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59章 成汉幽公:李期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59章 成汉幽公:李期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李期:从贤能皇子到悲剧帝王的跌宕人生

在西晋末年那个群雄并起、风云变幻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在巴蜀大地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而李期,作为成汉的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与悲剧色彩,从早年的贤能出众到后来的暴虐昏庸,再到最终的众叛亲离、自缢而亡,其命运的起伏令人唏嘘不已 。

一、少年贤能,崭露头角

公元314年,李期出生在蜀地的一个皇室家庭,他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第四子,母亲是任氏 。自幼,李期便展现出与常人不同的聪慧与敏捷,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读书时过目不忘,二十岁时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他不仅才华出众,还轻财物而好施舍,对待身边的人真诚友善,无论贵贱都一视同仁,这种谦逊豁达的品质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 。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拥有实力和人脉是立足的根本。李雄让儿子们和宗室的子弟们各自凭恩德信义聚集徒众,多数人招揽的人数不到数百,而李期却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单单就招到了上千人 。他善于发现人才,所推荐的人,李雄多半任用,因此,他的门下聚集了许多有志之士,长史、列署中有不少都出自他的门下 。这些人不仅成为了他早期的政治资本,也让他在宗室和朝廷中逐渐崭露头角 。

然而,李期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亲眼目睹了父亲李雄为建立成汉政权而四处征战,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在权力的漩涡中生存下去 。

二、权力漩涡,弑君夺位

李雄在位期间,一直为立储的问题而苦恼 。按照传统,皇位应该传给嫡长子,但李雄的嫡长子早逝,而其他儿子们又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才能和品德 。经过深思熟虑,李雄做出了一个打破常规的决定——立侄子李班为太子 。李班为人仁孝宽厚,对李雄也十分敬重,但他毕竟不是李雄的亲生儿子,这一决定引起了李雄其他儿子们的强烈不满,其中李期和兄长李越的反应最为激烈 。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六月,李雄病逝,李班顺利继位 。李班继位后,虽然努力想要稳定局势,但他的根基尚浅,难以服众 。李越和李期认为时机已到,他们开始密谋篡位 。李班的弟弟李玝察觉到了他们的阴谋,心急如焚地劝李班遣送李越回江阳,同时任命李期为梁州刺史,镇守葭萌,以此来分散他们的势力 。然而,李班心地善良,念及亲情,又正值李雄丧期,不忍心做出这样的安排,他选择相信李越和李期,希望能够以和为贵 。

同年九月,李越以奔丧为名,带领三千兵马赶回成都 。他与李期秘密商议后,趁李班在灵堂夜哭李雄灵柩时,率领一群心腹死士突然闯入 。李班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李越等人残忍地杀害 。李班在位仅仅三个月,便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

李越杀死李班后,本可以自己称帝,但他深知自己的威望和才能都不及李期,而且李期是由李雄正妻任氏抚养长大,被视为“嫡子”,在宗室和大臣中也有一定的支持 。权衡利弊之下,李越决定将皇位让给李期 。就这样,李期在一片血腥与阴谋中登上了皇位,改元玉恒 。

李期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大肆封赏亲信 。他封李越为建宁王,任命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掌握军政大权;封堂叔李寿为汉王,任命他为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立妻子阎氏为皇后;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 。通过这些举措,李期试图在朝廷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网络 。

三、统治初期,短暂辉煌

李期即位之初,确实展现出了一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和能力 。他深知成汉政权在乱世中立足不易,因此决定励精图治,将成汉带上新的高度 。

在政治上,他开始整顿吏治 。一方面,他选拔了一批才华横溢、清正廉洁的官员,充实到朝廷各个重要岗位 。这些官员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为朝廷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 。另一方面,他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贪污**和渎职行为,严惩不贷 。他还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他的努力下,朝廷上下焕然一新,行政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 。

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发展 。为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他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开垦荒地的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等 。他还组织人力兴修水利,修缮和新建了许多灌溉渠道,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他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在成都等重要城市设立市场,鼓励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他减轻商税,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他的推动下,蜀地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生活也日渐富足 。

在军事上,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东晋建威将军司马勋屯兵汉中,对成汉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李期派李寿率军进攻汉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李寿成功攻陷汉中,成汉在汉中设置守官,设防于南郑 。这场胜利不仅扩大了成汉的领土范围,也提升了李期在国内的威望 。

这一时期的李期,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片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地掌控了这个国家,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君主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权力的诱惑正逐渐侵蚀着他的内心,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

四、骄奢淫逸,政权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期逐渐迷失了自我,他的统治开始走向**与堕落 。他沉迷于酒色之中,整日与美人相伴,将朝政大事抛诸脑后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他所修建的宫殿规模宏大,装饰奢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些行为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

他的猜忌心也日益加重,对朝中大臣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 。他听信身边小人的谗言,随意诛杀大臣 。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因才干出众,遭到李期的忌恨,被诬陷谋反,最终下狱而死 。李雄的儿子李霸、李保无病而死,民间都传言是李期毒死了他们 。这一系列事件让大臣们心怀恐惧,人人自危 。

李期还诛杀夷灭了很多人家,抄没他们的妇女和财物来充实自己的后庭 。他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宫内宫外人心惶惶,路上相见也只敢用目光打招呼,劝谏的人都被定了罪,人人只想苟且免祸 。他甚至命人将猪犬赶入大殿,观其交配取乐,行为荒唐至极 。

与此同时,外部威胁也接踵而至 。周边割据势力对成汉虎视眈眈,不断发起侵扰 。而李期却因内部政治的混乱而无法做出有效应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汉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他的昏庸与无能让成汉百姓失望透顶,也让那些曾经支持他的大臣们心寒不已 。

五、众叛亲离,自缢而终

李期的种种恶行,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他就是李期的堂叔李寿 。李寿是李雄的堂弟,他镇守涪城,手握重兵,在成汉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寿看到成汉政权内部**不堪,百姓生活困苦,心中十分忧虑 。他多次劝谏李期,希望他能够改过自新,但李期不仅不听,反而对李寿产生了猜忌 。

李期多次派中常侍许涪到李寿那里去,察看他的动静 。后来,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被李期毒死,这让李寿忍无可忍 。他采纳谋士龚壮的建议,决定发动政变,推翻李期的统治 。

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四月,李寿率领一万步兵、骑兵,从涪城出发前往成都 。他声称景骞、田褒扰乱朝政,所以发动晋阳兵士,以清除李期身边的恶人 。李寿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成都 。李期、李越没料到李寿会突然发难,一向不加防备,结果李寿顺利占领成都,驻兵到宫门前 。

李期派侍中慰劳李寿,试图安抚他 。但李寿不为所动,他上奏章说李越、景骞、田褒、姚华、许涪、征西将军李遐、将军李西等人都心怀奸诈扰乱朝政,图谋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该诛杀 。李期无奈之下,只能顺从李寿的意见,杀死了李越、景骞等人 。

李寿并不满足于此,他假托太后任氏的名义下令,将李期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宫里 。从高高在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李期的内心充满了绝望与悔恨 。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再对比如今的落魄与凄凉,不禁泪流满面 。他叹息说:“天下的君主竟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真是生不如死 。”同年五月,李期无法再承受这种痛苦与折磨,选择了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五岁的生命 。

李期死后,被追谥为“幽公” 。“幽”这个谥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他的统治充满了黑暗与混乱,他的行为暴虐无道,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李期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一面镜子,警示着后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只有坚守初心、保持理智与清醒,才能在权力的游戏中游刃有余、走得更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