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20章 汉章帝:刘炟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20章 汉章帝:刘炟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汉章帝刘炟:仁厚之君的治世传奇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6年),洛阳皇宫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的汉章帝刘炟,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生母是贾贵人。刘炟自幼聪慧伶俐,对知识充满渴望,尤其痴迷于儒家经典。他不仅勤奋好学,性格也十分宽厚温和,深得父亲汉明帝的喜爱。

在宫中的日子里,刘炟每天都会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从《诗经》《尚书》到《礼记》《春秋》,他都能倒背如流。他常常与老师和兄弟们讨论书中的道理,对于“仁政”“德治”的理念更是深信不疑,这也为他日后的治国方略埋下了种子。

永平三年(公元60年),年仅三岁的刘炟因其聪慧好学、性情温和,被立为皇太子。这一消息让整个皇宫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汉明帝对这个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寄予了厚望,对他的教育更加严格。

成为太子后的刘炟,没有丝毫懈怠。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除了学习儒家经典,还涉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然而,皇宫中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炟逐渐感受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一些皇子和外戚为了争夺权力,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刘炟对此深感厌恶,但他也明白,自己必须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嫡母马皇后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她以“宽仁”着称,教导刘炟“爱人以德”,这种教育深刻影响了刘炟后来的执政风格。马皇后不仅关心刘炟的学业,还注重培养他的品德和修养。她常常给他讲述古代贤君的故事,教导他要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年仅19岁的刘炟即位,成为东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面对千头万绪的朝政,刘炟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果断。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稳定民心。

刘炟即位之初就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每人三级,流亡无户籍及想归首的每人一级,爵位过了公乘可以移与儿子或兄弟的儿子。老无所依、丧妻、丧夫、丧子、家贫、残疾人则分发了大米。这一举措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让人们看到了新皇帝的仁慈和宽厚。

同年,洛阳和兖州、豫州、徐州几个地方发生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刘炟心急如焚,一方面调集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人民,另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讨解决办法。按照当时人们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于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又与政事有关。司徒鲍昱痛陈时弊,认为前几年治楚王刘英狱,抓人成百上千,那些判处徒刑的人远离家乡、骨肉分离,死了灵魂也不得安息,现在不如赦免这些刑徒,解除监禁,让其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样也许能致和气,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刘炟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大赦天下,宽缓刑罚。

除了应对天灾,刘炟还致力于整顿吏治。他深知,官员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只有任用贤能,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他多次下诏,要求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才,对于贪污**的官员,他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刘炟下诏勉劝农桑,把皇家的农田赐给穷人,曾多次大赦天下。同年三月,他下诏命令太傅、三公、郡国守相等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才各一人,同时整顿皇亲国戚奢侈的风气。在他的努力下,朝廷上下的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开始兢兢业业地为百姓办事。

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刘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即位的前一年,东汉将领耿恭等人受命驻守西域车师国。永平十八年,北匈奴进攻车师,并围攻耿恭驻守的城池。当时因汉明帝去世,东汉朝廷无暇援助,耿恭等人拒不投降,坚守城池。刘炟继位之后,派兵击败北匈奴,救下了驻地中仅剩的26名将士,其中一半人在归国途中去世,抵达玉门关的只有13人。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东汉的国威,也让西域各国看到了汉朝的实力和决心。

然而,西域的局势依然复杂。由于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刘炟经过深思熟虑,选择放弃了西域,于建初元年接回戊己校尉,不再派遣西域都护。建初二年,又撤回了伊吾地区的驻兵,于是北匈奴便趁机进占伊吾。

此时,班超正在疏勒国,他接到撤兵诏书,便收拾行装准备启程。疏勒国和于阗国的人民都不愿班超离开,他们深知班超在抵御匈奴方面的重要性。班超也深知西域局势的复杂性,他向刘炟请奏留屯西域。刘炟被班超的忠诚和勇气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攻克姑墨石城,想进一步平定西域,便上书刘炟请求派兵增援。刘炟深知西域的战略意义,他力排众议,决定支持班超的计划。建初五年(公元80年),刘炟派徐干率弛刑和义从1千人增援班超。徐干到达后,与班超合力大破疏勒都尉番辰,斩首千余级。建初八年(公元83年),刘炟提升班超为将兵长史,授予他代表东汉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权力。建初九年(公元84年),刘炟再度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在刘炟的支持下,班超在西域逐渐站稳脚跟,为后来东汉政府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铺平了道路。

在文化方面,刘炟对儒家思想的推崇达到了极致。建初四年(公元79年),他命令太常、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以及诸多儒生在白虎观召集议会,讲述《五经》前后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命令五官中郎将魏应负责询问,侍中淳于恭负责对答,刘炟亲自在这里裁决,效仿孝宣皇帝惯例,作《白虎议奏》,后称《白虎通义》。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继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天人感应”为官方意识形态,强化皇权神授观念,成为东汉思想统治的基石。

刘炟本人也善书法,其“章草”书体开创了草书新风格,成为书法史上的重要节点。在他的影响下,东汉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然而,刘炟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窦皇后的得宠,窦氏家族的势力逐渐膨胀。窦宪是窦皇后的兄长,他倚仗妹妹的权势,横行不法,为所欲为。有一次,窦宪竟然看中了沁水公主的沁园,他出低价强买沁园,沁水公主慑于窦氏的威势,不敢计较。后来刘炟出行,路过沁园,指着沁园问窦宪,窦宪不敢应答。刘炟知道了窦宪夺园的事情后,极为震怒,召来窦宪严厉斥责说:“连尊贵的公主的田园尚且被你兼并,一般小民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你窦宪,就像除去一只孤单的雏鸟和一只腐死的老鼠一样。”然而,最终刘炟还是念及窦皇后的情面,没有对窦宪进行严厉的惩处。这一事件让窦宪更加肆无忌惮,也为日后窦氏外戚专权埋下了隐患。

在经济方面,刘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国家的发展。自东汉光武中兴以来,匈奴没有宾服,汉明帝永平年间再度征讨匈奴。刘炟即位后,想要停止武力征伐,休养生息,便探观旧制,恢复了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制度,想要防备意料之外之事,宁安边境。然而,官吏多有不良,动失其便,违反了刘炟的本意。刘炟于是在临终前下遗诏免除盐铁禁令,允许百姓煮盐铸铁。章和二年(公元88年)四月,临朝的窦太后宣读汉章帝刘炟遗诏,废除了盐铁不能自贩自铸的禁令,允许百姓煮盐铸铁,并向以往一样向县官交税。

为了鼓励人口增长,元和二年(公元85年)春正月,刘炟下令再次怀孕的可以减免租赋三年,所有怀孕的,每个人都给三斛米作为养胎用,作为律令。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百姓生育的积极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刘炟还多次下令减免刑罚,本应处死的犯人子女遣入宫中。他认为,刑罚应该以教育和改造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惩罚。他的这些举措使得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更加安定。

元和年间(公元84 - 87年),发生了一件让刘炟十分震惊的事情。侍中郭举与后宫私通,甚至拔出佩刀惊吓刘炟。这件事情让刘炟深感宫廷内部的混乱和危险,也让他更加意识到加强宫廷管理的重要性。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王刘焉前来朝拜。然而,就在这个月,刘炟在章德前殿驾崩,时年三十三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宽厚”治国,开创了“明章之治”,使东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刘炟死前下令,下葬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按照汉明帝时期的规制来,不要大兴土木建寝庙。他的这一遗愿体现了他的节俭和对先帝的敬重。同年3月,刘炟被安葬于敬陵。

汉章帝刘炟在位期间,政治上政宽刑疏,废除了官员贪污禁锢三世的制度,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禁用酷刑,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经济上恢复盐铁官营制度,后又废除禁令,鼓励百姓煮盐铸铁,实行轻徭薄赋,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文化上崇尚儒术,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义》,改革历法,始用《四分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军事上虽曾放弃西域,但最终支持班超经营西域,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汉朝,巩固了边疆。他的统治对东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皇帝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