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08章 冬雪问计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08章 冬雪问计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赵括踏出营帐,牛皮靴踏在结着薄冰的校场上,靴底与冻土摩擦,发出细微而清脆的 “咔嚓” 声,宛如奏响一曲冬日的乐章,惊得躲在夯土墙缝里的沙鼠仓惶逃窜,瞬间消失在黑暗之中。赵括腰间悬着断云剑,剑柄上系着新制的双籍符节,狼头与玄鸟的纹饰在雪光下若隐若现,恰似此刻萦绕在他心头的秦赵博弈,神秘而充满变数。

中军帐内暖意融融,与帐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反差。尸佼正全神贯注地用算筹在雪地沙盘上推演秦军的动向,神色专注得如同一位亲临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红色算筹整齐排列,象征着函谷关的秦军主力,那阵势仿佛随时都会发起猛烈进攻;白色算筹醒目地标注着河西的粮草囤积点,那是秦军后勤补给的命脉所在;而代表赵军的玄色算筹,在河套与上党之间巧妙地摆出雁形阵,蓄势待发,仿佛在等候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秦王采用范雎之策,远交齐楚,近攻韩魏。” 尸佼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拿起青铜镇纸,重重地压在最新的斥候密报上,纸上 “秦商白氏囤积河东盐” 的朱砂批注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地昭告秦国的勃勃野心。“若任由秦国打通河西栈道,不出一个月,陇右的粮草便能顺利运抵函谷关,届时秦军实力大增,我们的处境将愈发艰难。” 尸佼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苏三娘披着羊皮斗篷,斗篷上还沾着漠北的霜粒,似乎带着遥远之地的彻骨寒意。她大步迈进帐内,伸手解下腰间的匈奴式角弓,弓弭上的狼髀石坠饰随着她的动作晃动,不经意间撞上火盆边缘,溅起一串火星,恰似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落在赵括绘制的《秦赵对峙图》上。“匈奴左贤王与单于之间的裂痕已越来越深,” 苏三娘伸出手指,在地图上的居延海处划过,那片广袤的水域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变数,“若资助其幼子乌维争夺单于之位,凭借漠南十三部的力量,至少能牵制秦军五万骑兵,为我们减轻不小的压力。” 苏三娘目光坚定,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辕门报马的嘶鸣声,打破了帐内短暂的宁静。墨玄身着黑色披风,披风裹挟着雪粒,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进帐中。他衣襟上绣着的 “黑冰台” 狼头纹已被积雪掩盖,隐隐约约,仿若隐匿在黑暗中的神秘力量。墨玄伸手解下冻得僵硬的牛皮信囊,动作略显迟缓,看得出他在这冰天雪地中奔波的艰辛。信囊里装着从咸阳城重金购得的《秦栈道图》,这可是至关重要的情报。“栈道分为南北两段,” 墨玄展开地图,手指沿着路线缓缓移动,详细地介绍道,“南段经陈仓进入陇右,北段过狄道通往河西。” 他拿起狼毫笔,在图上圈出狄道隘口,笔尖用力,在羊皮纸上留下深色的痕迹,仿佛要把这个关键地点深深地刻在众人心中,“此处栈道下方是枯水期的洮河,若用浸过胡麻籽油的羊皮纵火,定能让秦军这条补给线陷入火海。” 墨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似乎已然看到秦军补给线被切断后的混乱场景。

赵括听闻,目光陡然一凛,手中的断云剑 “唰” 地一声横在沙盘上方,剑刃寒光闪烁,映出三枚红色算筹的倒影。“远交近攻,要破解此计需分两步。” 他目光如炬,扫视帐中众人,最后落在苏三娘腰间的雁翎刀上 —— 那是三年前河套之战中匈奴右贤王的佩刀,承载着一段英勇无畏的历史。“西守陇右,火烧栈道,可切断秦军粮草,使其失去后勤支撑;东联楚国,派遣公主和亲,可解除后顾之忧,避免腹背受敌。” 赵括声音沉稳有力,字字如锤,仿佛在宣告一场宏大战略的开启。

尸佼听后,立刻拿起算筹,在地图上排出新的阵型,动作娴熟而迅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棋手在棋盘上落子。“楚国春申君向来与范雎不和,”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划过江淮流域,那片土地孕育着无数的机遇与可能,“若以淮北盐场作为聘礼,再承诺‘胡汉双籍商队自由通关’,凭借楚人重利的特性,定能动摇秦楚盟约,让楚国成为我们的助力。” 尸佼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河外会盟时,春申君对赵制量器的复杂态度,不禁微微皱眉,“楚人看重利益,盐引制度正是他们的软肋,我们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苏三娘听着众人的分析,无意识地用刀柄轻轻敲打着火盆,火星飞溅在她手背上的胡族刺青上,那刺青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火光的映照下微微闪烁。“漠北的雪比河套来得更早,” 苏三娘陷入回忆,上个月在匈奴王庭见到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左贤王的金帐前堆满秦国产的蜀锦,那鲜艳的色彩与奢华的质地,无不彰显着秦国的拉拢之意,“乌维的使团已在邯郸城外,他们需要二十车赵制甲胄 —— 以此换取单于庭的中立。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务必抓住。” 苏三娘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

帐外的雪突然变大,西北风如同发狂的猛兽,卷着雪片狠狠地拍打帐门,发出 “砰砰” 的声响,将赵括案头的舆图一角掀起。赵括眼疾手快,伸手按住地图,目光落在河西走廊的秦军粮草囤积点上 —— 那是墨玄的密探用性命换来的情报,每一个标记都承载着生死与忠诚。“栈道起火之日,” 赵括的声音夹杂着帐外的风雪,低沉而坚定,“便是我军突袭河西之时。那时,秦军必定大乱,我们便可趁机出击,夺取优势。”

墨玄从袖中小心翼翼地抽出染血的布帛,布帛上用匈奴文写着栈道守将的更替时间,字迹有些模糊,却无比珍贵。“狄道隘口的秦军换防期在冬至后三日,” 墨玄用指甲轻轻划过布帛上的狼头印记,那是黑冰台死士最后的标记,承载着他们的使命与荣耀,“届时栈道守军会减少三成,兵力空虚,正是纵火的绝佳时机。” 墨玄的声音虽轻,却如同在众人心中敲响了战鼓。

赵括听后,猛地站起身,手中的断云剑指向帐外的烽火台,动作干脆利落,尽显决断力。“传我的命令,”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敢,却又暗藏几分隐痛,毕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调飞骑营三百人,随苏三娘护送乌维返回漠北,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加强与匈奴的联系;派遣御史大夫前往楚国,以玄鸟纹玉璧为凭,洽谈和亲事宜,务必促成联盟。” 赵括望向尸佼,眼神中透着信任与期待,“盐引制度再加码,凡楚商持双籍文牒购盐,可免关税两成,以此吸引楚人,增强我们的联盟筹码。”

话音刚落,中军帐的牛皮帐门被风雪猛地掀开,一名胡族传令兵背着满身积雪闯入,活像一个雪人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腰间悬挂的双籍腰牌还滴着冰水,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传令兵跪地呈上一卷羊皮地图,动作迅速而恭敬。赵括接过地图的瞬间,发现边缘处有用匈奴文写的 “左贤王赠”—— 原来乌维的使团早已准备好了投名状,这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让众人看到了与匈奴合作的希望。

“栈道纵火由黑冰台负责,” 赵括将地图递给墨玄,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告诉弟兄们,洮河沿岸的胡族牧人会提供羊皮筏,协助你们完成任务。” 赵括忽然想起三年前在玉门关设立的互市关,那些用盐引换得平安的胡族商人,此刻或许正充当着秦军栈道的眼线,世事无常,令人感慨。“事成之后,每个参与行动的死士家属,都可在河套分得百亩熟地,让他们的牺牲得到应有的回报。” 赵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勇士们的敬重与关怀。

苏三娘一直静静地看着沙盘,此时她的角弓突然发出 “咯吱” 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她望着沙盘上代表秦军粮草的白色算筹,思绪飘回到在漠北见过的秦商车队 —— 那些披着匈奴皮货的马车,看似普通,车轴上却刻着隐秘的玄鸟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秦军的粮草队,” 苏三娘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帐内引起轩然大波,“用的是赵制车轮。这表明有人在暗中与秦人勾结,出卖我们的技术。”

这句话让帐中众人皆是一震,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尸佼反应迅速,猛地抽出《胡汉律合》竹简,动作急切,竹简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快速翻到 “战时量器禁售” 条款,手指沿着简牍边缘划过,目光中透着愤怒与警惕。“去年已明令禁止向秦人出售车轴部件,” 尸佼眉头紧锁,语气严肃,“定是代郡的旧贵族私通秦商,为了利益不惜背叛国家。这种行为绝不能姑息。”

赵括听后,怒目圆睁,手中的断云剑重重劈在案几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得算筹散落如雪,仿佛在宣泄着心中的怒火。“传令代郡太守,” 赵括的眼中闪过冷光,如同冬日的寒星,“三日内查封所有与秦商交易的工坊,敢用赵制量器牟利者,全家充作量器监苦役,以儆效尤。” 赵括忽然想起半年前在邯郸捣毁的黑市钱庄,那些用不同刻度量器盘剥百姓的商人,最终都成了校准旧斗斛的工匠,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贪婪者必将受到惩罚。

雪渐渐变小,中军帐的天窗透进青白的天光,照亮了帐内众人的脸庞。赵括蹲下身,用算筹在雪地沙盘上重新排布,动作沉稳而专注,仿佛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战局。代表秦军粮草的白色算筹被红色剑痕划断,象征着秦军补给线的断绝;代表赵军的玄色算筹在栈道两侧悄然集结,如同即将出征的勇士,蓄势待发。他忽然发现,当算筹的排列与洮河的走向重合时,竟与当年武灵王在阴山绘制的骑兵突袭图别无二致,历史的传承与智慧在此刻交汇,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信心。

“西守东联,” 尸佼喃喃重复着这个词,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与期待,他将代表楚国的青色算筹移向江淮,仿佛在为赵国的未来布局,“既切断秦之粮草,又联合楚之强援,范雎的远交近攻,终究是棋差一着。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破秦国的战略封锁。”

墨玄将《秦栈道图》收入信囊,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在珍藏一件无价之宝。他忽然想起在咸阳城看到的景象:秦国丞相府的照壁上,新刻了 “远交近攻” 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彰显着秦国的野心;而在照壁阴影里,有个工匠正在偷偷摹刻赵制量器的刻度,这一幕让他感到一丝悲哀。“秦人学得了量器,却学不得人心。” 墨玄低声说道,声音被帐外的风雪吹散,却深深地印在了众人的心中,人心的向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赵括走出中军帐,阳光照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他望着校场上正在集结的飞骑营,胡汉骑士们身着闪亮的甲胄,在雪光中闪烁着耀眼光芒,狼头纹与玄鸟纹的军旗并排而立,猎猎作响,彰显着团结与力量。他忽然想起幼主在秋狝之典中射中白鹿的场景 —— 那时他便明白,真正的胜算,从来不在算筹的排列,而在人心的向背。只要赵国上下一心,胡汉团结一致,定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远处的洮河方向,一队披着羊皮的胡族牧民正赶着装满胡麻籽油的牛车前行,车辙在雪地上留下蜿蜒的痕迹,如同一条即将苏醒的银蛇,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行动。赵括知道,当这些籽油浸透栈道的木梁时,燃起的将不仅是秦军的补给线,更是赵国在寒冬中破局的希望。这场谋划已久的行动,将为赵国带来新的生机与转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