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13章 岁末朝觐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13章 岁末朝觐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邯郸宫的青铜鸱吻上,凝着三尺长的冰棱,恰似一把把寒光凛冽的利刃。殿角的玄鸟纹烛台摇曳着冷光,将议事殿内胡汉群臣的身影,切割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剪影。幼主嬴丹头戴的冕旒,首次缀满了狼头玉珠,随着他的一举一动,十二旒玉串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却又带着几分肃穆的声响。与此同时,河套各部的毡车,正缓缓碾过被积雪厚厚覆盖的司马道。车辕之上,捆扎着的胡麻捆高大得超乎寻常,足有两人之高。马队的鞍鞯上,镶嵌着的琥珀饰件在晨光的轻抚下,流光溢彩,绚烂夺目,就连殿外猎猎飘扬的玄鸟旗,也仿佛被染上了几分胡地特有的斑斓色彩。

“代郡屯田民代表王顺,求见赵王!” 殿外谒者那高亢而悠长的唱名,瞬间惊起了梁上栖息的寒雀,它们扑棱着翅膀,慌乱地飞向远方。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汉子,双手毕恭毕敬地捧着一只木匣,“扑通” 一声跪地。他的衣摆之上,还沾着从河套远道而来的黄沙,那是塞外土地的独特印记。当他缓缓抬起头时,目光先是掠过左侧胡族首领们身着的狼头皮袍,而后定格在幼主腰间悬挂的鹿卢剑上。此时,剑鞘上新缠的胡族绒绳,在烛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那正是楼烦族长昨夜亲手所赠。

赵括端坐于案几之后,手中的断云剑穗不经意间扫过青铜案几。案头之上,整齐摆放着各部首领进献的贡品:匈奴右贤王呈献的碧玉狼首,质地温润,狼首雕琢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仰天长啸;楼烦部送来的汗血马具,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草原民族对骏马的热爱与尊崇;汉民代表献上的青铜量器,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见证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与传承。就在这时,王顺小心翼翼地掀开木匣,刹那间,刻着 “废除胡治” 四个大字的竹简,映入众人眼帘。一时间,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原本燃烧得正旺的狼头纹火盆,像是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氛围,突然 “噼啪” 一声爆出火星,吓得西侧的匈奴译官条件反射般地手按佩刀,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小人在河套耕种的熟地旁,便是胡族的广袤草场。” 王顺操着一口带着浓郁垦民质朴气息的邯鄣口音,缓缓说道,“他们的马群时常肆意闯入,践踏田垄,毁坏庄稼,可一问,却说是依照‘自治令’正常放牧。” 说着,他抬起袖口,露出与胡族互市的文牒,那文牒的边缘,因长期摩挲已然磨得发亮,足见其频繁使用。“再这般下去,明年春耕过后,怕是真要颗粒无收,全家老小都得挨饿了。” 王顺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忧虑。

右侧的匈奴左谷蠡王听闻此言,微微皱起眉头,伸手扯了扯腕间的豹皮护腕,腕上佩戴的青铜狼头扣环,重重地撞在玉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部的草场划定在黄河故道一带,” 他操着略带草原辽阔韵味的赵语,不紧不慢地说道,“可汉民们开挖水渠,大量引水,致使我部牧草生长受到影响,如今牧草高度,比起往年矮了足足两寸。难道赵王颁布的法令,要眼睁睁看着我们的牛羊因缺草而饿肚子吗?” 左谷蠡王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与质问。

幼主嬴丹听到双方的陈词,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摩挲着剑柄上精美的玄鸟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随后,他将目光投向赵括,眼神中满是寻求决策的意味。此时,相邦赵括案头的《胡垦令》竹简,在火盆摇曳的光影中,轻轻翻动着。新刻的 “胡汉分疆图” 置于一旁,图的边缘,用醒目的朱砂仔细标注着每一寸草场与熟地的明确分界。赵括见状,伸手叩击青铜镇纸,镇纸上雕刻的螭虎纹与狼头纹,在案几上投下相互交叠、神秘而又意味深长的影子。“王顺,你可愿与左谷蠡王结为互市盟友?” 赵括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说罢,他从容地抽出两份空白文牒,递向二人,“你将粮食卖予他,他把战马售给你,如此一来,官府依照双籍律,可免税三成。” 赵括的提议,既考虑到了双方的实际利益,又巧妙地利用律法,为解决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王顺听到这话,原本放在木匣上的手瞬间僵住,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三个月前,自己用赵制量器与胡商进行公平交易的场景。那时他才发现,这些曾被他视为野蛮未开化的胡族首领,其实个个精明能干,竟能用算筹精准地计算牧草与粟米的兑换比例。左谷蠡王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的豹皮护腕在案几上轻轻划过,动作迅速地抓起文牒。“我要在这文牒之上,刻下我族的狼头印,” 他目光坚定地望向幼主,郑重地说道,“就如同赵王赐予我们的官印那般。” 左谷蠡王的话语,既表达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坚守,又展现出对平等地位的追求。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车轮碾过积雪,发出的 “吱呀” 声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八名身形矫健的胡族少年,齐心协力地抬着一尊青铜鼎,稳步步入殿中。鼎身之上,铸着胡汉共耕的精美浮雕,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胡汉和谐共处、共同劳作的美好画面。幼主嬴丹见状,缓缓起身,他头戴的冕旒上的玉珠,在鼎火的映照下,泛着温润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赵国的繁荣与希望。“寡人为各位精心准备了官印。” 嬴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说罢,他伸手揭开覆盖在官印之上的红绸,刹那间,三十七方青铜印纽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些印纽设计独特,螭虎的前爪稳稳地按着狼头,狼尾则巧妙地缠绕着玄鸟的尾羽,寓意着胡汉文化的交融与团结。

匈奴右贤王伸手接过印纽,他的指腹轻轻摩挲着鸟羽上镌刻的胡文刻痕,眼中满是好奇与思索。“这印,既能盖在汉地的田契之上,也能用于胡族的草场图吗?” 他疑惑地问道。说话间,他腰间佩刀的穗子轻轻扫过殿柱上绘制的玄鸟纹,而此时,殿柱上新绘的胡族图腾,正与玄鸟首尾相接,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胡汉一体的决心。

“官印所代表的,乃是胡汉同属赵国疆土这一不可动摇的事实。” 嬴丹神情庄重,他伸手举起鹿卢剑,指向殿外那蜿蜒曲折的驰道,此时,正有车队运载着河套的胡麻,沿着驰道缓缓前行。“即日起,河套贡赋减半。” 嬴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掷地有声。随后,他望向赵括,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默契。此时,相邦赵括案头的竹简,恰好翻到 “驰道规划” 那一页,上面详细记录着修建从邯郸到河套驰道的宏伟计划。“省下的粮饷,将全部用于修建从邯郸至河套的驰道,待驰道建成,胡汉商队便可畅行无阻。” 嬴丹的话语,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在场众人看到了赵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众人纷纷对这一决策表示赞赏与期待。王顺在一旁,忽然发现胡族首领们的官印纽上,螭虎的眼睛竟是用匈奴特有的琥珀精心镶嵌而成,而狼头的鬃毛,则是由赵地出产的银丝细致打造。他不禁想起赵括在沙丘宫时所说的 “因俗而治”,心中豁然开朗。刹那间,他双手抱拳,向左谷蠡王恭敬地说道:“小人愿与大王结下互市之约,愿以三石粟米,换大王一匹小马驹。” 王顺的态度转变,标志着他对胡汉合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接纳。

左谷蠡王见此,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伸出戴着豹皮护腕的手,与王顺的布袖紧紧相碰,以示友好与合作的诚意。“明日,你便随我前往草场,” 他从腰间解下狼头皮囊,囊中装着新制的双籍文牒,“我会让族中的巫祝,即刻刻好牧草与耕地的界石,从此明确划分,避免纷争。” 左谷蠡王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与决心。说罢,他忽然望向幼主,眼中带着一丝期待,问道:“赵王所规划的驰道,日后能否通到我们的单于庭?” 这一问题,既表达了他对驰道建设的关注,也展现出胡族对融入赵国大家庭的渴望。

赵括听闻,伸手拿起断云剑,在舆图上标注 “单于庭” 的位置上,轻轻点了一下。剑刃在烛光的映照下,反射出幼主点头的身影。“驰道先从邯郸修至河套,” 赵括目光坚定,缓缓说道,“待胡汉商队的车轮,日复一日地磨平戈壁的崎岖,路自然会不断延伸,通向单于庭。” 赵括的话语,既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又展现出长远的战略眼光。

朝觐仪式圆满结束时,殿外的积雪早已被商队的车轮碾成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冰辙。幼主嬴丹静静地站在台阶之上,目光远眺,看着胡族首领与汉民代表并肩走出宫门。只见前者的毡帽之上,别着赵王室象征尊贵的玄鸟徽,而后者的褡裢之中,揣着胡族代表友谊与合作的狼头符。此刻,嬴丹忽然深刻地领悟到,赵括始终坚持的 “胡汉共主” 理念,绝非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称号,而是蕴含着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同一套律法的框架下,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伟大智慧。

暮色如轻纱般笼罩着邯郸城,城中各处纷纷亮起了双籍纹灯笼,柔和的灯光,仿佛点点繁星,照亮了大街小巷。赵括在相府之中,缓缓展开一幅崭新的舆图,图上,驰道的红线如同人体的血脉一般,向着河套地区蜿蜒延伸。此时,墨玄匆匆赶来,呈上密报。密报称,秦使在函谷关截获了胡族商队的文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文书之上竟盖着赵王室与匈奴左贤王的双重印信。赵括看完密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笑。他拿起笔尖,在 “驰道免税” 条款的旁边,精心画下狼头与玄鸟相互融合的图案。他深知,秦人或许能够模仿赵制量器的形制,却永远无法复制胡汉共尊的深厚人心。

是夜,幼主嬴丹在便殿之中,静静地翻看各部首领呈献的贡品清单。看着看着,冕旒上的一颗狼头玉珠,悄然滑落,“咕噜噜” 地滚到了《胡垦令》竹简的旁边。竹简的末端,赵括新近添写的 “驰道赋役令” 中,清晰明确地写着 “胡汉丁壮同服劳役,按双籍分算工粮”。嬴丹伸手轻轻抚摸着剑柄上缠绕的胡族绒绳,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朝觐之时,左谷蠡王所说的 “路通了,牛羊的膻味与粟米的香味,就能飘到同一个市集” 这句话。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赵国未来胡汉交融、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

邯郸城的初雪,再次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驰道的奠基之处,已然聚集了众多胡汉工匠。他们手持赵制量器,仔细地丈量着土地;依照胡族独特的习俗,用狼嚎声确定方位。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夯土声中,玄鸟与狼头的旗帜,在风雪中并肩飘扬,相互辉映。赵括静静地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一幕。此刻,他忽然彻底明白,岁末朝觐的真正意义,绝非仅仅在于接受各部进献的多少贡品,而在于让胡汉百姓,在同一个王庭的庇佑下,真切地看到了共同的美好未来。这未来,就如同那些正在热火朝天修建的驰道,终将冲破地理环境的重重阻隔,将不同族群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铸就一个更加繁荣、强大的赵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