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 第8章 自请辞去太子之位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第8章 自请辞去太子之位

作者:屠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4:40:56 来源:小说旗

高承名下去后,朝堂上变得特别的安宁,静得让人感到快窒息。

端王、梁王、高擘,费安远等人没有想到,安排了这么多的罪证都没能致高悠于死地,反而让他们损失了三名重要官员,大大地削弱了他们在朝上的势力。

心里既沮丧,又不甘心,脸色特别难看。

高悠现在倒是一身轻松了,因为最要命的一条罪已经被推翻,就算还有两件搁置的罪名还没有完全洗清。

但至少已经不会再威胁到他的生命。

过了一会,捉拿高泰的侍卫回来了,向皇上禀报道:“陛下,高泰已经自缢身亡。”

“什么!”

在场所有的人全都吃了一惊。

侍卫从身上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道:“这是在高泰身上找到的写给皇上的信。”

当值太监把信拿过去转成给皇上,皇上打开看了一下,上面写着因为太子让人打过高泰,所以高泰怀恨在心,才让人指使陷害太子的。

现在东昌事发,他自知必死,为了避免凌迟之苦,所以才选择了自缢。

皇上看完信,脸色铁青,沉默不语。

他知道,高泰的死绝不是这么简单,背后肯定有人在操纵。

而这个人不用想就知道,是太后。

“传旨,高泰指使他人陷害太子,罪不容诛,虽自身已亡,但家眷不可饶恕,全部发配南疆,永远不许回京。”

既然现在还不能动太后,为了大局,皇上最终还是选择假装没看出端倪,不再追查下去。

他看了一眼高悠,眼里满是愧疚。

毕竟明知是太后在背后操纵,却不能为他做主报仇,他感到很对不起高悠。

如果高悠还跟昨天一样不知道情况,那肯定会怪皇上。

但现在他已经了解皇上的苦衷,所以倒也没有怪他,只是想尽快找到办法将皇上的顾虑消除掉,只要皇上没了顾虑,也就能放开手脚对付太后一党。

传旨太监走了之后,皇上准备退朝了。

这时,一名太监从外面匆匆走进来,跪下道:“陛下,国子监的师生,以及大批的京城文人、学士聚集在宫外,要求陛下惩罚太子。”

皇上脸色一变,声音低沉道:“去告诉他们,太子打伤国子监师生,烧毁藏书阁一事,待朕查明后,会给他们一个交代,让他们先回去。”

“是。”

太监下去没一会,慌慌张张地又回来了,道:“陛下,外面那些文人说,如果今天您不惩罚太子,他们就在宫外不走。”

“告诉他们,不走者,杀无赦。”皇上动怒了。

太监去了一会又回来了,苦着脸道:“陛下,他们说了,就算您要杀他们头,他们也绝离开。

还说如果他们的死,可以换来陛下对太子严惩,那们情愿一死。”

“这些迂腐的东西,他们以为朕不敢杀他们吗?”

皇上拍案而起,准备让侍卫去把那些人赶走。

费安远站出来道:“陛下,国子监乃大恒的最高学府,在天下文人心里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所以,当他们听到太子迫害国子监师生一事,才会如此地义愤填膺。

况且,现在他们并未出危害朝廷的行为,仅仅只是在皇宫之外表达自己的诉求,皇上要是因此而驱赶他们,甚至是治他们的罪,那定会让天下的文人寒心。

这将对皇上名誉,对朝廷公正,乃至对整个江山社稷稳定,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恳请陛下,顺应文学子之意,严惩太子,以安京城文人学子之心。”

郭清江随即也站出来道:“陛下,现在只是国子监和京城的文人前来请愿。

倘若您对这些人施以了强硬手段,定引起天下文人的愤恨,到时恐会引起一场大的动荡。

还请陛下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严惩太子,还国子监师生一个公道。”

皇上看着他俩,语气生硬地道:“此事尚未查清,现在就严惩太子,岂非对他不公正。”

费安远随即又道:“但现在也并没有证据表明藏书楼被烧非太子所为,倘若陛下便因此而放任不管,那天下的文人会认为皇上是在偏袒太子,将严重地损害陛下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威信,严重地影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所以,还请陛下为了江山社稷,严惩太子。”

“请陛下严惩太子,还国子监师生公道。”

端王,梁王,高擘,高隽,高卙,高威,郭清江,张太祥等太后一党,全站出来跪下向皇上恳求。

高悠冷眼旁观。

发现附和的官员,已经占到了在场差不多一半的人,这还是刚刚已经废掉了三个,要不然势力更大

这表示,太后在朝堂上拥有的势力,已经快要跟皇上分庭抗礼。

要是再加上那些在外地为官手上的力量,太后的势力之大,想想都让人害怕。

“那个死老太婆居然拉拢了这么多人,再让她这么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这些官员都得被她拉过去,到那时恐怕就连父皇也镇不住她。”

高悠意识到,现在形势已经很不乐观,自己必须尽快想到解除皇上顾虑的办法才行。

要不然,那天皇上压制不住太后一党,那他就完了。

皇上的脸上布满寒霜,双手抓住龙椅扶手,捏得骨节都发白了。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太后,端王等人在策动。

但他也清楚太后、端王一伙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如果此时与他们翻脸,将会引发朝廷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

现在外夷方面也对大恒虎视眈眈,如果内部再形成对立,大恒江山必定风雨飘摇,百姓也将生灵涂炭。

一边是自己最重视的儿子,一边是国家的安危和稳定。

皇上的内心,如同两股巨浪在激烈碰撞。

高悠看出皇上心中在纠结,想了一下,主动对皇上道:“父皇,既然此事因儿臣而起,儿臣愿辞去太子之位,给国子监师生和京城文人交代。”

高悠心里清楚,现在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皇上,绝不能让他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

至于太子之位。

皇上现在正当壮年,身体也结实,再撑十几年没问题。

谁能真正继承皇位,要看最后谁的实力强,拳头硬。

只要有了自己的力量,哪怕最后皇上没传给他,也可以凭实力夺取。

就像李二,靠着玄武门之变,不也登上皇位了吗。

所以,现在当不当太子无所谓。

重要的是赶紧培养出自己的力量。

这个皇位是他的,没人能抢走。

听到高悠竟然主动要辞太子之位,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吃了一惊。

因为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太子主动请辞的。

端王等人也都为之一怔,扭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请辞,还是在以退为进。

现在的高悠,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真的让他们捉摸不透。

皇上看着高悠,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高悠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不让他在此时难做决定,才做出这样的牺牲。

但这份牺牲让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楚无法言表。

大殿上的死寂般的无声,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压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都等待着皇上最后的决断。

皇上看着高悠问:“你想好了?”

高悠没有任何思考,义正言辞道:“想好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终归是因儿臣而起,儿臣有义务来承担这个责任。”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你能有这样的担当,朕很欣慰。”

高悠微微欠身,道:“谢父皇。”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高悠接旨。”

“儿臣接旨。”高悠撩衣襟跪下。

皇上语气平缓道:“现免去你的太子之位,降为永安王。”

“儿臣谢父皇。”高悠坦然接旨。

端王、梁王、高擘、费安远等人,见皇上真的废了高悠的太子之位,一个个全都面露喜色。

尤其是高擘,心花怒放。

因为他是大皇子,既有学问,跟朝中的官员关系也不错。

又有太后、端王等人的支持。

高悠被废,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属。

皇上看到了端王、梁王、高擘的表情,知道他们心里在偷着乐,冷哼了一声,对高悠道:“高悠,以前赏赐给你的东西一律保留,朕再赐你五万亩良田,一万亩山林。”

原本正高兴的端王等人,听到皇上赐给高悠这么重的赏赐,顿时气得脸都青了。

梁王忍不住想出声阻拦,魏继业冲他轻轻摇了摇头,让他别再去自讨没趣。

魏继业知道,皇上这么高调地给高悠赏赐。

就在是故意做给他们看。

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高悠虽然不是太子了,但仍然受他的重视。

别以为以后就可以随意欺凌迫害高悠。

“儿臣谢父皇。”

高悠心里很高兴。

因为只要有了这些田地、山林,他就可以创造出财富,只要有了财富,他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势力。

皇上对报事太监道:“去告诉外面那些人,朕已经免去了高悠的太子之位,让他们赶紧离开,不要再聚众闹事,否则按律法严惩。”

“是。”

报事太监去了一会儿,回来回禀道:“陛下,国子监师生和那些文人已经离开。”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正准备散朝,费安远再次奏道:“陛下,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不能再住在东宫。

按朝廷规定,必须今天就搬出东宫。”

皇上一脸怒色地看了费安远一眼,恨不得立刻让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吏部尚书郭清江也跟着道:“陛下,费相所言甚是,东宫乃储君之所,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应该立即搬出东宫。”

随后,端王,梁王,高擘,高卙,高隽,高威,张太祥等一众人也站出来附议。

皇上知道,端王他们就是想看高悠的笑话。

毕竟高悠一直住在东宫,在宫外并无其他居所,在这么仓促的时间里搬出东宫,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

“你们想看高悠的笑话,朕偏不如你们意。”

皇上想了一下,对高悠道:“高悠,朕把东菱街原魏王府,赐给你做永安王府,你今天就可以搬过去。”

魏王是先皇的哥哥。

意图谋反篡夺皇位被杀,其家眷全部被发配到南疆边塞。

其府宅被充公后,一直封着没人住。

高悠谢道:“多谢父皇。”

见皇上把魏王府给了高悠,端王等人的脸色更难看了。

因为魏王府,是所有王府中面积最大的,把那里给高悠,足见皇上对高悠有多偏爱。

然而这还不算完,皇上紧接着又对陈启勋,道:“你再从禁军中挑选一千二百名精锐士兵,给高悠做侍卫。”

高悠身边的侍卫昨天死了不少。

现在要搬到外面去住,皇上担心他的侍卫不够,所以想多给他配一些。

“陛下,臣反对从禁军中挑选士兵给高悠做侍卫。”

陈启勋刚要接旨,端王便站出来阻止。

“臣也反对。”梁王随后也站了出来。

“儿臣也对。”

“臣等也反对。”

高擘,高隽,高卙,高威,费安远,张太祥等人随即也站出来反对。

只有魏继业没有说话。

这个老狐狸一向很谨慎,什么事都让端王等人出头,自己却谨言慎行。

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才说几句。

皇上早就猜到端王他们会阻止,淡然道:“朕只是想多点人保护他,有什么不妥吗?”

端王急切道:“陛下,根据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只有太子才能拥有千人以上的侍卫,亲王的侍卫最多只能是五百人。

高悠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不能拥有千人以上的侍卫。”

皇上冷声道:“悠儿虽然已经不是太子,但朕作为父亲,给儿子多派些侍卫有何不可?

别忘了,现在的皇帝是朕。

太祖皇帝能定规矩,朕就能改规矩。”

听到皇上为了高悠,竟然不惜改太祖皇帝的规矩,费安远赶紧奏道:“陛下,擅自更改太祖皇帝的规矩,是对太祖皇帝的不敬。

此举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郑王高隽随即也说:“父皇,高悠是您的儿子,儿臣等人也是您的儿子,您不能只偏心他一个人啊。

如果他要配千人以上的侍卫,那儿臣等人也要同等配置。”

“是啊父皇,既然都是您的儿子,您就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靖王高卙也跟着说。

皇上看着端王等一众反对的官员,脸色越发阴沉,所有人都看出他生气了。

“你们想跟高悠一样?”

皇上看着高隽、高卙冷笑了一声,道:“他的母亲是皇后,他出生就是太子,你们谁比得了?”

高卙不服,道:“父皇,他虽然是皇后所生,但他犯了错,已经被废,就不能再享受特权。”

皇上指着他们愤怒道:“他的太子之位怎么失去的,你们心里不清楚吗?”

这声质问,让端王等人心虚了起来,大气都不敢出。

“皇后临终时,朕向她承诺会好好待高悠。

可是朕不仅差点让他被害死,还免去了他的太子之位,食言于皇后。

现在朕只想让他在外面住得安全点,不会再遭到迫害,这不过就是朕的一个小心愿,为什么就不行?”

皇上越说越激动,站了起来,气场全开,负手俯视着端王等人。

端王,高卙等人吓得心惊胆战,头都不敢抬。

“好,既然你们说不符合规矩,那朕就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享受太子特权了。”

皇上也不再跟他们废话,直接甩出一个王炸。

“陛下万万不可!”

听到皇上要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端王急了,忙道:“陛下乃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又收回,如同儿戏,有损陛下皇威,陛下切不可冲动啊。”

高擘也跟着道:“父皇,自古君无戏言,您已经下旨废了高悠的太子之位,切不可再收回。”

他想当太子已经好多年了。

现在好不容易机会就在眼前,岂能再让皇上把太子之位还给高悠。

梁王,高隽,高卙,高威,张太祥,郭清江等人,随后也出声劝阻。

皇上坐回龙椅上,慢条斯理道:“朕也不想出尔反尔,但你们反对朕给高悠多派侍卫,那朕只好恢复他的太子之位了。”

端王等人不说话了。

他们知道,皇上这是故意抛个难题给他们选。

要么,不要阻止他给高悠增派侍卫。

要么,就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

但这两个选项,他们都不愿意。

端王侧目看向魏继业,现在这种局面该他出面了。

魏继业想了一下,对皇上道:“既然陛下对皇后有过承诺,那多给永安王增派些侍卫,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老狐狸明白。

如果不顺从皇上的意思,他要真的恢复了高悠的太子之位,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麻烦的事。

反倒是高悠现在已经被废。

即便身边多一些侍卫,也影响不了他们的计划。

皇上看了他一眼,道:“这么说你赞同朕给他多派侍卫了?”

“臣赞同。”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一下端王等人,问:“你们还要反对吗?”

“臣等也赞同。”

端王等人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也害怕皇上真的恢复高悠的太子身份,只得同意。

“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皇上看了一下陈启勋,道:“这件事你尽快办好。”

“遵旨。”陈启勋应道。

皇上看着户部尚书卢齐江,道:“高悠以后的俸禄,依旧按照太子的规格发放。”

“遵旨。”

端王等人心里虽不爽。

但经过刚才的事之后,他们也知道阻止不了。

所以,也就没有再说话。

但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

“父皇,儿臣在东宫住了这么多年,用的东西和使唤的人都已经使用习惯了,儿臣想把他们全都带走,可以吗?”高悠看着皇上,满眼期待。

身边用熟了的人,比到外面重新招的人,要用着放心。

“行,你想带什么就带吧。”皇上很爽快地答应了。

“儿臣谢父皇。”

皇上问了一下其他大臣,没有事情再奏,随即宣布退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