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19章 打卡汤显祖纪念馆(3)

【无怪乎《红楼梦》中黛玉在梨香园外的墙角处,听小戏子们在排练《牡丹亭》,唱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听得如痴如醉,心动神摇。】

直播弹幕瞬间奔涌而来。

【爱吃咸鱼的小虞: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谪仙人捞月:颦儿,你还不跪下,今儿个我要审你呢,大笑.jpg。】

【爱吃咸鱼的小虞:你瞧!宝丫头这是疯了,要审我什么。】

【绛珠仙子:我何曾说了什么?你不过是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

【账号已反炸: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朵朵漂亮的红玫瑰在直播画面中上绽放开,同时一个接一个的打赏提示出现在画面中间。

叶非雪笑容瞬间绽放:【谢谢绛珠仙子的玫瑰花,祝姐妹开心快乐有钱花,年年十八一枝花。】

见此,刘彻立刻来了兴趣,手蹭的点在评论区下方的红玫瑰图标上面。

【用户天选之猪赠送给主播66朵玫瑰花。】

刘彻眼前一亮,啪啪啪把所有图标全点了一遍。

观看天幕的嬴政等人瞬间反应过来,疯狂刷礼物。

直播间不停地闪现着各种特效图案。

【谢谢天选之猪、大秦祖龙、Judy、布衣天子朱八八等大哥赠送的礼物。】

叶非雪激动不已,连连感谢。

【绛珠仙子:哼!我就知道你是信口胡诌,哄我开心罢了。】

【粽子委屈:瞧瞧!不过多打赏了些,姐姐就这般模样。】

【发呆的小怂包:真不巧了,昨儿个玩得太疯,口袋里现是比脸还干净,想再找出一个币倒是不能了。】

【羽扇定山河:倒是终究被姐姐嫌弃了,不像其他兄弟姐妹打赏得多。】

【月上柳烧:看来是我打赏的不多了,早知他们打赏,我就不打赏了。】

【退堂鼓演奏大师:这个直播是单给我看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

弹幕上一连串“黛言黛语”,众人纷纷化身林怼怼。

叶非雪不由莞尔,扑哧笑出来:【好家伙!你们这一顿到底吃了多少《红楼梦》】

【主播今天也准备了一百份礼物盲盒,将随机抽取幸运观众赠送,观看直播的所有粉丝都可以免费参与。】

【曹大猪蹄子:你瞧,又要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叶非雪拜托系统小二帮忙把抽奖链接挂到直播间,准备二十分钟后抽奖。

【抽奖链接已经挂在直播间右上角,大家点击右上角的粉色小礼盒就可成功参与。】

各朝各代的百姓都炸开了锅。

他们都听懂了天幕中仙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们也有可能获得仙女赠送的礼物。

骨瘦如柴的老妇人攥紧草根,眼里噙着泪水:“真好......”

【《牡丹亭》一出,就盛行一时,家传户诵。不光黛玉为《牡丹亭》情思萦逗,还有无数多情妙龄女子为它缠绵固结。】

【据传当时扬州有一名唤金凤钿的女子,看了《牡丹亭》后,被深深吸引,以至于茶饭不顾,还将对书的感情转移到了作者身上。

金凤钿想汤显祖能把爱情写得这么美好,他一定是一个很有爱的人,日思夜想下她渐渐爱上了他。

金凤钿给汤显祖寄了一封信,盼望着他能回信。 盼着,念着,在一天天的等待中,金凤钿撒手人寰。

死前,金凤钿留下遗愿,求亲人埋葬她时,在她身边放一本《牡丹亭》陪葬。

金凤钿离世三十天后,汤显祖才收到这封历经波折的来信。感怀于这个未曾谋面读者对书与自己的深情,汤显祖披星揽月赶往扬州。

然后,汤显祖在扬州逗留了一个月,亲自料理金凤钿的身后事。】

【娄江有一个才女俞二娘,对《牡丹亭》爱不释手,层层批注。

顾影自怜,俞二娘感怀自己的命运好似杜丽娘一般,便终日守在闺房,想在梦中寻得自己的良人,无奈始终未能寻到。

俞二娘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在十七岁黯然神伤而逝,死前手里还拿着一本《牡丹亭》初始戏本。

俞二娘死后,汤显祖听说此事,读到她的批注本,感慨万分,特意题写下了两首悼亡诗,《哭娄江女子二首》:

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后来有一名江西人蒋士铨听说了俞二娘和汤显祖的这段渊源,写下一本《临川梦》。

《临川梦》中俞二娘像杜丽娘一般死后还魂,与汤显祖再续前缘,演绎了另一段动人心魄的“牡丹亭”。】

【明末杭州有一位色艺双绝的名伶,叫商小玲。商小玲和杜丽娘同病相怜,婚姻不能自主,抑郁成疾,因此尤其擅长扮演《牡丹亭》中杜丽娘。

有一天,她演《牡丹亭》中《寻梦》一折戏,当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情难自持,不禁泪如泉涌,扑身倒地而死。】

【除此之外,明末还有一位因《牡丹亭》而离世的女子——冯小青,她的坟墓至今还在杭州西湖旁边。

冯小青善舞文弄墨,抚琴弹弦,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十六岁那年,她被迫嫁给了杭州冯通为妾。

因不为正妻不容,冯小青被赶到西湖孤山宅院独自居住。闲来无事她便爱看《牡丹亭》,执迷其中难以自拔,最后抑郁而终。

冯小青去世前曾留下一首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最感人的故事当属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有一个清朝文人吴吴山,陆续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位妻子陈同极爱读《牡丹亭》,密密行行批注细字,纸上泪光点点,尚未完婚就感伤而亡。

第二位妻子谈则,进门后看到陈同留下的上卷评本,爱不释手,决意补全下一卷评本,但不久也感伤而亡。

没想到吴吴山续娶的第三位妻子钱宜也是牡丹亭的死忠粉,钟爱前两位姐姐的评本,又加以完整补充,接力完成了两位姐姐的遗志。

整本评注完成后,钱宜说服丈夫,变卖自己的金钏为刊刻经费,将评本刊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