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130章 打卡辛弃疾文化园(5)

【与此同时,宋孝宗抛弃“隆兴”这一年号,将下一年年号改为了“乾道”。】

【这个操作啥意思?大臣们懂得都懂,朝野上下无人敢再谈论北伐一事,主战派销声匿迹。】

【然而,辛弃疾是一个例外。】

【在其他人对抗金北伐避之不及时,辛弃疾依旧在为抗金北伐,摇旗呐喊,助威打call。】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辛弃疾向宋孝宗写信,洋洋洒洒写了近两万字,进奏了十篇有关抗金复国的军事论文,自称《美芹十论》。】

随着叶非雪的话音,直播镜头往左移动。

刹那间,崖壁岩石上凿刻着的,与《美芹十论》内容相关的文字跃入观众眼帘。

天幕外,凝视着岩石上遒劲简洁刻字的杜甫,沉沉叹了口气:“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

从来,位卑未敢忘忧国。

【美芹,即指美味的芹菜,出自《列子·杨朱》中记载的一个典故。】

【据说,一个农夫觉得芹菜好吃,是美味,便向乡里的富豪夸赞推荐。

结果富豪吃了,却口舌麻木,肚子疼痛。

于是,其他人纷纷嘲笑埋怨这个农夫,然后这个农夫便感到很羞愧。

【这以后,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时,就常常用它来表示自谦,自称“芹献”或“献芹”。】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老大,抗金不能因小挫而退缩,需有明确的计谋,虽然我所提建议微薄,但我支持你哦!】

【千!万!别!放!弃!】

【辛弃疾给自己所着的论文起这样一个名,意在借用“美芹”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也旨在希望宋孝宗别放弃收复失地的梦想。】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弟,写得很好,下次别写啦,和谈协议才刚签订,咱不能违约啊。】

【当然了,结果都在意料之中,宋孝宗婉拒了辛弃疾的进奏。】

曾阅读过《美芹十论》的康熙摇摇头道:“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

宋朝缺的不是人才,是能驾驭得了人才的皇帝。

但凡换成周宣王或汉光武帝,辛弃疾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朱高炽抿唇,常年留守北平,为老爹供给粮草的他其实挺理解宋孝宗的。

经过这一场大仗,此时南宋大多数人都颓丧了,心气无了。

这种情况下,动兵根本不宜,休养生息才是第一要务。

【虽然但是,宋孝宗还是看到了辛弃疾的赤诚之心和才能。】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辛弃疾回临安,宋孝宗召见了他。】

【持论刚直,不为迎合。】

【一番彻谈之后,宋孝宗发现辛弃疾不对他胃口,虽把辛弃疾调进都城临安,却只让他担任了司农寺的主簿。】

【对此,辛弃疾很不甘心。】

【这个时候,宋孝宗的雄心已经恢复一丢丢,重用了主战派大佬,昔日完颜亮大军攻宋时,在采石矶暴打金兵,取得采石大捷的虞允文为宰相。】

【于是,辛弃疾又写了一篇比《美芹十论》更详细的抗金攻略——《九议》,投递给“我方大佬”虞允文。】

叶非雪操控摄像头向右移动,同《九议》内容相关的刻字被投射在了天幕上。

【虞允文很欣赏辛弃疾的才华,但同宋孝宗一般,他也没有支持采纳辛弃疾的主张。】

【这一年,辛弃疾三十一岁,已经人生过半。】

【一而再,再而三,频频受挫,辛弃疾只能把心中复杂情绪全部倾泻于笔下。】

【次年元宵佳节,挥毫题词,他写下了被誉为史上最美元夕词的佳作《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其中,最后一句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yyds。】

各朝各代诗人细细品味着这首元夕词,脑海中生出一个念头。

既然有最美元夕词,那可能也有最美清明词,最美端午词,最美重阳词,最美中秋词……

想到这里,诗人们顿时兴奋起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可是他们另辟蹊径比拼的机会。

听着这里,苏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他选节日,写词,再把词寄给朋友和对头两派人。

然后,当庄家坐庄,让他们分别作词和答,两派人一较高下。

就问,有不有趣,刺不刺激??

光想,苏轼嘴角就疯狂上扬。

年轻人的想法,站在书案前执笔磨墨,火速誊抄着《青玉案·元夕》的欧阳修一无所知。

只是,在来回欣赏这首词好几遍后,欧阳修默默把载有昔日所作《生查子·元夕》的纸页塞到了书架隐蔽处。

对不起,是他献丑了。

【这首词,关于辛弃疾最后寻找到的“那人”,说法千人千面,有很多种解读,在此主播就不多说了。】

【有意思的是,虞允文虽没有采纳辛弃疾主张,但他给了辛弃疾一个将他主张付诸实践的机会。】

【咱就是说,这俩人不愧是君臣哈!】

【一年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正月,虞允文任命辛弃疾,以右宦教郎出知滁州,担任滁州知府。】

【三十三岁,辛弃疾第一次迎来主持地方军政大权的机会。】

【滁州,位于安徽,自古以来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

【南宋建立后,因地处宋、金边境,滁州曾多次被金兵攻陷,饱受战乱。】

【此外,从乾道三年到乾道八年,在几年内滁州先后又遭遇天灾,洪涝与干旱。】

【因此,这个时候辛弃疾接手的滁州,是这样子的:

周视郛郭,荡然成墟,其民编茅籍苇,侨寄于瓦砾之场,庐宿不修,行者露盖,市无鸡豚,晨夕之须无得。】

【满目疮痍,遍地废墟,居民住在搭建在瓦砾场上的茅草屋,行客商人没有,鸡鸭猪牛没有,甚至生活必需品也没有。】

欧阳修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中的叶非雪。

那,那是滁州?那个四时之景不同,带给他无穷快乐的滁州?!

想起滁州的美景,想起滁州淳朴的百姓,欧阳修泪水夺眶而出,悲痛欲绝。

随后,顿觉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溅在桌案墨迹未干的词作上。

红与黑交织,令人惊心动魄。

“老爷!”

侍从疾步上前,扶住仰头将倒的欧阳修,神情焦急。

书房外守门的下人听见动静,火急火燎往府外跑,直冲医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