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3章 金銮论鼎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3章 金銮论鼎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邯郸王宫的青铜鼎在烛影中泛着冷光,鼎中檀香混着米酒的酸馊味扑面而来。赵括新赐的玄色甲胄磨得肩膀发疼 —— 这是昨日卯时,赵王在朝会上亲手赐予的武安君仪仗。甲片上的山形纹与墨离袖口的甲纹暗合,每一道凸起都刻着 “止戈为武” 的墨家箴言,与记忆中白起的虎纹甲胄形成诡异呼应。“武安君大人,大王召见。” 谒者的尖声惊醒了回忆。赵括低头看手中的羊皮地图,墨离连夜用松烟墨勾勒的上党地形还带着潮气,丹水河谷的褶皱里,红笔标注的 “羊肠坂道” 如旧伤复发。腰间的定边剑传来凉意,这柄曾属于肥义的相邦信物,此刻挂在新任武安君腰间,剑鞘错金纹路在灯影下明灭,像极了三年后长平战场上秦军甲胄的反光。

殿内传来平原君的冷笑:“武安君的地图,可比当年马服君的阵图还要精细?” 。蔺相如的咳嗽声从殿角传来,老人拄着玉杖,目光落在甲胄的山形纹上:“武灵王设此爵时,盼的是‘武安天下’,如今却要让你去守那座火山口。”赵括摸了摸甲胄下的玉佩 —— 父亲赵奢的 “破秦” 玉璜,与武安君甲纹遥相呼应。他忽然明白,这个本该属于白起的封号,此刻戴在自己头上,既是赵王的信任,也是命运的玩笑。当谒者再次催促,他踩着玄色甲胄的沉重步伐迈向殿内,丹水河谷的红笔标注在眼前晃动,与记忆中白起的玄色虎纹甲胄,在烛影里叠成血色的重影。邯郸王宫,夜幕如墨,沉沉地压在这片古老的宫阙之上。殿内,青铜鼎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于摇曳烛火下,散发着幽寒的光泽,仿若一只远古巨兽,蛰伏在此,静静聆听着命运的脚步声。鼎中檀香悠悠升腾,丝丝缕缕,与米酒那酸腐气息相互缠绕,肆意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径直往赵括的鼻腔中钻去。赵括稳步前行,鞋底摩挲着地砖上精致的鹿卢纹,发出细微的 “簌簌” 声,仿佛每一下都踩在他紧绷的心弦上。廊下更鼓沉闷地敲响,那有节奏的 “咚咚” 声,竟与他剧烈的心跳完美契合,仿佛是命运的鼓点,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朝堂交锋伴奏。这是他重生后首次踏入正殿,抬眸望去,殿顶的十二连盏灯树闪烁着明灭不定的光芒,映照在甲士们的青铜护心镜上,光影交错,刹那间,他仿若又被拉回到长平战场那血腥的血色月光之下,厮杀声、惨叫声在脑海中呼啸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

赵孝成王慵懒地斜倚在玄鸟纹漆案之后,膝盖上平摊着冯亭的献地文书。那竹简边缘,沾染着韩王鲜红的朱砂手印,在跳跃的灯火映照下,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这份礼物背后隐藏的危机与诱惑。左侧首座上,平原君赵胜正手持玉匕,专注地切割着盘中鹿肉,动作间,油脂不受控制地滴落,沾染在他绣着中山国山形纹的袖口之上,显得有些狼狈。而在右侧,蔺相如靠着青玉凭几,身形略显佝偻,他手中那根玉杖,杖身的螭龙纹在摇曳的火光下若隐若现,仿佛下一秒便会腾空而起。这根玉杖可不一般,乃是赵武灵王当年赐给肥义的相邦信物,此刻,正随着老人那压抑不住的咳嗽声,轻轻颤动,似在低语往昔的峥嵘岁月 。

“臣赵括,参见大王。” 赵括双手持笏板,恭敬地俯身行礼,笏板触地之际,他不经意间闻到了地砖缝隙里散发出来的艾草味。这艾草,是宫中为驱邪特意放置的,然而此刻,这熟悉的气味却无端让他想起秋社日时,苏三娘袖箭上那带着致命气息的乌头毒香。二者气味截然不同,却都隐隐暗藏着危险与诡谲的气息,让人心生警惕 。

“武安君不必多礼。” 赵王的声音里,隐隐透着一丝不耐,“听闻你在城南废祠弄了个玄甲坊?又是捣鼓弩机,又是绘制地图,比那墨家行事还积极。”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低低的窃笑声。赵括目光敏锐,瞬间认出,这笑声来自平原君的门客。他心中暗自冷笑,昨日,正是这些人在胡商坊大肆抢购潞麻,行为张狂至极,仿若生怕旁人不知他们的急切与贪婪 。

赵括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展开手中羊皮地图,随后拿起青铜镇纸,稳稳地压牢地图四角。“回禀大王,秦国之所以强大,根源在于其耕战一体的国策。” 他伸出手指,沿着地图上的陇西郡缓缓划过,语调平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每新增一爵,便会相应扩充田一顷。如今若赵国接纳上党,秦国必定会派武安君白起为将。到那时……” 他的手指猛地顿住,精准地落在丹水河谷处,“赵军的粮道,唯有羊肠坂可通行。此道蜿蜒盘桓于太行山间,狭窄异常,宽度不足五尺,每逢雨雪季,骡马行走极为艰难,粮草转运更是耗时费力,往往需旬月之久 。”

蔺相如听闻,手中玉杖重重地顿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警钟在敲响。“老臣附议。” 老人的声音,宛如历经岁月打磨的玉磬,带着一丝沙哑与沧桑,“往昔秦国攻打陉城,韩国无奈割让南阳求和。如今冯亭献上党之地,分明是想将祸水引向赵国。秦国若以此为借口,必定会倾尽举国之兵来犯。我赵**队虽英勇善战,可一旦打起持久战,在粮道运输这方面,实难与秦国抗衡 。” 他目光炯炯,望向赵王,眼中倒映着灯树的火光,仿若燃烧着最后的希望,“大王可还记得阏与之战?赵奢将军当时急行军二百里,靠的便是轻装简从。可如今上党若沦为战场,我军要携带大量辎重,又如何能做到轻装前行 ?”

平原君赵胜听到此处,手中玉匕 “当啷” 一声,重重落在漆案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短暂的平静。“相邦莫非还记得沙丘宫变?” 他目光如炬,冷冷扫过蔺相如那病弱的面容,“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强大,靠的便是优质的战马与坚固的甲胄。上党地区,韩氏拥有精骑十万之众,当地的潞麻可用来织甲,煤炭能够冶铁。赵国若能将上党收入囊中,我军实力必将如虎添翼;反之,若拱手将其让给秦国,那无疑是自毁长城 !” 说着,他高高举起一片竹简,神色激动,脸颊因兴奋而微微泛红,“这是上党郡守送来的密报,十七座城邑,可征兵八万之多,足以组建三支精锐的胡刀骑士团 !”

赵王坐在案后,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案头的青铜方壶。这方壶,乃是从中山王陵挖掘出的珍贵战利品,壶身上的错金银纹饰,在摇曳火光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赵括心中清楚,此刻大王的视线,正牢牢落在地图上那用朱砂重重圈了三重的 “长子邑”。长子邑作为潞麻产区,旁边清晰地标注着 “可织玄甲三千领”,对于急需增强军备的赵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块极具诱惑的肥肉,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

“武安君断言秦军必定会派白起为将,” 赵王突然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审视与质疑,“可有确凿凭证 ?”

赵括闻言,不紧不慢地从袖中取出三枚半两钱,钱孔处那个小小的 “郑” 字,在明亮灯光下清晰可见。“这便是黑冰台密探所用的钱币,源自阳翟市亭。” 他伸出手指,指向地图上的咸阳,条理清晰地分析道,“秦相范雎与白起,二人一文一武,将相和协,秦国方能昌盛。但若是攻打上党,放眼秦国,唯有白起有能力制衡我赵国骑兵。” 他微微顿了顿,眼角余光瞥见平原君听到这话后,肩膀瞬间绷紧,心中暗自冷笑,故意忽略这一细节,继续说道,“况且,据可靠情报,秦人正在陇右郡大规模囤积粮草,数量高达二十万石,这些粮草,足够十万大军支撑半年之久 。”

蔺相如轻咳几声,费力地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老臣派舍人冒险从咸阳带回的《秦律》抄本。”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缓缓划过 “军功爵制” 图表,神情凝重,“秦军制度严苛,每斩首一级,便能授爵一级,同时赏赐良田一顷。在这样的制度驱使下,秦军士兵眼中,赵军士兵就等同于田宅财富,他们岂会不奋勇拼命 ?”

平原君赵胜听了这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猛地站起身来,腰间的玉珏与漆案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愤怒的宣泄。“照此说来,我赵**队就只能龟缩在邯郸城内,不敢应战?” 他怒目圆睁,手指直直指向赵括,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当年马服君赵奢在阏与大破秦军,靠的便是主动出击的果敢!如今武安君却要效仿廉颇老儿,一味死守,如此行径,将先王辛苦推行的胡服骑射置于何地 ?”

刹那间,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众人皆屏气敛息,紧张的氛围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人紧紧笼罩其中。赵括静静地望着平原君腰间那枚中山玉珏,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苏三娘传来的情报 —— 平原君的家宰今日清晨,收受了秦商整整五车黄金。他心中豁然开朗,仿若一道光照进黑暗,随即镇定自若地指向地图上的齐魏边境。“臣并非主张一味死守,而是建议联合齐国与魏国,以此制衡秦国。” 说着,他从容展开另一幅帛图,神色自信,“齐国坐拥海盐之利,魏国盛产河粟,而赵国则有优质代马。三国若能互通有无,开展互市,必定能结成坚如磐石的铁盟。秦国若胆敢攻打赵国,齐魏两国必然会从后方偷袭,此乃当年乐毅大破齐国时所采用的合纵之术 。”

蔺相如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缓缓举起手中玉杖。“老臣愿亲自出使齐国与魏国,进行游说。” 老人的声音,在此刻突然变得坚定有力,仿若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年完璧归赵,靠的并非逞匹夫之勇,而是巧妙利用了列国之间的制衡关系。如今秦国一家独大,赵国要想生存,唯有合纵这一条路可走 。”

赵王的目光,在赵括年轻坚毅的面容与平原君那花白的胡须之间来回游移,最终,再次落在地图上用朱砂圈红的 “长子邑”。他不禁想起去年冬天,邯郸城的甲匠们因缺少潞麻,无奈停工,致使三万新征募的骑兵,因没有护具而无法正常训练。那些崭新的皮甲,就那样闲置在库房,等待着潞麻来织就防护甲片,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赵**备的困境 。

“武安君的地图,” 赵王突然伸出手,“借寡人仔细瞧瞧。”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羊肠坂道的标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你说雨雪季此道难行,那旱季又如何 ?”

赵括心中一紧,敏锐地察觉到大王已然动了贪念。“旱季时,道路可勉强通行,但需征发民夫万人,对道路进行修缮。而且……” 他故意停顿片刻,吊足众人胃口,“秦军必定会派遣轻骑,频繁骚扰我军粮道,就如同当年破楚之役时的策略 。”

平原君赵胜趁机再次进言,情绪愈发激昂,脸上泛起兴奋的红晕:“臣愿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屯兵长平。秦国若敢来犯,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仿若胜利已然在握,“上党的煤炭资源丰富,足够打造二十万副锋利铁刃。到那时,我赵军的箭簇,必定比秦军的更加锐利 !”

蔺相如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体剧烈颤抖,侍从见状,急忙递上青铜唾壶。老人擦了擦嘴角,微微喘息,目光望向赵王,语重心长地说道:“当年商君在秦国变法,大力奖励耕战,如今秦国已强大如虎狼。赵国若贸然吞并上党,无疑是虎口夺食,必须要有周全之策。” 他缓缓将目光转向赵括,眼神中满是期许,“武安君提出的拒上党、联齐魏、固边防九字策,老臣认为切实可行 。”

赵王轻轻放下手中地图,不经意间,瞥见赵括腰间的定边剑。这把剑,作为蔺相如的相邦信物,此刻正随着赵括沉稳的呼吸,轻轻摇晃。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父亲赵惠文王临终之时,父亲曾郑重叮嘱:“蔺相如年事已高,赵括可堪大任。” 而眼前的赵括,比记忆中更加成熟稳重,那双眼中闪烁的光芒,恰似当年赵奢将军在战场上决胜千里的自信与果敢 。

“寡人命你为长平副将,” 赵王突然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辅佐廉颇将军,全力加固边境防线。” 他刻意无视平原君骤然绷紧的身体,以及那满脸的不悦,继续说道,“至于上党…… 先派遣使者前往接收,同时秘密派出密使,前往齐魏两国,试探合纵的可能性 。”

赵括心中一沉,他深知这是大王采取的折中之策。他缓缓跪下,接过旨意,就在这一瞬间,他闻到了蔺相如身上传来的药香。那是由续命的附子与干姜等药材散发出来的气味,他心中明白,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恐怕撑不过这个开春了 。

“谢大王。” 赵括的笏板触地,声音沉稳有力,透着坚定与忠诚。就在这时,他清晰地听见平原君那一声不屑的冷笑。他缓缓抬头,望向殿外,只见甲士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更换值岗。他们身上的皮甲,新缝上的潞麻甲片在清冷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灰白色。这些甲片,正是昨日从西市秦商那里缴获的货物,如今,已穿在了赵军战士的身上,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赵国的抗争与不屈 。

退朝之后,蔺相如的车架缓缓与赵括并行。老人轻轻摇下车窗,递出一卷竹简,低声说道:“这是墨家新改良的弩机图纸,据墨家子弟所言,此弩机射程比秦军的远二十步。” 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疲惫,却又透着一丝期待,“上党若真的沦为战场,这东西,可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 。”

赵括双手接过竹简,指尖触碰到老人掌心的温度,那一丝温热,却仿若带着千钧重量。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秋社日的废祠,那时,墨离手持矩尺,专注测量;苏三娘摆弄袖箭,眼神犀利。此刻,他们正在城南的玄甲坊,为抵御秦人,精心编织着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大网。而他自己,即将踏上长平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在那里,他将凭借手中的羊皮地图、墨家改良的青铜弩机,以及众人的智慧与勇气,奋力改写那场曾经血流成河的历史结局 。

宫门外,更鼓悠悠敲过三更,夜色愈发深沉,仿若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将世界紧紧包裹。赵括独自一人,静静望着手中的地图,丹水河谷那醒目的红笔标注,在浓稠夜色中格外耀眼,仿佛是命运的指引。他忽然间恍然大悟,赵王此刻的犹豫,恰恰是这场博弈的关键所在。当大王的目光落在长子邑的潞麻时,他的内心,其实早已做出了选择。而赵括所能做的,便是在这充满变数的选择裂缝中,倾尽全力,织就一张足够坚韧的大网,去阻拦秦人的铁骑,去扭转历史前行的车轮 。

远处,隐隐传来卖马服君烧饼的梆子声,那熟悉的香气,随着晨雾缓缓飘来,带着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赵括嘴角微微上扬,轻轻轻笑,脑海中浮现出苏三娘说过的话:“赵王连中山国的旧玉都要争抢,更何况上党那十七座城 ?” 但此刻,他手中的地图,腰间的定边剑,还有蔺相如那根象征着责任与期望的玉杖,都在无声地提醒着他,这场与历史的激烈博弈,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的路,充满艰辛与挑战,却也满含希望与可能 。

当第一缕晨光,悄然爬上宫殿的飞檐,为其镀上一层金色光辉时,赵括远远望见平原君的马车,正朝着城西的胡商坊疾驰而去。他下意识摸了摸袖中的半两钱,钱孔处的 “郑” 字,在晨光映照下,泛着冰冷的光。这枚钱币,不仅是黑冰台的隐秘印记,更是他即将送给平原君的一份特殊 “礼物”,这份礼物,或许将成为撬动局势的关键杠杆 。

金銮殿的铜钟轰然敲响,那洪亮的钟声,惊起檐角栖息的寒鸦,扑棱棱飞向天际。赵括抬眼望向东方,那里,上党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若神秘的巨兽蛰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