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2章 疑云密布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2章 疑云密布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一声尖锐铜钲响,如同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瞬间刺破厚实牛皮营帐。彼时,赵括正全神贯注地俯身于案几之上,手中炭笔在摊开的弩机图纸上轻轻游走,眉头微蹙,神色凝重。墨离新改良的连弩,虽已具备三矢连发的强大威力,可机括磨损过快这一棘手难题,依旧如阴霾般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挥之不去。恰在此时,帐外传来斥候急切呼喊:“报!秦军两千轻骑现于空仓岭!” 这一声通报,仿若一道惊雷在营帐内轰然炸响,惊得赵括指尖一颤,手中炭笔不受控制,在羊皮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触目惊心的裂痕,恰似一道狰狞未愈的伤疤。

“传令强弩营,即刻列成三列,依次轮射,务必让箭矢精准压着敌军马蹄。胡骑营,按兵不动!” 赵括迅速回过神来,果断下令。他一边说着,一边利落地将图纸卷成筒状,顺手拿起一旁青铜镇纸,稳稳压住末端翘起边角。在下达 “按兵不动” 这四字指令时,他特意加重语气,目光如电,迅速扫过帐中诸位将领。只见陷阵司马紧咬着牙关,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捏得泛白,显然对这种看似保守、“只守不攻” 的打法极为不满,脸上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秦军马蹄声由远及近,仿若沉闷雷声,滚滚而来,响彻山谷。当第一波骑兵气势汹汹踏入弩箭射程之时,赵括高高举起的令旗却在半空中陡然停顿。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那些秦军士卒看似杂乱、实则暗藏玄机的阵型,瞳孔微微收缩,心中瞬间了然 —— 这绝非一场真正进攻,分明是敌军精心策划的试探。“即刻告知弩手,务必留存三成箭矢。” 他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对身旁军侯低声叮嘱,声音里不自觉带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转瞬之间,第一轮箭雨仿若密集黑色雨点,裹挟着凌厉气势,呼啸而下。秦军士卒纷纷中箭,惨叫连连,瞬间丢下二十余具尸体,狼狈不堪地迅速后撤。赵括快步登上了望塔,目光紧紧追随着秦军撤退身影。只见他们撤退时步伐整齐划一,毫无慌乱之态,显然训练有素。赵括见状,心中愈发笃定自己的判断,猛地转身,一脸严肃地对墨离说道:“速去彻查,看看他们遗落的伤兵之中,是否有人携带着特殊标记之物。” 墨离心领神会,立刻领命而去,脚步匆匆,动作麻利。他深知,主将既然下达这样的指令,必定是敏锐察觉到了某些异常。

与此同时,在营地另一隐蔽角落,廉颇头戴斗笠,身着普通士兵服饰,巧妙混在士兵中间,正目不转睛地观察这场防御战。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眼神依旧犀利如鹰,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睿智与沉稳。看着赵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有条不紊的模样,廉颇心中暗自思忖。他注意到,赵括并未如陷阵司马期待的那般贸然全力出击,而是巧妙精准地控制着弩箭发射节奏,每一次放箭都恰到好处,既有效威慑了敌军,又避免了无谓的箭矢损耗。这种打法与他自己坚守三年的战术虽有所不同,却也在看似平淡之中暗藏几分精妙,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此时,在遥远的邯郸城内,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热闹茶肆里,人头攒动,喧嚣嘈杂。说书人站在台上,眉飞色舞,一边用力拍着惊堂木,发出 “啪” 的一声脆响,一边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听闻那赵括,每日就知道窝在营帐里摆弄那些图纸,瞧见秦军来了,也只敢远远放箭,半点没有咱们赵国男儿应有的血性与豪情!” 台下听客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脸上满是疑惑与不满之色。而在巍峨庄严的王宫之中,赵王正端坐在宝座之上,眉头紧紧皱成一个 “川” 字,静静地听着近臣小心翼翼地转述这些市井间流传的传言。

“大王,依老臣之见,赵括如此按兵不动,恐怕其中暗藏通敌之嫌啊。” 平原君赵胜双手捧着玉笏,上前一步,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大殿中悠悠回荡,显得格外清晰。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中玉笏轻轻敲击着面前青铜案几,每一下敲击都仿若一记重锤,重重敲在赵王的心头,让赵王内心愈发不安。“廉颇将军在此坚守三年,虽说未曾取得大胜,可也凭借坚守之策,成功阻挡了秦军进犯,未让秦军得逞。如今赵括一到,既不主动进攻,也不积极出击,这其中缘由,只怕大有文章,不得不让人起疑啊。” 赵胜言辞恳切,目光中满是忧虑。

赵王坐在宝座上,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腰间佩戴的玉佩,那是他平日里最为喜爱的饰物,温润触感此刻却无法缓解他内心如潮水般涌来的焦虑。他微微叹了口气,神色疲惫,带着一丝疑虑缓缓说道:“即刻派人前往长平,好好看看赵括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倘若真有任何异动,务必第一时间回报于朕。” 说罢,赵王靠向椅背,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迷茫。

在长平军营,赵括恭敬地接待了赵王派来的使者。使者脸上虽带着笑意,言辞间也满是赵王的问候之意,可那目光之中,却隐隐暗藏着怀疑与审视。“武安君,大王命我前来询问,为何面对秦军这般挑衅,您却迟迟不发起进攻呢?” 使者目光紧紧盯着赵括,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试探意味。

赵括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详细布防图递到使者面前,语气坚定,条理清晰地说道:“烦请您转告大王,秦军此次前来试探,其真实意图不过是想摸清我军虚实罢了。若此时我军贸然出击,正中他们下怀,必定会陷入敌军精心设下的圈套。依我之见,我军只需牢牢坚守壁垒,以逸待劳,耐心等待秦军露出破绽,届时再一举出击,定能将其击溃。” 赵括说罢,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然而,使者听了他的解释,脸上的表情却并未因此而有所缓和,依旧带着一丝狐疑。

使者离开后,赵括独自一人走到营帐外,抬头望向天空。此时,天空中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赵括望着那阴沉的天空,久久不语。他心里十分清楚,范雎的反间计已然开始发挥作用,如同一张无形大网,正缓缓向他收拢。而此刻,他最迫切需要的,便是时间。他需要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新的战术,需要时间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强弩营与胡骑之间的协防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赢得一线生机。

夜幕如浓稠墨汁,悄然笼罩了长平军营,整个营地一片寂静,唯有偶尔传来的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打破这死一般的宁静。赵括独自坐在案前,面前的烛光摇曳不定,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显得格外孤寂。他再次拿起那份被炭笔划破的弩机图纸,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墨离神色匆匆地闯了进来,手中紧紧攥着一块染血的布条。

“武安君,在秦军遗落的伤兵衣物上,发现了这个。” 墨离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展开布条,只见上面用鲜艳朱砂画着一个诡异神秘的符号,透着一股阴森气息。“属下已经仔细查过,此乃秦国黑冰台的特有标记。” 墨离神色凝重,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

赵括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他猛地握紧了拳头,心中暗自思忖:“果然如此!秦军此次试探,原来是为了给潜伏在我军之中的细作传递消息。他们这是想借此试探,看看我们是否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阴谋诡计。” 想到此处,赵括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应对之策。每一步落下,都仿若敲击在紧绷的战鼓之上,透着一股决绝与坚定。

此时,在秦军营地,范雎正站在巨大的地图前,脸上挂着一抹冷笑,那笑容中透着一丝狡黠与狠厉。他身旁,身着诡异服饰的方士正念念有词,做法祭祀。袅袅烟雾缭绕升腾,将周围的气氛渲染得格外阴森恐怖。在烟雾的笼罩下,那些摆放整齐的桐木人偶显得愈发狰狞可怖,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邪恶的力量。“赵括啊赵括,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在这重重困境之中撑多久。” 范雎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仿若一把锋利的匕首,要将对手彻底刺穿。

而在邯郸的朝堂之上,赵王的疑虑愈发深重。他频繁地召见大臣,商议是否要临阵更换将领。朝堂之上,支持赵括与反对赵括的声音针锋相对,激烈争执不休。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局势愈发紧张,仿若一根紧绷到极限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廉颇依旧每日暗中观察着赵括。他看到赵括每日不辞辛劳,亲自指导士兵训练,一招一式都讲解得极为细致;看到赵括为了改良武器,常常废寝忘食,整日沉浸在图纸与器械之中。渐渐地,廉颇心中的想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他心里明白,在这至关重要的节骨眼上,自己的态度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整个战局。因此,他始终小心翼翼,并未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赵括独自一人登上了望塔,寒风如刀,呼啸着扑面而来,吹得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仿佛一面在风中飘扬的战旗。他静静地望着远处秦军营地那星星点点的灯火,灯火在黑暗中摇曳不定,如同秦军那捉摸不透的阴谋。他心里清楚,自己此刻不仅要面对秦军如狼似虎的虎视眈眈,还要应对来自后方朝廷的猜忌与质疑,这双重压力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深知,唯有坚守自己既定的策略,带领赵军一步步走出困境,才能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