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93章 后秦哀平帝:姚泓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93章 后秦哀平帝:姚泓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姚泓:乱世末路的悲情帝王

在十六国那一段波谲云诡、战乱频仍的岁月中,姚泓登场于后秦的政治舞台。作为后秦的末代皇帝,他的命运从一开始便被重重阴霾所笼罩。他生于帝王之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性格温和,心怀仁爱,然而,这个充满权谋与纷争的时代,带给他的却是无尽的挣扎与无奈。

一、太子岁月:贤德初显,立储波折

公元388年,姚泓出生在长安这座历经风雨的都城,他是后秦文桓帝姚兴的长子 。自幼,姚泓便展现出与其他皇室子弟不同的特质。他孝顺友爱,对待家人和身边的人都极为和善,从不仗着自己的身份欺压他人 。他对知识充满渴望,勤奋好学,尤其热衷于儒家经典,常常与饱学之士探讨经义,清谈论辩,还喜欢吟咏诗歌,在文学方面颇具造诣 。

然而,姚泓的身体却十分孱弱,疾病时常困扰着他,这让姚兴在立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身体强健、有治国之才的君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姚泓虽然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但姚兴担心他难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此外,朝中一些权臣也暗中支持姚泓的弟弟姚弼争夺太子之位,一场兄弟阋墙的暗流在宫廷中悄然涌动 。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姚泓在处理一些宫廷事务时,却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成熟与冷静 。每当姚兴外出征战巡游,他都会让姚泓总管后方事务 。姚泓总能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关心百姓疾苦,注重发展生产,使得长安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他的这些表现,逐渐赢得了一些大臣和将领的支持 。

有一次,尚书王敏、右丞郭播认为刑法太过宽松,商议要严峻刑法 。姚泓得知后,坚决反对 。他认为,政令如果变得繁杂苛细,百姓就会为了逃避法律而弄虚作假 。官府教化百姓,应当以仁爱宽容为本,不能一味地依靠严苛的法律来约束 。在姚泓的坚持下,王敏等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提议 。

姚泓对老师也极为尊敬 。他向博士淳于歧学习经学,淳于歧生病时,姚泓亲自前往探望 。在淳于歧的床边,姚泓恭恭敬敬地拜见老师,行弟子之礼 。这件事在宫廷和朝堂中传开后,其他公侯见到师傅也都纷纷效仿姚泓,下拜行礼 。

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和权衡,姚兴最终还是决定将姚泓立为太子 。姚泓成为太子后,更加勤勉努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不安稳 。他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治国能力,另一方面则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宫廷中的各种纷争 。

二、继位危机:平叛内乱,初登帝位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兴病重,后秦的命运由此开始走向转折 。姚泓的弟弟姚弼,一直觊觎着皇位,他趁姚兴病重之际,企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姚弼暗中召集了数千人,披甲埋伏在自己的府第中,只等时机成熟便发动叛乱 。

姚泓在这危急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他迅速组织力量,与姚弼及其党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他深知,这场政变一旦成功,后秦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姚泓充分发挥自己平日积累的人脉和威望,得到了众多大臣和将领的支持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他终于成功地平定了姚弼的叛乱,将姚弼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

不久之后,姚兴病逝 。姚泓等人秘不发丧,因为他们担心姚兴的死讯传出后,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然而,南阳公姚愔和大将军尹元等人却谋划着再次叛乱 。姚泓毫不留情,果断地将他们全部诛杀 ,迅速稳定了宫廷局势 。

在平定了内部的叛乱后,姚泓终于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永和 。他深知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交加的国家,国内叛乱四起,羌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势力蠢蠢欲动;外部强敌环伺,东晋的刘裕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北伐 。但姚泓并没有退缩,他决心肩负起后秦皇帝的重任,努力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

姚泓登基后,立即下诏赦免死刑以下的罪犯,希望以此来赢得民心 。他还将内外百官都增加一级官品,同时命令文武官员进言,对于那些不利于国家的政令、有益于社稷的事情,都可以大胆进言,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团结朝廷上下,共同应对国家面临的危机 。

三、内忧外患:平叛御敌,艰难支撑

姚泓在位期间,国内的局势十分严峻 。羌人叛乱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后秦的统治 。当初,姚兴迁徙李闰羌人三千多户人家到安定郡,姚兴死后,羌人的酋长党容率领这些人发动叛乱 。姚泓派遣抚军将军姚赞前往镇压,姚赞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成功地降伏了他们 。姚泓将其中的酋长豪强迁徙到长安,其余的则遣还回李闰 。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地太守毛雍占领赵氏坞反叛,东平公姚绍奉命讨伐,将毛雍擒获 。镇守李闰的姚宣,被参军韦宗说服放弃李闰,跑去占据邢望 。羌人趁机占据了李闰,姚绍又率军将羌人击败 。姚宣自知犯错,向姚绍认罪,姚绍历数他的罪状后,将他杀死 。

与此同时,并州、定阳、贰城数万胡人也占据平阳,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随后攻击立义将军姚成都驻守的匈奴堡 。征东将军姚懿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在平阳将曹弘的军队击溃,俘获了首领曹弘,并将他送往长安 。之后,姚懿迁徙胡人部落豪强一万五千户到雍州居住 。

在平定国内叛乱的同时,姚泓还要应对来自外部的侵略 。仇池公杨盛趁后秦国内局势动荡之际,率军攻占祁山,活捉了后秦建节将军王总,随后又率军逼近秦州 。姚泓派遣后将军姚平率领军队救援,等姚平赶到时,杨盛已经撤走 。姚嵩和姚平赶忙追击,一直到竹岭才追赶上杨盛 。姚赞统率陇西太守姚秦都、略阳太守王焕也率领禁卫士兵奔赴而来 。然而,当姚赞的后路军赶到清水时,姚嵩已经被杨盛打败,姚秦都、王焕等人都先后战死 。姚赞一路追赶到秦州,而杨盛已经退到仇池 。

此时,大夏皇帝赫连勃勃也趁机发难 。他率领军队攻陷阴密,将俘虏的五千士兵全部坑杀 。秦州刺史姚军都怒瞪双眸,大声历数赫连勃勃的残忍罪行,表示绝不向他屈服,最终被赫连勃勃杀害 。此后,赫连勃勃又率兵攻击雍州,岭北一带散居的民户都纷纷逃到五将山避祸 。后秦征北将军姚恢放弃安定郡,率领五千户民众逃奔新平 。安定民众胡俨、华韬等趁机聚众反抗姚恢,杀死立节将军弥姐成、建武将军裴岐 。姚恢最后孤身一人返回长安 。镇西将军姚谌也放弃所镇守的地方向东逃走,赫连勃勃于是成功占据雍州 。

面对赫连勃勃的进攻,姚泓派遣姚绍同征虏将军尹昭、镇军将军姚洽等人率领步骑兵五万征讨 。姚恢也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作为后援 。大军驻扎在横水,赫连勃勃退守安定 。胡俨关闭城门拒守,将城内的数千鲜卑人通通斩杀,之后率安定城向姚绍投降 。姚绍率领军队紧逼赫连勃勃,双方在马鞍坂交战,姚绍将赫连勃勃击败,并一路追击到朝那 。眼见实在追击不上,姚绍才撤回 。

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姚泓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 。他深知,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才能稳定局势 。他一方面坚决镇压叛乱,另一方面对愿意归降的势力给予宽大处理 。他还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然而,后秦的国力在长期的战乱中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姚泓的努力只能暂时缓解危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后秦的命运 。

四、刘裕北伐:抵抗无力,兄弟反叛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太尉刘裕终于发动了北伐后秦的战争 。刘裕是一位极具野心和军事才能的政治家,他渴望通过北伐,消灭北方的割据政权,扩大东晋的版图,进而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望和地位 。他精心策划了战略部署,兵分多路,向北挺进 。

东晋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漆丘、项城、仓垣等地 。东平公姚绍向姚泓提议,迁徙安定的居民到京畿,以增强京城的防御力量 。左仆射梁喜则反对这条意见,他认为不应该在危难没出现之前就先削弱自己 。姚泓权衡再三,最终听从了梁喜的意见 。吏部郎懿横则偷偷向姚泓进言,如果迁徙广平民众到京畿,这些人很容易被姚恢利用,不如只召姚恢一人回来 。姚泓认为,如果姚恢有谋反之心的话,召他回来会加剧祸乱,便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

东晋军队很快到达成皋,驻守在洛阳的征南将军姚洸派人前往长安求援 。姚泓派遣越骑校尉阎生、武卫将军姚益男率万余人增援,之后又派征东将军姚懿率军屯驻陕津,声援洛阳 。然而,姚洸分兵出城防守洛阳周边各地,却被东晋军队逐一击破,部将赵玄等人战死 。不久后,东晋军队抵达洛阳城下,姚洸十分害怕,便直接向东晋军队投降 。援军阎生和姚益男二人,此时才赶到新安和湖城,听说洛阳被攻克后,就直接在原地驻扎 。

就在姚泓全力抵抗东晋军队的时候,他的兄弟也开始反叛 。太原公姚懿接受司马孙畅的意见,联合羌人发动叛乱,企图自立为帝 。姚泓听闻后,立即召见姚绍等人在朝堂中秘密商量对策 。姚绍认为,姚懿谋反肯定是他的司马孙畅主使,应当派遣使者将孙畅征召而来,如果孙畅不来就讨伐他 。姚泓觉得姚绍说的有道理,便派遣姚赞及冠军司马国璠、建义蛇玄屯陕津,武卫姚驴屯潼关 。最终,姚懿兵败被俘,姚泓将其囚禁,并处死了他的司马孙畅 。

然而,叛乱并没有就此平息 。征北将军姚恢率领三万八千镇户以“清君侧”为名,从北雍州开赴长安 。姚恢一路上连克数座城池,声势浩大 。姚泓急忙派遣使者征召姚绍前来,同时派遣姚裕和辅国将军胡翼度屯驻在沣西 。姚泓手下的扶风太守姚隽等人都先后投降了姚恢 。姚恢的舅舅苟和当时担任立节将军,却没有前去依附姚恢 。姚泓召他前来询问缘由,苟和向姚泓阐述了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的忠贞 。姚泓大为感动,赐给了他金章紫绶 。

姚绍命令姚洽、司马国璠率领三万士兵前往长安,自己则前往灵台同姚恢对峙 。姚赞听说姚恢攻击长安,便留下部将尹雅守卫潼关,自己率领军队前往长安 。姚泓见到姚赞前来,十分感动,他向姚赞表示自己不能统率好臣子,才导致内部不停出现叛乱 。姚赞则安慰他说,姚懿这些人之所以敢作乱,只是因为疏忽没防备罢了,现在自己将同大将军一起剿灭这些人 。之后,姚泓赏赐财物给士兵,派遣姚赞等人出征 。最终,姚恢的军队发生内乱,姚赞抓住时机,一举将他们击败 。姚泓得知姚恢和他的三弟都死于乱军中后,十分悲痛,以公侯的礼仪将他们下葬 。

五、国破身死:无力回天,悲壮落幕

在平定了兄弟的叛乱后,姚泓还要继续面对东晋军队的进攻 。东晋军队围攻蒲坂,姚泓派遣姚驴增援蒲坂,胡翼度据守潼关 。不久后,姚泓加封姚绍为太宰、大将军等官职,派遣他率领五万士兵前往潼关 。东晋军队眼见蒲坂难以攻克,便选择攻击潼关 。刘裕派遣沈田子等人攻击姚绍,姚绍不敌,退往定城 。刘裕又派遣将领姚珍、窦霸二人分别从子午谷和洛谷进入关中 。姚泓听闻后,派遣姚万和姚强抵御二人,同时派遣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屯驻在尧柳,防备沈田子 。

姚绍派遣辅国将军胡翼度据东原,武卫将军姚鸾营占据大路,诸军呈掎角之势 。然而,沈林子率领精锐士卒夜袭,击败姚鸾,斩杀九千余人 。此后,姚赞派遣姚洽等人袭击东晋军队的粮道,结果被沈田子击败,姚赞听闻后呕血而死 。姚泓派遣使者求援于北魏,北魏派遣司徒长孙嵩、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领步骑十万屯河北岸,为姚泓声援 。

刘裕率军屯驻在陕城,派遣将领沈林子前往青泥会合沈田子,随后一起进攻尧柳 。姚泓派遣将领姚裕率领军队驰援尧柳,结果被沈田子击败 。此时,关中一带的郡县大多暗地里同东晋军队联系 。刘裕派遣将领朱超石、徐猗之联合薛帛共同攻击蒲坂,姚璞、姚和都二人率军将他们击败,并斩杀徐猗之 。此后,姚赞派遣司马休之及司马国璠等人,引北魏军队偷袭刘裕后路 。刘裕部将王镇恶在泾河击败姚赞、姚强,随后东晋大军占据郑城 。

姚泓派遣姚裕、尚书庞统等人驻扎在宫中,姚洸屯于沣西、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石积、姚赞屯霸东,自己则屯驻在逍遥园 。王镇恶率领军队攻击渭桥,将姚泓击败,先后斩杀前将军姚烈、左卫将军姚宝安、建武将军姚进等人 。姚泓单骑逃回宫内 。随后,王镇恶率领军队入城,姚泓、姚裕率领数百骑逃往石桥 。

此时,晋军已经把守控制各城门,姚赞的援军无法进入 。姚泓无计可施,正打算向刘裕投降 。他的儿子姚佛念,当时只有十一岁,却十分聪慧懂事 。他认为晋人破城之后,将会肆意妄为,自己和家人难以保全,不如自我了断 。姚佛念哭着对姚泓说:“晋人将逞其欲,终不能全,愿自裁 。”姚泓怅然若失,悲痛万分,却没有回答 。姚佛念见父亲没有回应,便孤身一人爬上宫殿的墙壁,纵身跳了下去 。姚泓看着儿子的尸体,心如刀绞,却也无可奈何 。

最终,姚泓率领妻女到晋军的营垒当中投降 。听闻姚泓投降,姚赞也率领宗室子弟百余人投降刘裕 。刘裕对后秦宗室恨之入骨,将他们尽数诛杀,其余宗室成员都被迁徙到江南之地 。不久之后,刘裕在建康城闹市中将姚泓斩首 。姚泓享年三十岁,在位仅两年 。

姚泓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性格温和,心怀仁爱,崇尚儒家仁政,反对严刑峻法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的“宽刑省赋”政策虽然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却导致了军队纪律涣散,将领频频倒戈 。他对兄弟宽容,却酿成了更大的叛乱 。他努力想要挽救后秦的命运,却最终无力回天 。然而,他在处理国内叛乱和应对外部威胁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 。他在战争中亲临前线,与将士们共同奋战,也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担当 。姚泓的故事,成为了十六国那段历史中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传奇 ,他的名字,也永远地被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