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2章 《铁血丹心铸诗魂》

粤语诗鉴赏集 第52章 《铁血丹心铸诗魂》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3 02:10:47 来源:小说旗

《谂到林则徐》(粤语诗)

文\/树科

睇你嘅半身雕像

竟然,唔系全身塑相……

一世,你嘟喺毋忘初心啊

林青天啊,处身东西南北……

谂到嘅,点止你

冇计硬喺频频扑扑重叠,闪回:

虎门销烟,抵御外侮

治水、治吏、治盐

戍边新疆,屯田固防……

林公,林公啊,林公嘅坎儿井

你哋我哋,经年长流泪……

《树科诗笺》2025.2.11.粤北韶城沙湖畔

《铁骨丹心铸诗魂》

—— 论树科《谂到林则徐》的精神建构与诗性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领域,树科的粤语诗《谂到林则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为我们展现了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深情缅怀与崇高敬意。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2 月 11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与深度的诗歌世界。

一、语言特色: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与诗意表达

树科在《谂到林则徐》中大胆运用粤语方言,为诗歌注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睇你嘅半身雕像”“唔系全身塑相”“冇计硬喺频频扑扑重叠” 等语句,以鲜活的粤语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这种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更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节奏。粤语的声调丰富,九声六调的变化使得诗歌在朗诵时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如同潺潺流水,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粤语文化的氛围之中。

同时,方言的运用也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束缚,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使诗歌更贴近民间生活,更能反映出特定地域人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在《谂到林则徐》中,粤语方言的使用让诗歌与林则徐所生活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了一种内在的联系,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英雄故事,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二、意象选择: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与碰撞

诗歌中的意象选择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谂到林则徐》中,树科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意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半身雕像” 这一意象作为诗歌的开篇,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雕像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英雄的象征,却以 “半身” 的形态呈现,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它既暗示了林则徐的功绩和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又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残缺与遗憾,为诗歌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虎门销烟,抵御外侮”“治水、治吏、治盐”“戍边新疆,屯田固防” 等历史事件的罗列,构成了诗歌中丰富的意象群。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林则徐一生的丰功伟绩,更将读者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让我们感受到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与坚韧。同时,这些历史意象与现实中的 “沙湖畔”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宁静相互碰撞,引发了读者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坎儿井” 这一意象的出现,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坎儿井作为林则徐在新疆戍边时的重要水利工程,象征着他的智慧和奉献精神。“林公,林公啊,林公嘅坎儿井,你哋我哋,经年长流泪”,诗人通过对坎儿井的深情呼唤,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现实的反思。

三、情感脉络:从缅怀到反思的情感升华

《谂到林则徐》整首诗的情感脉络清晰而又深沉。诗歌开篇以看到林则徐的半身雕像为契机,引发了诗人对林则徐的回忆和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林则徐一生功绩的回顾,将这种敬仰之情进一步深化,展现了对林则徐伟大精神的由衷钦佩。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情感逐渐从单纯的缅怀转向了深刻的反思。“谂到嘅,点止你”,诗人意识到林则徐所代表的精神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冇计硬喺频频扑扑重叠,闪回”,这种记忆的不断闪回,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现实的警醒。诗人通过对林则徐精神的反思,呼吁人们在当今时代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诗歌的结尾 “你哋我哋,经年长流泪”,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集体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林则徐的共同缅怀和对英雄精神的珍视。这种情感的升华,使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四、结构布局:起承转合的巧妙安排

从结构布局上看,《谂到林则徐》采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诗歌结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自由灵动。诗歌开篇以看到雕像为 “起”,引发读者的兴趣;接着通过对林则徐功绩的描述为 “承”,进一步丰富诗歌的内容;“谂到嘅,点止你” 一句则实现了 “转”,将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引向深入;最后以 “经年长流泪” 的情感抒发为 “合”,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圆满的收束。

这种结构布局使得诗歌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同时又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在起承转合的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意象,将情感逐步推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五、主题内涵: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时代意义

《谂到林则徐》的主题内涵深刻而丰富。它不仅仅是对林则徐个人的缅怀和歌颂,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林则徐所代表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歌通过对林则徐一生功绩的回顾,展现了他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更体现在他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上。诗人通过对林则徐精神的挖掘和呈现,呼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以英雄为榜样,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精神的永恒价值。林则徐的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是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树科的《谂到林则徐》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丰富的意象选择、深沉的情感脉络、巧妙的结构布局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一首极具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更通过对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我们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启示。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