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 第74章 派这种人来简直是添乱!

在陆战中,火炮始终是最主要的火力来源,即使到了后世,火炮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

然而,大明现有的火炮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明朝火器的发展是从永乐年间才开始迅猛进步的,如今的火炮,除了能吓唬骑兵、扰乱阵型外,毫无实际用途。

既没有精准度,也没有射程,除了守城时架在城墙上轰击或攻城时摧毁城门外,几乎无法派上其他用场,甚至连调整方向和瞄准都很困难。

如果能够配备先进的火炮,那就天下无敌了。

遗憾的是,尽管他忙碌了好一阵子,武器方面仅成功制造出了燧发枪和几把劣质钢刀,其他一无所成。

并非他不懂技术,而是从前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可现在需求迫切,却又为时已晚。

古代铸造火炮的方法无非就是土模、铁模、失蜡法之类,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模具制作根本不可能。

不过李伟对这些传统方法嗤之以鼻。

他已经做出了水力车床,谁还需要去铸炮?

铸炮是不可能的,等他的水力膛床造好后,直接就能进行膛削加工。

既然有高碳钢可以淬火硬化,完全可以当作膛刀使用;即便选用软一点便于加工的钢材来做炮管,其性能也会比铸造的火炮强出许多倍!

铸造火炮最大的弊端在于内壁粗糙,必须发射圆形炮弹才能滚动出去,而且炮管直径要比炮口略小,否则容易卡住导致炸膛。

这样的炮管密封性极差,射程与威力都无法与膛削的炮管相比。

这段时间李伟也在研究水力膛床,但目标并不是制造火炮,而是打造蒸汽机。

蒸汽机虽说是瓦特改良而成,但实际上也离不开众人的协助,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

最初,瓦特的蒸汽机相当简陋,活塞靠麻绳密封,气缸表面也凹凸不平,漏气现象严重。

直到一个名叫威尔金森的人出现,此人专攻大炮制造,也是水力镗床的创造者。

他利用水力镗床为瓦特加工出内壁光滑的气缸,大大减少了气体泄漏,这才让瓦特的蒸汽机真正推动了工业前行的步伐。

可惜,李伟的水力镗床尚未完成,蒸汽机无法制造,自然也就造不出大炮。

思索良久,他唯一想到可用的暂时性武器,是一种以汽油桶制成的飞雷炮,民间戏称为“没良心炮”。

这种装置不过是将巨大的铁桶当作抛射物,因为投掷的物体通常重达十余斤,所以威力极大,但射程不过两百米,操作困难且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会伤及自身。

思虑再三,李伟最终决定先将其制作出来试验一番。

此外,那些长刀兵的装备给了他灵感,他计划给燧发枪配备专门的工具,以防敌人近身时毫无反击能力。

至于旗手,则可以用哨子代替,不必再让一个人专职举着沉重的大旗如此辛苦。

另外,小号将是战场上指挥的理想工具!

李伟飞速写下大量内容,总算为神火卫制定了初步的训练规划。

“唉,要是时间充裕的话,真想把线膛枪、米尼弹和线膛炮全都研制出来,那样我就无所畏惧了。\"

李伟无奈地叹了口气。

未曾料到朱元璋会派他上战场,如今仅剩一个月,许多事情根本来不及准备。

安排好计划后,李伟前往军器局,必须尽快生产所需物品,时间紧迫,而且装备完成后士兵们还需适应与训练。

就连哨子和小号这类小物件,也需尽早制造。

为了保命,李伟立刻投入行动,一方面督促军器局打造所需物资,另一方面着手重新规划神火卫的战斗队形。

首先,那千名骑兵保持不变,此时骑兵的作用依然显着。

另有一千弓箭手,李伟打算重组他们,部分担任后勤工作,其余预备成为炮手。

剩余的三千余人,则依照三三制模式部署:

三人一组,呈三角形排列,后方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前方一人负责射击,左侧交枪后由右手递回右侧,无需转身即可完成交接。

后方两人依次替换,左先右后,交替进行不得混乱。

以此构成射击小组,既节省了切换时间,速度预计还会比传统三段击更快些许。

这是射击团队,接着便是大规模的编队整合了:

每三组组成一个小队,配备一名小队长,总共十人。

三个小队构成一个大队,设一名大队长,总计三十一人。

三个大队加上一些军官和后勤人员,刚好是一百人的编制,这样百户与千户的设置便无需变动,直接按照卫所制度安排即可。

千户、百户通过号声指挥,大小队长则用哨音,可设计两种音调各异的哨子和号子。

固守时,小组排成横列阵型,最大化火力效果;进攻时,三个小组以小队长为中心形成三角形布局,两组掩护,一组推进,循环交替。

至于若遭遇近身战斗,如何应对敌军冲锋,李伟决定让手下的武将自行探讨,毕竟这些将领对骑兵作战颇为熟稔,无需他多加干涉。

然而此事还需待特殊装备完工后方可实施,该装备需安装在枪管外部,不仅需要制作套筒,还需在枪管上添加卡扣以固定。

三千支枪械,预计三五日便可完成。

眼下暂且搁置装备问题,三角队形的训练必须尽快展开。

于是李伟先是对现有的射手进行考核,挑选出一千名技艺最佳者作为主射手,每位主射手配两名专门负责装填弹药的助手,其中一人兼任小组长。

尽管哨子和号子尚未准备妥当,李伟却已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训练。

起初因缺乏指挥工具,场面难免混乱,加之三三制本身看起来就杂乱无章,因此当沐英两天后再至神火卫驻地时,见到的便是这般景象:

整个校场内数千将士秩序全无,先前整齐划一的队列荡然无存,盾牌手、长刀手的身影杳无踪迹,除骑兵外,连弓箭手也无所事事,仅剩下三千人手持燧发枪,在场内四处游走。

沐英呆立片刻,环顾四周,确认这里是神火卫后,顿时感到一阵迷惘!

我的弓箭手呢?我的方阵呢?我的长刀手与盾牌兵又在哪里?

思索良久才猛然醒悟,哦,原来这些乱作一团的人正是自己精心训练出的精锐之师!

他们未曾离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出现在校场上罢了……真是见鬼了!

“李管操!李管操!……”

沐英愤怒地吼叫起来。

如此独特而刺耳的称呼迅速吸引了李伟的注意。

为了避免他继续叫嚷下去,李伟急忙跳起来挥手回应:“在这儿呢,这儿呢!”

沐英满面怒容地来到李伟面前,强压怒火,指向校场上混乱不堪的士兵。

“李管操,你这是在干什么?”

“哦,我正在教他们演练新战法呢。

侯爷,您叫我李大人也可以,直接叫名字也无妨,别再叫我管操啦。\"

李伟一本正经地说道。

“李管操,这算什么战法?简直乱得不成样子!”

沐英没理会他后面的话,高声质问。

“侯爷,请您改口叫我的官职或是姓名……哎呀,我是说请称呼为李伟或李大人!”

李伟再次强调。

“管你是李伟还是李大人,在这儿就得叫你管操。

你把神火卫折腾成这样,还指望能上战场吗?”

李伟无奈翻了个白眼,这人怎么完全没听进去?

“这是我精心设计的新阵型,表面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将来您自会明白。\"

李伟又重复了一遍。

“你以为我不识相吗?李管操,这般胡闹,我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沐英也是气得够呛,原想着朱元璋有吩咐,想与李伟拉近关系,可这家伙根本就是个门外汉,啥都不懂还瞎折腾,把原本规整的队伍搞得一团糟,怎不让他恼火?

“既然是陛下让我统领神火卫,那就由我全权负责,无需你多言!”

李伟也颇不耐烦地回道,这人净纠缠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好,李管操,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拭目以待了,待陛下前来巡查时,看看你怎么解释!哼!”

沐英冷哼一声,愤愤地转过身大步离开。

他打算去找朱元璋反映情况,派这种人来简直是添乱!

本以为李伟只是走个形式,自己什么都不用管,让手下照常操练就行,没想到竟把队伍搞成这般模样!

李伟望着远去的沐英,嘴角微扬,低声嘀咕:

“你爱叫什么管操就叫吧,反正我不在乎!”

——

把沐英气得离开后,李伟依旧坚持练习所谓的“新阵法”。

但他逐渐意识到,仅靠这种方式收效甚微,还是得等待哨子和军号到位,形成完整的指挥体系才行。

无奈之下,他只好暂停阵法演练,改为三人一组进行装填和发射训练。

……

武英殿内,数位画师围聚于一部小巧的手机周围,参照屏幕上展示的地图,精心绘制着一幅万国堪舆图。

朱元璋坐卧难安,在众人之间来回踱步。

昨日李伟离开后,他便立刻召集画师前来绘制此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