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 第18章 郁郁寡欢

虽然这个时代无法炼制出后世那样铜纯度超过99.9%的精铜,但红铜早已有之。

只是红铜质地偏软,难以铸造成型,后来才掺入其他金属制成黄铜、青铜以及白铜等多种合金。

尽管如此,这种红铜和现代意义上的纯铜相比仍有差距,但先用着也罢,待有了电力后,再通过电解法提纯铜材。

至于磁石,倒是现成可用的,虽然它的磁力强度不及人工制作的强力磁铁,但这并不妨碍先将其投入使用,等到通电之后,再利用电磁原理制造更强的磁体。

至于最后提到的生漆,这是一种天然的绝缘材料,早已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之中。

方建宝听罢思索片刻,说道:“大人尽管放心,你需要的这些物件,我定会帮你寻觅齐全。\"

“嗯,如此甚好。\"

李伟身为电气与机械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到明朝最大的感受便是没有电什么都寸步难行。

因此,首要任务便是研制发电机,其余的事情只好暂且搁置。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他的电脑里存储了许多珍贵资料,绝非学业资料,而是关乎实际操作的专业文档。

唯有通电之后,电脑方能正常运转,诸多事务亦会事半功倍。

就在李伟与方建宝交谈之际,一名工匠匆匆赶来,禀报情况:

“李大人,外面有位薛大人求见。\"

李伟愣了一下,薛大人?是谁?

他思索片刻,决定先见了再说。

“让他进来吧。\"

工匠离开不久,就把薛祥带了进来。

薛祥此刻面色不佳,他提交的两份关于申请调拨银两建造船只的奏章都被李伟驳回了,要求他编制预算时,他认为这奸诈之人之所以刁难他,是因为自己不同意他担任工部侍郎。

李伟看到进来的这位老者有些面熟,记起这是前两天早朝时反对他升任侍郎的人。

“李大人!”

薛祥阴沉着脸勉强行礼。

-----------

李伟也不愿虚伪客套,直接问:“原来是薛尚书,您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李大人,圣上让我负责监督建造一百六十六艘海船以供海运之用,我已两次上书请求调拨银两,却都被李大人否决,不知李大人此番用意为何?”

其实他先前也去求见过朱元璋,但朱元璋看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干脆顺水推舟把李伟推到前台,让他亲自来找李伟。

“不是让你编制预算了吗?”

李伟皱眉说道,昨天他恰好在一堆奏折中翻到了薛详的,粗略一看,上面只简单提及需造一百六十六艘船,每艘约需三千两,总计大约五十万两白银,并未详细列出各项开支,这样的预算怎么行呢?

“老夫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李大人还想要怎样的预算?”

薛祥怒气冲冲地说道。

李伟看着他的样子,翻了个白眼。

“预算自然不能这么草率。

算了。\"李伟不愿与他争执,转向方建宝说道:“去拿纸笔来。\"

方建宝立刻应声,迅速取来了纸笔。

李伟不太擅长使用毛笔,但也只能勉强应付。

几笔勾勒,李伟画出一张简易表格,接着开始向薛详解释。

“你看,这一列是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比如人工费、材料费之类的,而这一行则标明单价、数量、金额等,最后的小计和总计最好用大写数字书写,以防有人篡改……”

李伟按照后世自己制作预算表格的方式,耐心地向薛祥说明,薛祥听得眉头紧锁,似懂非懂。

提起李伟,也算得上是个全才了。

初到那家由老板经营的小公司时,他是负责技术工作的。

这位老板虽然能力有限,胆子却不小,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只要哪个行业能赚钱,他就往哪里钻,只要是与电气相关的事儿,他几乎都没落下。

先前好几位技术员都离开了,因为在技术岗位上讲究的是精益求精,现代企业分工明确,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样样通却样样松的人。

若非转向管理层,否则想换工作也难。

李伟被这老板折腾了好几年,也是无奈之举。

起初还不错,后来国际局势变化,公司业务受挫,有能力的人都离开了,留下的多是些老弱病残,还有李伟。

自从车间主任察觉形势不对辞职后,李伟便成了身兼数职的老员工。

从进货、生产检测到发货出货,连仓库管理都归他管,甚至在招投标时还得帮忙做预算之类的事。

更惨的是,他是孤军作战,虽有同事戏称他为“厂长”,但工厂里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干活,忙时才找些临时工凑合。

幸好那段时间公司业务清淡,车间也不怎么忙碌,不然李伟可真应付不过来。

这就是小公司的现状!

这边薛祥听完李伟的讲述,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两眼发光地看着李伟随手画的草图,恨不得立刻抢走。

李伟口干舌燥地讲解完表格内容,又大致介绍了招投标的方式,不过也没深入阐述,毕竟这个时代不一定适用。

“李兄,实在是妙思横溢,大才也!”

薛祥目不转睛地盯着草图,嘴里不停地夸赞。

“哎呀,还行吧……”

李伟有些疑惑,不过是份表格而已,他电脑里还有很多现成的模板。

即便如此,有人这样夸奖还是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好了好了,这些就给你了,你回去试试吧。

我先告辞了。\"

李伟不耐烦地将草图递给薛祥,自己急匆匆地站起身离开。

快到下班时间了!

要是下班还不积极,那脑袋怕是有问题。

得先去文渊阁打个招呼,免得老朱以为自己又溜号了。

路过午门外时,顺便跟茹大爷打个招呼,谁知茹大爷板着脸装作没听见,李伟刚走开一会儿又回来打招呼,这下茹大爷忍无可忍了!

“狗贼别跑,老夫跟你拼了!”

茹太素手持巨型“毛笔”,直奔李伟而来,李伟拔腿便逃!

……

因离家遥远,待他腿酸到家时已近黄昏,李伟提着途中购买的油盐酱醋叩响了家门。

“老爷,您回来了!”小青开门见是李伟,喜出望外地喊道。

李伟仍对“老爷”的称呼感到不适,总觉得这称呼与自己的年龄不符。

自己这般年轻,怎会显得如此苍老?

“嗯。\"

他点点头,将东西递给小青,随后迈入家中。

这院子虽小且破旧,但在小青的打理下略显温馨。

自从朱元璋将他从皇宫释放以来,他便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嗯,尽管朱元璋认为他懒散狡猾,但他几乎没空闲过,别说应天府都没时间好好游览一番,更不用说传说中的秦淮河景色了,那里的青楼闻名遐迩。

这两天他想通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等朱元璋觉得他无能,将他贬到基层或发配到地方就好了!

……

乾清宫内,朱元璋下朝后开始处理内阁整理的奏章。

内阁成立后,虽然李伟偷懒且行事荒唐,但朱元璋的工作负担减轻了许多。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依旧逐一批阅每一份奏章。

实际上,只要明朝皇帝稍微用心管理,皇权是不会旁落的。

毕竟内阁只有建议权,而皇帝则掌控着锦衣卫和东厂,臣子根本无力反抗。

即便朱元璋半途登基,想杀谁就能杀谁,内阁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可惜,朱元璋精心构建的集权体制再完善,也无法阻止后代的荒废。

朱元璋认真审阅奏章,对照内阁附带的小纸条摘要核对内容有无偏差,再结合建议自行批复,完成后便丢掉内阁的小纸条,不留痕迹。

就在他翻阅之际,一份奏章里夹带的纸条引起了他的注意。

纸条上用加粗字体写着“震惊!大庭广众之下……”

文风独特,字迹潦草不堪!

朱元璋心中微震,赶紧逐字细读。

片刻后,看清奏章内容,朱元璋怒不可遏,脸红脖子粗地斥责:“这厮胆敢如此戏弄朕!简直无法无天!”

“速传朕旨意,将李伟重罚四十……改为三十大板!”

盛怒之下,他还是减去了十板,担心真把李伟给……

门外侍卫立刻领命而去……

------------

不多时,那灵动俏皮的小公主,再次以送茶点为由,踏入了乾清宫的大门。

这几日她屡次前来,却始终未能见到李伟,心中难免郁郁寡欢。

“孩儿拜见父皇,特为母后送来茶点。\"她端庄行礼,双手呈上精心准备的茶点。

朱元璋刚发泄过怒火,正心绪不佳,对于女儿讨好的举动并无反应,仅淡淡嗯了一声,未抬头相望。

片刻后,他略抬起头,却发现女儿仍立于殿中,疑惑问道:“尚有何事?”

女儿吞吞吐吐半晌,方鼓起勇气问:“父皇,为何这几日不见李伟?他去了哪里?”

提及李伟,朱元璋本已缓和的脸色瞬间阴沉,冷哼一声:“死了!”

小公主身躯一震,呆滞片刻,脸色惨白:“死了?李伟死了?”

……

“呜啊……李伟死了……”

连说了几遍,她忽然放声痛哭。

“你哭什么?莫要哭了!”

朱元璋被吓了一跳,厉声制止。

“可李伟真的死了啊,呜呜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