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 > 第二十五章 这个世界不存在公平

面对劝说,张扬只是淡然一笑,说出心中所想道:“人生总是要多尝试,况且应届生身份是一年期,如果实在走不通,也可以及时悬崖勒马。”

根据《证券法》和《证券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证券从业人员在任职期间禁止个人买卖股票。

如已办理离职,还有6个月到2年的静默期,期间不得参与华国境内任何资本市场投资。

为什么管理这么严格?

这是因为基金经理等证券从业人员往往可以通过职务,提前得知市场内幕消息。

用内幕消息炒股,就相当于你获得了预知彩票开奖的能力。

举个例子,假设你通过证券公司渠道,提前知晓了某项政策内容,例如证监会要把印花税减半,那么股市100%会上涨一波,哪怕幅度可能不高,但消息面绝对可以让股市上涨。

要是允许基金经理个人炒股,你完全可以提前扔1000万进去,哪怕涨1%,收益可就是10万元,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可怕。

很多“金融底层男女”为了得到内幕消息,牺牲色相的大有人在,金融圈毫不夸张的说,比娱乐圈玩得更加花,更加没有底线。

至于陶宇昂承诺的实习名额,张扬根本不屑一顾。

他可不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而是拥有几十年投资经验,华尔街小有名气的基金经理。

金融圈实习说白了,就是白嫖三个月的劳动力。

真正能留下来的,要么出卖色相,要么家庭殷实,这都已经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脱离职场束缚,自己单干,这才是张扬想要的。

……

听着张扬袒露心扉,王兴邦也认为有道理,年轻人就应该四处闯闯,他随即坐下道:“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多说,你们聊吧。”

他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都比较气盛,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王兴邦年轻的时候,同样觉得自己可以在美国闯出一番事业,所以不顾家里劝说,执意留在美国华尔街发展。

可随着遇到的事情多了,他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不是能力的差距,而是身份背景的差距。

因为他是黄皮肤,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华人的地位甚至不如黑人,他也迟迟无法晋升,始终处于金融机构的边缘。

最离谱的是,还有快退休的女上司约他去酒店彻夜长谈,不去还不行,可要是去了,一个月都忘不了对方身上的老人味。

种种磨砺过后,没了心气的王兴邦选择回国,最后进入了教育体系,成了一名投资学教授。

陶宇昂下意识地看了眼劳力士腕表时间,随即又看向张扬道:“既然张扬师弟你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也尊重你的选择。”

“对了。”

不等张扬开口,他突然话锋一转道:“我听说张扬师弟你在向投资学其他学生出售市场研报,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真的。”

张扬没有否认,他已经猜到了对方大致来意。

“佩服佩服,学霸的脑子就是好用,想当初我读大学的时候,可没有想过制作市场研报来赚钱。”陶宇昂顺着张扬的话往下说,并毫不吝啬地赞扬道。

“只是小打小闹罢了,比不上陶宇昂师兄履历上的分毫。”张扬谦虚回应的同时,又把话抛回给了陶宇昂,让后者顿感棘手。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陶宇昂本想着用甜言蜜语麻痹张扬,然后再一步步引导他暂时放弃出售市场研报,可对方似乎不给自己这个机会。

没办法。

现在只能破罐子破摔。

“咳咳。”

陶宇昂干咳两声,说出来意道:“是这样的张扬师弟,师兄这次来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求你。”

“就是你也知道,《华信模拟盘大赛》是一场毕业测试,师兄做为华信证券到沪都财经大学的内推举荐人,本身就承担着风险。”

“你看能不能先暂停市场研报的出售,这期间损失的钱我给你补,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维护比赛的公平性。”

当陶宇昂真实目的说出,张扬心中早有准备。

只见他淡然一笑,抓住对方语言漏洞道:“陶宇昂师兄,你是觉得我的市场研报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

“是这个意思。”

陶宇昂微微颔首,又说道:“你的市场研报嚼得太碎,连华信证券的分析师看了都连连称赞,确实不利于我们判断这届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

他依旧不断抬高张扬,如果是普通学生面对这样的糖果攻势,基本都会卖对方一个面子。

但张扬却摇了摇头,说道:“市场研报只是公开数据的整合文件,具体操作还是看个人能力。”

“巴菲特还是《贝斯特之财险、寿险市场研报》的订阅支持者,也没见得其他订阅者能够成为像巴菲特这样全球公认的股神,陶宇昂师兄你说是吧?”

“……”

张扬一句话,让办公室气氛紧张,众人都在沉默。

现在张扬摆明就是在说,他不会停止出售市场研报。

坐在一旁的王兴邦心中偷笑,他听出了张扬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那是对陶宇昂的嘲讽。

要是翻译出来就是:说我市场研报破坏比赛公平性,你订阅《贝斯特之财险、寿险市场研报》看看能不能成为股神?

三十出头的陶宇昂还是太年轻,没能发现中文语言的魅力,还在强调公平性道:

“你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市场研报会损害没购买研报的学生利益?”

“这是不公平的。”

“我想维护的只是公平!”

张扬直视陶宇昂,问道:“我想请教陶宇昂师兄,你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绝对公平的事情吗?”

“当然了,出生、死亡和时间,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至于其他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到相对公平就好。”陶宇昂脱口而出。

他也很清楚,这个社会没有那么多公平性。

但出生、死亡和时间,所有人都会经历。

然而张扬却摇了摇头,反驳道:“虽说所有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搬砖工人和白领精英的24小时有着天壤之别。”

“搬砖工人的24小时,有12小时可能都在干活,而白领精英干活的时间不会超过8小时,有些甚至更短,无形中,白领精英就比搬砖工人多出了4小时可支配时间。”

“至于生和死,这只是避不开事件,富裕家庭出生和贫穷家庭出生,三十岁死亡和一百岁死亡,这里面又谈何公平性。”

张扬停顿了半秒,又继续说道:“我们投资学有两门经济课,一门叫《宏观经济学》,一门叫《微观经济学》,我们不能只读宏观,而忽略微观。”

“陶宇昂师兄你说我的市场研报破坏了比赛公平,那你有没有想过,相比较于消息面较广的学生,我的市场研报可以帮助到多少信息渠道狭窄的学生?”

陶宇昂彻底愣住,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就连王兴邦这个老教授,此刻都沉默了,脑海回想起自己在华尔街的点点滴滴。

公平?

这个世界确实没有公平。

所谓的公平是宏观角度,如果代入微观视角,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称得上公平。

见对方迟迟没有回答,张扬又补充一句道:“如果我的市场研报能让消息面狭窄的学生,回到与其他学生同一起跑线上,这又算不算是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