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 16 红糖糕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16 红糖糕

作者:松雪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1:0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门框都被震动了,姚如意也端着盘子一抖。

姚如意认得他——前日。他与两个同窗把她剩下的六颗茶叶蛋买了,又是头一个俯身替她搬炉子的。

没想到他是程嫂嫂的儿子。

姚如意还震惊地想,程娘子瞧着这样年轻,竟有这么大一只的儿子!

古人果然婚嫁早。

隔了会儿,门终于又开了,系着蓝底布围裙的程娘子沾了满手麦粉,显然是从灶房匆匆赶来开门的:“是如意啊!刚是我家阿钧,他以为是对门家的小子来寻他写课业呢!衣冠不整的,吓着你了吧?”

“没吓着!没事的,我什么也没看见。”姚如意忙不迭摆手,不就是洗澡出来没吹头发穿了个拖鞋吗?那有什么的!

毫无历史常识的姚如意不仅丝毫不在乎,还把盘子举起来,立刻进入正题:“嫂嫂,我炸了点肉,给您送来尝尝,还有一事想问,左近可有手艺不错、价钱公道的陶窑木作?我想定做两个炉子、打些柜子。”

“哎呦好香的脆皮肉!没想到才两日功夫,竟这般进益了!你支撑家门果然是极有决心的,嫂嫂真为你高兴。”程娘子笑出细细的眼纹,接过瓷盘时,不仅顺道夸了如意,还紧着替她出主意,“你说陶坊啊,我晓得水门外有个韩家窑,有些远,但是作价极便宜。木匠嘛……如今很有名望的杨式木匠铺,名下有两个徒弟出师单干了,在外城开了铺子。明儿正好是十五,外城有大草集,你要是想去,咱们正好结伴去逛逛。”

赶集!那正好可寻些找找小卖部进货的门路!姚如意大喜:“多谢嫂嫂了!我如今还有些怕独自出门,劳您陪我去,我实在太开心了!”其实是不认得路。

程娘子浑不在意地摆摆手:“我本也要添置些针黹灯油,外城东西便宜多了。你记得,明日换上便于走动的衣裳,咱坐长车去,若是买得多便使两个钱叫闲汉送家来,省得自家推车累得慌。”

“我都记下了,明儿一定准时等着。”姚如意千恩万谢地告辞,刚转身又被程娘子一把拉住:“等等,嫂嫂也做了点糖糕,我给你切一些带回去。你莫要走动,便在此处侯着。”

哪能来回礼还兜着回去的?姚如意赶紧推辞,程娘子故意板起脸说再缠她就恼了,日后再不要往来。

姚如意便只能无奈地站在门口等候。

等候时,思绪不由自主又盘算起进货的事来:后世小卖部的货大致可分为食品饮料、学习用具、日用品几种,货多而杂,就得有不同的经销商、供应商和厂家进行对接。

以前外婆就有很多批发商的电话,记了满满一个本子,她会打电话跟人家提前订货,远的人家给她寄过来,近的就用货车给她送过来。

以前,外婆隔三差五就要踩着三轮去十几公里外的汽车站拿货,他们那个小镇只有一个集中快递点,就在汽车站。

到了宋朝,对于货源,姚如意先前也琢磨了很久。

这时候进货渠道没有后世那么多,没有全国流通的物流网,更没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但幸好汴京是都城,各地行商都在汴京流转,漕运通达,人烟阜盛,各类工坊、匠人都齐全。

她本来便计划着要定期去汴京城各类大集上“淘货”。除了程娘子提过的草集,兴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也会办万姓交易,那时会有很多小商贩、农户会带着自己的货物前来售卖,应当能认识些散货商。

另一种法子是去找工坊合作。比如,陶坊能定各类陶罐、陶碗,与铁匠铺制刀具、锅具等,往后合作久了,说不定还能刻上自家名号。

最后一种便是那些往来各地贸易的大商队,他们通常会携带各种货物,走街串巷或到各大商行贩卖。若有机会,能与这些行商合作,从他们那儿采购新奇的或来自外地的商品,也很能丰富自己的货物种类。但一般这样的巨贾都得有人脉引荐才能结识,倒也不急于一时。

姚如意还想过,以后小卖部顺利开起来了,巷子里的婶子嫂子们若有什么要卖的,譬如自家绣的手绢、鞋袜或者一些吃食,她也能帮着代售寄卖,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也先不忙着考虑。

千头万绪,说来说去,都少不得银钱周转。

没有资金,转不起来,就进不了货。

还是要多多挣钱!姚如意在心里严肃地重重点头。

正百般思量间,程娘子已去而复返,给她用油纸包了一大块红枣花生红糖糕,像嘱咐自家女儿一般,揉了揉她的发,语气温软:“拿着!嫂嫂以前也是这么一人支撑着过来的,所以心里很是知晓……这些时日累坏了吧?这糖糕搁在阴凉处能放好几日,你每日切一点儿用油煎着吃也行,就这么直接当点心吃也行,能多补补气血。”

姚如意被那温热的手掌揉得一怔,怀里揣着犹带余温的红糖糕,心也变得又酸又烫,低头轻轻“嗳”了一声。

回去路上,她将怀里的红糖糕揪了一块放进嘴里。

红糖糕刚蒸好不久,温热糯软,咬下去,先是糯糯地扯着牙,紧接着便能嚼到炒过的花生碎和红枣片。红糖的焦甜混着甜枣味儿,那丰富的香甜味好似只是在舌尖滚着滚着便化开了,像咽了口温吞吞的夕阳,令人满腹热暖。

她抬眼望去。

黄昏满路,小巷曲折地向晚照里蜿蜒,好似一条静止的河。

前世,妈妈走得太早了,她对她毫无印象,只见过她的照片,听外婆讲过她的许多事,但隔着漫长逝去的时光,总像在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有妈妈……是怎样的感觉呢?也是会这样,能一眼看穿你隐瞒的辛苦,揉揉你的头,变着法儿给你塞好多好吃的吗?

真好啊,有妈妈。

*

暮色将姚小娘子的身影抻得老长,仿佛拖了条金线锁边的裙裾。

林维明腋下夹着明日要交的课业,从后门溜到程家,他低头穿过程家院里横七竖八晾着的各色衣料,熟门熟路地摸到程书钧读书的小耳房。

一进门,却见平日里恨不得蹲茅坑都读书的书呆子,此刻面前铺着纸,手里握着笔,却微微侧着头,凝望着窗外怔怔出神。

“你看什么呢?”

程家虽是官家赏下的宅子,但也不宽敞。前头改成裁缝铺了,后院只有三间屋,程书钧平日里便都在程娘子纺线织布的耳房里读书。这房的小竹窗对着夹巷,外头什么声响都听得清清楚楚,很吵闹。

也亏得他能读得下去。

程书钧被林维明一嗓子吓得肩头一抖,扭过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磨磨蹭蹭的,你怎么现在才来?”倒害得他方才出了大丑。

林维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总得吃了饭再来,怎的了这是?”

“赶紧来写了,明儿当心朱博士当堂教你诵读文章。”

“朱大饼真是……烦死了!”林维明顿时忘了好友方才的些许异样,一屁股坐下,铺了纸,头脑却又一片空白,便又开始抓耳挠腮。

*

次日一早,姚如意只卤了五十枚茶叶蛋、捎带着卖完三十份速食汤饼,晨钟响过便提前收了摊。她回家舀了碗杂蔬小米粥,又迫不及待地溜到林家角门喂狗。

这回她特意轻手轻脚地拨开门闩,开门时,果然看见几只狗咪崽子们在狗洞附近玩,肥肥短短的毛团子,圆滚滚地跑跑跳跳,正扑草里跳动的蚂蚱。

她偷偷探进半个身子,便吓得它们争先恐后地往狗洞钻。猫咪最小,最先钻洞跑了,紧随其后的是最警惕的铁包金小狗,跐溜一下便钻没影了。

只剩后知后觉的小黄狗小黑狗慌得团团转,它俩汪呜汪呜叫,急得连滚带爬,又同时伏身子钻洞,两坨胖墩墩的狗屁股卡在那洞口,这下更急了,好一阵嗷呜嗷呜地才挤过去。

她看得又好笑又心疼,但她今儿没空,将粥倒进盘里便急匆匆走了。

回屋换了件对襟窄袖短褙子、青色粗布裤裙,又赶忙烙了张直径十几寸的大圆芝麻烧饼,拿草绳穿了油纸裹了,让姚爷爷俩手抱着,用轮椅推着一路飞奔过了州桥,将他送到赵太丞家的医馆做针灸。

集日正巧是姚爷爷去医馆针灸熏艾、推拿按摩和泡药浴的日子,郎中说是这样的理疗配合每日喝的汤药,能慢慢疏通中风后积淤的血脉。

姚如意深以为然,这钱是省不得的。哪怕是按照后世西医的治疗办法,轻微中风后也得挂好几日阿替普酶或尿激酶来融血栓。

中医理疗更是贵在坚持,耗时也长,去一趟没有大半日回不来。今儿正好送他去,医馆有人照看,她便也能放心出去逛集市了。

与药童约好接人时辰,叮嘱姚爷爷好生配合诊治,姚如意又匆匆折返巷口,等着与程娘子结伴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