了在驿馆的休息时间,表面上是想让晋王夫妻旅途更舒适一些,实则是不想让“傻王爷”和那些文人们见面。

大汉国的行政区划分,从大到小依次是州、府、县、乡(镇)、村。和刘轩认知中的两汉差不多,但相当于省长级别的一州最大的官员,却称作巡抚,相当于市的府内最高长官叫知府,这点又有些类似明清。

早已得到消息的金陵知府郑安、同知王东组和通判高启平,率领着一众官员前来迎接。他们面带恭敬之色,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准备为这位远道而来的亲王殿下接风洗尘。

一番寒暄之后,在郑安的引领下,刘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入了金陵城。刚踏入城门不久,一阵急切的呼喊声便传入了马车之中——“冤枉啊!民女有冤,恳请钦差大老爷为民女做主!”

刘轩闻言,不禁挑眉,心中暗自疑惑:“拦路喊冤?这金陵城内竟有如此大胆之人?”他掀开车帘,向外探去。只见几名兵丁正粗鲁地架着一个年轻女子,试图将她拖离人群,同时口中还呵斥着:“快走快走,若是冲撞了晋王殿下的大驾,你的脑袋可就不保了!”

刘轩见状,立刻跳下马车,沉声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郑安急忙跑过来,恭敬地回答道:“回殿下,此妇人不过是一介刁民,大可不必理会她。”说着,汗水沿着他肥胖的脸庞滑落。郑安心中既怒又怕,暗自埋怨高启平办事不力,生怕此事会惹恼了晋王,从而影响自己的仕途。

刘轩听后,面色凝重地说:“带她过来。”

郑安见刘轩态度坚决,心中一凛,连忙对手下喊道:“快把那位民妇带过来!”

那妇人听闻眼前青年竟亲王,心中登时升起了一丝希望,被带到刘轩面前后,立刻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哭诉道:“晋王殿下,我夫君是冤枉的啊!他根本没有杀人,求王爷为我做主!”她的额头因不断磕头而鲜血淋漓,但她仍坚持为夫君喊冤。

郑安在一旁怒不可遏,大声斥责道:“大胆民妇!你丈夫谋财害命,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你还在这里无理取闹,小心……”

刘轩抬起手,打断了郑安的话,坚定地说:“把她带到府衙去,本王要亲自审理一下。”

郑安无奈,只得躬身遵命:“微臣遵命!”

宁欣月坐在马车里,外面说话她听得清清楚楚,心中焦急万分,甚至有一股想冲出去掐死刘轩的冲动。暗想:“为民伸冤可以,你审什么案啊?你会审案?礼部侍郎丁坤就在旁边,让他审岂不是更好?”

金陵府府衙外,人头攒动,将整个府衙围了个水泄不通。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晋王即将重审丁中举杀人一案。他们之中,不乏对重审充满好奇与期待之人,但更多的人则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想看这个妄想娶南宋第一美人兼才女的傻子晋王出丑。

消息之所以传这么快,和一些读书人推波助澜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人不愿看到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即便这坨“牛粪”是他们自家的“产物”,而“鲜花”则属于别家。这种心理矛盾与不平衡,使得这些读书人在心中暗自祈祷,希望“牛粪”能在审案过程中大出洋相,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府衙内,刘轩端坐正中,郑安与丁坤分坐其两侧。

宁欣月独自静坐于左侧,她的出现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即便这种场合下,也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那些在场的文人才子们,目光不时地偷偷瞟向晋王妃,心中暗自不平。原来牛粪上面,已经插了一朵漂亮的鲜花。这些人悄悄交头接耳,感叹命运不公,为何如此美貌的女子竟然嫁给了一个傻子,而非自己,看来出身真的太重要了。

牛粪,不对,是刘轩自然不知他已被怀璧其罪,学着前世电视剧里看来的情节,问道:“下面跪者何人?”

喊冤女子跪在地上,低头答道 “民女窦秀娥。”

“窦秀娥?”刘轩一听这名字,就感觉她有莫大冤屈,接着问道:“你有何冤屈?”

窦秀娥道:“民女为夫伸冤,他没有杀人,请王爷明察”

刘轩猛然用惊堂木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把案宗给本王呈上来”。这一下太过突然,不但旁边的丁坤和郑安打了个激灵,连看热闹的民众都被给吓了一跳。

“果然是个……”一个白面书生刚一开口,就被旁边的同伴捂住了嘴巴。

同知王东组闻言,连忙把案宗递到刘轩跟前,刘轩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那名白面书生再次对身旁同伴小声嘀咕道:“他居然识字?”。他那同伴一惊,连忙对白面书生使了眼色。可惜刘轩已经听到,循声向两人望了过来,直把两人吓的脸色煞白,不敢再言语。

刘轩不再理会,低下头继续浏览着卷宗。原来,窦秀娥的丈夫丁中举乃是本地一名秀才,喜欢和一些文人们饮酒作诗。一次酒后,另一名秀才周大川取笑丁中举家贫,光吃别人,自己从不请客。丁中举恼羞成怒,便说自己曾杀死过一个过路的富商,现在家财万贯,当时大家认为丁中举酒后吹牛,哈哈一笑,都没当做一回事。

可后来周大川越想越怕,就到官府揭发丁中举杀人。杀人可是大案,王东组立刻遣人将丁中举抓捕,并传来了当时一起喝酒的几个人。几个人都记得丁中举说过杀人的事情,丁中举开始不承认,在一顿拷打之后方才招供,并说把尸体扔到了城北的一口枯井内。

王东组立刻前往那口枯井,果然找到了一具尸体。尸体已经完全腐烂,不过死者镶有两颗金牙,以此为线索,查到了此人乃是江宁县的一名珠宝商王富贵,三年前携带一些玉器,带着家丁王福去宋国做生意,从此杳无音信。王富贵家里报案后,官方断定是王福杀死东家后携宝潜逃,已经悬赏捉拿王富,可一直没有任何线索。

王东组又派人前往丁中举家中搜查,果然在其妻腰间找到一枚玉佩,经辨认,正是王富贵之物。至此,此案告破。郑安已经上报刑部,准备把丁中举秋后问斩。

刘轩看完之后,合了上案宗,目光落在负责审理此案的王东组身上,问道:“王大人,死者携带一批玉器前往宋国做生意,为何只找到了一枚玉佩?就没找到别的东西吗?”

王东组答道:“没有,下官也奇怪,当时把丁中举家中都翻遍了,仍是没有找到。后来不管怎么拷问,丁中举也没有说出玉器藏的下落,一会儿说这里,一会说那里,反正都不对,想是已经被他挥霍掉了。”

刘轩点点头,看向窦秀娥,问道:“窦氏,这枚玉佩从何而来?”

窦秀娥回答道:“是官人在一次吃酒回来的路上拾到的,民女怕被别人看到,一直戴在腰间”

刘轩轻轻把玩着玉佩,接着问道:“一直贴身佩戴?不曾为旁人见到?”

窦秀娥点点头,肯定地答道:“是”

刘轩又问道:“你和丁中举成婚多久了?婚后你们可曾邀请好友来家饮酒,都邀请了谁?”

窦秀娥道:“民女与相公成婚两年,因家中贫寒,我相公只宴请过一次好友”说道这里,她思索了一下,接着道:“当时请了周秀才、李秀才、王秀才,还有一个人民女记不清了”

刘轩点点头,道:“你抬起头来,让本王看看。”

窦秀娥依言抬起了头,刘轩仔细端详了一番,赞道:“不错,你很美!”。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的表情瞬间变得丰富多彩。有人感到吃惊,有人露出失望的神色,还有人显得愤怒不已,但更多的是对刘轩的鄙夷。坐在一旁的宁欣月更是羞愤交加,一张俏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以躲避这尴尬而难堪的场面。

刘轩并没注意旁人看他的眼神,转头向王东组吩咐道:“王大人,派人把本案的疑犯、证人以及苦主的家属都传上了。”

王东组连忙答应:“微臣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