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99章 打卡中华贤母园(2)

【熟悉就对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你们看这里的壁画讲的就是孟母择邻的故事。】

【它旁边这个雕刻着织布机的壁画呢,则是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从左到右轮下来,依次是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荻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子刺字、励子从戎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

【孟母三迁择邻,是指孟母仉氏为了让小孟子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学好”,先把家从坟地附近,搬到集市附近,又从集市附近搬到书院附近学区房的故事。】

【爱吃咸鱼的小虞:从农村到郊区,再从郊区到城里,说搬家就搬家,有钱的嘞!】

在记忆中搜寻不到此事的孟子微微一愣,一笑置之。

虚构又如何,只要能引导他人向上,它便是真的。

【断织教子,则是指搬到学区房后,小孟子被母亲仉氏送进书院读书,贪玩的小孟子逃学跑回了家。

仉氏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拿剪刀将织布机上费时费力织成的布剪断,并要求小孟子把布还原。

以此,来教育小孟子读书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曹大猪蹄子: 不否认仉氏的付出,但孟子最后能成才,是因为他有这个天赋,书院那么多学生,有几个孟子。】

【庄花美如画: 孟母一片慈爱之心,要不然孟子可能就变成另一个伤仲永了。】

听见叶非雪一口一个小孟子,跟着孟子周游列国的学生们:……

一溜被孟子指着鼻子痛骂,还要咬牙切齿热烈欢迎的国君:……

【欧母画荻教子,前面打卡名人雕塑园时主播已经讲过就不讲了,而诫子奉公,指的是欧阳修当官后,他的母亲湛氏给欧阳修灌输他父亲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以财物接济别人的事,以此教育欧阳修。】

【岳母为子刺字、励子从戎,这个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知道。】

【当年金兵入侵,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乡人被烧杀抢掠的金兵迫害屠戮,想要投军抗敌,还天下太平,但又放心不下年迈老母与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儿。】

【关键时刻,姚太夫人站了出来,支持鼓励儿子,更是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

【并且,在国字里特意少刺了一点,期望岳飞不负初心,牢记靖康之耻,早日恢复中原。】

【想要一朵小红花: 现在可不兴这么干,干了就去不成了】

从杜充寝阁无功而返的岳飞苦笑着摸了摸后背的刺字——尽忠报国。

他将母亲对自己的教诲,牢记于心,一举一动都在践行着这四个字。

可是这朝廷,这官家…

白发苍苍,含恨而终的宗老将军,排除异己,撤离开封,放弃北方疆土反被提拔为右相的杜充。

二人身影在岳飞脑海中不断交叠,最后汇聚成在金人铁蹄入侵下,水深火热痛苦煎熬的百姓,那是他投军从戎的初心。

凝视着身后毫无动静的寝阁,岳飞攥紧拳头,转身步履沉重地朝外走,踏上了属于他的归途。

【最后就是陶母,陶侃的母亲湛氏,主播为什么要把她放在最后,是因为陶侃没有孟子岳飞欧阳修等人“贵”吗?】

叶非雪玩笑道,眼中满是盈盈笑意。

【哈哈哈~】

【当然不是,是因为湛氏与本期的主人公陶渊明有特殊关系,主播才特意将她留在最后面讲。】

【陶母截发延宾,指的是鄱阳郡孝廉范逵冬日途径陶家,在陶家借住一宿,但陶家很贫穷。

然后,湛氏把头发剪掉拿去换取食物,砍了屋柱子来生火做饭,把草席剁碎当马料,热情招待客人。】

对此谢安深有感触:“难怪陶公虽用法,而恒得法外意。”

陶侃做事,总是能超越常规,灵活创新。

听说,有一次朝廷造船,遗留下许多竹根,竹梢与木屑之类的废物,陶侃特意把这些废物留了下来。

最后,木屑被他利用来填铺雪后泥泞的路,竹根与竹梢被他利用成了造船用的竹钉子。

陶侃这样的行为,与湛夫人所为不正有异曲同工之处。

【感动于湛氏诚心诚意的招待,范逵告别离开后,极力向当时的庐江太守张夔推荐陶侃,张夔便将陶侃召为督邮,担任枞阳县令。】

听到天幕提及自己,张夔开怀大笑,提拔陶侃是他此生最庆幸的事。

想当年,他妻子在严冬时节生了重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请医士,所有属吏都退缩了。

只有他,只有陶侃毫不犹豫挺身而出,顶风冒雪为妻子请来了医士。

后来为报恩,张夔将陶侃举荐为孝廉,推荐他到朝廷去做官。

没想到,如今他又沾了陶侃的光,在史书上划下了一笔。

张夔仰头,好奇地望着天幕:“不知士衡日后走到何等高度?连带着他母亲都为人称颂。”

世上贤母多不胜数,湛氏能脱颖而出,根本原因还在陶侃身上。

【封坛退鲊,这故事内容是说——

有一天,湛氏收到担当小县官吏,主管渔业的陶侃托人送来的一坛公家的腌鱼,然后湛氏问了腌鱼来源,问明后原封不动将其退回。】

【同时,湛氏还写了信责问儿子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我不会高兴,还会为你担心忧虑。”】

【收到信的陶侃对此感到惭愧和内疚,从此之后为官一直都很清廉,政绩斐然,最后成了东晋的开国元勋和中流砥柱。】

【众所周知,西晋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讲究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虽然范逵给陶侃提供了一个机遇,靠着清谈的本领,陶侃也结交了很多名士,但他仕途还是多艰,官位不显。】

【桎梏太大,凭借文才,陶侃没挤进那个上流圈子,不过没关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更何况,是一块纯金。】

【八王之乱很快来了,陶侃给所有人秀了一把武功,带兵打仗他是专业的。】

【此后,陶侃不是在平乱,就是在平乱的路上,先担任荆州刺史,后又兼江州刺史,立下赫赫战功,最后手握八个州军权,笑看士族。】

张夔瞪大了眼,一整个愣住。

这成就,请问到底是有多乱???

【陶侃死后,曾有人称赞他:“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说他兼具曹操的英明神武,诸葛亮的勤劳忠心。】

【这话夸肯定是夸张了,但陶侃能得此言,本事也是显而易见。】

天幕下,陶渊明神情相当骄傲:“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曾祖父英姿威武,功勋卓着,德行高尚,天子赐爵,将领军队平定战乱,功成名就就辞官,毫无居功自傲之心。

像曾祖父这样的人,在晋朝能找到几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