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104章 元凶劭:刘劭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104章 元凶劭:刘劭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刘劭:皇位阴影下的悲剧人生

在风云变幻的南朝宋时期,刘劭的名字犹如一道沉重的阴影,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嫡长子,被寄予厚望,却因一己私欲,踏上了弑父篡位的不归路,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没有得到官方谥号,《宋书》将其记载为“元凶劭” ,后世也多以“元凶”称之,这个充满谴责意味的称呼,便是他一生的注脚。

太子岁月:荣耀背后的暗流涌动

元嘉元年(424年),刘劭出生在建康的皇宫之中,他的诞生,对于宋文帝刘义隆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之事。作为嫡长子,刘劭从一出生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承载着父亲对未来的期望。然而,由于刘义隆当时正在服丧期间,刘劭出生的消息并未立即对外公布。直到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刘义隆才昭告天下,这个孩子的存在正式进入世人的视野。

刘劭自幼聪明伶俐,深得刘义隆的喜爱。六岁时,他便被册封为太子,入住永福省。刘义隆对这个儿子呵护备至,不仅派遣中庶子率领东宫二率禁军为他值守宫殿,还为他建造了一座华美无比的宫殿。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劭展现出了对史书经传和射箭骑马的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骑射技艺也日益精湛。刘义隆对他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东宫的兵马配备甚至与皇帝的禁军羽林卫相当,足见他对刘劭的重视。

元嘉十五年(438年),十二岁的刘劭搬进东宫居住,还娶了黄门郎殷淳的女儿为太子妃。次年,十三岁的他举行了冠礼,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成年,开始参与宫中事务,也时常在东宫宴请宾客。此时的刘劭,可谓是风光无限,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这荣耀的背后,却悄然涌动着暗流。

刘劭与父亲刘义隆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了变化。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义隆在亲信大臣江湛的支持下,决定北伐。刘劭和萧思话极力劝谏,认为此时北伐时机不成熟,但刘义隆并未听从他们的建议。北伐战争初期,宋军进展不顺,被北魏军反攻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刘义隆登上石头城,望着江北的敌军,心中充满了忧虑。刘劭将北伐失败的责任归咎于江湛,劝谏父亲杀掉江湛和尚书令徐湛之,刘义隆没有答应。后来,北魏派使者来请求联姻,刘义隆召集众人商议此事,大家都表示认同,唯独江湛以“戎狄无信”为由反对。刘劭顿时发怒,当场厉声斥责江湛,并在散朝后命左右随从推挤江湛。从此,刘劭对江湛怀恨在心,经常在刘义隆面前说江湛是奸佞,不应亲信。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刘义隆让刘劭的第三子刘伟之娶了江湛的三女儿,但刘劭对江湛的态度并未因此改变。

除了与父亲在政治决策上产生分歧,刘劭与母亲袁齐妫的关系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袁齐妫生性嫉妒,因刘义隆宠爱潘淑妃,心中不满,最终怨恨成疾,郁郁而终。袁齐妫的死,让刘劭对潘淑妃及其子刘浚充满了痛恨。然而,刘浚为了自保,对刘劭曲意逢迎,久而久之,刘劭与他的关系逐渐改善,两人甚至开始狼狈为奸,做出了许多荒唐之事。

巫蛊之祸:命运转折的导火索

在刘劭的荒唐行径中,巫蛊之术成为了他命运转折的关键导火索。有一个名叫严道育的吴兴人,自称能与神灵沟通,被刘劭的姐姐东阳公主引荐给了他。刘劭对严道育的话深信不疑,而他和刘浚私下里经常犯错,害怕被刘义隆知道,便请求严道育施展法术,让父亲对他们的过错一无所知。严道育日夜念咒,欺骗刘劭说已经请求上天,他们的秘密一定不会泄露出去。刘劭对她更加尊敬,称她为“天师”。

为了进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刘劭让严道育制作了一个刘义隆的巫蛊人偶,并命人埋在含章殿前面。东阳公主的奴仆陈天兴、婢女王鹦鹉以及黄门郎庆国都参与了这件事。刘劭为了掩人耳目,任命陈天兴担任东宫的副队长。后来,东阳公主去世,按照规定,王鹦鹉应该嫁出去。刘劭担心巫蛊之事泄露,便瞒着刘义隆,将她嫁给了刘浚府上的沈怀远。然而,这件事还是被临贺公主偷偷告诉了刘义隆。

刘义隆得知此事后,派人责问刘劭,为何如此迅速地提拔一个奴才为队长,又将王鹦鹉嫁往何处。刘劭谎称提拔陈天兴是因为他多次请求,且体型高大可以为自己效劳,而王鹦鹉是自己想出嫁,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实际上,此时王鹦鹉已经出嫁。刘义隆得到回复后,没有继续追究,但刘劭的内心却充满了忧惧。他写信给刘浚,两人串通口径,刘浚在回信中甚至建议让严道育向天神祈祷,如果刘义隆非要追究,就作法除掉他。

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后,害怕自己与陈天兴私通的事情泄露,便请求刘劭杀掉陈天兴。刘劭派人动手,陈天兴被杀。庆国见此情景,害怕自己也遭遇不测,便将刘劭埋巫蛊人偶的事告诉了刘义隆。刘义隆震惊不已,派人抓捕了王鹦鹉,搜出了刘劭和刘浚的书信,信中全是关于巫蛊的内容。随后,又找到了被埋在宫里的巫蛊人偶。刘义隆勃然大怒,派人抓捕严道育,严道育化妆成尼姑逃走了。刘义隆责问刘劭和刘浚,二人惊恐万分,只能低头认罪。

元嘉三十年(453年)正月,刘义隆担心会有贼祸发生,不断给东宫增加守卫,兵力增至一万人。不久后,刘浚又把严道育带回了东宫,此事被人告知刘义隆。刘义隆起初不信,派人追查,抓住了两个服侍过严道育的婢女,从她们口中得知了真相。刘义隆万万没想到,刘劭不仅没有送走严道育,还与她暗中往来。失望与愤怒交织,刘义隆下定决心废除刘劭的太子之位,并赐死刘浚。

弑父篡位:千古骂名的开端

刘义隆召集近臣商议废太子之事,由于武陵王刘骏不得宠,被排除在太子人选之外。刘义隆想要立建平王刘宏,而臣子们有的支持随王刘诞,有的支持南平王刘铄,新太子的人选一时难以确定。刘义隆将废太子和赐死刘浚的打算告诉了刘浚的母亲潘淑妃,潘淑妃又告诉了刘浚,刘浚立即将此事转告给了刘劭。

刘劭得知父亲要废黜自己,惊恐万分,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召集心腹,日夜谋划起兵之事,每晚都在东宫设宴款待将士,与他们商讨造反的计划。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刘劭假传刘义隆的命令,召集兵马发动政变。当时,刘义隆正与近臣徐湛之商议事情,毫无防备。刘劭的手下张超之冲进皇宫,亲手杀死了刘义隆和徐湛之。随后,刘劭又派人去尚书省杀死了江湛,后宫的潘淑妃也未能幸免。

刘劭成功弑父后,当天便登基称帝,改元太初。他试图将弑帝的罪名嫁祸给徐湛之和江湛,宣称自己是起兵诛杀逆贼。然而,他的这种行径天理难容,很快便遭到了各方的声讨。

短暂统治:众叛亲离的挣扎

刘劭称帝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诏降低赋税,减轻徭役,并减省出游耗费,还将一些田野山泽分配给贫民,试图以此来赢得民心。他对参与政变的诸将大肆封赏,以萧斌为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领军将军,以殷仲素为黄门侍郎,以王正见为左军将军。张超之以及闻人文子、徐兴祖、詹叔儿、陈叔儿、任建之等亲信将领,均赐钱二十万,以龙骧将军之号加领州郡太守,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拉拢亲信,巩固自己的势力。

他还试图拉拢宗戚,以五叔江夏王刘义恭为太保、大宗师,以六叔南谯王刘义宣为太尉,进拜二弟始兴王刘浚为骠骑将军 ,进拜三弟武陵王刘骏为征南将军,升四弟南平王刘铄为中军将军,升六弟随王刘诞为会州刺史,调外戚臧质为丹阳尹。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得到宗室和外戚的广泛支持,仅有刘浚和刘铄站在他这一边。

在政治制度方面,刘劭在位期间撤销了扬州建置,以司隶校尉统领浙西五郡(丹阳郡、吴郡、吴兴郡、淮南郡、宣城郡),浙东五郡(会稽郡、东阳郡、临海郡、永嘉郡、新安郡)则析置为会州。他还将已并入南徐州的南兖州恢复建置,并将州治由盱眙迁回广陵。

尽管刘劭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他弑父篡位的行为早已激起了公愤。武陵王刘骏在江州起兵讨伐他,各地诸王纷纷响应。刘劭曾写信给自己以前的部下沈庆之,让他杀掉刘骏,没想到沈庆之不仅没有听从他的命令,反而协助刘骏起兵。刘骏起兵后,派遣部将柳元景率军直接进攻建康。

面对刘骏等人的进攻,刘劭实施戒严政策,同时慰劳将士。他还打算杀掉江陵、会稽、寻阳三地官员留在京中的家属,以震慑反对势力,最终在江夏王刘义恭等人的劝阻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时,刘劭遭到东西两军(刘骏的西军、刘诞的东军)的夹击。萧斌等大臣建议他率军与西面的军队决战,而刘义恭等人则建议他以逸待劳。刘劭采纳了刘义恭的建议,按兵不动。然而,这一决策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西面军队长驱直入,刘劭大败。

柳元景很快便率西军前锋部队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并依山修建营垒,建立了严密的防守机制。刘劭见此,命部将率一万精兵进攻新亭,他亲自上朱雀门督战。战前,刘劭对将士许以重赏,将士们为此奋力拼杀,眼看就要攻破新亭。就在这时,刘劭军队的将领鲁秀却突然敲响了退兵鼓,军队顿时停止进攻。柳元景趁机大举进攻,刘劭的军队大败。之后,刘劭又命心腹再次进攻新亭,结果再次失败。这一战,刘劭的军队死伤惨重,众多将领战死,步兵主将萧斌受伤,水军主、副将都投降了西军。刘劭惊骇不已,只得退回台城。

当天夜里,鲁秀也投奔了西军。刘劭退回台城之后,焚毁了京都士兵的军籍,将士兵都放归民籍,试图以此来鼓舞士气。此时,刘义恭想要据守石头城,恰逢刘劭已经命令刘浚及萧斌守备,很快刘义恭便单人骑马逃跑,去投奔西军。刘劭派兵追击,追至冶渚时,刘义恭已经成功渡过了秦淮河。趁此机会,散骑侍郎徐爰、辅国将军张柬及其副将垣询之等人,也都纷纷逃离建康。

兵败身死:罪恶人生的终结

刘劭兵败后,已经无力抵挡各路军队的进攻。他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之中,甚至用辇车去迎接蒋侯神像到宫中,向其磕头求保佑,企图靠神明之力来追究刘骏的罪过。他还将儿子刘伟之立为皇太子,下书大赦天下,唯独刘骏、刘义恭、刘义宣、刘诞四人不在赦免之列。

然而,这些举动都无法改变他的命运。刘骏称帝后不久,刘诞所部东军也攻至曲阿,并在奔牛塘之战中大败刘劭的军队。在刘骏等人的猛烈进攻下,刘劭的军队四处溃散,城内文武军吏也纷纷叛逃,投降西军。

刘劭自知大势已去,便命亲信詹叔儿烧掉车辇以及衮服、冕冠等皇帝用品。刘浚曾劝他收拾钱财珠宝,逃往海外,但此时建康城人心离散,最终计划没能实行。镇守石头城的萧斌听说建康城失守,惶恐之下,命士兵解除武装,去向西军投降,结果在刘骏军门前被斩杀。

很快,西军发起总攻,刘义恭亲自到朱雀门督战,建康城各路城门全部陆续被攻破,西军直抵太极殿前。刘劭惊慌失措,逃往武库,躲在一口井里。西军将领高禽发现了他,将他从井里拉出来,绑送到刘骏大营。刘浚在逃跑途中遇见了刘义恭,于是投降,他跟着刘义恭去刘骏大营请罪,在半道上被杀死。

元嘉三十年(453年)五月,刘劭被押送到新亭。主将臧质问他为何造反,刘劭为了推脱罪责,将弑逆的责任全部推到萧斌身上,称先帝听信奸臣谗言,要废黜他的太子之位,他不愿做狱中之囚,问计于萧斌,是萧斌劝他谋反。臧质听后,将刘劭绑在马上带到了军队驻扎的门口。刘骏在这里将刘劭杀掉,时年三十岁。刘劭和刘浚的尸体都被扔入长江,他的妻妾和子嗣也被全部处死。

刘劭的一生,从尊贵无比的太子,到背负千古骂名的弑父篡位者,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伦道德,也给南朝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刘宋王朝的衰落。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让后人深刻认识到权力的诱惑和**的危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