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72章 后赵帝:石鉴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72章 后赵帝:石鉴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石鉴:乱世皇权下的傀儡人生

在十六国那个战火纷飞、风云变幻的时代,后赵政权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而石鉴,作为后赵的第六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色彩,深陷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从默默无闻到被推上皇位,最终又在权力的倾轧中黯然落幕,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出身皇族,历经沉浮

石鉴出生于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的后赵皇族之家,字大郎,是后赵武帝石虎的第三子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身为皇族成员,既享受着荣华富贵,又面临着诸多政治风险 。石虎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铁血手段,在后赵建立起了强大的统治 。石鉴自幼便生活在宫廷之中,见证了权力的巨大诱惑和残酷斗争 。

建平四年(333年),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握了朝政大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石虎开始大肆分封诸子为王,石鉴被封为代王 。这一时期,石鉴虽然拥有了王爵,但在石虎强大的统治下,他并没有太多施展权力的机会 。他只能在宫廷中小心翼翼地生活,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

然而,石鉴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 。建武三年(337年),石虎自称大赵天王,对宗室进行了重新分封 。石鉴被降封为义阳公 。这一降封对石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也明白,在石虎的绝对权威下,自己只能默默接受 。他开始更加谨慎地行事,努力在宫廷中维持着自己的地位 。

在这期间,石鉴也曾参与过一些军事行动 。咸康五年(339年),东晋大臣庾亮镇守武昌,派毛宝、樊峻戍守邾城 。石虎对此十分憎恶,任命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 。在这场战争中,石鉴跟随大军出征,虽然具体的表现并没有太多详细记载,但这次经历无疑让他对军事和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权力更迭,初涉漩涡

永和五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石鉴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 。石虎进封石鉴为义阳王 。此时的石鉴,看到了权力的再次靠近 。然而,石虎的称帝并没有给后赵带来长久的稳定,反而加剧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

同年四月,石虎病重,他在临终前立幼子石世为太子 。石虎去世后,年仅十岁的石世继位,尊奉刘氏为皇太后 。由于石世年幼,朝政大权落入了刘太后和丞相张豺之手 。张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排除异己,这引起了许多皇族和大臣的不满 。

石鉴的九弟彭城王石遵也对石世的继位心怀不满 。他在讨伐梁犊后的归途中,与姚弋仲、苻洪、冉闵等将领相遇 。这些将领们劝说石遵起兵攻打邺城,夺取皇位 。石遵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率领军队向邺城进发 。

石遵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邺城 。张豺惊恐万分,急忙调集军队进行防御 。然而,邺城的军民纷纷倒戈,迎接石遵的到来 。石遵顺利地进入邺城,杀死了张豺,废黜了石世,自立为帝 。

石遵即位后,任命石鉴为侍中、太傅 。石鉴虽然表面上得到了尊崇的地位,但他深知,石遵对自己也并非完全信任 。在这个权力的漩涡中,石鉴只能继续小心翼翼地周旋 。

背叛与崛起,登上皇位

石遵称帝后,并没有解决后赵内部的权力斗争 。他与拥立自己的冉闵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冉闵是石虎的养孙,在军事上颇有才能,为石遵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石遵却没有兑现当初对冉闵的承诺,没有立冉闵为太子,而是立了石衍为太子 。这让冉闵十分不满,他开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与石遵产生了裂痕 。

石遵察觉到了冉闵的威胁,于是与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商议,想要除掉冉闵 。他们认为冉闵手握重兵,势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除掉,将会后患无穷 。然而,石鉴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表面上参与了石遵的计划,实际上却暗中派人将此事告知了冉闵 。

石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觊觎皇位已久 。他深知,只要冉闵和石遵之间发生冲突,自己就有机会从中渔利 。冉闵得知石遵要对自己动手后,在李农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 。他率领军队攻入皇宫,杀死了石遵和郑樱桃等人 。石遵在位仅仅183天,就结束了他短暂的统治 。

石遵死后,石鉴在冉闵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 。石鉴即位后,为了稳住冉闵,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同时,任命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同时统管尚书职事 。然而,石鉴心里明白,自己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冉闵手中的傀儡,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冉闵手中 。

傀儡生涯,挣扎求生

石鉴虽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冉闵掌握着朝中的军政大权,石鉴处处受到他的掣肘 。为了摆脱冉闵的控制,石鉴开始暗中谋划除掉冉闵 。

太宁元年(349年)十一月,石鉴指使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和李农 。然而,他们的计划被冉闵识破,谋杀行动失败 。石鉴害怕冉闵会因此而报复自己,于是假装不知情,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试图以此来平息冉闵的怒火 。

然而,石鉴并没有放弃除掉冉闵的想法 。不久之后,新兴王石祗在襄国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 。石鉴见此机会,任命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几路讨伐石祗等人 。他希望通过这场战争,削弱冉闵的势力,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一些权力 。

与此同时,石鉴还与朝中的一些大臣密谋,企图再次发动政变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但他们的计划也被冉闵和李农察觉,最终反被杀害 。

石鉴的种种行动都没有成功,反而让他与冉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冉闵对石鉴的不信任也达到了顶点,他开始对石鉴进行更加严密的监视 。石鉴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在皇宫中孤独地挣扎求生 。

走向末路,王朝崩塌

随着后赵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企图杀掉冉闵等人 。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 。孙伏都对石鉴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 。”石鉴为了自保,对孙伏都说:“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 。我从台上观望着你,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 。”

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然而他们未能获胜,只好驻兵凤阳门 。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 。石鉴害怕冉闵杀了自己,迅速招来冉闵、李农,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 。”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

冉闵在这场冲突中取得胜利后,对羯族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 。他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 。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 。冉闵还宣称“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 。敕城门不复相禁 ”,结果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 ”。随后冉闵下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冉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在邺城周围就屠杀胡人二十多万 。

石鉴看着局势越来越失控,却无能为力 。他的皇位已经摇摇欲坠,生命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太宁二年(350年)正月,冉闵想彻底消除石氏,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辞,便改国号为卫,改石氏姓李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 。

同年闰二月,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集亲信乘虚袭击邺城 。然而,宦官却把此事报告给了冉闵、李农 。冉闵、李农驰马速归,杀了石鉴 。石鉴在位仅仅一百零三天,就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冉闵随后又杀掉石虎的三十八个孙子,把石氏家族几乎全部消灭 。

石鉴死后,后赵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 。石祗在襄国继续称帝,但他也无法挽回后赵灭亡的命运 。不久之后,石祗被部下刘显杀死,后赵正式灭亡 。石鉴的一生,是在权力的漩涡中挣扎的一生 。他虽然登上了皇位,但却从未真正掌握过权力 。他的每一次行动,都被更强大的势力所左右 。他的命运,成为了那个乱世中无数皇族成员的缩影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权力如同虚幻的泡影,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随时可能破灭 。石鉴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