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45章 《粤语诗境中的快乐解构与美学重构》

《粤语诗境中的快乐解构与美学重构》

—— 论树科《我嘅快乐》的多维艺术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我嘅快乐》以独特的语言形态与情感肌理,为诗歌美学开辟了新的维度。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3 月珠江之畔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语言范式,将粤语方言的鲜活生命力注入诗歌文本,以口语化的表达重构了快乐这一永恒主题。当我们将其置于中国诗歌史的长河中考察,既能看到对古典诗歌意境营造的传承,又能发现对现代诗学观念的创新突破,其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一、方言诗学:语言符号的陌生化重构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其魅力首先源于语言的独特运用。树科在《我嘅快乐》中大胆采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使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我嘅快乐,同你嘅快乐”“噈似我哋,嘟微笑咁观音嘅微笑”,这些粤语词汇的运用,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惯用的书面语表达,形成了一种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 “陌生化” 理论,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人们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鲜感,通过语言的变形和扭曲,重新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感知。树科的粤语诗正是通过方言这一特殊的语言符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奇感,从而更加专注于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粤语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在诗中,“噈”“嘟”“喺” 等粤语方言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口语化色彩,还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韵律并非传统诗歌格律的严格约束,而是源于方言自身的语音特点和自然节奏。它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感染力,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珠江畔的市井气息和生活温度。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方言入诗并非新鲜事。古代《诗经》中就有各地民歌的收录,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语言特色和文化风貌。近代以来,也有许多诗人尝试用方言创作,如李金发的粤语诗歌,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科的粤语诗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方言成为诗歌表达的重要元素,而非简单的语言装饰。

二、意象拼贴:快乐体验的具象化呈现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在《我嘅快乐》中,树科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将抽象的快乐体验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兜脚一球,世界波咁入网”“举手一投,三分得手”,这些充满动感与活力的体育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快乐的瞬间与激情。体育竞技中的成功与喜悦,被诗人巧妙地融入诗歌,使快乐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意象的选择,既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又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微笑一笑,睇到乜嘢东东,心生亮丽意象,即刻噈妙成一首”,这里诗人将创作诗歌的过程与快乐联系起来,将诗歌意象的产生视为快乐的源泉。这种对诗歌创作的自我指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当诗人看到美好的事物,心中产生亮丽的意象,并将其转化为诗歌时,快乐便油然而生。这种将艺术创作与快乐体验相结合的意象表达,与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 “酒神精神” 有相通之处。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在艺术创作中,人们能够超越现实的痛苦,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快乐。树科在诗中通过诗歌创作意象的呈现,传达了这种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与自由。

此外,诗中 “观音嘅微笑” 这一宗教意象的运用,更是别具深意。诗人明确指出 “绝唔系宗教嘅微笑”,这就打破了传统宗教意象的固有内涵,赋予其新的意义。观音的微笑在传统宗教语境中往往代表着慈悲与祥和,而在这首诗中,它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快乐共鸣的象征。这种对宗教意象的解构与重构,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突破和对快乐本质的深入思考。快乐并非宗教所独有的特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体验之中。

三、情感逻辑:快乐本质的哲学思辨

《我嘅快乐》不仅是对快乐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快乐本质的哲学思考。诗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快乐从个体体验到群体共鸣的升华过程。诗的开头,“我嘅快乐,同你嘅快乐”,强调了快乐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并非简单的情感传递,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体验和理解的共鸣。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微笑,它是快乐最直观的表达,也是情感交流的桥梁。

诗中对体育竞技和诗歌创作等具体快乐的描写,进一步阐述了快乐产生的源泉。这些快乐源于个体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当人们在体育竞技中展现自己的力量与技巧,在诗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时,就能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真实而具体的,它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最后,“哈哈,哈哈哈,快乐,噈咁简单,噈咁简美,噈咁,唔同你哋又同你哋一齐”,诗人以一种豁达而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快乐简单而纯粹的本质。快乐不需要复杂的条件和形式,它可以存在于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同时,“唔同你哋又同你哋一齐” 这句话,体现了快乐既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又能在群体中实现共享。这种对快乐本质的思考,与中国古代哲学中 “乐” 的思想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儒家强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认为快乐应该在群体中分享和实现;道家则追求 “至乐” 的境界,强调个体内心的自由与平和。树科在诗中对快乐本质的探讨,融合了东西方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情感逻辑和价值取向。

四、诗学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突破

从诗学的角度来看,《我嘅快乐》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诗歌的创新与突破。在语言形式上,粤语方言的运用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单一的语言模式,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方言诗学的探索,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还拓展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它使诗歌能够更好地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

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树科将现代生活元素与传统诗歌意象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育竞技、诗歌创作等现代意象的引入,使诗歌更贴近当代人的生**验;而对宗教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保持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诗歌时代气息。

在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我嘅快乐》采用了自由灵活的形式,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源于方言的自然语音和情感的流动,使诗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自由体诗歌的创作方式,符合现代诗歌发展的趋势,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树科的《我嘅快乐》以其独特的粤语方言表达、丰富的意象拼贴、深刻的情感逻辑和创新的诗学探索,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范例。它不仅展现了粤语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对快乐这一永恒主题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在当代诗歌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诗人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展现诗歌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诗歌与生活紧密相连,快乐就存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