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民国第一悍匪 > 第89章 良民证好使,这钱花得值

民国第一悍匪 第89章 良民证好使,这钱花得值

作者:庚申大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3 08:01:21 来源:小说旗

王长青等人跟着牛赶山在山里绕来绕去,这山林有小道,但也难走,这几天没下雪,但山里头好多地方还有雪没化呢。

头天晚上运气好,找到了一个猎户修的木屋,里面有火镰,一小堆柴火,还有个破瓦罐,几人也没客气,进去就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临走时,黄大力又补充了一些柴火,还留了一小袋米在里面,权当谢礼了。

这山里就是这样,用了人家的东西,都得讲究点,当然了全凭自觉。

咱夏国人的礼,不像西洋人,全在嘴上,也不像东洋人,全靠鞠躬,咱夏国人的礼,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第二天晚上他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没找到休息的地方,王长青力气大,体力好,腿脚快,他出去转了一圈,就杠了七八根大木头来。

“没屋子,就造一间,我在山里打猎常干,珍珠煮饭,铁溜子你们仨帮我搭把手。”

找了块平地,黄大力把大木头削尖后,立了起来,王长青用另一根大木头当锤子,把木头钉在地上,立了起来,立了四根大木柱子,这框架就起来了。

刘大嘴、牛赶山也都是从小干活的,几个人一起动手,去砍了不少碗口粗的木头,王长青大力出奇迹,不一会儿,四面圆木弄的墙就立起来了。

牛赶山他们也不知大掌柜的,从哪变出一把一尺多长的兵刃,看着金闪闪的像黄金做的,说是匕首长了点,说是剑嘛又短了点,但看着好用得很。

在牛赶山等人眼里,大掌柜的拿着这剑,几剑下去,那几根大木头就像豆腐一般被切成了几段。

接着大掌柜的像砍柴一般,把这大木头切成了一堆四四方方的木板,齐整得很,这还没完,大掌柜的又从背篓里掏出了一大包钉子。

“铁溜子,你们几人把这木板钉到墙上,这是锤子,我再去弄点木头,封上顶。”

王长青一走,黄大力就开口了:“我说大掌柜的这一手切木头的功夫,比木匠还厉害,哪个木匠不得弄个一个时辰,大掌柜的这一眨眼的功夫就弄好了。”

牛赶山道:“要不怎么能当大掌柜的,枪法准、力气大、体力好,就算不当绺子,到哪儿也能混出头。”

刘大嘴道:“别瞎说,大掌柜的天生就是当绺子的料。干活,干活,早点建完,早点睡觉。”

等王长青回来,又干了半个小时,一间木屋就搭好了,好歹能遮风挡雨,再弄几块木板往地上一铺,就能安心睡一觉了。

在山里没个遮挡,可不安全,就算是点着篝火,睡到一半被老虎、豹子拖走的事,也常有。

第三天中午,他们才从山间小路,走到了开原附近的大道上,这时的五人已经大变样了。

王长青是个三十多岁的掌柜,刘大嘴牵着一头驴,背上驼着一大包皮货,黄大力也背着一包皮子,牛赶山跟珍珠各背着一个大包袱。

牛赶山改头换面了,是个脸上长痦子的小胡子,珍珠也不是大姑娘打扮,而是一个面嫩的年轻小伙。

这一行五人,就是个皮货商带着手下从山里收了皮货出来。

这皮货是今天上午从山里收的,刘海子是洪大彪以前安的眼线,这眼线平常也不打听什么事,只是在这片山里收皮货,偶尔接待一下走山路的兄弟,赚点小钱。

王长青问过牛赶山,这人就是以前的小喽啰,脚受了伤,跑不得远路,所以安排了这种活。

别看这刘海子是小喽啰,但日子过得可不差,以前有积蓄,退了后,洪大彪安排了份有稳定收入的差使,他娶了两个老婆,在那片山林子里,大小也是个人物。

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去当绺子的原因,运气好,能躲过生死关,还真能过上好日子。

五人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良民证,就去了开原县城,在开原的一家旅馆开了三间房,但人实际上都去了开原的一家面馆里猫着。

五人在面馆的后院,休息了半天,没见什么动静,王长青这才放心,这良民证好使,李师爷花的钱值。

这良民证可没少花钱,一张良民证一千大洋,只要送照片和底片过来,人不用来,要什么身份就能办什么身份,只要不是当面对质,认人,这就是真的。

当然这身份经不起调查,一旦被鬼子抓到了,找到村子里的人或是街坊邻居,来当面认人,还是会露馅。

至于会不会牵扯到办证的人,这就不用操心了,人家有人家的道,背锅侠、替死鬼,这些都是早就找好了的。

从古至今,夏国人找规则的漏洞,那是钻研透了的,官有官的法,吏有吏的道,这差有差的手段,全都是为了钱。

东洋人来了又怎么样,东三省这么大,他管得过来?

具体执行,还不得靠当地人?这当地的吏员、衙役从大清那时起,就烂透了,东洋人来了,还是这帮人上。

他们是熟手,他们识字,他们有钱上供,也有胆子上下其手。

东洋人要彻底掌握东三省,还得过几年培养了一批会东洋话的二鬼子学生后,以华治华,这才把基层的权力掌控上一部分,很多政策这才能执行到位。

吃过晚饭,王长青带着珍珠在开原逛了一圈,没找到什么下手的,肥羊有,都是夏国人,他没兴趣,要抢就抢鬼子的。

还是去四平街吧,那边的事,眼线都安排好了。

开原这边的眼线,当天下午就联系好了大车,第二天一早,五人就坐着三辆大车,从开原去四平街。

这四平街,原本还有个名叫五站,是从伪满洲国的都城新京(宽子城)往南,每60里设一铁路站,这里是第五站,就有个名叫五站,但这名太不正式。

五站的火车站正西边有个老镇叫四平街,很多百姓就还称这一片叫四平街。

其实要是坐火车,从抚顺到四平街,很快一天就能到,他们良民证也有,根本就不用走山路,这么麻烦。

但王长青留着抚顺的良民证还有大用的,他不想在做案后,进入鬼子的视线中。宁愿走山路,用其他的良民证当掩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