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32章 打卡名人雕塑园(3)

【这尊头戴巾帽,脸庞清癯,短须,手持书卷,衣袂飘飘,正在给旁边两位讲学的便是曾巩的雕像。】

【曾巩和王安石一样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相较于其他几位成员,他的存在感弱到离谱,是个十足的小透明。】

【究其原因,很简单,他的诗词文章没有被选进课本,他也不像苏洵与苏辙有一个自带流量的儿子哥哥,能把自己带飞。】

【当然了,这个小透明也不是谁都能当的?没两把刷子,曾巩早就从唐宋八大家这个顶尖散文圈滚蛋了。】

【曾巩能进入这个热圈,他一靠过人才华,二靠高尚人品。】

王安石深以为然:“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曾巩的文章那叫一个绝,天下少有人能匹敌。

两人相交时,互相也是推心置腹,坦诚相待。

同一时间,在青州山斋休憩的欧阳修欣慰一笑,提笔给曾巩写信。

他门下学生成百上千,他独独青睐曾巩,曾巩也不曾辜负他的青睐。

欧阳修不禁想起了他与曾巩的初见,沉静内敛的青年,不骄不躁地给他写了一封数十万字的信,诚恳自荐为徒。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出生在一个进士之家。】

【十二岁时,尝试写高考作文《六论》,便能提笔立成,写出令众人称颂的好文章。】

【因此,年纪轻轻名声在外。】

【十八岁时,曾巩跟随父亲进京,之后结识王安石,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不得不说,比起司马光等王安石早期的友人,曾巩他超爱介甫。】

【王安石在地方历练,不受重视时,曾巩可着急了,经常写信骚扰欧阳修等相熟的朝廷官员。】

【信中,曾巩将王安石夸上了天,直言错过王安石就是朝廷的损失,请求他们提携王安石。】

【当时,他还没有功名在身,只是一介布衣。】

【真的,我哭死!咱就说这是什么神仙朋友啊!】

【不止如此,在因特立独行不被他人待见时,曾巩还会为他辩护:“介甫者,彼其心固有所自得,世以为矫不矫,彼必不顾之,不足论也。”】

【意思就是: 王安石性格倔强,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们说他狂妄也好、不狂妄也罢,没必要理会。】

曾巩正站在馆阁里整理书籍,闻言微微一笑。

扪心自问,他并没有为介甫付出什么,他待介甫好,可介甫待他更好。

他屡试不第,遭受乡邻讥笑嘲讽时,介甫不也一心支持他,放言他曾巩即使贫贱到死,死后也会像班固与杨雄一样彪炳史册。

【王安石不是和很多朋友都因变法渐行渐远吗?其实曾巩在变法上与王安石也有一些分歧,彼此往后也渐行渐远。】

【可最终,他站在了王安石的一边,用心地将变法内容完善,使它们能在自己管辖区域内稳妥推行。】

【政哥的狗腿子:这样的好朋友,请给我来一打。】

【独爱渊明:介甫对他也好,还专门写诗为被别人误解的曾巩辩解,这一波属实是双向奔赴。】

【高薪诚聘东坡当饲养员:他们渐行渐远的时候,好像也没断了书信来往。曾巩后来病重,王安石还多次前去探望。】

【令君家的灌娘:吾少莫与何,爱我君为最,介甫很会的哦!】

【磕学家:啊啊啊啊~我浅浅磕一下。】

叶非雪移动手机将曾巩雕像身后的石壁拍入镜头,石壁上摘选了曾巩两首着名的诗词——《咏柳》与《冬望》。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屦思莫裁。

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冬望》。

【庆历元年,曾巩进京考试,他仰慕欧阳修,想要拜师,便写了一封《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献给欧阳修。】

【欧阳修被他的才华与诚恳打动,直言“过吾门者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将他收入门下悉心教导。】

【庆历七年,曾巩的父亲去世,曾巩被迫辍学回家,和兄长一起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此时,家中除了他们兄弟二人,上面还有一个年迈的继母,下面有四个弟弟,九个妹妹,都还年幼,最小的弟弟才刚刚出生。】

【兄长体弱多病,虽饱读诗书,却不通俗务,养家的重担落在了曾巩身上。】

【靠着范仲淹等人的资助,曾巩买了一些田地,带着一大家人耕种生活,还亲自为师教导他们读书学习。】

【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过五年,兄长也随父而去,给他留下两个侄子,两个侄女。】

【作为家中实际上的老大,曾巩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抚养教育弟妹和侄子侄女长大,尽心为他们挑选合适的另一半,以至于自己三十二岁才成婚。】

曾巩心头一震,手中的书砰的一声掉在地上。

“文柔。”他轻声呢喃,眉目黯然。

曾巩默不作声捡起书,脑海中浮现出妻子温柔的笑颜。

他的妻子晁文柔出生官家,自幼锦衣玉食,却因为仰慕他的才华,毅然嫁给了一个科考没中,家庭穷困的人。

嫁给他后,妻子不辞辛劳与他一起照顾继母,抚养弟妹,承担起沉重的家庭负担。

好不容易他们都考上,家中好日子就要到了,妻子却因操劳过度去世,那年她才二十六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曾巩心痛得像被千万根针扎,不知不觉间已潸然泪下。

【嘉佑二年,朝廷举行新一届科考,此次科举,宋仁宗十分重视。他有心一改取士的风气,便选了主张改革文风,重视务实的欧阳修担任主考官。】

【于是,时隔多年后,曾巩又一次来京都参加科考。】

【与从前不同的是,以前是兄长带着他,现在是他带着弟弟与妹夫们。】

【曾巩并不知道,他们参加的这一届科举,是历史上内卷最厉害的一届。】

【家人们肯定都有印象,就是黄榜有“千年第一龙虎榜”美誉的那届。】

【柠檬不萌:卧槽!那一年真的是神仙打架,群星璀璨。】

【高薪诚聘东坡当饲养员:苏轼他们父子仨就这一届的。】

【羽扇定山河:这届考官也是顶级天团,欧阳修,王珪、梅挚、韩绛、梅尧臣等各个文学过人。】

【磕学家:史上最牛,穿越一定要避开这一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