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 第78章 抄寺分田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第78章 抄寺分田

作者:路人乙073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30 来源:小说旗

刘轩快步至吴铁柱身前,亲自解开了他身上的绳索,满怀歉意地说:“吴营长,我没有管好家人,让你委屈了。”

“没事,没事,”吴铁柱憨厚地笑着回应:“只要王爷能安然无恙地归来就好”

宁欣月也走上前来,福身一礼,款款说道:“吴营长,请您宽恕小女子的无知与愚昧。”

“别,王妃,这使不得!”吴铁柱慌忙摆手,真挚说道:“这不怨王妃,张副、副……是王爷从京城带来的亲信,又曾是护国公的部下,王妃相信他乃是人之常情。”

听到吴铁柱提及张乾浩,刘轩不禁长叹一声,随后吩咐道:“去将张副帅妥善安葬了吧。”

吴铁柱领命而去,大殿中只剩下刘轩夫妇和七名护卫。

“我嫂子到底在哪里?”宁欣月焦急地问道。

“那些和尚知道她是宁家的媳妇后,吓得魂飞魄散,把她藏在了后山的一户农户家里。稍后我让人把她送回去。”刘轩握住宁欣月的手,温柔地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我还得在这里处理几天事情。”

“那就让小雪留下来照顾你。”宁欣月轻轻拍了拍刘轩身上的尘土,关切地问,“你跑哪去了?怎么连袍子都不见了?”

“回去再跟你说吧,反正我肯定没去青楼。”刘轩笑着摇了摇头。

“谅你也不敢!”宁欣月瞪了刘轩一眼,留下小雪,带着立春等侍卫匆匆离开了大殿。家里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得赶紧回去报个平安。

“王爷,要不我去给你买件袍子?”小雪轻声问道。

“不必了,”刘轩双手合十,摆出一副高僧的模样,笑道,“寺里僧袍众多,我随便找一件凑合着穿就行。说不定,我还能就此大彻大悟,在这万佛寺出家为僧呢。”

小雪闻言,撅了撅小嘴,说道:“那我就在这里当尼姑,陪着你。”

刘轩哈哈大笑,调侃道:“行啊,到时候咱俩就生一群小和尚、小尼姑。”

“王爷……”小雪听刘轩这么说,顿时羞红了脸颊。

半个月后,刘轩回到了晋北城。

曾经风光无限的万佛寺,如今已被改造成永丰兵营,寺内再也不见一个和尚的身影。方丈空信已被斩首示众,那些被掳女子指认出的犯过淫戒的和尚,也都被刘轩一一处决。至于剩下的和尚,无论是否无辜,一律被勒令还俗,并被发配至神石县,充当免费的劳工。

一时间,永丰县内人心惶惶,别说是秃头了,就连那些头发稀疏之人也都不敢轻易出门,生怕被官府误认为是和尚,而被强行拉去做苦役。

此时晋北的大街小巷内,都贴满了告示——今万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工,夺百姓之利于金宝之饰,寺中僧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且广作危言险语,以惑愚者……”

刘轩看着告示,不禁苦笑,这老百姓能看懂?看来得告诉钱佳,以后再发告示,一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万佛寺被抄,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并非官府的正式通告,而是自家究竟能分到多少田地。万佛寺在永丰、罗平、安民三个县,拥有数不尽的良田,刘轩全部以家庭为单位,分给当地的百姓。

至于分地的具体落实,刘轩全权交给了当地县令。此举一来是为了考验手下官员的执行效率与能力,二来也是想要试探他们的廉洁自律程度。再者,刘轩也不准备事事亲躬亲为,否则迟早会累死。

回到家,刘轩径直到后院,去见宁夫人。

宁夫人遣走了丫鬟,缓缓问道:“贤胥,珊珊被掳,可是张家二公子所为?”

刘轩点点头,答道:“是的,只可惜这小子狡猾得很,跑得快,没能将他擒住。”

宁夫人轻声说道:“这次真是多亏了你,才让珊珊免遭奸人所辱。”

刘轩面色凝重,认真地道:“岳母大人言重了。大嫂能够平安脱身,乃是因岳父大人和大舅兄的威名。”

宁夫人问道:“那张正阳你打算如何处置?”

刘轩冷哼一声,说道:“此等恶人,既然已落入我手,我绝不容他继续活在世上。”

宁夫人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说道:“张家不仅掌控着晋州的兵马,自家的私兵也有不下十万之众,贤婿啊,你可千万别把他们逼急了,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刘轩的目光望向门外,压低声音说道:“岳母放心,我手里握有张家忤逆朝廷的铁证,只杀一个张正阳,谅他们也不敢与我翻脸。”

“嗯,”宁夫人轻轻点头,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穿着一身僧衣的女婿:“这几天你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那小婿告退。”刘轩恭敬地给宁夫人行了一礼,随后转身离去。

宁夫人望着刘轩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不禁长叹一声。大儿媳遭受了什么,她岂会猜不到?她从内心感激刘轩善意地隐瞒了杨珊的遭遇,这样她便可以佯装不知,维护家庭的表面平静。

而刘轩心里也明白宁夫人在装糊涂,但他同样选择不去戳破这一层窗户纸,彼此间心照不宣,维持着这份微妙的默契。

宁夫人也知道刘轩知道自己装不知道,却装作不知道刘轩知道自己装不知道。

两人皆是心思玲珑之人,都选择了以沉默相待,以此方式,维护宁家的颜面和杨珊的名誉。

刘轩晋北灭佛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京城。朝堂之上,左御史中丞洪涛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刘轩。

他手持笏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本上奏。想当年太祖皇帝龙潜之时,曾得万佛寺鼎力相助,方得以成就一番霸业。太祖登基之后,为感念万佛寺之恩,特将永丰县的一些土地赠与万佛寺,以示皇恩浩荡。如今晋王遣散僧众,强行收回土地,此举无疑会寒了天下百姓之心,更是有违太祖遗训,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严惩晋王的不法之举。”

“老臣附议。”丞相张中平站出来支持洪涛。

赵王刘征跨出班列,反驳道:“我华夏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耕乃国家之根本。然而,万佛寺的那些和尚,却宁可任由土地荒芜,也不愿将其租给周围那些无地可种的贫苦农户。试问,这样的行为,又怎能算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反观晋王,他将那些被万佛寺闲置的土地重新分配给了当地的农户,让他们得以耕种收获,有了粮食充饥,有了衣物遮体。如此善举,又怎会寒了天下百姓之心?”

刘征面色慷慨激昂,正义凛然,然而他心中所念,却并非晋北农户的温饱问题。他只不过是逢太必反,只要是太子一党所倡导的言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对。

“赵王所言甚是。”吏部左侍郎孙仲休走出班列,说道:“当前豫、鲁二州,流匪肆虐,灾民众多,皆是因为吃饭问题。晋王灭佛,还田于百姓,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孙家乃大汉立国以后崛起的氏族,素来与张家不睦。张家与万佛寺一样,都曾资助过太祖起兵,享有种种特权。刘轩敢动万佛寺,皇上一样能收回张家的特权,此举对孙家百利而无一害,况且刘征还是他孙家的外甥。

“好了,诸卿不必再争论了。”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威严,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他继续说道:“朕意已决,拟旨,命晋王刘轩将抄得的土地悉数分给当地的农户,不得有任何私留。此举旨在安抚民心,促进农耕,确保我大汉的江山社稷稳固。退朝。”

随着文帝金口玉言,朝堂之上的争论声瞬间平息。众臣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声音整齐划一,久久回荡。

退朝之后,文帝独自来到御书房,拿着刘轩遣人送来的密折,心中矛盾不已。

张家在与契丹互市时,把出售铁器的定量提高了十倍,这可是通敌的大罪,按理说,应该借机出兵,拔除张家这个大汉顽疾,可文帝手里差不多无兵可用了。

冀北那边不时的和燕国有小规模的冲突;凉州方向又要防备突厥;豫州、鲁州两地还有流匪不断侵扰。大汉国五十万常备军,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战备,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张家。

军费问题同样让文帝头疼不已。中原地区已经连续三年遭受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国库中的银两更是捉襟见肘,连赈灾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说追加军饷了。

文帝再次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他深知,在这样的局势下,与张家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文帝暗自下定了决心:“就按老三说的,先忍一忍,对张家进行适当的敲打,以示警告。”

“需得帮老三一把,晋北再丢了,晋州可就真成张家的天下了。”念及于此,文帝靠在龙椅上,对身旁的太监说道:“把苏格源和费定康给朕叫过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