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06章 盐铁论争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06章 盐铁论争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河套盐碱地于炎炎烈日下仿若被点燃,刺目的白光肆意翻涌,晃得人难以睁眼。平原君的马车在崎岖道路上颠簸前行,车内,其腰间玉珏坠饰不时撞在马车栏杆上,发出清脆却又透着几分寂寥的声响。终于,他忍不住掀开帷帐,目光直直投向远处盐池。但见盐池之上,胡族羊皮筏悠悠飘荡,筏上满载白花花的盐巴,在日光映射下,宛如一座流动的银山。平原君眉头紧蹙,低声喃喃:“这些白花花的盐巴,若妥善利用,足以武装十万大军。” 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攥紧手中勘探图。一阵风沙呼啸而过,将勘探图边角高高卷起,露出用朱砂醒目圈住的 “九原盐矿” 四个大字,那鲜红之色在强光下格外刺眼。

此刻,邯郸朝堂内,青铜灯树上七盏狼头纹灯散发昏黄光晕,将整个朝堂映照得影影绰绰。赵括端坐在案前,身姿笔直,断云剑横于案头,剑穗自然垂落,不偏不倚挡住平原君递来的《盐铁官营疏》。赵括目光坚毅,手指轻轻划过面前舆图,停留在祭天戈壁之处,那里标着匈奴右贤王三年前亲立的界石,他缓缓开口:“胡族的盐池,得来殊为不易,是以他们尊崇的狼图腾换来。当年盟誓之时,他们对着盐池郑重起誓,羊皮筏每载十袋盐,须留三袋给牧人,此乃承诺,亦是规矩。”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朝堂内悠悠回荡。

“商君治秦,盐铁专营。” 法家士子公孙痤猛地站起身,手中铁剑重重磕在铜鼎上,发出一声尖锐声响,惊飞殿角栖息的蝙蝠,那些蝙蝠扑棱着翅膀,在朝堂上空慌乱盘旋。公孙痤目光如炬,环顾四周,高声道:“赵国若如齐楚那般放任盐铁私营,秦人必定凭河东盐之优势,轻易挤垮我河套盐。诸位请看,” 他目光扫过殿中悬挂的胡汉双籍户册,“去年秦国低价倾销河东盐,代郡盐商已然破产七成,长此以往,赵国盐铁之利,必将被秦国蚕食殆尽。” 话语间满是忧虑与急切。

儒家博士淳于越微微皱眉,身着的青衿轻轻拂过面前青铜酒樽,刹那间,酒香与盐粒特有的涩味在殿中弥漫开来。他手持玉笏,指向舆图上的盐池,神情严肃道:“管子曰‘取于民有度’。胡族牧人世代守护盐池,这盐池于他们而言,既是生存根本,亦是信仰所系。若强行官营,无疑是夺其生计,毁其根基,如此行事,恐失民心。”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驼铃声,由远及近,打破朝堂内紧张氛围。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胡族使者抬着盐袋匆匆闯入,盐袋上,狼头纹与玄鸟纹并列,正是三年前会盟时留下的鲜明印记,这一幕,让朝堂内气氛瞬间变得更为微妙。

赵括见状,缓缓起身,拿起断云剑,轻轻敲击案头盐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目光笃定,高声道:“官督民营。” 随后展开尸佼连夜赶制的《盐铁署规》,竹简边缘还带着新鲜刻痕,散发淡淡竹香。“我们可设立盐铁署,让胡族负责产盐,汉人负责运销。所产之盐,三成留作胡族自用,保障其基本需求,余者由赵国专卖。” 说到此处,他目光落在平原君腰间玉珏上,灵机一动,继续道:“就像这玉珏,玉是汉人精心雕琢,穗子用的是胡族狼皮,二者合二为一,才成就这独一无二的赵国器物。我们的盐铁之策,亦当如此,融合胡汉之长,方能共赢。”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引得朝堂内众人纷纷侧目。

平原君听了赵括之言,下意识伸出手指,捏住玉珏穗子,感受着狼皮粗糙触感,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三日前。彼时,他前往盐场视察,正撞见牧民们在盐池边举行盛大而神秘的 “舐盐祭”。老萨满神情庄重,手持盐粒,在羊皮上一笔一划绘制狼图腾,每一笔都似倾注对狼神的虔诚与敬畏。年轻勇士们赤足踏入盐池,任由卤水浸透牛皮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平原君不禁感慨:“他们说盐池是狼神的眼泪。如此神圣之地,若强行官营,怕是要逼反牧人,引发大乱。”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让朝堂内气氛愈发凝重。

公孙痤听后,心急如焚,手中铁剑在地面用力划出一道火星,大声喊道:“秦人已经动手了!” 说罢,猛地甩出一卷商队名册,名册在空中展开,发出 “哗啦” 一声脆响。“诸位请看,咸阳的盐车此刻正在穿越河西,每石盐价比我们的河套盐低了整整三成。” 众人凑近一看,名册上 “秦商白氏” 的印章格外醒目,众人心中一惊,原来是当年在邯郸被赵括查封的黑市钱庄余党,如今在秦国支持下卷土重来,意图扰乱赵国盐市。

“用盐引。” 尸佼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竹制凭证,凭证正面刻着玄鸟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背面则是狼头印,威风凛凛、气势不凡。“凭双籍文牒购买官盐,胡族可用羊群换盐引,汉人则用钱币购买。”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算筹,在案几上快速排出数列,仔细计算着:“每石盐加价五钱,这加价所得,正好可补贴牧人保留的三成盐,如此一来,既能保障胡族利益,又能稳定盐价、充盈国库。” 他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让众人不禁暗暗点头。

此时,朝堂外风沙骤然转急,狂风呼啸、飞沙走石。胡族使者的驼铃声中,隐隐混入战马嘶鸣声,令人心中不安。赵括快步走到殿门前,向外望去,只见远处盐引署的工地上,胡族工匠正全神贯注用狼头凿雕刻门楣,每一下敲击都饱含对本族文化的坚守;汉人匠人则在门框上精心镶嵌玄鸟纹铜饰,那铜饰在风沙中闪烁微光。两种纹饰在风沙中若隐若现,恰似此刻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官营与民营之策,看似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却在赵括的折中方案里,渐渐有了融合的迹象,仿佛预示着赵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日后,盐池边热闹非凡。赵括站在一旁,静静看着平原君将第一枚盐引递给老萨满。老萨满双手接过盐引,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随后,羊皮筏载着官盐顺河而下,留下的三成盐堆成一座小山,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细碎光芒,仿若无数颗璀璨宝石。老萨满用匈奴语吟诵祭文,声音低沉而悠扬,翻译官在一旁轻声告诉赵括,那是在祈求狼神保佑盐池永不干涸,保佑盐路畅通,保佑胡族与赵国的百姓皆能安居乐业。

“秦人倾销的盐,是用河东的硝土熬制的。” 尸佼走到赵括身旁,指着运盐车队,神色凝重道,“而我们的河套盐,带着狼图腾的印记,纯净天然、品质上乘。” 他一边说着,一边展开最新的商路图,图上线条错综复杂,记录着各国盐商的运盐路线。尸佼拿起红笔,在秦商路线旁重重画了个叉,自信满满道:“当天下商人知晓,只有盖着双籍印的盐引才能买到纯正的河套盐,秦人那些掺硝的假货,自然无人问津。我们要让赵国的盐,凭借品质与信誉,畅销天下。” 话语中满是对赵国盐铁事业的信心与期望。

邯郸的盐铁署落成那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赵括亲自在门楣上刻下 “胡汉共盐” 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锋中透着坚定与决心。他深知,这场关于盐铁的论争远未结束。秦国的盐车还在河西集结,如同悬在赵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平原君虽暂时接受了官督民营之策,但内心仍对官营念念不忘,时常流露出对彻底掌控盐铁之利的渴望;而胡族牧人看着盐引上的玄鸟纹,眼中还带着一丝疑虑,对未来的合作仍心存担忧。但赵括坚信,就像盐池里的卤水,历经漫长沉淀与煎熬,终将结晶成盐,赵国的新政也在一次次激烈论争中,慢慢成型、逐渐完善。那些曾经对立的主张,终将在他的折中智慧里,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熬煮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味道,为赵国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基础。

当暮色笼罩河套,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盐池边祭祀篝火再次燃起,熊熊火焰照亮夜空。赵括独自站在塬顶上,静静看着胡族少年们用盐粒在沙地上绘制玄鸟与狼头,两种图腾在篝火映照下,交相辉映、如梦似幻。看着眼前这一幕,赵括心中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所谓治国,恰似熬制一锅咸淡适中的盐汤,太淡则寡味,无法满足百姓需求;太咸则苦涩,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只有让胡汉双方都能尝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滋味,寻得利益平衡点,才能熬出真正的强国之味,让赵国在这乱世之中,屹立不倒、走向辉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