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时空的辉煌霸业 > 第39章 靖王巡郡

穿越时空的辉煌霸业 第39章 靖王巡郡

作者:豆忆拾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2 19:53:53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护卫准时前来伺候王爷起身。看到楚逸渊那憔悴不堪的模样,护卫心中一惊,但想着王爷许是为了巡视三府八县的事务劳神费心,彻夜未眠,便也没敢多问。

用过早餐后,楚逸渊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威严与果断,对护卫下令道:“你即刻派灵雀前去通知盐泽府知府,就说本王今日要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考察,让他陪同。” 护卫领命后,迅速转身出去安排。

随后,楚逸渊在其他五名护卫的协助下,安稳地坐上轮椅,再被小心转移到装饰舒适的马车中,出发前往盐泽府府城。

灵雀骑在一匹矫健的快马上,一路风驰电掣般朝着盐泽府奔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飞扬,他心中牢记着王爷的吩咐,丝毫不敢懈怠。抵达盐泽府后,他径直来到知府衙门,见到知府孙靖宇,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孙知府,王爷即刻便要抵达盐泽府,此番主要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考察,特命您陪同。”

孙靖宇听闻,神色一凛,深知王爷此次考察意义重大。他不敢有半分耽搁,当即转身,迅速对身旁的府役下令:“你们几个,速速快马加鞭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通知两位县令,就说王爷即将前来考察,让他们做好周全准备!”府役们领命后,如离弦之箭般匆匆离去。

安排妥当后,孙靖宇亲自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马夫挥动长鞭,马车朝着府城门口疾驰而去。此时,灵雀也已重新上马,与孙靖宇一同在府城门外等候靖安王的到来。见王爷一行到来,知府快步上前,恭敬行礼:“下官恭迎王爷大驾,王爷一路辛劳!”楚逸渊微微点头示意,便在知府的陪同下,前往银滩县与晶盐县的大盐田。

盐泽府地处海边,其所产之盐正是海盐。此地有银滩县与晶盐县,两县皆以产盐闻名,且产出的盐品质各有特色。银滩县的盐,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口感纯净,杂质极少,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晶盐县的盐则以味道醇厚、咸香浓郁着称,虽颗粒稍显大小不一,但凭借独特风味,也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

众人首先来到银滩县盐田,银滩县的县令周闲坤早已等候在此。放眼望去,大片盐田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制盐工人忙碌其间。楚逸渊边走边看,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制盐的每一个环节。他指着一处正在晾晒卤水的盐池,向县令提问:“这卤水晾晒的时长,可有固定标准?”知府连忙回答:“回王爷,一般来说,需晾晒五日左右,依天气状况略有调整。”楚逸渊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若遇阴雨天气,这晾晒时间一长,盐的品质是否会受影响?”周闲坤面露难色,如实回应:“确有此忧,若天气不佳,盐的成色与口感便会大打折扣。”

楚逸渊目光如炬,看向那支支吾吾的县令,严肃地问道:“你且说说,这生产盐的工人所用的刮盐刮板是何形状,又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那县令顿时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来。楚逸渊眉头紧皱,又追问道:“在生产细盐时,过滤装置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过滤的?”县令更是一脸窘迫,赶忙低头道:“王爷,下官实在惭愧,这些……这还真不知道。”

一旁的知府孙靖宇见状,说道:“你且把做盐的工头或是干活的工人找来,让他们来回答王爷的问题。”县令如获大赦,赶忙小跑着去安排人找盐田的工头和劳作的工人。

不多时,工人们拿着刮板过来,将其呈给王爷。楚逸渊仔细端详着,发现这刮盐的刮板做得极为简单,且十分笨重,重量颇沉。

这时,负责生产盐的工头也赶了过来,恭敬地行礼:“见过王爷,见过知府大人。”楚逸渊看向工头,问道:“你且说说,做细盐时,过滤排除杂质的过滤装置,你们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过滤的?”工头不敢怠慢,赶忙说道:“回王爷的话,咱们现在过滤啊,就是用些粗布蒙上竹筐,把盐水倒进去,让水慢慢渗下去,杂质就留在布上了,就这么简单。”

楚逸渊听后,微微皱眉,又看了看那些成品盐,只见盐粒较大,颜色还有些发黄,拿起一粒放在口中尝尝,果然略微发苦。至此,楚逸渊心中已然有数,他没有多做停留,带着众人离开了银滩县,向着晶盐县赶去。

众人来到晶盐县盐田,县令吴峻权已经等候在那里。这里的1布局与银滩县略有不同,盐工们采用的制盐方法也存在差异。楚逸渊坐在轮椅上,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着从盐池中捞出的粗盐,问道:“这晶盐县的盐,杂质过滤之法,与银滩县相比,优劣如何?”陪同的盐场管事赶忙上前解释:“王爷,咱们晶盐县多以多层滤网过滤,虽能保留独特风味,但对一些细微杂质,过滤效果欠佳。”

一路考察下来,楚逸渊心中对盐的生产、流程改进以及技术提升已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他深知,可引入更为先进的蒸发技术,利用风力与太阳能结合,缩短卤水晾晒时间,减少天气因素干扰;在杂质过滤环节,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精细滤网工艺,既能保留各地盐的特色,又能提升盐的整体品质。想到此处,楚逸渊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只要合理规划、改良技术,盐泽府的盐业定能迎来新的繁荣,为云澜郡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在知府孙靖宇的邀请下,在两位县令周闲坤和吴峻权的陪同下,一众人回到了盐泽府府城。知府孙靖宇设宴招待了一行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逸渊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依次扫过在座的知府孙靖宇以及两位县令周闲坤和吴峻权,缓缓开口:“今日实地考察一番,诸位对盐泽府的盐产业情况,想必心中有数。本王想先了解下盐的产量,这关乎民生与经济,可马虎不得。”

周闲坤连忙起身,恭敬地回道:“王爷,银滩县目前每月的原盐产量大约在三千石左右。因晒盐受天气影响颇大,若是遇到阴雨天,产量会有所下滑。”

吴峻权也赶忙接着说:“晶盐县的产量与银滩县相差不大,每月约莫两千八百石,不过我们正在设法改进,争取能有更多产出。”

楚逸渊微微点头,又问:“那这盐的销售去向,二位县令可清楚?”

周闲坤道:“王爷,咱们产出的盐,大部分运往郡内的各个城镇,供应给当地的百姓日常所需。还有一部分会运往周边郡县,通过商队贩卖,换取些其他物资回来。”

吴峻权补充道:“还有些盐被运往边境地区,那边贸易往来频繁,对盐的需求量也不小。”

楚逸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问道:“这盐的价钱又是如何?百姓能否负担得起?”

周闲坤回道:“普通的粗盐,一石售价一贯钱,勉强能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而品质稍好一些的细盐,因产量稀少,一石则要卖到两贯半钱。”

吴峻权接着说:“王爷,不过细盐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多是购买粗盐。”

楚逸渊微微皱眉,“税收情况又如何?这可是关乎朝廷财政的大事。”

孙靖宇这时起身,恭敬地作揖,从府丞的角度做了总体汇报:“王爷,盐税乃是我盐泽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按照朝廷规定,每石盐收取二十文的税。以目前两县的产量来算,每月盐税能有一万余文。”

楚逸渊微微颔首,又问:“那盐工们的生活状况和收入如何?他们是盐产业的根基,可不能亏待了。”

周闲坤回道:“盐工们每日劳作辛苦,收入却不高。他们每月的工钱,除去基本的衣食住行,所剩无几。遇到生病或是家中有事,日子便过得紧巴巴的。”

吴峻权也附和道:“确实如此,王爷。虽说咱们也想给盐工们涨些工钱,可盐价受限,成本又难以降低,实在是有心无力。”

楚逸渊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盐产业关系到民生和经济,本王定会想办法改善现状,让百姓能吃上平价盐,盐工们也能过上好日子,诸位也需多费心思,共同为盐泽府的发展出力。”众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应道:“谨遵王爷教诲。”

楚逸渊一行人浩浩荡荡打道回府后,神色凝重,稍作休息便将贴身护卫首领云飞叫到近前。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语气沉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云飞,本王命你带两个人,即刻前往盐泽府,暗中调查盐泽府知府孙靖宇,以及银滩县县令周闲坤、晶盐县县令吴峻权这三人。”

他微微停顿,思索片刻后继续说道:“着重调查他们平日里与何人来往密切,是否有贪腐行径。盐泽府的百姓生活疾苦,你要仔细查访,看看他们是否存在欺压百姓、克扣民脂民膏的行为,身上有无冤假错案、人命案。这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可有一丝懈怠。”

“另外,”楚逸渊的声音加重了几分,“盐产业乃是云澜郡的经济支柱,其经营状况不容有失。你要将盐的价格、销售渠道、销售量和产量,以及上缴税收的详细情况,都给本王查得一清二楚。账目上哪怕有一丝差错,都绝不能放过。”

说到此处,楚逸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笃定,“本王觉得,至少银滩县和晶盐县这两个县令有很大问题。云澜郡的盐业,是官府专营产业,关乎民生与朝廷财政,走私盐的现象绝对不能容忍。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更让百姓深受其害。你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将所有线索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云飞单膝跪地,郑重其事地抱拳领命:“王爷放心,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随后,他迅速起身,挑选两名得力手下,悄然离开了王府,踏上调查之路,而王府内依旧平静如初,仿佛这场即将掀起风云的调查从未发生过 。

考察完盐泽府后,楚逸渊没有丝毫懈怠带着六名护卫奔赴翠林府。出发前,他便吩咐护卫灵雀先行一步,前往翠林府通知知府周怀玉,告知王爷即将前往翠林府下辖的青杉县、竹溪县和枫林县考察,并请知府陪同。

周怀玉接到消息后,不敢有丝毫耽搁,早早便来到府城门外候着。不多时,楚逸渊带领着五名护卫抵达。周怀玉赶忙走近马车前,恭敬行礼,满脸堆笑地说道:“王爷一路劳顿,快请进府中歇息片刻,稍作整顿再出发也不迟。”

楚逸渊摆了摆手,神色淡然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必了,直接前往青杉县吧,时间紧迫,莫要耽误了正事。” 周怀玉连连点头应是。

于是,周怀玉上了自己的马车在王爷的马车后随行,此时灵雀护卫也归队,六名护卫整齐地分布在马车周围,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青杉县进发。

抵达青杉县时,县令郑山启早已在县城外恭迎。他身着官服,神色紧张又恭敬,见到楚逸渊的马车,立刻跪地行礼。楚逸渊的轮椅被护卫们抬下马车,楚逸渊下车后坐上轮椅,抬手示意他起身,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奔杉木村而去。

到了杉木村,楚逸渊首先详细了解了村民们伐木的情况,他仔细询问伐木工们采伐杉木的流程、频率以及对山林生态的维护措施。接着,又深入调查了制作木器的情况,从木匠们精湛的手艺,到制作一件木器所需的时间、人力成本,都一一过问。

“师傅,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木匠,一个月能做多少件木器?”楚逸渊走到一位正在忙碌的老木匠身旁,亲切地问道。

老木匠停下手中的活计,有些拘谨地回答:“回王爷的话,小老儿手脚还算麻利,一个月能做个十来件。”

楚逸渊微微点头,又接着询问:“那这些木器主要都销售到哪些地方?收入情况如何?”

老木匠挠了挠头,说道:“大多卖到周边县城,收入嘛,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楚逸渊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还与身旁的护卫、官员交流看法,整个考察过程严谨而细致 。

结束了在青杉县的考察,楚逸渊一行马不停蹄地前往竹溪县。一路上,道路两旁的景色逐渐发生变化,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绿竹林,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一首自然的乐章。清澈的溪流沿着山势蜿蜒而下,潺潺流水声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惬意。

抵达竹溪县后,县令王笪兴早已率领一众官员在城门口等候。见到楚逸渊和周怀玉,王笪兴急忙上前,恭敬地跪地行礼:“下官竹溪县县令王笪兴,恭迎王爷、知府大人驾临,一路辛苦了!”楚逸渊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王县令不必多礼,本王听闻竹溪县竹林资源丰富,百姓多以竹编为生,今日特来一探究竟。”

随后,王笪兴引领着楚逸渊等人前往竹源村。一路上,王笪兴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竹溪县的特色:“王爷,咱们竹溪县竹林遍布,山间溪流清澈,为竹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百姓世代以竹编手艺为生,编织出的竹篮、竹筐、竹椅等器具,精巧实用,在周边地区都颇受欢迎。”

到了竹源村,楚逸渊走进一户村民家中,看着屋内摆放的琳琅满目的竹编制品,不禁赞叹:“这些竹编果然名不虚传,工艺精湛呐!”他随手拿起一个竹篮,仔细端详着编织的纹路,向村民询问道:“老乡,编织这样一个竹篮需要多长时间?主要销往何处呢?”村民有些紧张,但还是如实回答:“回王爷的话,像这种小竹篮,手脚快的话,一天能编两三个。大多卖给县城里的商贩,他们再卖到外地去。”楚逸渊又问了些关于原材料获取、手艺传承等问题,村民一一作答,楚逸渊边听边点头,时不时与身旁的官员交流看法。

从竹源村离开后,楚逸渊一行继续赶路,前往枫林县。一进入枫林县境内,漫山遍野的红枫便闯入众人的视野,秋风轻拂,枫叶如火焰般舞动,美不胜收。

枫林县县令李枫韵早已在县城外迎候。行过隆重的见礼之仪后,李枫韵引领楚逸渊和周怀玉前往红叶村。路上,李枫韵介绍道:“王爷,咱们枫林县的红叶村,漫山遍野都是红枫。村民们除了种植枫树,还利用枫叶制作特色的枫叶茶,这几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

来到红叶村,楚逸渊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所吸引。护卫推着轮椅,轮下厚厚的枫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楚逸渊进到一间制作枫叶茶的工坊,查看了枫叶茶的制作流程,询问李枫韵:“这枫叶茶的产量如何?销售渠道是否稳定?”李枫韵连忙回道:“王爷,目前产量还算可观,主要通过商贩销往各大城镇,不过销售渠道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楚逸渊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这方面还得多加用心,既要保证品质,也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尝到这独特的枫叶茶。” 李枫韵连连称是,将王爷的指示牢记在心。

结束了对青杉县、竹溪县和枫林县的考察后,三位县令郑山启、王笪兴和李枫韵,陪同靖安王楚逸渊以及知府周怀玉一同返回翠林府。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怀玉在府中设宴,热情款待众人。

宴会上,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酒香四溢,但众人的心思却并不全在这佳肴之上。楚逸渊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缓缓开口:“此次考察,本王深入了解了翠林府下辖三县的情况,各县都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他目光依次扫过三位县令,继续说道:“诸位身为一县之主,除了维护治安、公正断案这些本职工作外,重中之重便是要将本县的经济搞上去,改善百姓生活。这,才是本王考察诸位政绩的关键所在。”

郑山启、王笪兴和李枫韵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襟危坐,认真聆听王爷的教诲。楚逸渊接着说,青杉县木材资源丰富,木器制作手艺精湛,要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形成规模化产业。竹溪县竹编技艺闻名,应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枫林县的枫叶茶独具特色,务必加大宣传,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枫林县风景优美,应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推广,吸引一些文人雅士来游乐,他们再写些诗、画些画,你们这地方不就出名了吗?来的人多了,吃住行都要花钱,那他们的钱不就留在你们这里了吗?

三人频频点头,眼中满是专注与敬畏。楚逸渊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本王希望下次再来视察时,能看到各县焕然一新的景象,百姓富足,经济繁荣。”

周怀玉连忙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王爷所言极是,下官定会督促三位县令,全力以赴落实王爷的指令。”

郑山启也赶忙起身,神色坚定:“王爷放心,下官回去后一定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力发展青杉县的木器产业,绝不辜负王爷的期望!”

王笪兴紧接着表态:“竹溪县定会以打造竹编品牌为目标,挖掘产业潜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恳请王爷届时检验!”

李枫韵最后起身,语气恳切:“枫林县定在枫叶茶的推广和销售上多下功夫,拓宽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不辱使命!”

楚逸渊满意地点点头,端起酒杯,说道:“好,有诸位这样的决心,本王相信翠林府的未来一片光明。来,为翠林府的发展,干了这杯!”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宴会在庄重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

考察完翠林府后,靖安王楚逸渊依照先远后近的原则,将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个府——临海府。临海府,作为靖安王府的所在地,因其紧邻大海,渔业极为发达,在整个云澜郡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渔业重镇。

在临海府知府赵崇礼的陪同下,楚逸渊一行人率先来到了金滩县。金滩县县令赵渔安早已在此候着,见到王爷和知府大人,赶忙恭敬地上前行礼。礼毕,赵渔安便引领众人前往以渔业为主的海阳村。

楚逸渊在海阳村详细询问渔民出海捕鱼的情况,他目光温和却透着探询,向赵渔安问道:“这渔民们每日出海捕鱼,大概的捕鱼量能有多少?所捕海鱼都有哪些种类?”赵渔安对答如流:“王爷,海阳村的渔民们每日出海,捕鱼量根据时节和海域不同,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海鱼种类繁多,像常见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鲅鱼都有,还有些珍贵的石斑鱼、金枪鱼等。”

楚逸渊微微点头,又接着问:“那这些海鱼的销售去向和价格如何?渔民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呢?”赵渔安有条不紊地回道:“海鱼大多销往周边的城镇,价格因鱼的种类和季节波动,总体来说还算可观。渔民们靠着这渔业,生活也还算安稳。”楚逸渊听后,对赵渔安的回答颇为满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赵渔安见王爷心情不错,便接着禀报道:“王爷,渔民出海打鱼,本是支撑生计的营生,可近来海上不太平,渔民们偶尔会遭遇海盗。这些海盗穷凶极恶,不少渔民和渔船被劫持,好些人还因此丢了性命,实在让百姓苦不堪言,也给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隐患 。”楚逸渊听完,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心中暗自嘀咕道:“看来,清剿海盗的行动,势在必行了。”

离开金滩县后,众人马不停蹄地赶往碧浪县。碧浪县县令钱泊川早早就在等候,见到楚逸渊和赵崇礼,立即上前见礼。随后,钱泊川领着众人来到了拥有天然石质港湾、便于渔船停靠的石港村。

楚逸渊在石港村考察一番后,向钱泊川询问起渔民们出海、捕鱼、收入以及生活等状况,钱泊川一一如实作答。听完汇报,楚逸渊的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他郑重地对钱泊川说:“你们这个村子,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港湾优势,极具发展潜力。要利用好这一点,着手打造几个能够停靠重吨位渔船甚至轮船的码头。本王不妨告诉你们,将来我们要建立海军军队,这海军基地就设在你们这个村。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勘探好沿海情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另外,以后国外的大型商船过来,都必须从咱们这个港口上岸,经过查验后才能进入内陆。此地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切不可掉以轻心。”

钱泊川听完,心中既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连忙跪地叩谢:“王爷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王爷嘱托!”

离开碧浪县石港村后,楚逸渊一行人在知府赵崇礼的陪同下,前往了珊瑚县。珊瑚县县令孙锦生早已得到消息,早早便在县衙门口候着,见王爷和知府等人到来,立刻满脸堆笑,快步上前,恭敬行礼:“下官孙锦生,恭迎王爷、知府大人驾临珊瑚县,一路辛苦了!”

寒暄过后,孙锦生引领众人前往明珠村。一踏入明珠村,便能感受到这个海边村落独特的风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气息。孙锦生边走边介绍:“王爷,咱们明珠村因盛产珍珠而得名,这片海域有着大片的珊瑚礁,村民们世代以采集珍珠为生,所采珍珠圆润饱满,品质上乘,许多都作为供品送往皇城,深受皇族喜爱。”

楚逸渊饶有兴致地走进村子,仔细观察着村民们的生活场景。随后,他向孙锦生询问起村民的生活状况、珍珠采集与销售的详情。“孙县令,这村民们采集珍珠的产量如何?一年大概能采多少?销售渠道都有哪些?收入情况又怎样呢?”楚逸渊目光平和,神色关切。

孙锦生连忙回应:“王爷,珍珠产量受季节和海域影响,一年大概能采集数千颗上等珍珠。主要销售渠道一是作为供品送往皇城,二是通过商人卖到周边的大城市。靠着这门营生,村民们生活还算富足。”

楚逸渊微微点头,思考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个很好的产业,不过你们日后要找一些高水平的匠人,对珍珠和珊瑚礁进行深加工,比如制作成精美的首饰、工艺品,如此一来,附加值提高了,收益自然也会大幅增长。”

孙锦生认真聆听,不住点头,恭敬地说道:“王爷所言极是,下官回去后一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不负王爷期望。”

考察结束后,金滩县县令赵渔安满脸热情地邀请道:“王爷,知府大人,还有两位县令,咱们金滩县的海鲜那可是一绝,一定要去尝尝。”楚逸渊欣然应允,众人兴致勃勃地前往金滩县。

到了金滩县,赵渔安早已让人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海鲜盛宴。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味,有鲜嫩肥美的螃蟹、活蹦乱跳的虾、肉质鲜美的鱼,还有各类贝类。赵渔安笑着介绍:“王爷,这都是今早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绝对新鲜,您尝尝。”

楚逸渊笑着点头:“赵县令有心了。”众人纷纷入座,在欢声笑语中品尝着美味的海鲜,席间气氛热烈而融洽,这一趟临海府的考察之旅也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暂告一段落 。

众人围坐一桌,一边品尝着鲜美的海鲜,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楚逸渊夹起一筷子鱼肉,细细品味后,笑着说道:“赵县令,你这道清蒸石斑鱼要是在清蒸前用葱姜蒜和少许料酒腌制一会儿,再在鱼身上划几刀,放入蒸鱼豉油,出锅后淋上热油,激发出香味,味道或许会更上一层楼。还有这道油焖大虾,若是把虾背剪开,挑出虾线,虾肉会更加入味。你们不妨找机会尝试一下。”几位官员纷纷点头,将王爷的建议牢记心中,还不时就烹饪方法展开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酒足饭饱后,楚逸渊神色变得庄重起来,目光依次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诸位,云澜郡是皇上赐封于我的封地,王府设在临海府,足见我对这里的重视。未来,海军军事基地和造船业都会落地于此,渔业及鱼产品加工产业也将成为这里的支柱。临海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希望三位县令不要让本王失望,咱们齐心协力,把临海府打造成云澜郡发展最好、最为亮眼的标杆府城,让全郡乃至全国都看到咱们的成绩!”

知府赵崇礼率先起身,双手抱拳,态度诚恳地说道:“王爷放心,下官身为知府,定会统筹协调,全力支持三县发展。我会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加强各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打造标杆府城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金滩县县令赵渔安紧接着起身,语气坚定:“王爷对金滩县关爱有加,下官定当不负所望。回去后,我会大力发展渔业,拓展鱼产品加工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把金滩县建设成渔业强县,为临海府的发展添砖加瓦!”

碧浪县县令钱泊川也站起身来,挺直腰杆:“王爷的期望,就是下官前进的动力。碧浪县有着天然港湾的优势,我会尽快落实王爷关于建设码头的指示,为海军基地的建设做好准备,同时发展好相关配套产业,让碧浪县成为临海府发展的重要支撑!”

珊瑚县县令孙锦生最后表态:“王爷,珊瑚县的珍珠产业一定不负王爷期待。我会按照王爷的建议,大力发展珍珠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其他县的合作,共同推动临海府的经济繁荣,绝不拖后腿!”

楚逸渊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有诸位这样的决心和担当,我相信林海府的未来一片光明。” 说罢,他目光如炬,逐一扫过面前的知府与各县县令,随后,将视线定格在随行的6名护卫身上,神色坚定地吩咐道:“你们把渔民在海上经常遇到海匪抢劫的位置问清楚,回去之后,在地图上标好。” 紧接着,他铿锵有力,一字一顿地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言罢,豪情在胸,他高高举起酒杯,声音激昂:“咱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众人纷纷举杯,在热烈的氛围中,为林海府的美好未来干杯。

晚宴结束后,灵雀与沧浪两名护卫领命留下,他们穿梭在渔村之中,耐心地向渔民们打听遭受海盗袭击的海域位置以及海盗的相关情况。渔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灵雀等人认真聆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飞云、破岳、炎隼和盘岩四名护卫则跟随楚逸渊王爷返回靖安王府。回到王府后,护卫们悉心伺候王爷早早歇息。待护卫们都退下后,楚逸渊心中仍记挂着林悦,迫不及待闪身进入空间,怀着期待拨通电话,然而听筒里传来的依旧是忙音,他不甘心地反复拨打,仍然是打不通。他满心失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间,这一天奔波劳累,很快便入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