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20章 反炮兵雷达诞生

吴强疯了。

他给宋文忠打电话,说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请假,时间未定,什么时候把炮兵侦校定位雷达搞出来,什么时候销假。

第二件事,请所里立即将他的毫米波雷达样机送过来,最好再来两个人帮忙。

他的积极性震撼了何卫东。

何卫东想不明白,吴强为什么比自己还要着急。

李干笑着解释道,“我们搞技术的,当知道自己正在搞的研究,极有可能开创出一个新技术时代,那种狂热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作战室里,李干由着吴强不断打电话拍电报。

吴强甚至都等不及样机和图纸送过来,直接给所里发电报,让所里通过电报先把一些关键数据用密语传过来。

李干说,“其实炮兵侦校定位雷达早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这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但是,这块在我国是属于空白领域。吴工的技术极有可能填补这个空白。何师长,这么说你应该能明白他的急切心理了。”

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这句话就是无上的荣誉。

这年月搞技术的不图钱,讲奉献图荣誉,证明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价值!

何卫东对吴强的状态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炮兵侦校定位雷达的意义,别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清楚吗?

这玩意儿就是炮兵克星,有了它,便能极大限制敌军炮兵的作用,如此一来,我军炮兵就能占据战场绝对优势。

我军炮兵将敌军压着打的场面,想想就过瘾呐!

李干把军装上衣脱下,只穿了白背心,找来一把扇子煽着,一句话让何卫东冷静了下来。

他道,“作战时炮兵侦校定位雷达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能发挥做大作用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我建议不把要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使用炮兵侦察分队抵近侦察,和炮兵侦校定位雷达配合着来,双管齐下效果最好。”

何卫东说,“你连炮兵侦察分队都了解,小李,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

李干笑着摇头,“不懂的太多了。何师长,借你们通讯室用一用,我给你联系点外汇业务。”

何卫东精神顿时一震,哈哈一笑,连忙把李干请到通讯室去。

师部通讯室是核心部门,这里的电话,理论上可以和全国任何地方进行联系,而且是保密线路。

李干打了三个电话,这才和在首都的贺明飞联系上。

“队长,有事找你帮忙,你三婶老舅的三儿子不是在一拖工作吗?好像还是厂领导?”李干开门见山问。

贺明飞在首都家里呢,他说,“你小子能把电话打到我家里来,转接好几次了吧?没错,我那个表兄是副厂长。”

李干说,“一拖应该很快接到一笔220辆59中坦的外贸订单,你能不能找你表兄谈一谈,看能不能和985厂一起搞这个订单,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贺明飞都懵了,他说,“你一个飞机制造厂搞什么坦克,你小子在搞什么啊?还有,谁跟你说一拖要接外贸订单的?”

李干道,“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你只要知道埃空军副参谋长穆罕默德中将跟我关系很好,消息是他私底下透露给我的。你给我个号码,我用电报把合作方案发过去,你抽时间去你表兄谈一谈,这个忙,能不能帮?”

贺明飞哭笑不得,“妈的,你小子净是给我出难题。”

他能不帮吗?

极少人知道,李干是贺明飞的救命恩人,若没有李干,贺明飞坟头草都三米多高了。

搞掂贺明飞,李干给杨伟去了电话,和杨伟谈了半个多小时,达成了共识。

只要能创汇,杨伟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现如今,创汇是头等大事,军工企业创汇尤其困难。

李干用创汇这个极具吸引力的甜头,撬动了两个大厂之间的合作——一拖和985厂一样,都是正厅级的国企。

没有一个能压倒所有困难和障碍的由头,李干这么一个小人物凭什么去促成此事。

默罕默德当然没有向他透露过采购59中坦这件事,然而李干知道,埃方很快会提出这项采购计划,前前后后购入500辆59中坦,全部由一拖生产。

飞机制造厂能生产坦克?

答案是肯定的!

起码生产主要零部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985厂的锻造水压机是万吨级的,比一拖的都要厉害。

飞机对材料密度、韧度、强度要求更高,对战斗机来说,有“一克空重一克战斗力”的说法。

从飞机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工程师们一直以来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降低飞机重量,即空重。同样推力下,空重越轻,载重越大,就能挂载更多的武器弹药。

接下来几天,毫米波雷达样机运抵71师修理所,随车而来的还有吴强带的两名技术员。

吴强就一头扎在修理所里,给予小巧的机载毫米波雷达来研制炮兵侦校定位雷达。

他把李干拽过来,道,“老李,你不要跟我藏着掖着,你肯定很了解这方面的技术,没有你不行。”

李干看着一旦开始工作就跟蛮牛一样向前冲的吴强,熄了休息的念头,埋头跟着苦干了。

71师修理所的技术实力不错,原材料不缺的情况下,只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一台炮兵侦校定位雷达诞生了。

跟一口大锅似的天线安装在了可以转动的基座上,用一根液压伸缩杆支撑,操作端在天线后方,基座可以人力转动,也可以接上电池通过电力来驱动。

李干看着这台炮兵侦校定位雷达,不无遗憾地说,“体积还是太大了。”

吴强瞪着眼说,“这还大啊?比小卡车还小,国外的产品也小不到哪里去。”

“的确,英国佬刚刚搞出来的辛柏林也是差不多大小。”李干顺嘴说了一句。

吴强皱眉问,“你怎么知道的?”

该死,忘了这年月里人们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李干随口解释道,“从报刊上看到了。行了,是骡子是马,得遛一遛。何师长,安排测试吧?”

“好!”

何卫东早就迫不及待了,他安排了一门130毫米火炮早就在发射阵地上翘首以盼了。

吊机把样机吊装到一辆卡车里,拉着就往预设的阵地上去。

李干坐在212吉普车上跟着走,盯着卡车看,琢磨着,如果能把雷达安装在卡车上,机动性不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吗?

甚至可以用卡车作为基座,直接把自行式炮兵侦校定位雷达搞出来,大大提高了灵活性,自保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山路摇摇晃晃,众人抵达预设阵地。

吊机把雷达卸下来,吴强带着两名技术员,在一个班的战士配合下,完成了安装工作。

“雷达开机!”吴强控制着激动的心情,手里拿着硬纸板,下达了指令。

两名技术员负责操作,雷达开机,天线固定一个方向。

“何师长,请通知火炮射击。”吴强说。

何师长拽着电台送话器下达射击命令,“开始射击!”

在十公里外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首先以四十五度最大仰角进行射击,标定距离二十二公里。

一发炮弹冲出炮膛。

45°仰角发射,炮弹到最高点后依靠惯性下落,弹道曲线很像等腰直接三角形的两个短边,那么发射阵地到炮弹落点的距离就是长边。

已知长边为22公里,根据勾股定理,两个短边的长度大约为15公里。

也就是说,炮弹飞行距离是30公里左右。

已知炮弹速度,被飞行距离30公里一除,得出飞行时间。

这个时间大约是30秒。

也就是说,吴强必须要在30秒里推算出发射阵地的位置。

同理,只要测算出炮弹的弹道,就能非常精准地计算出那门炮的位置,误差极小。

“发现目标!”盯着显示屏的技术员大喊。

吴强立即开始计算,额头上很快布满了汗水。

“持续追踪!”技术员继续报告。

吴强手里的铅笔飞速画动着。

边上的李干思索着,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搞一个简易的自动计算仪出来,和雷达组成一个系统,发现目标后,依据设定好的公式进行自动计算,能够节约很多时间。

吴强猛地举起手,“出来了!”

技术员紧接着报告,“目标消失!”

堪堪在目标消失之前完成测算。

“火炮的位置呢?拿过来看看!”吴强又激动又紧张,嘴唇哆嗦着喊道。

何卫东一把抓过参谋手里的纸片,小跑过来,和吴强的硬纸板摆在一起。

众人一个字一个字看完。

吴强看了一遍后,再看第二遍,直到确定没有看错。

他双手高举,激动喊道,“对上了!对上了!我们成功了!”

他测算出来的位置坐标,和那门130加农炮的位置坐标,误差在几米之内。

这一点误差,对于火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82毫米口径迫击炮的炮弹,其杀伤范围都有十几二十米,更别说那些重炮了。

何卫东等71师的官兵更加激动,有了这玩意,炮兵等于是有了千里眼,敌军的火炮跑到哪都藏不住,除非不开火。

李干却很冷静,首先时间太长了,探测和测算时间三十秒,再加上己方炮兵的反应时间,敌军的齐射也许就完成了。

他提醒道,“接着做各种条件下的测试,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吴强猛地抱住李干,用力地拍着李干的后背,“老李!下一次我一定更快!我已经知道怎样提升测算速度了!”

李干慢慢明白了,这项技术在1978年所带来的冲击,不是他这颗来自2025年的脑袋能体会的。

“继续测试,今天把所有的测试数据搞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