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3章 能赚钱的飞机才是好飞机

外场露天停机位,研发人员和厂里的分管领导围着01号歼-7查看着,机务人员正在对发动机进行检查。

所谓外场,既部队对机场飞行区的称呼,生活区则是内场。

研发人员和厂里的分管领导不时的拿眼扫过来,李干一脸的委屈和哭笑不得。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但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啊!

林光明站在他身边,感受着领导那冰冷的目光,垮着脸低声说,“我的李排长啊,是,试飞工作很紧迫,可干工作还是得有章法的呀,急也不急那几分钟,现在好了……”

他不敢把话说得太重,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要是撂挑子了,项目可就真抓瞎了。

李干这会明白问题的所在了,前主的记忆告诉他,当前的试飞方式还远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完善,这里面有误会。

这时,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举步走了过来,还有几个中年人跟着,一直走到李干面前。

林光明连忙介绍,“李排长,这位是我们的杨伟杨副厂长,也是总管这个项目的厂领导。”

随后,林光明分别介绍了其他人。

杨副厂长打量着李干,“你就是从大厂调过来的试飞员李干同志。”

不等李干说话,杨伟微微点头,面带微笑说,“你的事我们接到内部通报了,在当时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你还能成功进行迫降,飞行能力绝对是这个。”

他说着竖起大拇指。

其余几个人都露出友善的笑容。

李干愣了一下,心里出现一股暖流。

在211厂,他是人见人嫌被推出来背锅的倒霉蛋,而在这里,即便他踩爆了发动机,厂领导以及研制团队的技术大牛们,对他也没有不满。

光是这样的态度,就让人感到舒心。

李干行了一个军礼,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杨厂,各位师傅,我必须要说明一下。我并没有带着零三号歼八事故的处理结果所给我带来的怨气干工作。”

“我仔细研读了用户提出的改进要求,其中就有一项内容,明确提出战机必须要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紧急升空作战。”

“用户所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环境与我国有很大差异,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试飞的时候,应当从整体上来考虑战机的性能,而不是仅仅考虑气动布局。”

“从试飞的效费比来看,一次试飞测试做多项测试,能够提高试飞效率,还能节省经费。”

节省经费?!

听到这四个字,所有人都动容了。

这简直是诱惑啊!

985厂什么都缺,最缺经费,再不开源,上万名职工真的要饿肚子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研制团队是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甚至许多人倒贴。

这时,一名中年人陷入了沉思。

他往前走了两步,李干看到了他,顿时微微一愣。

这人很面熟啊。

突然,他脑海里跟爆了一颗手榴弹一样——这不是年轻版本的宋文忠宋总工吗!

三代机的总设计师、四代机的奠基人,东大现代战机的引路人!

不,这是年轻时的宋总!

“李干同志,你的想法很新颖,请你详细说一说你的完整试飞理念。”

宋文忠求贤如渴的样子。

李干平复了一下心情,将前世的试飞办法的框架以及流程,立即做了一个详尽的讲解。

末了,他用一句话简短的话道出了试飞工作的原则。

他道,“试飞的根本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将飞机的所有极限飞出来,勾勒出完整的飞行包线。”

所谓飞行包线,是指以飞行速度、高度、过载、环境温度等参数作为坐标,表示飞机飞行范围和飞机使用限制条件的封闭几何图形。

即,在图形范围内飞行是安全的,超出了该范围,则表示所进行的飞行动作属于危险操作。

换言之,李干踩刹车开加力蓄能蓄能起飞(类似汽车弹射起步),发动机却扛不住压榨出了问题,而这样的操作是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这说明发动机的性能无法达到用户要求。

他一说完,宋文忠看他的眼神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看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宋文忠双手紧握着李干的右手,重重地摇晃起来,说,“李干同志,你说得太精辟了,一针见血,讲出了试飞工作的根本。希望我们以后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将歼七的出口项目完成!”

李干看着此时还不到五十岁的宋文忠,感慨万千,他真心实意地说道,“宋总,别的我不敢说,但是,只要能过了我这一关的飞机,就一定是好飞机。”

好大的口气!

杨副厂长哈哈一笑,道,“小李,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说说,你对涡喷7发动机的改进有什么建议?”

试飞员几乎是航空领域的全才,哪方面都要懂一些,否则无法给出针对性的意见。

李干太年轻了,才下部队一年,今年才二十三岁啊。

杨副厂长这么问,并没有指望李干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毕竟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产品当中的冠顶明珠,非常复杂。

不料,李干的神情一下子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用户提出的多项要求里,有一项是作战半径不低于800公里,这意味着飞机转场航程不低于1500公里。”

“现在使用的涡喷七,动力没问题,但是油耗太大了,我们的办法是通过增加机内载油量来实现。”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从根上那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话一出口,大家看李干的眼神多少有些不爽了。

研制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分析,好不容易拿出来的改进方案,如何增加机内载油量的设计都拿出来了,你一个下部队才一年的新兵蛋子信口雌黄,还懂点轻重吗?

唯有宋文忠,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李干。

李干可没那么多顾虑,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下猛药,而且,现在国内是有一款更好的航空发动机的。

他道,“相较于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不但推力更大、动力线性更好,油耗更低,而且维护性好,寿命更长。前几年,引进的斯贝发动机全部到货了,如果改为使用这款发动机,歼七的性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你是在开玩笑呢吧!”一个人跳着脚叫了起来。

李干看过去,是宋文忠身边的眼镜男,四十岁左右,头发鸡窝似的,身上的麻布工装脏兮兮的。

吴强,机身组组长。

吴强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似的,怒极反笑道,“你知道斯贝发动机的尺寸吗,该发动机的直径比涡喷七要大得多,按你说的,机身设计要推翻重来,你知道有多困难吗?那等于是重新搞一架新飞机了。”

样副厂长说,“小李啊,斯贝直径太大,装不上去。不过,你建议是中肯的,斯贝发动机的确很优秀。”

李干一摊手,笑道,“重新设计机身有问题吗?用户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歼七现有的机身基础上进行改进,不是吗?”

吴强冷哼着说,“难道他们要什么,我们就要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吗?”

李干反问,“不是吗?”

全场愣住,随即陷入了沉思。

这会儿可没有“用户至上”的理念,在国际上交往,还残留着一些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你想要,我还不一定卖给你。

李干知道这一点,所有他缓缓说,“我们要为国家创造外汇,为全厂上万名职工创造效益,这是根本。产品是根本,用户需要的产品是导向。”

振聋发聩有没有!

是啊,都穷到要当裤子了!

十几年前就开始和英国谈判引进斯贝发动机了,现如今再守着老观念还有意义吗,归根结底,这个钱你不想办法赚到手,别人就会赚去。

况且,这个用户是老朋友老用户,二十年前就买过咱们的歼-6了。

宋文忠陷入了沉思。

他是启动布局设计大拿,事实上,歼-8的气动布局就是当年他在211厂工作的时候负责设计的,后来的实践证明那是非常好的高空高速布局。

可惜遭人排挤,一身本事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一气之下,他主动申请来到了985厂。

李干的话无疑在他心里投入一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歼-7本身就是苏联“简单易造、皮实耐用”思维下的产物,全部推翻重来又有多难呢?

慢慢的,现场所有人看李干的眼神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他们大多有同样的疑问——这个新来的试飞员,脑袋是怎么长的?

他提出的建议,每一句话都让大家发自内心地深以为然,可是因为残存的老观念,总是觉得不舒服。

这事,能这么干吗?

还有,如果对机身进行重新设计,搭载斯贝发动机,时间上来得及吗?

慢慢的,吴强回过神来了。

今天试飞发动机出问题,尽管此前李干说了很多,但最后他的目的还是没有脱离问题的根本。

想要达到用户要求,现在用的WP-7发动机(涡喷-7)是无法满足的。

可是,李干提到的斯贝发动机,那玩意儿是在大厂系(211厂)手里,人家能给你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